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霸王 第239 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八) 文 / 傅戍己

    第239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八)如魚得水

    待朱竹離開,周瑜率先打破怪異氣氛:「巢湖此番對戰廬江,據說廬江太守劉勳不戰而潰,狼狽撤離舒縣,過居巢縣,倉惶逃奔皖城?」

    「劉勳移軍皖縣,表面雖然狼狽不堪,其實卻是以退為進,欲將巢湖拖進廬江泥潭。劉勳後退皖縣,壁野堅清,迫使巢湖不得不選派精銳,駐防舒縣、襄安縣。巢湖兵少勢孤,合則強,分則弱,巢湖如今看似百戰百勝,威武淮南,但是分散駐軍四方,大幅度削減巢湖兵將戰鬥力,巢湖局勢其實危若累卵,稍有不慎,敗亡即在眼前。」蕭言淡然說道。

    周瑜說:「既然危局重重,福禍旦夕,仲達怎又陡然心生凌雲壯志?」

    「孟軻曾有名言:『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有危局,有敵國,有外患,有壓力,巢湖才能茁壯成長。若非當日困於艱難時局,恐怕我至今還在成德縣城裡,游手好閒,廝混度日……呵呵。」蕭言笑著回答。

    周瑜點點頭:「俗話說:『一筷易折,十筷難斷』。南有孫策,西有劉勳,北有袁術,雖然皆為巢湖手下敗將,倘若三家連勢為一,巢湖勝負,誠然難料;而廣陵陳登,外降曹操,內藏異志,其在淮南,未必是巢湖之福。仲達既然看清時局,又將準備如何破局?」

    「蘇秦有合縱計,合縱弱以攻一強;張儀亦有連橫心,事一強以攻眾弱。彼若效仿蘇秦合縱連勢,我巢湖亦可學習張儀連橫,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蕭言答道。

    周瑜說:「秦滅六國,先韓後齊,主次有序。仲達破局四面合圍,誰先誰後,各自策略為何?」

    「先袁術,再劉勳,後孫策,袁術未滅,劉勳不死;劉勳不除,不攻孫策。」蕭言答道。

    周瑜說:「袁術未亡前,何以待劉勳?」

    「欲使淮南望族,招撫舒縣,策反廬江兵將,以此反制劉勳,使之無法妨礙巢湖兼併壽春。我來拜訪公瑾,目的正是欲假借公瑾名族聲望,收攬廬江民心,以此反制劉勳,使其不得為禍淮南。」蕭言平淡道出本心,波瀾不起。

    出乎蕭言意料,周瑜笑笑:「仲達待我拳拳之心,我又豈能不知?巢湖之軍,百戰有餘威;仲達之志,比肩漢高祖,英雄豪邁可使群星黯淡,吾早有追隨之心。只是,瓜田李下,不免避嫌。我非諸葛瑾,本為仲達所強留,今日投誠,巢湖豈能盡信?寧無一人懷疑我周瑜,假面虎,報復仲達!我非太史慈,本為孫伯符結拜之交,今日捐身,巢湖豈能盡信?寧無一人懷疑我周瑜,苦肉反間,內亂巢湖!我非楚永,本為袁氏故舊之族,今日舉旗,巢湖豈能盡信?寧無一人懷疑我周瑜,藕斷絲連,顛覆巢湖!世情如此,哪能由我周瑜隨意行事。不若我與仲達相約,待巢湖突圍揚州,漸次擊降袁術、劉勳、孫伯符後,我再出仕為官,效力仲達帳下,如此可好?」

    自蕭言囚禁周瑜以來,這是周瑜第一次明確表明態度,說他願意效力巢湖,效命蕭言——儘管時間約定在未來巢湖擊降孫策之後。

    單就周瑜本人態度而言,顯然是大躍.進式進步。但是,意在快刀斬亂麻的蕭言,顯然不滿意周瑜近乎敷衍的拖延式答案。淮北,袁紹曹操官渡之戰即將爆發,中國局勢面臨一場劇烈地震;江南,孫策遇刺而不死,不知是否受到穿越蝴蝶影響,未來著實難料。滾滾歷史大勢之前,蕭言哪會由得周瑜拖延到巢湖與孫策勝負兩分。待巢湖擊降孫策後出仕……九州豪傑無數,蕭言一統江南後,那時有一周瑜少一周瑜,又有什麼區別?倘若由得周瑜拖延時間,蕭言又何必苦心招攬周瑜。

