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霸王 第242 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一) 文 / 傅戍己

    更新時間:2012-06-04

    第242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一)軍費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歲首正月十五,本是漢孝武皇帝祭祀天神太一之日,屬於皇家專用祭祀。但是,隨著時間長河無情流逝,截至東漢末年之際,元宵已經變為全民性狂歡慶祝節日。遵循漢世風俗,巢湖也早早宣佈,元宵當日,官民公休,並於人流密集城鄉舉辦歡慶活動。

    普天同慶之日,蕭言立身興巢縣高台,先是回顧巢湖建安二年六月除蝗賑災艱難時期,誇讚巢湖流民艱苦奮鬥精神;而後再回顧巢湖兩敗孫策、逆擊袁術、驚走劉勳、剿殺呂布的光輝戰績,獎賞一批英勇善戰的猛將悍卒。

    回顧巢湖興起之路後,蕭言又趁著熱烈氣氛,鄭重宣佈自今日起,他將以揚武將軍職位,正式開府巢湖。

    開府,也即是「開府儀同三司」。漢世制度,唯有司徒、司空、太尉等三公與大將軍等等朝廷最崇高官爵,才有開府的資格。曹操所上表的揚武將軍,品秩雖然比一般將軍稍高,但是按例蕭言卻沒有開府資格。然而,自從董卓禍亂兩京引來關東諸侯征討,漢家禮制瞬間崩潰,董卓屬將李榷早在數年前就已打破漢家常規,先遷車騎將軍,再高調宣佈開府。有李榷舊例在前,蕭言以揚武將軍官秩開府,雖然不合漢家制度,容易授人把柄,卻也並非不可行。

    以揚武將軍開府,於國家制度不合,必然惹來無數人非議,但這卻是蕭言深思熟慮後的抉擇。

    時至建安四年春,中國九州雖然軍閥遍野,但是復興漢室的言論從未斷絕。追悼漢庭陳年盛世大環境下,強勢如袁紹,稍稍露出稱帝心思,立即遭到屬從瘋狂反對;梟雄如曹操,復興漢室旗幟,至死不改;孫策孫權兩兄弟,稱霸江東二十餘年,待曹丕代漢之後,才敢偷偷摸摸換上黃武年號。

    袁紹驟然異心,引起部屬瘋狂反對;曹操幾番籌謀無解,死後才由曹丕篡漢。袁紹、曹操兩人,一人失之魯莽,一人失之懦弱,蕭言皆不滿意。蕭言既然下定決心興建漢後第五代王朝,又怎會滿意袁紹分封諸子路數,又怎會滿意曹操、曹丕『父奪權,兒篡逆』路數?蕭言要開闢一條新道路,這一條路注定不同於曹操、曹丕,更不同於劉備、孫權。

    以揚武將軍軍銜,逾制開府巢湖,雖然引起皇漢官民非議,其不良影響卻在蕭言可接受範圍。蕭言小心翼翼的逾制,一則溫水煮蛙,降低皇漢官民反撲幾率,免得再現袁紹被迫斬殺耿苞尷尬局面,免得成為曹操第二,只能寄望於兒孫輩;二則是激勵某些代漢派系,讓他們看到希望,並且積極行動。

    且不說蕭言逾制開府心思,無數巢湖文武官員是否能夠領會,單說蕭言宣佈開府,即時公佈府署幕僚人選。

    故興巢都尉兼興巢縣令楚永,擢升為興巢校尉兼歷陽縣令,鎮守歷陽,補入揚武將軍府參軍。

    故巢湖校尉府長史諸葛瑾,擢升為巢湖左校尉兼興巢縣令,鎮守巢湖河口,補入揚武將軍府長史。

    故巢湖司馬兼丹陽太守太史慈,擢升為巢湖右校尉兼丹陽太守兼合肥縣令,鎮守合肥,補入揚武將軍府參軍。

    故居巢縣長周瑜,擢升為護軍都尉兼舒縣縣令,留戍巢湖,補入揚武將軍府主薄。

    ……

    ……

    伴隨蕭言巢湖校尉晉陞揚武將軍,原巢湖體系內眾將帥也水漲船高,紛紛官升一級,由都尉軍銜變為校尉軍銜。

    蕭言此番開府巢湖,當屬諸葛瑾受益最大,從身份較為模糊的巢湖校尉府長史,正式走入巢湖軍將眼前。蕭言赴戰淮北期間,諸葛瑾任勞任怨如老黃牛一般辛苦經營巢湖,業已贏得蕭言信任,今日加封諸葛瑾巢湖左校尉軍銜,即是意味著諸葛瑾完全融入巢湖,從此再也不是接受考驗的新人。

    諸葛瑾之外,當屬周瑜最為矚目。

    周瑜類似成德縣劉曄,高族之後,名望崇高,是不折不扣的淮南名士。劉曄的名望,在建安二年擊殺鄭寶時達到頂峰,而周瑜的名望,則在協助孫策踏平吳郡時達到頂峰。建安四年春的漢世人,雖然不知道劉曄、周瑜未來能夠名傳千古,但是他們卻無一人懷疑周瑜、劉曄的才華。因此,蕭言高調宣佈周瑜加盟巢湖之事,在淮南士族圈內猶如一場強烈地震,捲起一道道改變歷史軌道的風浪。

