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86 勸降(中) 文 / 傅戍己

    第086勸降(中)

    世間沒有免費午餐,無論周瑜還是孫策,皆絕不會白送蕭言三千石谷糧。

    周瑜很快道出三千石谷糧所需代價:「昔,孫伯符奉小袁將軍軍令,破擊劉繇,強取吳郡。劉繇懼我兵強,先小退牛渚渡,再遠避豫章郡。」

    「然,劉繇雖然逃竄豫章,其部下太史慈,卻留守蕪湖,串聯宗帥祖郎,募兵山越,據山為賊,入河為盜,危害一方。時孫伯符欲平吳郡、會稽郡兩郡,無暇西顧,遂托我還鎮丹陽郡,與我叔父丹陽太守周尚,抵禦太史慈、祖郎兩賊侵襲。」

    「可惜,丹陽戰備尚未準備完畢,小袁將軍突然改任袁胤為丹陽太守,招我與叔父回壽春。由是,討伐太史慈、祖郎兩賊之事,一拖再拖,竟終未能行。」

    「時至今日,孫伯符業已討定會稽郡、吳郡,而袁胤又孤身回返壽春,將丹陽太守之位,讓於孫伯符表兄徐琨。徐琨,亦是孫伯符屬將也。」

    「袁胤性情懦弱,不堪武略,內不能服長吏,外不能靖除賊患,只能任由太史慈、祖郎兩賊鼓動山越,殘害百姓。孫伯符卻不然,孫伯符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孫伯符若轄丹陽,勢必發兵剿滅太史慈、祖郎兩賊,安穩丹陽郡十六縣。」

    「巢湖至長江,有濡須河相連;長江至蕪湖,有中江相連;震澤湖至蕪湖,亦有中江相連。孫伯符若能有伯達相助,伯達溯河而下,伯符溯河而上,會盟於蕪湖,必可一戰破擊太史慈。而後,伯達沿長江,伯符沿冷河,一一清剿太史慈、祖郎餘孽,再還丹陽郡太平。」

    「除賊靖國,大丈夫事也!」

    「伯達以為如何?」

    然而,周瑜這一番慷慨激昂,蕭言卻是左耳進,右耳出。蕭信費盡心思削弱孫策還來不及,怎肯助孫策圍剿太史慈?

    誠然,蕭言熟讀歷史典故,曉得即便沒有他從旁協助,太史慈不久也會投降孫策,替孫策衝鋒陷陣。但是,太史慈若能多禍害孫策一天,總比少禍害孫策一天好不是?

    三萬石谷糧,蕭言只想空手套白狼,即便套不來,蕭言也堅決不肯協助孫策分毫。

    如何既不協助孫策,又能空手套白狼呢?

    蕭言苦思冥想間,忽然靈機一動,遙指銀屏山峰豎立的數面旗幟,說道:「公瑾,你可知我巢湖,所立何旗?」

    兩人此時距離山峰尚遠,立身舟船遙望,旗幟上所撰字體,一片模糊,根本無法分辨。不過,周瑜素來心細,他昨日初至巢湖校尉府,便已注意到巢湖軍營依次豎立的十五桿大旗。

    「替天行道?」周瑜疑惑不解。

    蕭言點點頭,說道:「不錯,正是替天行道。」

    「袁術悖逆,郊祀天地,私置公卿百官,自建仲氏,欲行篡漢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是,前日聞許都曹公廣傳天子詔書,號召漢室臣子,再行諸侯討董之事,逆兵壽春,斬殺袁術,靖國除賊,我便第一時間豎起漢旗。蕭某雖然不才,卻也是漢家兒郎。諸侯討董之壯舉,常恨生不逢時,白白錯過,今日恰逢諸侯討袁,又豈能置身事外!」

    「遙聞許都曹公詔書,更拜孫策為明漢將軍,使其與左將軍呂布,吳郡太守陳瑀,合攻袁術。我在巢湖樹旗,亦是響應孫將軍,願追隨其攻陷壽春,怒斬袁術之首。巢湖所立旗幟,替天行道之下,又有陳、劉、孫、呂四面大旗,陳是吳郡太守陳瑀,呂是左將軍呂布,孫便是明漢將軍孫策。吾與孫將軍合盟已久矣!」

    「竊以為,太史慈山賊,郡縣小患爾;袁術逆賊,國之大患也。」

    「孫將軍如欲興兵,與其翻山越嶺,征伐太史慈小賊,不如踐踏淮南,攻殺袁術,再現破虜將軍(孫堅)雄風!」

    蕭言沒有直接拒絕周瑜,而是話鋒一轉,說攻殺袁術,遠比擒獲太史慈重要:如果孫策肯效仿孫堅壯舉,蕭言便立時歸順孫策,隨其攻打壽春。

    蕭言之所以如此,卻是因他熟讀歷史典冊,曉得孫策雖然自立江東,與袁術彼此齷齪,但直至袁術吐血而死,孫策卻始終未曾與袁術直接對壘。蕭言搬出袁術,卻是用來為難周瑜:不是我蕭言不肯追隨孫策,而是我志在討伐袁術逆賊。

