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幻想三國誌之龍皇霸業

小說博覽 (轉載)三國人物散論之呂布(三) 文 / 藍色煙火

    (一)呂布的最後

    呂布刺殺董卓後,并州與涼州兩支軍事力量之間更勢同水火。《後漢書?董卓傳》說:"(李)?、(郭)汜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之。」李?、郭汜是涼州軍的重要人物,他們採取殺盡軍中并州人的殘酷行動,是必然的。《三國誌?魏志?呂布傳》說:"(呂)布『自殺』(董)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等遂入長安。」從呂布說來,排斥涼州軍的李?、郭汜等人,這也是必然的。兩支軍事力量之間的戰爭,以呂布失敗率軍退出長安而宣告結束。

    《三國誌?魏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說:「(張)楊及部曲諸將,皆受(李)?、(郭)汜購募,共圖(呂)布。布聞之,謂楊日:『布,卿州里也,卿殺布,於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爵寵。』(張)楊於是外許汜、?,內實保護布。汜、?患之,更下大封詔書,以(呂)布為穎川太守。」當呂布被袁紹利用,為其大破黑山軍張燕之後,險為袁紹謀害,從而來到河內依靠張楊。并州軍的呂布、張遼、張楊集合在一起,對涼州軍的李?、郭汜來說,當然是嚴重威脅。他們首先進行分化,誘使張楊及其部曲諸將殺死呂布。在張楊看來,這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因為不但可與涼州軍暫時和解(他在河內,與呂布不同,沒有與涼州軍直接衝突過),而且可以兼併呂布部隊,以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布,卿州里也,卿殺布,於卿弱。」呂布的這番話,指出他與張楊同屬并州軍事集團,唇齒相依,如果內部火並,呂布被殺,張楊也必然勢孤,無疑將為涼州軍所攻滅。權衡輕重,張楊不得不放棄這個如意算盤。表面上,他敷衍李?、郭汜,實際卻大力保護呂布。在這種情況下,李?、郭汜只得反過來籠絡呂布,任他為穎川太守。呂布得到穎川這塊地盤,有了立腳之地,而穎川、河內兩郡又相互鄰接,從此,并州軍事集團力量也日益壯大。割據兗州的曹操與陳留太守張邈,以及當地大姓豪族之間,矛盾日益激化。曹操謀士、也是當地大姓豪族代表人物的陳宮,乘曹操東征徐州陶謙的有利時機,勾結反對曹操的一批人,準備起兵,將曹操逐出兗州。《三國誌?魏志?呂布傳》說:"(陳)宮說(張)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亦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俊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遂從之。」陳宮的建議很明白,他們之所以利用呂布,是看中他的「善戰無前」。實際上,陳宮對呂布是輕視的,僅將他當作一名「壯士」使用,陳宮說詞中用了一個「權」字,就可以清楚的說明這一點。曹操謀士程昱也看出,陳宮等人對呂布是「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三國誌?魏志?程昱傳》),不過是利用呂布而已。儘管濮陽一戰,曹操十分狼狽,幾乎為呂布的軍隊所俘,但在袁紹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大敗呂布,收復兗州。這次戰爭,呂布被利用,失敗後只得東奔徐州依附劉備,不久即攻破劉備,奪取徐州。

    由於呂布僅是一名「輕俠」型的人物,一貫為當時的大姓豪族所輕視,在徐州,大姓豪族對呂布仍是反對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陳?、陳登父子。陳?是下邳淮浦人,「歷世著名」。《後漢書?陳球傳》注引謝承《後漢書》說:"(陳)球弟子?,字漢瑜。舉孝廉,劇令,去官。舉茂才,濟北相。(陳)?子登,字元龍,學通今古,處身循禮,非法不行,性兼文武,有雄姿異略,一領廣陵太守。」當呂布與袁術準備聯合之際,陳?深恐「徐、揚合從,將為國難」,因勸說呂布投靠已控制東漢政府的曹操,並說服呂布派遣陳登到許縣「奉表謝恩」,從而陳登得以建議曹操及早消滅呂布。曹操當然十分高興,任陳登為廣陵太守,並命「陰合部眾以為內應」(《三國誌?魏志?呂布傳》)。當曹操進攻呂布時,陳登即率領廣陵郡兵「為軍先驅」(《三國誌?魏志?呂布傳》注引《先賢行狀》),在曹操消滅呂布的戰爭中起了一定作用。