    數百年後的史冊,如是為周瑜作傳: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父忠,皆為漢太尉。父異,雒陽令,早亡。瑜長壯有姿貌,少有高名。袁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出為居巢縣長,船至長江,水賊截道不得通,遂留巢湖。建安四年春,帝以擒呂布功受漢封為揚武將軍,開府,辟瑜為主薄……」

    ======

    歡度元宵後,巢湖回歸平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運行——唯有蕭言例外。

    蕭言很苦惱。

    巢湖四面皆敵,劉勳、孫策、袁術不說,陳登也是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亂世軍權第一,蕭言之所以能夠立足巢湖,亦是籍借巢湖健卒連續不斷的勝利,但是戰爭所考驗的是國力,而非一時的高素質。就如後世,一戰時期的不列顛熬不過德國,二戰時期的德國熬不過蘇聯,僅靠巢湖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縱橫九州。

    欲霸淮南,須有強兵;欲集強軍,須有錢財。

    無財不足以成軍,尤其是農業社會封建家國體系下的軍隊,沒有民族主義等等口號可喊……再說,今時是軍閥混戰而不是五胡南北朝,民族主義就是誕生也沒有用武之地。封建家國體系下的軍隊,是為主帥而戰,是為自己前途而戰,是為錢財而戰,巢湖軍隊能夠連續戰敗孫策、劉勳等軍閥,固然是蕭言、太史慈用心訓練,但是其中未必沒有巢湖分封給流民土地因素。土地和軍功捆綁起來,所以巢湖才能依靠較低薪水籠絡一批士氣高昂的忠心兵卒。

    然而,巢湖九縣唯有巢湖附近推行土地捆綁政策,截至目前,巢湖軍隊已經發展到瓶頸期。

    學後世打土豪分田地,不說蕭言本人是否推崇,單是想想王莽,就該知道想在漢末搞無產階級革命,那不是以武止戈,而是火上澆油。分封士卒土地不可行,那就只能採取漢世慣例,通過高額的錢財糧食維持一支屬於蕭言私人的軍隊。

    但問題的關鍵是,錢財哪裡來?糧食哪裡來?

    蕭言昔日入主巢湖,曾向流民承諾,免除巢湖流民兩年糧稅,起自建安二年六月,止於建安四年六月。如今已是建安四年春,伴隨巢湖秋收糧稅上繳,巢湖府庫雖無盈餘,但也可以從此告別糧食短缺時代。尤其,巢湖二年蝗災因抱草瘟滅絕,未來數年無須擔心蝗災再起,巢湖糧食生產也得到一定保障。當然,由於大批淮北流民湧入,巢湖未來數年雖然告別糧食短缺,但也絕不會富裕,以糧食為基礎擴軍只是奢望。

    糧食擴軍是夢想,那麼以錢財擴軍呢?

    錢財之利,最快莫過於借助國家機器發行貨幣,以空手套白狼手段來獲取物資。漢世不曾推行紙幣,但是冶煉五銖錢、發行五銖錢,依然是一筆利益可觀的收入——發行五銖錢和後世發行人民幣,國家盈利在道理是一樣的,唯獨發行人民幣獲利遠遠超過發行重金屬貨幣五銖錢而已。事實上,早在諸侯討董時期,董卓為了應付龐大的軍事開支,就曾冶煉無數五銖錢,史稱「董卓小錢」。

    冶煉五銖錢是最快捷賺錢法子,但是蕭言卻無能為力——因為巢湖所轄九縣境內,沒有銅礦。不但巢湖所轄九縣沒有銅礦,整個淮南,包括廣陵郡、淮南郡、廬江郡,全都沒有銅礦。境內沒有銅礦,蕭言又如何冶煉五銖錢?

    其實,巢湖附近並非沒有銅礦。淮河以南有銅礦,但是銅礦全部分佈在江南和荊州——江南丹陽郡,有漢朝官方大型冶銅基地;荊州境內,亦有漢朝官方大型冶銅基地。荊州的銅礦且不說,丹陽郡的銅礦,要麼在孫策直接轄域內,要麼隨時可能被孫策出軍奪取。丹陽郡的銅礦,巢湖此時只能看不能摸,令蕭言不禁苦悶異常。

    蕭言很苦惱。

    恨淮南沒有銅礦,恨孫策江南地利。孫策不但佔有銅礦之利,更已借助孫堅名號,贏得許多江南本土豪強望族支持,錢財不缺。反觀蕭言,沒有銅礦支持且不說,淮南江北本土豪強望族也對巢湖冷眼旁觀,若非攝於巢湖百戰百勝餘威,某些地方豪強,他們甚至敢聚兵反叛。

    鬱悶!

    蕭言如果想崛起淮南,必須擴軍,但是軍費不會從天而降。

    兩千年後世科技遠超漢世,蕭言隨意挑揀一項,都能在漢末盈利,但蕭言不是超人不是達芬奇,更沒有超級記憶。後世的玩意,蕭言從來只會享受而不會製造。至於蕭言資歷所涉及專業,大多數又過於高端,漢末缺乏實現條件——好似後世一名普通程序員,在鐵器時代,無疑純屬廢物。

    「軍費!」蕭言恨恨咬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