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098 蕪湖太史慈(中) 文 / 傅戍己
第098蕪湖太史慈(中)
「蕭言遣使來我中江,意欲何為?」太史慈問道。
斥候答道:「巢湖校尉蕭言屬吏稱,舒縣周瑜過巢湖濡須河,赴任廬江郡居巢縣長,途徑襄安、臨湖江灣,為長江水賊劫掠,生死不知。遙聞周瑜與蕭言一見如故,定兄弟情誼,蕭言得知周瑜為江.賊劫掠,慟哭至雙目流血,以致怒伐襄安、臨湖兩縣。可惜,蕭言縱擒襄安、臨湖兩縣縣長,卻依舊不知周瑜到底為誰搶掠,此刻究竟是生是死。此後,蕭言廣集戰船,滅河匪二十七,斬江盜四十二,清剿濡須河,洗滌長江口,全力搜尋周瑜下落。」
「奈何巢湖水軍忙碌十餘日,竟一無所得。蕭言得聞郡守恩感一方,多為山越所附,遂遣使順江而下,走訪中江蕪湖,詢問郡守這裡可有周瑜音訊。」
太史慈不知蕭言白皮黑心,賊喊捉賊,誤以為蕭言真和周瑜兄弟情深,不禁感慨道:「雖僑札[1]之好,亦不過如此。人生若能有此友,雖死無憾也。」
注[1]:僑指子產,札指季札。
略略感慨一番,太史慈忽覺周瑜名字熟悉,問道:「周瑜,可是舒縣周瑜周公瑾,前丹陽太守周尚之侄兒?」
「正是。」斥候說道。
疑慮得到斥候確認,太史慈更加憂心忡忡:「若真是周瑜,怕是巢湖蕭言來意不善吶!劉揚州(劉繇)念舒縣周氏高門望族,委以周尚重任,欲使其借助宗族威望,招撫丹陽、廬江兩郡,孰料周尚以直報德,竟然割據丹陽,反叛劉揚州,改投逆賊袁術門下。周尚為袁術之忠犬,周瑜亦是袁術爪牙。昔日,周瑜率丹陽兵助陣孫策,屢與劉揚州交兵,是我仇讎。巢湖蕭言既與周瑜兄弟情深,必然懷疑是我縱容山越,劫殺周瑜以報前日叛離之恨。江東有孫策、徐琨虎視眈眈,江北巢湖又有蕭言銜恨,蕪湖果然居之不易。」
一念至此,太史慈愈發覺得,移軍涇縣之事,勢在必行。
為避免糟糕形勢影響士氣,太史慈雖然心中憂慮,卻又故作爽朗,呵呵大笑:「敵兵一路來也好,兩路來也好,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丈夫在世,上頂天,下踩地,何懼之有。你去回報蕭言屬吏,就說自從周瑜北歸壽春,我太史慈不曾見過周瑜,更不會暗遣水賊劫殺他。他蕭言若想與孫策合攻蕪湖,只管遣軍來攻,我們戰場一決勝負。」
未幾,斥候去而復歸,眉飛色舞稟告太史慈:「啟稟郡守,大喜,大喜!巢湖三百艘戰船,非但沒有問責郡守,反而主動示好,贈我們千石谷糧。」
「咦,怎麼回事?」太史慈不禁詫異瞪大雙眼。
斥候敘述道:「前軍以為巢湖蕭言欲攻巢湖,於是橫舟中江,怒斥蕭言使者:『我家郡守是頂天立地的男兒,如果有心擒殺周瑜,自當引軍往攻居巢縣,豈會下三濫在半路下手?爾等巢湖兵,如欲來攻,只管放馬來攻,何必侮辱我家郡守為賊寇?』」
「孰料,蕭言使者非但不怒,反而好生安撫前軍:『諸位軍校,切莫誤會,我等來此其實並無惡意。發舟前,我家校尉早有囑咐,說:太史子義是慷慨男兒,不屑下作手段,即便在丹陽郡發現周瑜屍骨,也必然不是太史子義所為。外人看來,我家校尉和周瑜兄弟情深,你家郡守和周瑜略有舊怨,爭鬥只在瞬息。倘若周瑜屍骨在丹陽發現,十有**是奸詐小人故意挑弄是非,引誘巢湖與蕪湖交惡。我等前來巢湖目的,其一,是詢問你家郡守,可有周瑜消息;其二便是警示蕪湖,嚴加戒備,不使小人奸計得逞。』」
「而後,蕭言使者又說:『突兀前來蕪湖,多有叨擾,願贈蕪湖千石谷糧,略表歉意』。於是,巢湖船隊調轉船頭,放來三艘貨船,竟然真送我們千石糧食。」
「你說,巢湖蕭言非但沒有怒伐蕪湖,反而贈我千石谷糧?」太史慈一臉不可置信的反問道。
斥候點頭說道:「正是如此。」
詐計,還是示好?太史慈一時猜不透蕭言心意。
猶豫一番,太史慈翻身跳上一艘小船,吩咐左右道:「帶我去見巢湖蕭言使者。」
小船飛快,太史慈很快望見巢湖三百餘艘龐大船隊。與此同時,聞聽太史慈親自趕來,巢湖使者立即下船上岸,前來拜見太史慈:「卑職見過郡守大人!」
