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2卷:怒火硝煙 第53章:巷戰殲敵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53章:巷戰殲敵

    「好,很好。立即將學生送出北京城,由警衛師3團護送回佛子莊。」武愛華大喜,有了這2000餘人的加入,武愛華一直缺少的民生、管理方面的人才終於有著落了。

    對於這些即便在後世也是天之驕子的人才,武愛華自不會輕易將他們送上戰場,當然,對他們進行必要的軍訓,選擇有軍事天賦的人進行刻意培養,也是應有之義。

    下午2時,在數百輛馬車、汽車幫忙馱載行李下,學生兵到達西直門。經過簡單的交涉,29軍守城士兵同意放行。

    武愛華之所以這麼急,因為「風」已傳來情報,下午4時日軍將對北平發動進攻,而且,駐守北平城內東交民巷的日軍一個大隊將配合攻城日軍奪取北平。

    難道北平駐軍就不敢主動將之殲滅,而任由鬼子兵在城內呆著?這個,對宋哲元來說,確實不敢。因為鬼子兵駐紮之地是東交民巷,這是外國使領館集中之地,或者說,是受國際慣例保護的外交區域,只要越雷池一步,就有可能引來外交糾紛。近代史上,中國因此吃虧的事情並不少。

    另外,要想消滅東交民巷的日軍也很不容易。這個時候,東交民巷叫「使館街」,圍繞這條街的周圍修建了高約6米的圍牆,並建有8座軍事碉堡,雖然日本軍隊只有一個大隊1000餘人,29軍也很難將其拿下。

    宋哲元不敢,並不意味著武愛華也不敢。1937年的國際形勢,除了日本敢在中國用兵外,其他國家大多被各方力量牽制著,也就是說,武愛華就算把日本人給滅了,其他國家也最多是嘴上抗議幾聲了事。

    如果日本人要抗議,武愛華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兩**隊已經全面開打了,難道說還有某支軍隊不在此列?

    宋哲元滅不了,不等於武愛華的「閃電」部隊也滅不了。不過,武愛華也並不會衝動地去攻打使館街。這個,基本的外交禮儀還是要講的。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向來是拉攏幾個打殺幾個。武愛華斷然不會一次性把各國都給得罪了。

    但是,日本人要「裡應外合」,要從使館街衝出來,這就怪不得武愛華了。只要日本軍人不經請示走在屬於中國的土地上,武愛華同樣可以「不經請示」將其當成侵略者給滅了。

    下午3點30分,北平,閃電部隊某臨時基地。

    778人的閃電部隊已經全幅武裝,他們身穿城市迷彩,頭戴鋼盔,或手提衝鋒鎗,或肩背狙擊槍,或提著一挺mg42步槍,或兩人1門60迫,黑壓壓地站了一片,正準備出擊。

    站在前面的李雁冰和李高兩人,同樣身穿城市迷彩,全幅武裝。

    「準備好了沒有?」李雁冰大聲吼道!

    「殺敵!」眾人齊聲吼道。

    「好!按照預定計劃,出發!」

    東交民巷外,自從盧溝橋事變開始,29軍就派有監視哨,24小時監視日軍的一舉一動。自昨日日軍大舉進攻平津各戰略要地起,29軍已經在東交民巷與外界的交通要道處構築了簡要的掩體和工事,並派出了一個團的兵力守衛,以防備日軍衝出來與攻城的日軍裡應外合。

    這種近距離監視,事實上是沒有用的,反而還有可能暴露自己的兵力佈置及軍事意圖。

    當李雁冰帶著「閃電」一部,穿街越巷到達東交民巷附近時,時針剛好指向下午4點。

    「轟——」永定門方向,開始傳來隆隆的炮聲,日軍,開始攻城了!

    炮聲一響,只見靠近東交民巷西口的大鐵門,突然被拉開,一群日軍端著三八步槍衝了出來。

    「殺給給——」日軍呈戰鬥隊形,熟練地向29軍陣地撲過去。與此同時,「噠噠,噠噠噠」日軍碉堡裡也傳來歪把子機槍的射擊聲。剛要準備進行自衛射擊的**士兵,頓時被機槍壓制在掩體之內。

    「轟轟轟——」永定門外,炮聲越來越大。

    「轟——」東交民巷,日本動用的擲彈筒,對著百米開外的**掩體,幾乎是百發百中。交戰只幾分鐘,第一線的**部隊就有抵抗不住的趨勢了。

    「部隊長,我們?」李雁冰的手下蠢蠢欲動。

    「稍安勿躁,日軍目前只衝出來不到兩個中隊,還早呢。」根據司令的估計,日軍一個大隊1100人,至少會出來1000人左右,因為使館街裡,還有其他列強的軍隊,安全是絕對有保障的。