    呂布為曹操所殺,張遼投降,後來成為曹操的五員名將之一。至於張楊,《三國誌?魏志?張楊傳》說:"(張)楊素與呂布善,太祖(曹操)之圍布,楊欲救之,不能。乃出兵東市,遙為之勢。其將楊丑,殺楊以應太祖。(張)楊將睦固殺丑,將其眾,欲北合袁紹。太祖遣史渙邀擊,破之於犬城,斬固,盡收其眾。」說明當呂布被圍時,張楊曾擬援救,以河內、徐州之間距離遙遠,是不可能的,只得「出兵東市,遙為之勢」。這裡的「東市」,《三國誌集解》引胡三省說:「野王縣東市也。」又引趙一清說:「河內郡野王有射犬聚,東市亦當在其處。」都認為這是野王縣的市。如果張楊僅出兵野王縣東市,對被圍困在徐州的呂布來說,如何能「遙為之勢」呢?這是難於理解的。聯繫到當時形勢,很可能「東市」是「東郡」之誤。東郡屬於兗州,是軍事要地,張楊出兵進攻曹操後方,借此緩和曹操對徐州的圍攻,這樣才能夠與呂布遙相呼應。不久,部將楊丑殺死張楊,響應曹操,而楊丑又為張楊部將睦固所殺。當睦固準備將這支并州軍拖回河北投奔袁紹時,為史渙所破,睦固被殺,這支軍隊也可能為曹操收編,併入張遼所部。

    --------------------------------

    (二)「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太平御覽》卷四九六引《曹操別傳》說:「呂布驍勇,且有駿馬,時人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誌?魏志?呂布傳》注引《曹瞞傳》說:「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太平御覽》卷八七九引《曹瞞傳》也說:「呂布有駿馬名赤兔,常騎乘之,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誌?魏志?呂布傳》也說:"(呂)布便弓馬,膂(lv)力過人,號為飛將。」這是當時人們對呂布的最高讚譽。但是,這也十分明白,人們所讚譽的,僅限於他的驍勇,而不是其他。即是說,除此之外,人們對他的評價是不高的。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對呂布十分輕視,認為「粗中少親,剛而無禮」,不過是一名「匹夫之雄」(《三國誌?魏志?程昱傳》)。曹操的另兩位重要謀士荀攸、郭嘉也對呂布作了「勇而無謀」的評語(《三國誌?魏志?荀攸傳》)。此外,當時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陳登在曹操座中同樣評論說「勇而無計,輕於去就」(《三國誌?魏志?呂布傳》),也表示出他對呂布的極端輕視。這些評價都是來自曹操方面。如前所說,曹操的敵手陳宮、張邈兩人曾利用呂布為他們火中取栗,奪取曹操所據有的兗州,他們的評論是,「呂布壯士,善戰無前」,所看中的仍是他的武勇。「驍勇」、「善戰」,以及「勇而無謀」、「勇而無計」,這就是當時人們對呂布所作的全面評價,並勾畫出呂布這個人物的才力和性格。所謂「匹夫之雄」和「壯健」,不就是「劍客」、「輕俠」、「壯士」嗎!

    呂布所統率的并州部隊,長於騎射,是一支騎兵勁旅,如前所說,呂布曾在董卓軍中任過「騎督」。當呂布最後失敗被俘時,還對曹操說過:「明公(曹操)所患不過於(呂)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三國誌?魏志?呂布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呂布是仍以自己統率騎兵作戰的才能自詡的。《三國誌?魏志?呂布傳》說:"(呂)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陣。」不但在這次戰鬥中,「陷鋒突陣」,幾乎貫串了呂布這支騎兵作戰的全部歷程。可以設想,呂布如此,張遼、張楊也是如此,并州軍事集團應該是以運用騎兵衝鋒陷陣見長的。由於這個軍事集團所具有的這種長處,以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時,曹操的主要謀士荀?還認為「不先取呂布,河北未易圖也」(《三國誌?魏志?荀?傳》)。當呂布一旦為曹操消滅,曹、袁之間決戰也就展開了。

    《三國誌?魏志?呂布傳》說:"(呂)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又同《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說:"(呂)布謂太祖(曹操)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呂布勇而無謀,缺乏作戰部署,也缺乏對部屬的統率能力,加以內部相互猜忌,彼此之間不團結;而所謂「但信諸將」,也是有條件的,對大將高順的日益疏遠,並奪取高順部眾與所親信的魏續,即是顯著的一例(《三國誌?魏志?呂布傳》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記》)。並且如《英雄記》所說,呂布和諸將妻子之間還存在著某種暖昧關係。呂布的最後失敗被殺,就是侯成、宋憲,包括所親信的魏續等諸將背叛投降的結果(《三國誌?魏志?呂布傳》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以呂布為中心的并州軍事集團,是一支具有特殊戰鬥力的軍事力量,在東漢末年的戰爭年代,他們曾成為擁有強勁武裝的割據勢力,扮演過重要角色。但是,以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弱點,加以一貫被人利用,又必然成為曇花一現的人物,終於為曹操所消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