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小說博覽 第250 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三) 文 / 傅戍己

    更新時間:2012-10-10

    第250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三)四軍六校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那些問題,巢湖終是遵循蕭言意志,將先軍政治定為國策。

    會議後第二天,巢湖正式簽發擴軍六萬軍令同時,亦低調頒布十餘條旨在提高軍人政治地位的法令。先軍政治一切以軍事為重,軍權是重中之重,絕不許他人染指,所以此番巢湖擴軍六萬由蕭言全權主持。

    時至今日,蕭言入主巢湖業已數十月,日漸熟悉漢末軍制優缺點,此番擴軍索性順勢推出新軍制。

    漢末軍事編制,五人一伍,每伍5人;兩伍一什,每什10人;五什一隊,每隊50人;兩隊一屯,每屯100人;兩屯一曲部,每曲部200人;兩曲部一都尉,每都尉400人;兩都尉一校尉,每校尉800人,大抵屬於兩兩制,將領轄兵偏少,體制較為臃腫。因蕭言官職偏低,校尉、都尉不得不擴編四五倍,更是容易誘發混亂。

    基於漢世編製種種不便,蕭言變兩兩制為變異版三三制,五人為一伍,兩伍為一什,三什為一標準隊,三標準隊為一聯隊,三聯隊為一營尉,三營尉為一部尉,三部尉為校尉。之所以說是變異版三三制,是因為巢湖新軍制雖然以三三制為標準,但是三三制只是一個量化標準,落在實處時卻絕不可能是三三標配。在蕭言設想中,校尉是獨立作戰部隊,每校尉應該維持10000人左右,相當於後世師級。然後校尉應該根據形勢下轄五到七個部尉,每部尉維持2000人左右;部尉下轄三至四個營尉,每營尉維持500人左右;營尉下轄三至四個聯隊,每聯隊維持150人左右;聯隊下轄三個標準隊,每隊定額45人;標準隊下轄三個什隊,每隊定額10人;隊下轄5人,定額5人。

    巢湖新軍制,各校、各部、各營、各聯隊都是浮動人數,唯有標準隊、什、伍是定額。之所以各隊、各什、各伍為定額,是因為漢世冷兵器作戰不像後世熱兵器作戰那麼隨意,冷兵器時代更講究小團隊作戰,不組成小團隊就沒有辦法殺傷敵人,更別提戰場活命。漢世一名合格戰兵,必須掌握三種基本戰術:單兵戰術、五人團隊戰術、十人團隊戰術,前時曾經提及斜梅式五人隊形、奇兵式十人隊形,就是這種小團隊戰術思想外現之一。蕭言自熱兵器時代穿越而來,冷兵器戰術所知寥寥,巢湖現行的小團隊作戰大抵都是漢世標準以及太史慈個人改良,如此大環境下,蕭言只能維持五人、十人定額戰術演練。當然,無論如何說蕭言總歸擁有超越時代兩千年的視野,漢世小團隊戰術在蕭言手中亦有所改革:巢湖標準隊定額45人,其中30人為三個主戰標準什隊,15人標準預備隊,但凡30主戰標準什隊有所戰損,預備隊立即第一時間補充序列——預備隊補充完畢怎麼辦?預備隊補充完畢,等同該標準隊戰損三分之一,如此巨大傷亡,他們早該撤下休整啦。

    除卻基層小團隊戰術與後世大相逕庭,巢湖新軍制下,校尉相當於後世的師級;部尉相當於後世的團級;營尉相當於後世的營級;聯隊相當於後世的連級;標準隊相當於後世的排級。校尉、部尉、營尉、聯隊、標準隊,取代舊時的校尉、都尉、軍侯、屯長、隊正體系,看起來好像翻天覆地變化,其實就是換個名字罷了。就這般,蕭言悄然無息完成改革,使得巢湖體系下雖無軍銜制度,但是將官、尉官、隊官階級頓時涇渭分明:將官指各類將軍,尉官指校尉、部尉、營尉,隊官指聯隊、標準隊。

    擴軍之前,巢湖軍共有三部,分別是蕭言直轄的北府兵,楚永直轄的紅巾兵,太史慈直轄的兩湖兵。此番擴軍,蕭言準備將巢湖軍進一步切割為四部,自北府兵分出一部,並更名為近衛軍,下轄一校,一萬人;北府兵更名為北府第一軍,下轄兩校,兩萬人;紅巾兵更名為紅巾第二軍,下轄兩校,兩萬人;兩湖兵更名為烏江第三軍,下轄一校,一萬人。其中,近衛軍由蕭言直統;兩萬北府第一軍改由右校尉太史慈繼任,以校尉軍銜掌權兩校;烏江第三軍改由左校尉諸葛瑾繼任;楚永位置不變,亦以興巢校尉軍銜掌權兩校。

    之所以改遷太史慈掌管北府兵,亦是蕭言防患未然,避免太史慈昔日部將引發莫名騷亂。蕭言每次任用太史慈,皆是擢升其位,眾人亦是無話可說;而太史慈昔日部將,與他越行越遠,未來必然漸漸融入巢湖體系:如此你也好,我也好,大家都放心。

    為了進一步掌控軍隊,蕭言此番擴軍採用教導隊模式,勒令各地選拔一批優異軍官,送入烏江學院由蕭言名義培訓數十日,而後官升一級再遣返軍中。在漢末玩教導隊,或許有些形式化,但是總能增加一點向心力不是?

