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之戰 005 一次徵糧引發的流血衝突 文 / 杜克血蠍
萬尼烏斯的軍隊駐紮在莫裡尼地區的邊緣,通過使節和比爾及人聯絡。
在屠殺發生的第二天,萬尼烏斯就收到了消息。
一千名比爾及騎兵和三千名比爾及步兵突襲了波培婭的隊伍,然後被可恥的擊敗了……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萬尼烏斯幾乎忍不住吐血——高盧人的戰鬥力也太尼瑪差勁了,對面可是只有一千名羅馬軍團士兵啊,還有五千拖油瓶的平民——就這樣,比爾及人都能打敗。
萬尼烏斯只能說,高盧人果然是個不擅長作戰的民族。
不過,比爾及人給出了他們失敗的理由——指揮羅馬人的指揮官顯然極擅長軍隊的鼓舞和指揮,硬是在陣型被突破的情況下重組了陣線;羅馬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平民武裝了起來,使得他們要面對的敵人由原本的一千名士兵變成了四千多士兵;羅馬人利用貨車和牲畜護住了他們的兩翼和背後,使得比爾及人的兵力優勢無法充分發揮……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是我軍太無能,而是敵軍太狡猾。
唯一讓萬尼烏斯感到欣慰的,就是比爾及人的行動並非徒勞無功。
按照比爾及人信使的說法,至少他們第一波的騎兵突擊是卓有成效的,不但順利的突破了羅馬人的陣型,而且衝進了羅馬人的隊伍,殺死了大量的婦孺。
而且,按照事後壯著膽子回去查看的比爾及探子的統計。羅馬人的死傷也在兩千以上。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後來又有人率先逃跑,如果不是帶隊的那個女人和她的衛兵們實在太厲害,殺人跟切菜一樣。說不定比爾及人就贏了。
聽到比爾及人用這種方法挽回面子,萬尼烏斯已經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
波培婭和她的衛兵們厲害,這是用腳丫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足足三十名神隱突擊隊戰士啊——在近身搏鬥中,就算是出動自己的狂戰士衛隊都不敢保證能獲得全勝,更何況一群戰五渣?
不過,反過來說,自己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比爾及人殺死了超過兩千名羅馬人,而且考慮到比爾及人的戰鬥力。這兩千人裡估計以婦孺為大多數,羅馬人不暴走才怪呢。
而接下來,自己就要製造一個合理的出兵對付拉比努斯的理由了——是對付拉比努斯,而不是對付羅馬人。
於是。一隊一千人的塞姆諾內斯輔助軍團戰士被派遣了出去。
任務,向當地人徵集糧草。目的地,莫裡尼邊境的小村子。
顯而易見的,這是個無比簡單的任務——首先,比爾及人本身戰鬥力就不怎麼樣。而作為比爾及人一支的莫裡尼人更是如此;其次,比爾及人目前算是日耳曼王國的盟友,而雙方也有「比爾及人向日耳曼王**隊提供糧草支持」的協議;最後,就算莫裡尼人打算背棄協議。作為一個不過四五百人口的小村子,要反抗一千名日耳曼戰士。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種任務再簡單不過。對於塞姆諾內斯戰士而言基本就是用來刷積分好早日由奴隸進階為自由人的。
萬尼烏斯沒有說的是,在這個小村子北方一天半路程的地方,有一個羅馬人的營地。
當然,理論上,萬尼烏斯也不知道這一點——畢竟,羅馬人在哪裡修營地,是不會告訴萬尼烏斯的,而出於「不要過分刺激羅馬人」的考慮,萬尼烏斯在駐紮在這一帶的幾天裡,也沒有派出任何斥候。
於是,到下午的時候,便有渾身浴血的塞姆諾內斯戰士跑回來求援了。
這支塞姆諾內斯人的徵糧隊正在那個小村子徵糧的時候,被羅馬人的徵糧隊堵在了村子裡。
羅馬人的徵糧隊不過百來名騎兵而已,在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不過,塞姆諾內斯人和羅馬人都不知道這一點——因此,發現了日耳曼人的隊伍之後,羅馬人只是簡單的詢問了一下,確認了這支隊伍屬於萬尼烏斯之後,就立即毫不猶豫的發動了進攻。
