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幻想三國誌之龍皇霸業

小說博覽 (轉載)三國人物散論之曹操(三) 文 / 藍色煙火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東漢末年的動亂時代中,在統治階級內部,如前所說,人們都把鬥爭矛頭集中到宦官身上。誰能夠挺身而出反對宦官,誰就能夠得到信任和擁護。當時,每一個統治階級中有才能的人,都面臨著選擇。當宦官家屬竊據高位,橫行郡國,為人們所切齒之時,曹操所能夠選擇的道路,不是同流合污或默默無聞,就是起而反對宦官。二者必居其一。前者不是曹操所願意的;如果選擇後者,人們將以懷疑的目光,看待這種行為,大宦官家庭的出身,無疑會在曹操身上加上深刻的烙印。

    對於具有出眾才能的曹操來說,他深切瞭解,在這個社會輿論具有很大支配力的時代,首先有必要廣泛的為自己製造輿論,才有可能參與當時的反宦官鬥爭,並得到支持和擁護。前面提到,曹操尚不為人們所知曉時,何?(yong)是重視他的少數人中的一個。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瞭解曹操的朋友,就是袁紹。無論何?(yong)還是袁紹,當時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即可以普遍地為曹操製造輿論,並為人們所承認。這時,曹操看中一個極為有影響的大人物太尉橋玄。《後漢書#橋玄傳》說:「初,曹操微時,人莫知者,嘗往候(橋)玄,玄見而異焉,謂曰:『今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曹)操常感其知己。」後來,在所作祭橋玄的文中,曹操還特別提到「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姿,為大君子所納,增榮益觀,皆由獎助」,並自稱「士死知己,懷此無忘」(《三國誌#魏志#武帝紀》注引)。橋玄是當時為人們稱道為「知人」的「名臣」,他對曹操才能所作的高度估價,必然具有極其廣泛的影響。曹操認為,自己得以「增榮」,受到人們重視,都是出於橋玄的「獎助」。同時,在橋玄的推薦下,曹操又獲得許劭的讚譽。《三國誌#魏志#武帝紀》注引《世語》說:"(橋)玄謂大祖(曹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太祖乃造子將,子將納焉,由是知名。」許子將即許劭,汝南平輿人,「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若樊子昭、和陽士者,並顯名於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後漢書#許劭傳》)。許劭既是與郭泰齊名的善於識別人才的著名人物,他和從兄許靖又是所謂「月旦評」的主持者,在當時具有很大影響,許劭為曹操作了一個人們熟知的評語,即「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關於這個評語,《三國誌#魏志#武帝紀》注引孫盛《異同雜語》,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世說新語#識鑒》作「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但又認為是橋玄的評語。這裡據《後漢書#許劭傳》。許劭的賞識,引起人們對曹操的普遍重視,前引《世語》指出了這一點,從「君未有名」到「由是知名」,就是許劭為曹操製造輿論所形成的結果。

    許劭對曹操的評語是「亂世之英雄」,李膺的兒子李瓚也稱許過「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後漢書.李膺傳》)。』所謂「英雄」,在這個歷史時代,是具有特定意義的。當時,劉劭在所作《人物誌》卷中,對「英雄」所下的定義是:「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概括起來,即是「文武茂異」。《三國誌.魏志.武帝紀》注引孫盛《異同雜語》,對曹操的評價是「才武絕人」,也即是「文武茂異」,符合於「英雄」這個特定的含義。曹王《典論.自敘》說:「上(曹操)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三國誌.魏志.文帝紀》注引孫盛《異同雜語》也說:"(曹操)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曹操博覽群書,喜愛兵法,這僅是「才武」的一個方面,或者是「才武」的基礎,此後的政治軍事實踐,以及文學創作,都說明曹操在文才武略上是出眾的,是當時的「英雄」。

    在這段時間內,曹操舉孝廉為郎,擔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在洛陽時,「不避豪強」,曾誅殺過大宦官蹇碩的叔父,得到人們的「稱薦」:。後以「能明古學」,又征拜為議郎(《三國誌.魏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魏書》)。在輿論有利的情況下,當曹操任議郎時,即舉起了反宦官的旗幟。《三國誌.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說:「先是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閹官,反為所害。太祖(曹操)上書陳(竇)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靈帝不能用。」《後漢書.劉陶傳》說:「光和五年,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du)害者。時太尉許?(郁:《說文》:「?,有文章也。」《古論》「郁」作「?」。《集注》:「鬱鬱,文盛貌。」)、司空張濟承望內官,受取貨賄,其宦者子弟賓客,雖貪污穢濁,皆不敢問,而虛糾邊遠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詣闕陳訴,(陳)耽與議郎曹操上言:『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chi)梟而囚鶯鳳。』其言甚切。帝以讓?(郁:《說文》:「?,有文章也。」《古論》「郁」作「?」。《集注》:「鬱鬱,文盛貌。」)、濟,由是諸坐謠言征者,悉拜議郎。宦官怨之,遂誣陷(陳)耽死獄中。」曹操連續上書,斥責宦官,這種行動引起人們的讚賞。在以袁紹為首的政治集團中,曹操從此逐漸成為僅次於袁紹的重要成員,參加了當時的反宦官鬥爭。此後,曹操以騎都尉率軍鎮壓過穎川的黃巾軍,遷為濟南相,再後就是前面所說與袁紹分別擔任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