    「有一句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有一句話說,『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敢用公瑾,自然是疑人不用;公瑾若能出仕,我自然亦當用人不疑。有我信任公瑾,公瑾又何懼巢湖其他些許閒言碎語!《戰國策》載:魏文侯使樂羊率軍征討中山,樂羊前期示敵以弱,緩軍不攻,致使魏國朝野喧嘩,無數文臣武將上奏魏文侯,誣陷樂羊以私損公,重私情輕國利,狀紙足足積攢數箱,然則魏文侯堅持本心,拒絕陣前換將,最終迎來中山大捷。魏文侯能信樂羊,我蕭言為何信不得公瑾?巢湖地處群雄之間,四面皆敵,正是急需用人之際,公瑾此時不來,更待何時?」蕭言說。

    魏文侯其人,在後世地位並不高,但他無疑深深影響中華文明。

    其一,魏文侯大膽提拔庶民寒族,武如吳起、樂羊,文如西門豹、李悝,用以取代腐朽貴族。魏文侯之後,掀起改革秦國浪潮的商鞅,自幼慕學吳起、李悝,甚至商鞅遊說秦孝公時,還特意攜帶不少李悝名作。商鞅變法,其內容以魏文侯變法為藍本,並進一步發展;而秦國之所以變法強國,原因亦是受到魏國不斷壓迫。秦國強國之路,源頭可追蹤到魏文侯。

    其二,魏文侯拜師子夏,設教西河,大幅度提高儒學地位。子夏,其人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子夏任教魏國時間不長,但是子夏的一票弟子,諸如公羊高、谷梁赤之輩,卻得以在魏國綿延長存。儒學根基有春秋三傳之說,分別是指《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而《公羊春秋》的作者是公羊高,《谷梁春秋》的作者是谷梁赤。也即是說,春秋三傳,其中兩傳出於子夏的弟子,無怪漢朝人如此評價儒學:「子夏在西河,疑似聖人」「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自子夏」。

    後世共和年間,因十年反孔造成的思維定勢,許多人嘲諷儒學於戰國無用,靠嘴炮發家,但事實呢?儒學初始之盛,不在孔子,而在子夏。自魏文侯拜師子夏,設教西河,西河儒學學派迸發無窮力量,不但將秦國打的哭爹叫娘,更連續擊敗齊、楚老牌強國,使三家分晉之後的趙、韓、魏三國,最終霸佔戰國七雄三家名額。正是有魏武卒百戰諸侯威名庇佑,儒家各類學派才如雜草似的瘋狂發展起來,傳承不絕。若是世間沒有魏文侯拜師子夏,儒學滅絕於戰國諸子百家之間,也未必沒有可能。

    由於東漢奉行《公羊春秋》,公羊派儒學傳承於子夏一脈,所以無論子夏,還是魏文侯,在漢朝皆有超高名望,不比於後世。蕭言此時提及魏文侯,亦是間接吐露心志,向周瑜再次強調:當世需要魏文侯變革,當世需要商鞅變法,類如孫策、曹操、袁紹之輩,皆無成事可能。

    雖然覺察蕭言那種不容拒絕意志,但是周瑜似乎依然不願屈服,假意自謙說道:「仲達可比魏文侯,然吾卻不及樂羊萬分之一,難擔巢湖重任。」

    「在我心中,公瑾可比伊尹,可比姜尚,遠超樂羊之徒……退一步說,巢湖今日下轄不過九縣之地,興巢縣、望洛縣、合肥縣、浚遒縣、歷陽縣、阜陵縣、全椒縣、襄安縣、舒縣。公瑾昔日赴任居巢縣,今日寧不能為我巢湖主持一縣之地?」蕭言反問道。

    孰料,周瑜突然長舒一口氣,順著蕭言口氣說道:「雖難挑巢湖重任,然一縣縣長猶可為。承蒙仲達看起,百般邀請,我若再因為流言蜚語拒絕仲達好意,卻也恁讓天下豪傑小覷。」

    「啊!」蕭言一時愣住。

    本來已經準備放棄周瑜,此刻不厭其煩的相勸也是為稍稍減淡心中負罪感,哪想到劇情發展到最後一秒鐘,突然峰迴路轉——周瑜竟然奇跡般答應效力巢湖。

    周瑜反應雖然出乎蕭言意料,但是招攬周瑜本就是蕭言所求。度過最初的驚愕之後,蕭言哈哈笑起來:「公瑾本該如此,兀的浪費我半天口水!舒縣夾在廬江巢湖之間,西有追隨劉勳的地方豪強,東有我巢湖強卒,民眾惴惴不安,正需要公瑾這般當地望族予以安撫。」

    周瑜擺擺手:「既然答應仲達,那便是仲達為主官,我為臣屬。而後仲達有所吩咐,我周瑜自當奉命行事,猶若臣奉聖旨。牧守舒縣,抵禦劉勳,不無不可。但是,交割舒縣縣務之前,我還有一事相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