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小說博覽 第243 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二) 白龍魚服 文 / 傅戍己

    更新時間:2012-10-01

    屢屢食言,未曾踐諾,俺人品早成-∞,再信誓旦旦,怕也無幾人信了吧。

    即是如此,那麼……挽救人品大作戰開始——

    存稿不多,為避免斷更病復發,前期更新或許有些慢,見諒。

    =====

    第243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二)白龍魚服

    欲霸淮南,須有強軍;欲得虎師,先有錢財,封建家國體系下,無財不足以成軍。

    漢世農業經濟體系,賦稅大抵來源於土地,大額商貿流通僅限糧食、布匹、鹽鐵等幾項必需品。

    巢湖之西,劉勳所轄廬江郡,有鐵;巢湖之東,陳登所轄的廣陵郡,有海鹽;巢湖之南,孫策所轄的江東三郡,有銅、有鹽、有布;巢湖之北,袁術所轄的壽春,坐鎮淮河,通衢四方。唯有夾在江淮之間的巢湖,地無所產,人無善業,簡直一無所有。蕭言一邊盤算巢湖資產,一邊感慨巢湖地勢竟是如此之差:「無怪江淮兩千年不產帝王,哪怕後世朱元璋也是南越長江,才有王霸之姿。」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寸步都難行。

    一無資源,二無產業,巢湖如何籌備擴軍軍費呢?

    而若不擴軍,巢湖又怎能吞併袁術、劉勳、孫策、陳登眾軍閥!

    蕭言久思不得。

    好在蕭言畢竟是穿越客,儘管極其苦惱軍費出處,他卻從未絕望放棄。蕭言竊以為,兩千年見識足以給他一雙點石成金的慧眼,他現今之所以苦惱軍費,僅僅是因為受限當前眼界,沒有找到能夠見效快的穩定盈利項目而已。

    比如說,蕭言想大筆賺錢,可以大造玻璃。儘管後世大多數人極其鄙棄穿越古代造玻璃的庸俗言論,但事實上穿越古代造玻璃,其實並沒有不可跨越的技術難度,漢代的琉璃工藝技術和西歐玻璃工藝技術,本就是一脈相承的。能不能在中國古代發展玻璃工業,最大的限制,不是技術難題,而是市場接受度,農業經濟的漢世人,並不喜歡初級玻璃飾品。事實上,早在前漢漢武帝擊敗匈奴,開闢西域通道時,漢朝就曾經產生一股玻璃熱,可惜它們很快被中國傳統琉璃工藝淘汰,掃進垃圾堆,消弭歷史長河。簡而言之,早期的玻璃工業,在中國沒有市場;想在中國大造玻璃,必須將玻璃工藝推進至17世紀的平板玻璃、光學玻璃等等。

    前者無利潤,後者是技術天塹。

    科學技術大抵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好比核彈技術,西元1939年初,開啟潘多拉魔盒的邁特納,提出核裂變理論;西元1941年末,美國批准曼哈頓計劃;西元1945年7月,美國試爆原子彈。從核裂變理論提出,到人類成功研製原子彈,之間僅僅相差六年半。第二類好比無線輸電,早在西元1889年,開啟電磁之門的特斯拉,就已提出無線輸電理論;然而,一戰、二戰、朝戰、冷戰、伊拉克,無線輸電技術始終停留在實驗階段,未曾廣泛普及。

    核裂變,從理論到推廣,僅僅相差六年半;無線輸電,從理論到推廣,一百餘年還未看到光明。

    蕭言認為,穿越者的優勢,就是暫時放棄第二類科學技術,集中力量研究第一類科學技術,快速見效,投入實用。如果他穿越20世紀,掌權德國,提前二十年提出核裂變理論,秘密建設核裂變研究基地,二戰爆發前,妥妥攢夠足以威懾世界的核彈儲備。在蕭言看來,玻璃工藝雖然利好,但是前期無甚成效,大跨步推進玻璃工藝,卻又猶如二戰前,集中力量發展無線輸電技術,事倍功半。