    孰料,聞聽蕭言這一番托辭,周瑜面露苦笑:「怕是仲達誤會啦!」

    「嗯?」蕭言不明所以然。

    周瑜揉揉額頭,說道:「其一,曹操斥責小袁將軍篡逆之事,只是偶聞風言風語,信口雌黃,卻無真憑實據。我久在陰陵、壽春,常見小袁將軍,卻是從未見小袁將軍僭位,妄興帝王禮儀。我親眼所見,卻是不比曹操信口雌黃可信?」

    「其二,孫伯符與小袁將軍連體同生,共為一家,怎麼可能彼此陡然興刀舞兵?仲達可知,曹操挾天子詔書,命令孫伯符討伐小袁將軍同時,卻又使吳郡太守陳瑀,暗行歹計,潛結太史慈、祖郎、嚴白虎等山賊,意圖顛覆會稽郡,反殺孫伯符。前日江左傳來消息,孫伯符總率會稽兵馬,剛出會稽郡,行至錢塘縣,就差點被陳瑀所害。幸得孫伯符機靈,才能反敗為勝,將陳瑀歹徒攆出吳郡。」

    「其三,孫伯符受命詔書,是因忠心漢室,而非忠心曹操一人。曹操者,托名漢臣,其實乃是漢賊,脅迫天子,偽造詔書,肆意驅使諸侯互相攻訐。天下能有今日混亂,曹操之罪,佔有十分七八。」

    乍聞孫策驅趕陳瑀,蕭言不禁訝然一聲。

    縱然蕭言早知孫策不會和袁術徹底決裂,也沒有想到陳瑀、孫策合盟之事,竟然如此短暫。天地可憐,蕭言四天前才在巢湖樹旗討袁,今日卻忽聞孫策、陳瑀,業已決裂三日:也即是說,就在蕭言樹旗討袁第二日,孫策、陳瑀兩人已經翻臉。

    霎那間,蕭言越發痛恨漢世落後交通,信息傳遞艱難。尤其是巢湖人才匱乏,資金短缺,無法在他郡安插棋子,快速傳遞消息,更使得巢湖消息來源閉塞,恍若深山裡小村落。

    陳瑀、孫策決裂之事,周瑜都已經知曉三天,而巢湖上下,竟然還對此一無所知。

    「不行。等糧食問題解決,我必須第一時間建立可靠消息通道。不然,巢湖處處被動,慢別人半拍,我還能有甚作為?」蕭言心中暗忖。

    瞧見蕭言默然,周瑜以為蕭言不信,又繼續說道:「卻是仲達孟浪,偏信曹操假話。孫伯符與小袁將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人怎會驟起紛爭?」

    「吳景,孫伯符之舅父,小袁將軍用之為廣陵太守。」

    「孫賁,孫伯符之叔父,小袁將軍用之為將,戍兵壽春。」

    「孫香,孫伯符之族兄,小袁將軍用之汝南太守。」

    「廣陵郡是淮南之藩籬,小袁將軍以吳景守之;壽春是淮南本營所在,小袁將軍以孫賁戍守;汝南郡是袁氏本家所在,小袁將軍以孫香守之。」

    「又,會稽郡由孫伯符守之,吳郡是孫伯符本家所在,丹陽郡由孫伯符表兄徐琨守之。」

    「廣陵郡、汝南郡、淮南郡、丹陽郡、吳郡、會稽郡,小袁將軍所轄六大郡,皆是由孫伯符親朋所守,小袁將軍信任孫伯符竟如斯。孫伯符如與小袁將軍引兵互攻,豈非自家人殺自家人?孫伯符又非蠢人,怎會令漢賊曹操如意!」

    初時不覺孫策與袁術聯繫有多親密,今日周瑜將孫策隱形勢力一一列出,蕭言頓時覺得頭大:「原來如此。我說,歷史上,袁術衰弱之際,孫策雖然自立江東,卻終不肯正式與袁術開戰。」

    雖然心中震撼,蕭言嘴上卻不肯認輸:「汝南太守孫香?我怎記得汝南太守是荀攸!廣陵太守吳景?我怎記得廣陵太守是陳登!」

    案:

    汝南太守荀攸,是由曹操任命;廣陵太守陳登,亦由曹操任命。

    汝南太守孫香,是由袁術任命;廣陵太守吳景,亦由袁術任命。

    前面說過,漢世軍閥紛爭,州刺史、郡太守各有所表,你任命你的,我任命我的,彼此互不承認。是承認孫香為汝南太守,還是承認荀攸為汝南太守,便要看承認誰,對自己有益。

    「荀攸雖有太守之名,卻無太守之實。」周瑜道。

    蕭言也不鬆口,反擊道:「吳景雖有太守之名,卻無太守之實。」

    周瑜不與蕭言糾纏此節,笑道:「總之,孫伯符與小袁將軍的聯盟,牢不可破。仲達如果堅持樹旗討袁,攻略合肥、成德諸縣,怕是必將遭到孫伯符、廬江太守劉勳、壽春小袁將軍等人圍攻。」

    「容我再問一句,仲達真準備不顧一切,執意樹旗討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