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小說博覽 第249 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二) 文 / 傅戍己

    第249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二)先軍政治,擴軍六萬

    河南河北,曹操袁紹,紛紛擾擾。

    值此混亂之際,蕭言也順勢拉開巢湖擴軍備戰序幕。建安四年四月初十日,蕭言聚集楚永、太史慈、諸葛瑾、周瑜等巢湖主要軍將以及巢湖十縣縣令,於揚武將軍府召開巢湖政權第一次大規模正式會議,共同商議巢湖未來走向。會議期間,巢湖眾人關注點幾乎全部集中於淮北曹操、袁紹對峙以及眭固之死,連帶周瑜、諸葛瑾之輩,也在分析巢湖未來如何站隊。

    半個時辰後,蕭言抬手暫停眾人爭論:「淮北局勢無非是六個字:袁紹強,曹操近。遠水不能救近火,所以巢湖不能旗幟鮮明結盟袁紹;君子從強不從弱,所以巢湖不能旗幟鮮明結盟曹操,因此淮北局勢不妨以等為主,等曹操袁紹分出勝負,等黃河最終由誰飲馬。」

    「曹操勢弱,必不肯主動襲擊淮南;袁紹地遠,精騎無路,舟楫難行,短時間內無論曹操還是袁紹,皆無暇結仇巢湖。袁紹能否入主中原,曹操能否比肩公孫瓚八年抗戰,對於我巢湖來說,暫時還很遙遠,所以大家暫時還是把目光投向揚州為好。」

    「今日之時,巢湖四面環敵,北有袁術困守壽春,西有劉勳背依大別山,東南有孫策虎視眈眈,江南丹陽郡亦是紛亂不止,民不堪其擾。孫策、劉勳皆是劣官軍閥,重私利輕民情,是以吳郡、會稽郡、東丹陽郡遍地叛亂,大別山山賊侵襲北廬江郡而劉勳竟然束手無策。我於巢湖聚義,意在匡扶漢室,替天行道,拯救黎民,天下九州皆亂,唯我巢湖接納、救治數十萬淮北流民。淮北袁紹曹操相爭,無暇南顧,孫策、劉勳之輩必然欺我巢湖失去援兵,大舉進犯,殘害百姓,吾輩豈能容他作祟!為抵禦孫策、劉勳惡賊,為防備袁術狗急跳牆,我巢湖必須擴軍備戰。巢湖若想鐵壁堅城,固若金湯,最少需有強軍勁弩六萬人。我準備下發募兵軍令,擴軍至六萬,大家以為如何?」

    無論諸葛瑾還是周瑜,聞聽蕭言擴軍六萬龐大計劃,都是不禁瞠目結舌:要知道如今雄霸江東的孫策,帳下可戰精兵不過十萬,那還是孫策一邊東征西討,一邊慢慢聚集起來的。吳郡、會稽郡、東丹陽郡,三郡富裕,有布有鹽有鐵有銅,孫策亦不過拉起十萬人隊伍。巢湖區區十縣半郡之地,竟要組建六萬精兵,蕭言難道瘋了不成?尤其,周瑜曾經協助孫策入主吳郡,曉得孫策軍政編制與巢湖軍制編製不同,孫策帳下所謂十萬人包括各類縣衙兵、屯兵,而蕭言所組建的六萬巢湖兵,必然全部是戰兵,哪怕戰力稍弱,也是為戰陣準備的。

    「將軍,這……六萬戰兵,巢湖十縣恐怕支撐不起來!」一片瞠目結舌中,諸葛瑾不得不站出來反駁蕭言擴軍六萬計劃。諸葛瑾是知道蕭言準備擴軍的,但是他萬萬想不到蕭言擴軍竟然擴的如此豪邁。諸葛瑾業已熟悉蕭言性情,曉得蕭言不是莽撞草率之徒,他下意識想道:將軍應該另有計劃,六萬戰兵只是引子。

    諸葛瑾繼續陳述巢湖細況:「巢湖十縣,地少人少,經濟薄弱,如果依循將軍前時所說兵民最佳比例,巢湖理應保持一萬兩千戰兵才好。亦是因為適逢亂世,流民湧入淮南,巢湖才不得不超額維持兩萬餘戰兵——兩萬餘戰兵,已經接近巢湖極限,哪怕有合肥食油利潤盡數充入軍資,也最多擴軍至三萬戰兵!六萬戰兵,巢湖實在維持不起!錢雖然夠,但是武器、鎧甲,我巢湖想買也買不來!當然,若是類如昔日全殲黃蓋水軍時,臨時募集保丁,六萬人也不是不可能。不過,早在巢湖兼併長江北岸時,將軍已經廢棄『農時為民,戰時為兵』春秋戰**事制度,維穩當地任務交付各縣保甲,使兩萬戰兵為常備軍……難道將軍準備重啟『農時為民,戰時為兵』,全民皆兵,將保丁拉上戰場?」

    蕭言搖搖頭:「兵就是兵,丁就是丁,民就是民,前時全民皆兵是迫不得已選擇,今已廢棄,自是不必再提。除非巢湖面臨覆滅危險,保丁永遠不能站在最前線——他們的戰鬥力太弱,徒增傷亡而已。巢湖此番擴軍至六萬,皆為戰兵。」