    簡而言之,蕭言腦海裡無數賺錢念頭,卻無一合適巢湖現今局勢。

    於是,蕭言決定躬身力行,視察巢湖九縣,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努力挖掘一些符合巢湖經濟體系的潛在產業,以此補充軍費缺口。

    建安四年,元宵才過,蕭言悄然離開巢湖,私服出巡巢湖七縣,考慮安全,襄安縣、舒縣兩縣不在蕭言私訪計劃內。雖然決定微服出巡,但蕭言可不願意鬧出類似「白龍魚服」的卑劣笑話,所以此次微服私訪巢湖七縣,蕭言極其注意自身安全。暗裡,蕭言假扮一名客商,隨身攜帶十數護衛,以及百數扮作私兵的揚武將軍府直轄親兵;不僅如此,蕭言明處更令羅賁總率八百巢湖精銳,以巡視各縣防備為名,隱隱伴隨左右。

    明有羅賁八百巢湖精銳,暗有近兩百直轄親兵,就是陡然遭遇地方反叛、孫策大軍伏擊,蕭言自信也可安然逃歸。

    望洛縣、興巢縣、歷陽縣、阜陵縣、全椒縣,蕭言一路走來,且喜且憂。喜的是五縣形勢漸安,憂的是巢湖未來軍費仍舊沒有著落。這一日,商隊抵達全椒縣城,羅賁率軍巡視駐戍當地的屯田都尉倉慈,蕭言則融入市井,耳聽民聲。

    全椒縣{今安徽省滁州市}農田肥沃,是漢世江淮人口密集地區之一,阜陵縣城、全椒縣城,兩座富裕縣城,幾乎肩並肩並存一處。

    自長江南而去合肥,九江郡有兩條要道,其一是「濡須河-巢湖-合肥」水路,其二便是「歷陽-阜陵-全椒-浚遒-合肥」陸路。漢世交通條件,水路遠遠優越陸路,所以自從蕭言雄霸南九江郡以來,濡須河道的繁華一日勝過一日,遠非「全椒-合肥」陸路所能相比。濡須河道日漸繁華不假,但全椒縣也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全椒縣的特色,說好聽點是巢湖對外窗口,說難聽點那就是長江北部走私重鎮。有鑒巢湖昔日逆擊孫策,奪取歷陽渡口,並在歷陽佈防重兵,掐斷孫策江南勢力北來通道,距離長江不遠的全椒縣,由於地理原因,很快成為蕭言巢湖勢力、陳登廣陵勢力、孫策江南勢力、袁術壽春勢力等四方勢力的交匯地帶。

    漢世九江郡全椒縣,所轄區域等同後世安徽省小半滁州市,囊括整個張八嶺山脈。適逢三國亂世,有水就有賊,有山就有匪,張八嶺山脈當然也不例外。蕭言奪取全椒縣時,數千平方公里的張八嶺山脈足足住有十餘股山賊團伙,哪怕屢經巢湖駐戍當地軍伍征討,至今仍有五股山賊盤踞張八嶺東部。張八嶺山脈,南面是下邳郡東城縣,西面是廣陵郡堂邑縣,陳登皆在兩縣委派駐軍,可謂是巢湖、廣陵雙方勢力的敏感地帶,除非巢湖、廣陵聯袂征討,否則極難處置。也是因此,這五股山賊才能割據張八嶺東部,全椒縣才能發展成為蕭言、陳登、孫策、袁術四方交匯地帶。

    現今的全椒縣有三多,流民多,間諜多,商隊多。蕭言視孫策為最大威脅,極力封鎖長江,但凡淮北逃難流民,向南只能走到全椒縣;地處敏感地帶,各方間諜自然不少;四方勢力互通有無,或正大光明交易,或走私違禁商品,所以商隊多。譬如,自從蕭言逆擊孫策,奪取歷陽渡口,孫策江南勢力即時下令禁止向江北輸送糧食,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江南悄悄向巢湖走私糧食的商隊,至今不絕。也是許多商隊有利巢湖發展,蕭言明面嚴申法令,暗地卻專門委派官員,監督全椒縣走私規模,盡量使巢湖利益最大化。