    「殺給給——」越來越多的日軍衝了出來,而在這時,**的第一道警戒線也被日軍攻破。

    「能不能一槍將碉堡給打掉?」李雁冰問了問身邊的一個神炮手(狙擊手)。

    「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狙擊手答道。這個狙擊手名叫馬桂芳,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很女性化的名字。但這個狙擊手對於槍炮的射擊,有一種天生的直覺,在部隊繳獲了日軍的擲彈筒後,第一炮就擊中了50米外的人形目標,第二炮,竟然從50米外標靶一個碗口大的洞鑽了過去。

    能熟練使用各種兵器,這是特種戰士的基本要求,但能將槍和炮兩種彈道明顯不同的武器使用出同一種效果,這就是尖子中的尖子了。

    使館街8個碉堡,就這個碉堡對李雁冰等人的出擊有影響,所以必須拔掉。此前,當碉堡的機槍響起之後,李雁冰就目測了距離,大約是100米,這個距離,當然在擲彈筒的有效射程之內。但問題是,那個碉堡的射擊口只有寬約70cm,高約40cm的口子,雖然難度與射中50米外的碗口大通道差不多,但此時李雁冰等人的位置偏低,而碉堡口的位置略為偏高,這讓難度又增加了那麼一點點。

    「那行,給我一炮敲掉它!」李雁冰說道。百分之七十,算起來應該有百分之九十,狙擊手從來都是這樣的,除非是百分百的事情,否則都不會說得太滿,以便首長能應付失敗之後的意外情況。

    有時候,即便是距離在自己完全掌握之中,但開槍的瞬間,如果目標因為某種意外,朝意料之外的方向稍為一動,就可能打不中要害。

    馬桂芳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枚榴彈,瞄了一眼遠處那個碉堡的炮眼,慢慢地將榴彈上好,瞄準,「轟——」榴彈以清晰的軌跡飛行出去,一絲不差地鑽進了那個碉堡。

    「行動!」還沒等爆炸的聲音傳來,李雁冰已經發出了指令。

    「叭!」最先行動的肯定是狙擊手,他們瞄準的目標都很重要。

    「噠噠,噠噠……」衝鋒鎗手和機槍手,開始朝著日軍密集的地方掃射。特種兵所理解的「密集」,是指子彈運行方向上的密集,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扇面的密集。譬如,一個敵人距離槍口50米,還有5個敵人距離槍口80米,如果他們處於扇面上,特種兵不會優先選擇,如果他們基本處於一根直線,或身子略有錯落,那這一梭子子彈的效果就高了。

    對於扇形面的敵人,當然也要注意。但因為通常在第一照面時,扇形面的敵人,因為反應快,並不容易一梭子全部擱倒,這時,特種兵要做的就是盡量躲避扇形面的敵人,而去攻擊並不容易攻擊到自己的敵人。

    這樣的殲敵順序看起來似乎不正確,但實際效果卻非常好。譬如,扇形面有5人,直線方向有5人,你先攻擊扇形面的敵人,你一梭子下去,打死2人,打傷1人,敵人還剩下2.5人,但就在這一瞬間,直線上的5名敵人聽見槍聲之後,會迅速選擇有利地形,從而特種兵還要面對7.5個敵人的攻擊。但是,如果我們選擇直線上的敵人攻擊,在特種兵自己身體和槍口的移動中,就有可能擊斃5人,至少能比首先攻擊扇形面多擊斃敵人吧,因此,接下來的戰半中,特種兵面對的敵人將會低於7.5人。

    當然,具體情形瞬息萬變,另外作戰目的不同,有沒有戰友配合,地形的變化等等,都會有所不同。特種兵之所以稱之為特種兵,就是能夠瞬間作出最正確的反應,以殲滅敵人保持自己。

    此時,李雁冰的手下就選擇的線上密集的敵人,而當扇形面的敵人反應過來時,自然有人招呼他們。這就是有戰友相互配合時,戰術又有所不同的表現,他們用不著特意規避來自其他敵人的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條街巷!街巷兩邊的人家早就關門閉戶,因此,日軍被攻擊這一瞬間,根本就無處可逃。

    聰明點的,立即臥倒在地,或躲向某顆大樹背後,笨一點的,就轉身開槍還擊,可在閃電部隊面前,你那轉身的動作能有多快?再笨一點的,嚇得掉頭向使館區跑。

    可是,既然確定了要殲滅這個大隊的日軍,李雁冰又怎麼可能讓這些鬼子跑掉!

    「噠,噠噠,噠噠……」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幾個點射,往使館區回跑的鬼子比臥倒的鬼子更先向他們的天照大嬸報到。

    幾乎所有的歷史證據都證明,日本軍隊的槍法很好。確實,在200米至400米的距離上,他們比中**人好得太多,因為他們的三八步槍就以射擊精準出名,而中**人多是用的老舊步槍,在這個距離上雙方對射,戰損比可能在5:1甚至10:1之間,但是,如果這個距離縮短到100米,或50米,情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這時,中**人老舊步槍的劣勢就得到了補償,其戰損比例就可能達到2:1,甚至雙方非常接近。

    也因為在這個距離之內,再加上遇到全部手持自動武器的閃電部隊,日本軍人的所謂軍事素質,根本不值一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