太史慈自恃武藝在身,不虞來人行刺,親自上前扶起巢湖使者:「淮南旱蝗糧災,巢湖又是初建,想來校尉那裡也無多少餘糧,怎卻突然贈我千石谷糧?」
巢湖使者說道:「巢湖寒酸,無珍珠美玉良貨,此番貿然來見郡守,唯有奉上千石谷糧,略表心意。另外,巢湖雖然乏糧,卻有八百里魚蝦可食,還請郡守放心收下這一千石谷糧。」
太史慈暗自點頭,心思:「巢湖既敢送糧,想來必然府庫有存。淮南亂景,流民遍野,巢湖糧倉若滿,隨時可招募無數流民從兵。如此來看,縱然蕭言初至巢湖,其勢力、其潛力,卻也不可小覷!」
沉吟片刻,太史慈又問巢湖使者:「故丹陽太守周尚以怨報恩,反叛揚州刺史劉繇,助逆賊袁術、孫策。彼時,周瑜亦曾率兵,與我作戰,可謂與我頗有宿怨。遙聞巢湖校尉與周瑜兄弟情深,彼此視作手足,縱然我不曾劫殺周瑜,巢湖校尉也當因周瑜而恨我哉!今日,巢湖校尉非但不銜恨於我,反而贈我千石谷糧,是何理由?」
巢湖使者答道:「此一時,彼一時。首先,昔日郡守與周瑜產生宿怨,是因劉揚州與袁術之爭,是國仇,國仇不當連累私情;其次,得聞袁術悖逆,妄稱仲家,周瑜大恨袁術,常悔曾助袁術來攻劉揚州,此前已經脫離袁術。」
「周瑜大恨袁術?」太史慈疑惑道。
巢湖使者答道:「然也!周瑜昔日助袁術圍攻劉揚州,是因相信袁氏佐漢言辭,欲助袁術蕩平天下。然則,孰料袁術悖逆,竟然在壽春私自郊祀天下,置公卿百官,自建仲氏,欲以仲家取代漢家,欲以袁氏取代劉氏。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瑜棄袁術親信之職,遠來居巢縣,便是與我家校尉合謀,欲連勢起兵討袁,剿殺逆賊,有類袁紹討董故事。此時此刻,周瑜欲伐袁術;我家校尉欲伐袁術,郡守意欲伐袁術,三人雖未有同盟之約,卻有同志之誼。」
「江淮之間,儘是袁術黨徒,肯秉持忠義者,如今只有丹陽、豫章、巢湖三地而已。也是因此,我家校尉猜測,河盜劫殺周瑜之事,恐怕是奸賊用心良苦,欲以此挑撥你我兩家矛盾。奸賊既然能在長江劫掠周瑜,必然亦能在巢湖、蕪湖為禍。我家校尉考慮此節,已將巢湖警戒加強十倍,還請郡守也務必提高警惕,預防小人作亂。」
太史慈不置可否,忽又問道:「據聞,周瑜亦與孫策有總角之好。周瑜如果準備起兵討袁,何不南來江東,借勢孫策?」
巢湖使者呵呵笑道:「郡守豈不聞『白首如新,傾蓋如故』之說!袁術、袁術,一姓兄弟也,幼年何等親密,一旦分守南北,竟勢如水火,彼此不能兩容。周瑜之於孫策,亦是如此焉!」
「昔日,劉揚州辟周尚為丹陽太守,扼守長江。彼時,是周瑜率眾來見周尚,說動周尚棄劉揚州而從孫策,亦是有丹陽兵相助,孫策才能破擊劉揚州,雄霸江東。由此可見周瑜、孫策之少年友情。」
「然則,待孫策討定吳郡,卻忌諱周瑜高門望族,或將侵奪其功,遂將周瑜趕至丹陽郡,與郡守對戰,孫策他自己卻集兵南上,強取會稽太守之位。郡守試想,倘若周瑜隨從孫策往攻會稽,有周瑜珠玉在前,孫策有何面目自領會稽太守之職?」
「孫策忌舒縣周氏高門,單身往攻會稽。周瑜便是因為此事,徹底看清孫策面目,知道孫策外闊達而內貪權,外忠義而內奸賊,非是傾心之交。於是,待江南事罷,周瑜立即尾隨周尚,北回壽春,卻不曾前往會稽見面孫策。孫策、周瑜分裂之心,自此而始。」
「孫策甘為袁術爪牙,雖有言語不滿袁術篡逆,卻斷然偷襲吳郡太守,驅逐一切反袁勢力。孫策與袁術狼狽為奸如是,周瑜倘若起兵討袁,又怎麼可能借助孫策?反觀我家校尉,忠義無雙,陡聞袁術悖逆篡位,立即奉迎漢朝廷詔書,豎替天行道大旗,誓師討袁。周瑜之所以與我家校尉一見如故,亦是感慨我家校尉雖然貧賤出身,一身忠義,卻足以令高門羞愧。」
「劉揚州,漢朝廷所聘;郡守,劉揚州所聘。則郡守,亦為漢朝廷所聘,與孫策、袁術不能兩容。」
「郡守與袁術勢不能兩立,而我家校尉亦以討袁為己任。還望你我兩家,以後連勢互保,並存江南,共待北方王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