    蕭言前來微服私訪時,全椒縣就是如此模樣。

    ===

    時近清明,淫雨紛紛,雲影憧憧。

    擎起折傘,踮腳邁過積水青石,蕭言率領十餘名持械親兵,躲入一家全氏客店,店主姓全,故名全氏客店。全氏是全椒縣大姓,全椒縣的全,就是全姓的全,許多全椒縣城的知名店舖,都冠以全氏,以示自家是百年老店,不欺生客。

    蕭言前腳進門,客店雜役後腳迎來,一邊接過折傘,一邊點頭哈腰招呼:「軍爺,你歇歇腳吃飯還是住宿?」

    「歇腳。」蕭言說。

    雜役又問:「好叻,軍爺是樓上請,飲酒賞雨;還是後院請,廂房雅間?」

    「別看帶著刀械,可我們不是軍爺而是官商,舉著巢湖旗號走商罷了。」情知亂世人最為懼怕軍卒驕橫,蕭言按例安撫店家情緒。

    雜役豎起大拇指,笑笑:「不管官商還是軍爺,能在咱全椒縣持械的,都是這個。貴客光臨,小店請都請不到,你樓上請,還是廂房請?」

    「一路行商,風裡來雨裡去,咱家可沒有賞雨的格調,也沒有鑽廂房的情緒。我們一行總共二十人,大堂裡給我們騰出來三張長凳方桌就行。」蕭言說。

    「好唻!」儘管心中嫌棄蕭言等人吝嗇,雜役依舊滿臉春風應付,職業道德那是槓槓的。

    春雨凜凜,路上少有行人,全氏客店大堂本來早已坐滿躲雨人。只是由於顧忌蕭言等人手持刀械,客店雜役小心賠笑,規勸其他底氣弱的客人能去後院的去後院,能進廂房的進廂房,能上樓的上樓,能拼座的拼座,三兩分鐘內,客店雜役愣是乾淨利落的為蕭言騰出三張相鄰的乾淨方桌。

    十六名巢湖將軍府親衛,一聲不吭默默入座,每桌八人,以蕭言為中心,分佈四方。蕭言本人入座一張方桌,坐西朝東,面向門口,女伴男裝的侍女鸞鸞,倚坐蕭言右側,照顧飲食;另外兩名優中選優的巢湖親衛,分別入座南北兩條長椅,恰若左膀右臂。

    廳堂間的食客,好奇望著蕭言等二十人大刺刺入座廳堂一角,不明白這伙腰攜刀械強人是何來頭,卻是自從巢湖頒布刀劍弓弩禁令以來,很少有二十名非軍卒惹眼聚集一處。食客好奇望向蕭言等人,但是等巢湖親兵回望他們時,這伙食客立即心頭一跳,慌忙躲避巢湖親兵目光,倉惶拾起竹筷,掩飾似的狼吞虎嚥起來,顯然生怕自己不慎招惹禍事。

    因為心頭好奇和不安,廳堂一時陷入僵冷,若不是街道外春雨如霧,食客們不定瞬間散去大半。

    幸好全椒縣並非戰亂之地,食客們儘管懼怕招惹蕭言等強人,卻也不用時刻擔心性命。待蕭言進店片刻後,食客們發現這伙強人或許冷漠卻絕不是驕橫之徒,畏懼情緒漸漸消散,酒肆氣氛漸漸回溫,你說東城全家事我說西家陳家事,慢慢將蕭言等來歷不明的強人拋入腦後。

    蕭言渾不在意食客目光,宛如尋常遊客,請店家仔細介紹全椒縣當地的特產美味,並從中挑選一些感興趣的。蕭言獨霸九縣,巢湖雖然乏缺軍費,還不至於在乎三五十萬文銅錢開支,但凡店家推薦的當地美味,蕭言以及鸞鸞不問價錢,只選感興趣的。店家見蕭言儘管選擇窮人坐的長凳方桌,卻並不吝嗇酒菜開支,立即當作貴客臨門,熱情招待起來。

    酒菜上桌,蕭言剛剛撈起竹筷,門外突然傳來一道男子厚重聲音:「店家,先來兩壺熱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