儘管敵人都是騎兵,但塞姆諾內斯戰士畢竟不是高盧人而是日耳曼人——憑借人數優勢和地利優勢,塞姆諾內斯人毫不客氣的宰殺了過半的羅馬人,並將他們的糧秣物資和馱獸全部留下了。
但很快的,羅馬人的援軍就到了——這一次,除了一百名騎兵之外,還有一個營四百八十人的羅馬軍團步兵。
儘管在人數上仍舊處於劣勢,但這個營的營旗上,赫然是一隻套著桂冠的手掌,而在銘牌的下方,則是六個金屬的圓環——這就代表,這個營是一個功勳卓著的主力營,而且六個裝備精良的百人隊全部滿員。
就算塞姆諾內斯人再怎麼自信,也不會愚蠢到在不通知主力部隊的情況下就和這樣一支功勳部隊正面硬撼。
因此,集中了全部的馱獸,塞姆諾內斯人派出了十幾名騎術高超或者腿腳靈便的信使,冒險衝出村子向萬尼烏斯匯報——而經過和羅馬騎兵的激烈戰鬥之後,最終逃出包圍圈的,只有這麼一個信使而已。
聽到這個消息,萬尼烏斯立即毫不遲疑的下令全軍集結——禁衛軍團、巴達維野戰軍團和烏西彼得斯野戰軍團備戰,鄧科德裡野戰軍團立即前往那個村子,去「把咱們的人救出來」。
聽到萬尼烏斯的命令,一干群情激奮準備冒著受到懲治的危險也要向萬尼烏斯諫言的塞姆諾內斯奴隸兵們頓時感激涕零,之後要求和鄧科德裡野戰軍團一齊去。
萬尼烏斯只考慮了一會,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不過,鄧科德裡野戰軍團是全騎兵野戰軍團,而塞姆諾內斯奴隸兵則都是輕裝步兵,就算強行跟上騎兵野戰軍團的速度,等到達了之後估計也打不了仗了——於是,萬尼烏斯又額外撥出四千頭馱獸,讓塞姆諾內斯奴隸兵們使用。
感激涕零而且心急火燎的塞姆諾內斯奴隸兵騎上臨時發派給他們的驢子、騾子、牛和馱馬,一路浩浩蕩蕩的跟著鄧科德裡騎兵野戰軍團徑直朝著發生遭遇戰的小村趕去。
而等到他們到達的時候,羅馬人已經攻進了村子——面對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羅馬軍團老兵,只有夫拉矛、小木盾和罩袍的塞姆諾內斯奴隸兵們所能依仗的也無非是人數和勇氣罷了——相比之下,就連村子裡的莫裡尼人裝備都比他們要精良一些。
看到村子裡已經升起了濃煙,鄧科德裡野戰軍團司令毫不猶豫的下令全軍進攻,同時要塞姆諾內斯人下馬並照看好馱獸之後再進攻。
而與此同時,羅馬人也看到了鄧科德裡人的騎兵大隊——面對這樣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羅馬騎兵們所做的不是上來迎戰,而是立即逃竄——顯而易見的,面對上萬名騎兵,只憑一個營的軍團步兵是不可能擋住的,他們需要更多援軍。
對那些逃跑的羅馬騎兵,鄧科德裡騎兵們並沒有追擊,而是直接朝著村子裡衝殺過去——萬尼烏斯給他們的命令很簡單:盡可能多的救回塞姆諾內斯戰士們。
儘管羅馬軍團步兵們裝備精良,而且得到了提前告警,但在上萬名鄧科德裡騎兵同時從多個路口發動的輪流衝擊下還是顯得過於脆弱——每名鄧科德裡騎兵配備四支標槍,並且在丟出標槍之後就立即撥馬回撤,將攻擊位讓給身後的同胞,轉眼之間,那些組成龜甲陣防禦的羅馬士兵們便發現他們的盾牌變得千瘡百孔。
緊接著,塞姆諾內斯步兵衝了上來。
這些新加入的塞姆諾內斯步兵仍舊只有夫拉矛、小圓盾和罩袍。
但這一次,每一名羅馬士兵的盾牌上都掛上了數支鄧科德裡騎兵的標槍。
這些標槍並非傳統的直尖標槍,而是帶著倒刺的標槍——在釘在盾牌上之後,這標槍就變得很難拔下來。
在羅馬人下定決心用劍斬斷標槍之前,塞姆諾內斯人已經衝了上來,之後毫不客氣的抓住羅馬人盾牌上的標槍,和羅馬人爭搶起盾牌來。
面對這種情況,羅馬人的處置方式很簡單——丟下盾牌,拔出短劍,趁著敵人拉盾牌而空門大露的時候勇敢的衝上去對準敵人當胸一劍。
然而,那是建立在敵人只能進身搏鬥的基礎上的——儘管已經丟過一輪標槍,鄧科德裡騎兵卻並沒有就此退卻,而是跟塞姆諾內斯步兵混在了一起,同時警惕的舉著標槍盯著戰場,但凡發現放下盾牌試圖做壞事的敵人,便毫不客氣一槍丟過去。
英勇的羅馬老兵在被數倍的敵人包圍之後,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氣餒,反而以令人敬佩的勇氣毫不遲疑的反擊著,竭盡所能的攻擊每一個靠近他們的敵人。
但這種英勇對於戰局於事無補——在為了拯救同胞而豁出性命的塞姆諾內斯步兵和習慣了與步兵配合的鄧科德裡騎兵的協作下,羅馬人的陣列越來越薄弱,最後終於徹底的消失在日耳曼人的海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