    「適逢亂世,不管我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總是拳頭代表真理,一如袁紹斬殺公孫瓚,正式制霸河北。今日今時,是混亂時代,是軍閥混戰時代,是武夫當國時代,軍隊永遠處於第一位。沒有酒肉可以活下去,沒有刀劍就不能生存。巢湖未來數年將逐步推行先軍制度,一切以軍事為先,一切以軍事為重,財政再困難,也要優先保障軍費支出,堅持先軍制度十年不動搖,徹底解決淮南安全隱患。不管淮北袁紹曹操未來如何,我們巢湖必須制定十年一統淮南方略,十年內擊敗劉勳,十年內擊敗孫策!」

    「擴軍六萬,無可商量。」蕭言少有的專斷獨行一次。

    蕭言所謂先軍制度,其實取材後世和諧年間朝鮮的先軍政治,以及日清甲午海戰前日本的「寧可挨餓,也要軍艦」,法西斯二戰之前希特勒的「寧要大炮,不要黃油」。表面來看,蕭言所謂擴軍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擴軍就擴唄,一旦巢湖軍械、經濟跟不上,蕭言再吆喝六萬精銳戰兵,也只能湊齊一堆民兵——精銳不精銳,畢竟由不得蕭言說了算。實際上呢?蕭言真正目的不僅僅是擴軍,更是為了推廣他的先軍制度,改造巢湖風習。

    眾所周知,漢末是門閥興起之初,百數年後漢世世家大族將會漸漸轉變成為影響甚至掌握國家政權走向的門閥。門閥有優有劣,士族亦有優有劣,但是有一點蕭言知道,門閥、士族比財閥更自私,更注重自家的事,他們為巢湖效力,或許本人真的忠心,但是別想他們為巢湖百分之百效力。不說司馬懿之輩,便是諸葛亮、羊祜、周瑜、荀彧亦是如此,這不是他們個人品性有問題,而是漢末社會就是這樣風習:你們打你們的,我們談我們的。

    如果再往前上溯數百年的春秋戰國,這種風俗甚至更加散漫。

    在蕭言設想中,世家大族這股不可力量可以借助,但不能以之為根本。後世民國八年抗日,那是國與國對抗,汪精衛投降還可以罵他漢奸,漢世呢?漢匈對戰,勉強也算國與國對抗,李陵都在匈奴統軍一方了,漢世人還在同情李陵,認為李陵只不過是偽降,即便真投降也是奮戰到底,不虧節氣。由於漢世留下諸多記載,這股風潮甚至流傳兩千年而不曾衰弱分毫。也不知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戰敗不幸成為俘虜和戰敗成為匈奴大將,兩者能夠相提並論?

    國與國對抗尚且如此,更別說國內軍閥之間的對抗,漢末軍閥之間的對抗,和諧程度不弱於後世民**閥混戰。或許蕭言出生於共和國和諧年間,不曾經歷過感情複雜的軍閥混戰,所以特別厭煩這種風俗。深思熟慮之後,蕭言於是選擇先軍政治、軍國主義,將軍隊作為巢湖政權的核心,並借助先軍政治盡量提高軍人地位,用以打壓漸有興起之勢的世家門閥。想想軍國主義下的軍人地位,想想朝鮮先軍政治下的軍人地位,蕭言就有足夠的信心遏制權勢日漸膨脹的漢末士族。

    再者,漢末動亂十數年,民間已經產生厭倦戰爭情緒,主動參軍人數日益銳減。譬如蕭十一、羅賁、楚永在成德縣時,寧可做街頭混混也不願參軍送死,羅賁甚至更是一位敗軍逃兵。民間厭戰懼戰,認為參軍等同死亡,兵源迅速銳減使得真實歷史上曹魏施行兵籍政策,父親是兵,孩子也是兵;孫吳採取私兵政策,兵卒為將領私產。

    蕭言在巢湖推廣先軍政治,提高軍人地位,再加上巢湖主要維持常備戰兵,戰損偏低,未來無疑能夠引起一股入募風潮。要知道,漢末不比唐後宋明,此時漢家民風尚且剽悍,幽並精騎,關西涼右,燕趙豪邁,江南精兵,山東步卒,江淮劍客,河南強弩,各地區有各地區特色。漢末建安初百姓怕當兵,只是因為前些年仗打的太慘烈,死的人太多,某些將領漸漸不把兵當人看。蕭言只要提高軍人地位,保持低戰損,無數湧入淮南的流民必將爭相入募,擴軍六萬戰兵並不難。

    至於巢湖十縣,地少人少……

    真實歷史上,袁術何時敗亡的?建安四年六月!

    真實歷史上,建安四年六月袁術吐血而死,立即掀開江淮劇烈兼併序幕——巢湖此時不博,更待何時?即便歷史因為蕭言這只蝴蝶有所偏折,在蕭言的經營下,袁術徹底敗亡亦在今年。

    如果一切順利,他蕭言將會取代孫策晉位淮南霸主,怎會養不起六萬精銳戰兵?

    先軍政治,擴軍六萬,皆是蕭言未來稱霸淮南的佈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