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09 馳援太史慈(中) 文 / 傅戍己

    第109馳援太史慈(中)

    「仲達欲降則降,欲戰則戰,降能活命,敗亦不死。」周瑜向蕭言解釋,他並無諷勸蕭言臨陣投降之意。然而,周瑜明面雖不勸降,言辭卻在刻意誘導蕭言:巢湖降則安,戰則敗,蕭言在孫策四萬步騎面前,只是做無所謂掙扎。既然結果已定,那又何必負隅頑抗?

    蕭言聽出周瑜言下之意,抿起嘴角,意味深長說道:「勝敗還是兩說,公瑾且在巢湖,靜等前方戰報。」

    繼而,蕭言揮手示意禁衛將周瑜帶走,自己則尾隨斥候,直奔巢湖水軍所在。

    救不救太史慈?這是兩難選擇。

    不救,太史慈兵敗,或逃竄深山,或就地投降孫策。屆時,蕪湖、春谷之間長江水道,必然立時為孫策所並。

    與太史慈不同,孫策如今獨霸江東,下轄區域有後世福建省、浙江省、三分之一江蘇省、五分之一安徽省,兵多將廣,物產豐富,如若造船,十月可有萬艘,非是區區八百里巢湖能比。一旦孫策兼併西丹陽郡,巢湖失去長江水道還是小事,成為砧板魚肉,任孫策宰割才是真正危險。蕭言雖然不知,孫策歷史上為甚不曾提前清剿鄭寶匪類,入據巢湖,但是就憑蕭言性格,哪會將自己未來興衰賭注,放在別人身上?

    救,巢湖初建,輔兵戰力孱弱,難抗孫策精銳。此時交兵孫策,無疑是高呼刀槍不入,硬拿雞蛋與石塊對撞,殊為不智。孫策麾下四萬步騎,非是收編郡兵,便是追隨孫策橫行江東的精銳戰卒,單憑巢湖數千初聚輔兵,蕭言看不到一絲勝利可能。

    此時對戰孫策,一絲勝利的可能性都沒有!誠如周瑜所說,蕭言逆戰孫策,是必輸之戰!

    救,敵不過孫策;不救,巢湖危矣,蕭言再次陷入兩難境地。

    仔細分析一番利弊,蕭言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我與太史慈唇亡齒寒,息息相關,有太史慈頂在前面,巢湖便不虞孫策侵襲。我如不救太史慈,孫策必以為巢湖懦弱,或將順勢殺入巢湖。時至今日,巢湖毫無選擇,必須出戰,不是擊退孫策,而是向孫策昭顯實力,讓他不敢隨意入侵巢湖。」

    蕭言瞬間做出決斷:馳援太史慈,戰略目的不是擊敗孫策,而是向孫策昭顯巢湖實力。

    因傾慕元末巢湖三將勳業,蕭言聚兵巢湖,較為偏重水戰。因此,若要昭顯巢湖實力,那便只能寄望於巢湖水軍。

    巢湖無水將,訓練落後,七月中旬時甚至一度被周瑜三艘遊艇戲謔。好在而後巢湖紅巾兵,搶掠襄安、臨湖兩縣,得來無數糧食武器,武器完備,方能悍戰;糧食充足,才能專心訓練。尤其,楚永因被周瑜三艘遊艇戲謔而感恥辱,死命操練巢湖水軍,時至今日,巢湖水軍或許依舊缺乏水戰素質,但是彼此操船技巧,比之兩月前,提升不止數倍。周瑜那些屬將,如今再想戲謔巢湖水軍,卻已非易事。

    簡而言之,巢湖水軍操船基礎已成,唯缺高素質水將指導水戰技巧。

    巢湖水軍先天不足,後天又匱乏水將,難成巢湖自保的中流砥柱。為遮掩巢湖水軍孱弱實力,蕭言決定攀升科技樹,以代差戰略武器,彌補人才缺失。

    只是蕭言苦思冥想,一時卻想不起,巢湖船隻如何改良,才能發揮出超越時代的戰力。相比陸軍歷史發展,蕭言對水軍、海軍的瞭解,相對比較生疏,蕭言唯一能夠瞭若指掌的僅有航母編隊作戰——顯然,後世航母編隊,對於巢湖水軍毫無半點助益。

    另外,蕭言也模糊曉得海船、河船未來發展趨向,但是蕭言畢竟是船盲,他即便瞭解未來船體大概趨向,卻不可能瞭解各種部件受力參數;不瞭解受力參數,巢湖船匠就得花費大量時間,計算、檢驗、實驗、排除,構建模型。總之,蕭言後世記憶,無助於巢湖改良戰船,無助於提高巢湖水戰水平。蕭言若想攀升科技樹,卻是還得從其他處著手。

    苦惱間,蕭言偶爾思及赤壁之戰,想起周瑜火攻之策。蕭言當時靈機一動,決定從火字著手:「漢世船隻,非但儘是木質,且防火性能極差。但凡水戰,只要能施火計,必然奏效。」

    很快,蕭言回憶起一種武器——火炮!

    此火炮,非是後世火器時代的火炮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而是一種中國傳統特色武器。

    後世象棋,敵我兩方,一方是砲,另一方是炮。其中砲是指代發石機,也即是石砲,故以石為偏旁;而炮便是指代火炮,以火為偏旁。

    中國古代火炮,構造其實與石砲一致,向敵軍發射石頭,叫發石機;向敵軍發射火球,叫火炮。也即是說,火炮、石砲其實類同,搬來一架發石機,只要拋射的不是石塊而是火球,它就是火炮,兩者基本通用。也是因此,所謂火炮概念,大多被發石機合併一起,只有在史書寥寥角落,才能看見火炮一詞。不過,儘管兩者大多數時間合併一起,但是其其實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發石機一般體型較大,拋射石塊較重、較遠;而火炮一般體型較小,拋射火球較輕、較近。

    但凡火炮,骨架大抵都是小型發石機。

    火炮戰術,源遠流長,但直至唐末,才真正成為戰場利器,而後又在宋朝時期發展至巔峰,旋即因為其雞肋效果,從此消逝於歷史長河。當然,雖然這玩意相當雞肋,但是倘若陡然出現在漢末三國,那卻不失一件壓倒性代差武器,能夠發揮出其不意效果。

    用拋石機發射火球,歷史已久,之所以遲至唐末,才形成一種戰場利器,卻是因為火球原材料制約。但是,所謂的原材料制約,對蕭言來說,顯然根本不是問題。於是,蕭言將火炮戰術,當作秘密武器發展,悄悄撤去十艘樓船其他戰器,每艘樓船改以安裝數架小型發石機,用以投射火球。

    此次對壘江東,巢湖能不能給孫策一個下馬威,便要看蕭言寄予厚望的這些小型發石機,能不能在漢末三國,一顯崢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