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幻想三國誌之龍皇霸業

小說博覽 (轉載)三國人物散論之呂布(二) 文 / 藍色煙火

    呂布與并州軍事集團

    識拔呂布的并州刺史丁原,是并州軍統帥,他與涼州軍統帥董卓,都得到大將軍何進的重視。《後漢紀》卷二五說:"(何)進以(袁)紹為司隸校尉,王允為河南尹,乃召武猛都尉丁原、并州刺史董卓,將兵向京師,以脅太后。」這是袁紹為何進所作的建議,即召集擁有強兵勁旅的猛將,率兵前來京師洛陽,威脅太后同意誅滅宦官。董卓這時雖已被任為并州刺史,並未上任,所統率的仍是涼州兵;丁原離開并州,這時以武猛都尉名義屯駐河內,所統率的也仍舊是并州舊部。並、涼兩支勁旅,成為何進所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

    并州與涼州的士兵勇敢善戰,當時被稱為「並涼勁兵」。由於並、涼兩州邊鄰匈奴、西羌等少數民族,這裡的廣大人民經常處於與這些少數民族貴族的戰鬥當中,甚至婦女也可以「載戟挾矛,弦弓負矢」。當時人們看來,並、涼士兵屬於「天下之權勇」,為「百姓素所畏服」(《三國誌,魏志?鄭渾傳》注引張?(fan)《漢紀》)。并州是產生「武勇」之士的地區,也是「武勇」之士得以發揮他們才力的地區。在丁原的并州軍中,屬於呂布這種類型的人物也不止一個,這不但加強了并州軍的戰鬥力量,並為此後以呂布為中心組成并州軍事集團創造了條件。

    與呂布出身和經歷相同的,可以從《三國誌》中找到兩人,這就是張楊和張遼。(張楊傳》說:「張楊字稚叔,雲中人也。以武勇給并州,為武猛從事。……并州刺史丁原遣(張)楊將兵詣(蹇)碩,為假司馬。」《張遼傳》說:「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少為郡吏。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從籍貫上說,呂布是五原人,張楊是雲中人,張遼是雁門人,五原、雲中、雁門三郡都屬於并州,這是其一。其二,呂布「驍武」,張楊「武勇」,張遼也「武力過人」,才力完全相同。其三,他們都以這方面的才力為丁原所賞識,在并州得到「司馬」(呂布的職位,《三國誌》、《後漢書)的《呂布傳》都作「主簿」,這裡根據《後漢紀》卷二五,《資治通鑒》卷五九也從《後漢紀》)、「武猛從事」或「從事」這種高級武職。後來他們成為并州軍事集團的主要人物。

    不久,董卓利用呂布,誘使背叛並殺死丁原,從而兼併了并州軍。儘管董卓極力拉攏呂布,「誓為父子」,但並、涼兩支軍事力量之間,仍存在矛盾,甚至處於敵對狀態。《後漢書?董卓傳》說:「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董)卓遣將胡軫(zhen)、呂布攻之。布與軫(zhen)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zhen)、布敗走。」李賢注引《九州春秋》說:"(董)卓以東郡太守胡軫(zhen)為大督,呂布為騎督。(胡)軫(zhen)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呂)布等惡之、宣言相警云『賊至』,軍眾大亂奔走。」胡軫(zhen)字文才(《三國誌?吳志?孫堅傳》注引(英雄記》),屬於所謂』『涼州大人」(《三國誌?魏志?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在涼州軍中具有崇高地位。在這次戰爭中,胡軫(zhen)為「大督」,位置在擔任「騎督」的呂布之上,是全軍統帥。由午胡軫(zhen)和呂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軫(zhen)對并州軍的敵視,「要當斬一青綬」,所謂「青綬」指呂布。《後漢書?呂布傳》說:"(董)卓以(呂)布為騎都尉。」《續漢書?百官志》說騎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據《漢書?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干石以上皆銀印青綬」,因此,胡軫(zhen)所說的「青綬」當然即是呂布。這更引起呂布等人的仇恨,從而導致全軍不戰自潰。這是並、涼軍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敵視的典型事例。《太平御覽》卷五五引《典略》說:「董卓雖親愛呂布,然時醉則罵,以刀劍擊之,不中而後止。」《後漢書,呂布傳》說:"(呂布)嘗小失(董)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呂布對董卓的暗中不滿,以及內心的「益不自安」,對並、涼兩支軍事力量之間的矛盾來說,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東漢政府中密謀誅殺董卓的大官僚王允等人,利用了這個矛盾。如前所說,王允麴意結納呂布,並誘使刺殺了董卓。從此,并州軍從涼州軍的束縛壓制下解脫出來,重新成為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並逐漸形成并州軍事集團。以呂布為主的并州軍事集團,其成員為:

    (一)張遼張遼是并州所屬雁門郡人,其出身和早年經歷應該與呂布相似。後來,張遼為并州刺史丁原所派遣,率領并州勁旅前赴京師洛陽,又受大將軍何進委派回到河北募兵。待到從河北重返洛陽時,丁原已死,并州軍為董卓所兼併,張遼也率部歸附董卓。呂布殺死董卓之後,張遼「以兵屬呂布」,這支部隊後來成為并州軍事集團的主要力量之

    (二)張楊張楊是并州所屬雲中郡人,其出身和早年經歷也應該與呂布類似。後來并州刺史丁原響應東漢政府號召,派張楊率領并州勁兵前赴京師洛陽。與張遼相同,他也受大將軍何進委派,回并州募兵。當丁原被害、并州軍遭到董卓兼併時,他留在并州的上黨郡,拉起一支幾千人的隊伍,起兵反對董卓,並與匈奴單于放夫羅聯合。丁原的部隊曾經屯駐河內,這裡本來是并州軍的地盤。不久,張楊即在河內站定腳跟,又從董卓所控制的東漢政府取得河內太守名義。「(張)楊素與呂布善」,他的這支部隊後來也成為并州軍事集團的主要力量之一。

    從史籍留下的記載,至少可以知道,在擺脫涼州軍控制後逐漸形成的并州軍事集團,包括了呂布、張遼、張楊等三支武裝力量。張楊的地盤在河內,與呂布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繫;張遼雖然「以兵屬呂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魯相名義(《三國誌?魏志?張遼傳》,同書《蜀志?劉備傳》注引《英雄記》),在呂布軍中仍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呂布、張遼、張楊三人組合的并州軍事集團,他們擁有強勁武裝,先後取得一定地盤,成為當時重要的割據勢力之一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