    蕭言入住烏江學院培訓中低階軍官期間,合肥傳來袁術消息。

    曹操襲殺眭固,揭開河南、河北兩大軍事集團對抗序幕以來,曹操、袁紹兩方不斷展開外交戰,積極拉攏各地軍閥。不說其他軍閥,單是巢湖十縣,曹操就已遣人送來一批錢財和九江太守官印,至於袁紹使者,聽說也在路上。

    巢湖況且如此,何況壽春袁術?

    袁紹徹底兼併公孫瓚後明文天下,使長子袁譚主政青州,使中子袁熙主政幽州,使外甥高幹主政并州,袁紹自己獨統冀州。袁紹分封諸侯,「欲使諸兒各據一州」心思,一時顯現無遺。建安四年四月末旬,袁術或許徹底承認失敗,發書淮北:「漢失天下已久,豪雄逐鹿,分裂九州,此與週末有戰國七雄無異,強者爭相兼併爾!袁氏受命當王,祭祀先祖,符瑞炳然,豈能相讓?今袁本初坐擁四州,民戶千萬,以強則無與比大,以德則無與比高,雖齊桓晉文,不能比肩。曹操小丑,自言救漢救危,其實禍亂朝政,誅殺忠良,焉能成事?吾當北征淮泗,連兵青、冀,共興袁氏!」

    袁術此番言論,雖然依然奢望封王一地,但已經明面示弱袁紹,宣告南北兩袁之爭就此成為過去式。袁紹沒有對袁術示弱書信發表任何言論,袁紹長子袁譚卻表示歡迎兩袁和睦,並即時發兵進攻徐州,說是為袁術北歸打開一條通路。徐州防線事關中原側翼,曹操豈能容忍袁譚、袁術合軍?曹操幾乎想也不想,即時勒令劉備督軍朱靈、路招,南下譙郡截擊袁術。

    烏江學院。

    得到劉備南下譙郡截擊袁術消息後,蕭言陷入沉思:劉備截擊袁術乃是三國歷史著名事件之一,劉備說是截擊袁術,其實是天高任鳥飛,趁著曹操自顧不暇之際,攜軍殺向下邳,佔了徐州。歷史典冊還有記載,說是劉備南下本非曹操心意,只是劉備大軍已出,曹操追之已晚。蕭言降臨漢末,設身處地親臨此事,卻覺得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劉備南下譙郡截擊袁術,再攜軍東去徐州,行軍耗費時間何止一月?曹操真若後悔,怎會追之不急?恐怕郭嘉等人苦勸曹操囚禁劉備為真,曹操執意選用劉備亦為真。

    蕭言將劉備統軍截擊袁術軍報遞給周瑜,問道:「公瑾怎麼看待此事?」

    「捨小利取大利!」周瑜即時答道:「曹操秉政,唯盟而已,關中群閥、河內魏種、豫南李通、青州臧霸等等,曹操皆是下放政權,寬懷羈縻。李通在豫南,何異劉勳在廬江?南陽張繡,有權有哉,然曹操連番征伐,不得安睡;冀州各郡,權歸袁氏,餘眾唯有俯首聽命而已。獨立則軍爭,歸附則削權,而聽命曹操,上面朝廷允之,地方大權在握,誰人不喜?曹操之所以選用劉備截擊袁術,亦有令劉備成為豫南李通心思。劉備經營徐州多年,南至廣陵郡陳登,北至青州臧霸,皆有聯繫,有劉備帥統徐州之軍,足以遏制青州袁譚以及淮南袁術、孫策以及我巢湖十縣。曹操這是用徐州換取劉備忠心,使其聯盟抗袁。」

    「哦!」蕭言了然點頭,繼而輕聲笑道:「原來如此,曹操道是心胸寬廣!」

    「不寬廣不行,曹操如不寬懷行事,誰會冒險與他捨命對抗袁紹?財帛動人心,曹操這是以區區地方小利,引誘各路軍閥合盟共擊袁紹而已!倘若曹操僥倖擊敗袁紹,制霸天下,你看他心胸還能這般寬廣?」周瑜冷笑嘲諷,顯然依舊不屑曹操品性。

    蕭言遙望遠處辛苦訓練的低階軍官:「可惜劉備不是李通,區區短暫分封之利,是蒙蔽不住劉備雙眼的。不過,劉備還是要防的,未來數月是我巢湖崛起關鍵時刻,絕對不能被劉備破壞。」

    「仲達進來總是說未來數月、未來數月,究竟欲與如何,難道是說壽春袁術?袁術雖然困窘重重,但是借助袁紹兼併公孫瓚之勢,未必不能苟延殘喘一兩年……」周瑜道出埋藏心底許久的疑惑。

    未來難測,哪怕強如周瑜也只能模糊判斷未來趨勢。蕭言沒有興趣分析歷史走向,不答反問:「今日是幾月幾日?」

    「五月二十一日。」周瑜答道。

    蕭言瞇起雙眼:「五月二十一日嗎?烏江學院麻煩公瑾主持數十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