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87 勸降(下) 文 / 傅戍己

    第087勸降(下)

    古語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蕭言之所以能三日招撫巢湖,是假借劉曄之勢,是假借劉勳之勢,是假借袁術之勢,是假借許都朝廷之勢。

    是漢官不是漢賊,這便是蕭言當日入主巢湖定下的基調。

    蕭言若想維護巢湖民心不亂,只能順著基調,在「官」字上做文章。

    為保證巢湖官身,不為廬江所斥,蕭言遂趁淮南劇變,樹旗討袁,與廬江郡劃開界限:正如當年董卓任袁紹為渤海太守,袁紹卻以渤海太守起兵討袁,只有雙方政治傾向不同,卻無官賊不同。樹旗討袁之後,劉勳再說蕭言是賊,袁術再說蕭言是賊,蕭言也可向巢湖民眾解釋:劉勳從賊袁術,是為漢賊,見我不曾助紂為虐,遂削我官職。然,我官職是由朝廷所任,逆賊豈能削之?

    蕭言熟讀歷史典冊,曉得袁術下邳慘敗之後,日漸窘迫,再無崛起可能;孫策志在蠶食劉繇餘部,一統江南;呂布巡兵青州,與臧霸齷齪;陳登藏身濱海,暗聚兵馬;劉勳固守本郡,積蓄力量,彼此割據,不聽袁術軍命。

    巢湖地理卓越,又易守難攻,孫策攻之,懼劉勳、袁術為禍;劉勳攻之,懼孫策、袁術為禍,至於袁術,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巢湖。也是因此,蕭言才能繼承鄭寶,獨霸八百里巢湖。

    蕭言雖然知曉歷史大概趨向,卻不可能熟記無數瑣碎事件。譬如今日,蕭言知曉孫策自立江東,間接知曉曹操詔書勒令孫策、陳瑀合兵討袁,卻沒料到孫策剛剛兵出會稽郡,就驟然翻臉,將陳瑀趕出江東。曹操這一道諷勸孫策討袁的詔書,毫無作用——當然,若非曹操這道詔書,蕭言卻是無法名正言順獨攬巢湖。

    通過曹操,孫策合法獲取烏程侯爵位、會稽太守官位、明漢將軍軍職;而蕭言則間接自立,佔據道德高峰,呵斥劉勳妄為宗室,不聽天子詔書。

    名正則言順,即是謂此。

    時至今日,劉勳再說蕭言是賊,蕭言卻已不懼。

    正如周瑜喝罵太史慈是山賊,但是太史慈有劉繇所任官職,其蕪湖部下卻不會自稱山賊。太史慈不懼周瑜喝罵山賊,蕭言也不懼劉勳喝罵湖匪,誰勝誰敗,雙方只能戰場上見。

    「可惜,陳瑀你恁不爭氣!我也不指望你和孫策虛偽一月兩月,堅持到曹操南征,但是你別上來就被孫策幹掉啊!」蕭言大恨陳瑀無能。

    恰逢周瑜再次問道:「容我再問一句,仲達真準備不顧一切,執意樹旗討袁?」

    蕭言默然不答,卻是他不知如何開口。

    樹旗討袁,本來就是投機孫策袁術之爭,孫策袁術既已和解,巢湖的旗幟,還有豎起必要?

    周瑜看穿蕭言尷尬心態,很快輕描淡寫略過此節。畢竟,周瑜來巢湖,是為一觀蕭言才智,並非嘲諷蕭言,激怒蕭言,結仇蕭言。

    不待蕭言尷尬開口,周瑜便轉換新話題,笑道:「劉子揚平鎮巢湖,納降六千賊兵,不去成德、壽春,卻投廬江。劉子揚心思,仲達可知?」

    蕭言不明白為甚提及劉曄,疑惑望向周瑜。

    周瑜說道:「廬江多山丘,不利於行軍,非是戰陣良地。淮北淮南之爭,爭在淮河;淮南江左之爭,爭在長江;鏖戰淮南,爭在合肥。淮南事定,廬江亦隨之事定。也就是說,倘若觀望淮揚時局,廬江是最好安身處。」

    「劉子揚攜軍投依廬江,怕是心中尚未看清未來,左右猶豫,遂避身廬江,靜等淮揚塵埃落定。」

    「哦!」蕭言點點頭,說道:「劉曄之所以避身廬江,其中原因,的確一如公瑾推斷。」

    周瑜又道:「漢家制度,但凡一縣長吏,皆不得任用本郡人。我是舒縣人,舒縣地在廬江郡,居巢縣亦在廬江郡。若以漢家制度,我不當為居巢縣長。然則,我卻不顧漢家制度,向小袁將軍請得居巢縣長之位,仲達可知其中緣由?」

    蕭言心中一動,試探道:「公瑾心意,難道一如劉曄?」

    周瑜點頭答道:「不錯!劉曄所求,亦是我周瑜所求。」

    「王莽亂世,馬援棄隗囂而從光武皇帝,光武皇帝問之,馬援答道:『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則君。』」

    「今日之勢,漢室雖在,卻有漢賊曹操在旁脅迫,有類王莽亂世。馬援所言,亦合乎今世之人哉!劉子揚避身廬江,意待明君;我避身居巢,亦是等待明君。」

    「然則,我卻不懂,仲達為何捨廬江而來巢湖亂地?可是心中已經選定明君?」

    乍聞周瑜此語,蕭言心中詫異:「咦?難道周瑜此時此刻,還未決定效忠孫策?只是,倘若周瑜尚未決定效忠孫策,怎又勸我歸順孫策?」

    心中詫異之餘,蕭言又隨意回答道:「追隨劉曄投依廬江時,我亦有避身廬江靜待世事清明心思。奈何,廬江太守輕視我庶族出身,雖有劉曄從旁舉薦,他卻依舊不肯用我為小吏。廬江既無我立足之地,我這才不得不遠來巢湖。」

    「仲達之才,足以任職一郡太守。劉勳置劉子揚於虛位,逐仲達於巢湖,其人眼光之短淺,心胸之狹窄,竟如斯!」周瑜不禁蹙眉。

    繼而周瑜苦笑道:「賢不能舉,才不能用,亂世之間,劉勳何以守禦本土?如此來看,廬江也未必是安身好去處。」

    感歎許久,周瑜又道:「仲達之能,用於巢湖,卻是牛刀宰雞,大材小用。」

    「淮揚之間,名望有小袁將軍,武略有孫伯符,其他諸郡守,不足一哂。所幸,無論是小袁將軍還是孫伯符,我皆能說上話,可為仲達引薦一二。仲達若是有心小袁將軍,我可將托付叔父,說服小袁將軍用仲達為將軍、長吏。仲達若是有心孫伯符,可執我書信,遣人拜會孫伯符,孫伯符定然不會猶如劉勳那般,令仲達失望。」

    「當然,無論仲達有心小袁將軍還是有心孫伯符,抑或閉門暫守巢湖,我皆會努力為仲達解決谷糧之需。」

    「縱然太史慈截斷河道,使得孫伯符無法調運三萬石谷糧,我亦會說服舒縣族內長者,轉贈仲達最少萬石谷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