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木匠

第二卷 鐵馬冰河 二、營兵與募兵 文 / 魏育民

    ***本章節來源|com|請到閱讀最新章節***

    朱元璋起兵創建王朝的過程中,召募是其軍隊來源的一種正常途徑。洪武時期,天下既定,各地陸續設置衛所,軍民分籍,便不再採用召募的方法湊集軍隊了。宣德以後,伴隨著邊境緊張局勢的步步升級,衛所制的日益廢弛,募兵便作為兵力的重要來源而受到越來越普遍的關注。大規模的募兵,出現於土木之變後。到正德時期,募兵主要由地方行政系統管轄。這一時期的募兵,寓兵於農,兵農合一。募兵秋冬操練,春夏務農,或冬春操練,夏秋務農。在北部邊鎮,因戰事需要,部分募兵由衛所代管,但並不直接補為衛所軍,明中期以後,民兵補充到衛所軍的不足,參與衛所軍的諸項事務。

    嘉靖以後,募兵作為救急良策在全國廣泛採用,人數眾多,在明朝軍隊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嘉靖東南倭患,使用了大量募兵,人數不下數十餘萬。這一時期募兵與政府是僱傭關係,因此,嘉靖以後的募兵已不再像明中期的募兵用免戶丁徭役和免租糧的形式進行優免了,而且只免本身差徭。

    募兵不等於營兵,募兵是營兵的主要來源,但有部分募兵隸於衛所。由衛所官召集的募兵一般隸屬衛所,衛所官負責召募,經督撫批准即可。隸屬於衛所的募兵有兩種情況,一是不入衛所軍正額,由衛所代管,二是衛所軍被抽調到別處使用,以募兵來補足原額。

    募兵主要隸屬於營伍,募兵是營兵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多於嘉靖萬曆年間以警患設營。將領及民人自出貲財,募兵為營,隨軍報效,不但被允許,而且還被鼓勵,名之為「義募」。營兵制下,一部分將官也來源於召募,甚至一將應募將領積功升至高級將領者。

    -\|com||書友上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