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76 留步惜芳菲(下) 文 / 傅戍己

    第076留步惜芳菲(下)

    先嫁駱俊,後嫁華歆,孩子駱統又是人傑。

    乍一看,陳洛兒真好似人生得意,令外人艷羨。

    然而,蕭言熟讀歷史典冊,卻知道:陳洛兒非但沒有人生得意,反而悲劇一重接一重,是一位可憐女人。

    先夫駱俊,為袁術刺殺,孤兒寡母落難陳郡,自是不用待言。

    真實歷史上,陳洛兒回返江南,因孫策從中撮合,改嫁華歆。豈知,孫策未幾遇刺身亡,而華歆看好孫策,卻不看好孫權,遂趁江左虛弱之時,奉詔北歸。孫權不欲華歆北歸,強留華歆妻子,以此脅迫華歆。但是華歆此人性格,和緩之內,另有硬骨,竟不顧孫權軟硬威脅,毅然選擇北歸曹操。

    華歆北歸,陳洛兒不願遠嫁穎川之餘,又恨華歆無情,遂返回烏傷縣,終身守寡,傾心撫養駱統姐弟倆。駱統姐弟,皆不負母恩,各有一番機遇。孰料,還未等陳洛兒喘口氣,感慨苦盡甘來,又是兩重打擊接憧而來,先是女婿病死,駱統姐姐歸寧孤居,後是駱統三十六歲早卒,竟使陳洛兒白髮人送黑髮人。

    夫雖賢良,先後離去;子亦英傑,奈何天妒。

    ……

    蕭言與陳洛兒交涉間,巢湖水軍拷問完畢,核實陳洛兒身份的確是駱俊正妻。甚至,巢湖水軍搜檢客船時,還查獲一枚駱俊陳國國相所佩官印。

    卻是陳洛兒意識到蕭遠新平縣令之類假話,不可能蒙住蕭言之後,她便果斷吐露真言,將賭注放在孫策身上。

    核實陳洛兒不是別有用心之徒,蕭言隨之又陷入艱難選擇:他該如何對待陳洛兒呢?

    於公,蕭言不願助陳洛兒南歸。

    蕭言此時目標,意在剿滅孫策,助曹操一統中國,提前結束三國亂世。目標既是如此,那便能削弱孫策一點力量,蕭言在能力範圍內,就絕不容忍孫策擴張一點力量。

    孫策遇害身亡,一如孫堅圍攻襄陽不幸死於流失,皆是偶然事件。蕭言不敢保證,這時空的孫策,是否還能一如既往,死於許貢門客之手。

    江左政權,孫策主事,與孫堅主事,區別相當大。

    譬如華歆,孫策在時,華歆在江左,廣與賓客交接,隱約有些投依孫策意思,但是孫策死後,華歆卻毅然選擇北歸。

    譬如魯肅,孫策在時,魯肅追隨周瑜遷家吳郡,兢兢業業混資歷,從未抱怨,但是孫策死後,魯肅卻以劉曄為借口,勸說周瑜一起北歸。所幸,魯肅勸周瑜不成反被周瑜所勸,即時引薦於孫權帳前,委以重任。周瑜憂心魯肅北歸,逾矩勸諫孫權重用魯肅的行為,甚至引起張昭深深不滿,當面駁斥周瑜魯莽,稱魯肅:雖有才幹,奈何少年心性,須緩上幾年,才可引以重任。

    簡而言之,孫策御下能力遠超孫權。

    若是孫策不死,江南禍患必將遠甚於真實歷史。

    蕭言不敢賭孫策必然枉死,不敢賭華歆依舊北歸。

    又似華歆,其雖無韓信將才,雖無張良軍謀,卻一如荀彧,是屬於蕭何式的丞相之才,不可不防。

    如能阻止陳洛兒南歸,孫策再想籠絡華歆,卻還須另尋他策。有這些緩衝時間,將來南北對決時,卻能保證曹操佔有更多優勢。

    況且,即便不能阻止孫策招撫華歆,也能干擾孫策佈局江南。

    於私,蕭言亦不願陳洛兒南歸。

    今日初見陳洛兒,蕭言心底陡生傾慕之情。

    並非是一見鍾情,而是蕭言心儀陳洛兒,如若條件允許,那就追追看,先處處,至於能不能談婚論嫁,一切還言之過早。

    可惜,一道天雷劈下來:陳洛兒竟然嫁人許久,甚至孩子都有倆啦。

    當然,孩子有倆也沒甚,這不是已經寡婦了嘛?

    莫說蕭言自後世而來,見慣離婚再婚事,便是漢世風俗,也只忌諱離婚,卻從不忌諱再婚。莫說其他例子,單是眼前陳洛兒,將來就將再婚嫁給華歆。

    陳洛兒歷史上能嫁華歆,今日自然也能嫁蕭言。

    但問題關鍵是,蕭言這人有點小忌諱,他不在乎女方一婚二婚,卻異常忌諱是否帶有孩子。

    哪怕孩子是駱統這般優秀人傑,蕭言也因心理暗疾,不免有點望而卻步。

    蕭言心儀陳洛兒,卻忌諱陳洛兒懷中倆拖油瓶兒。於是,蕭言悲劇的糾結起來:蘿莉臉御姐在前,追還是不追呢?

    不追吧,就此錯過佳人,甚是可惜。

    追吧,又自覺無法接納她一對便宜兒女。

    糾結!

    極度的糾結。

    不過,不管追還是不追,總是阻止陳洛兒南歸比不阻止好。

    其一,如是任其南歸,蕭言將來再後悔,卻也無濟於事。

    其二,如是任其南歸,豈不是將陳洛兒推向悲劇火坑,老年孤寡不說,還要白髮人送黑髮人。蕭言於心不忍:多好的麗人兒,上天怎忍心如此顛簸?

    一念至此,蕭言散去糾結心思,轉而思考如何留住陳洛兒。

    如何留呢?

    百分百之硬來不行,且不說容易引起陳洛兒反感乃至仇恨,這也不符合蕭信性格。

    憶起歷史典冊記載駱俊是為袁術所殺,蕭言覺得可以就此事做點文章:「袁術性喜記仇,昔南陽許攸與之有小釁,袁術竟恨之數年。為出心中怨氣,袁術不知做過多少損人不利己之事。縱然刺殺陳王劉寵與駱國相,有利於曹操,無利於袁術,亦有十分**是袁術所為。袁術此人,瘋狂起來,狀如瘋狗,卻是不能以常人利益思維考慮。」

    卻是蕭言覺得,歷史典冊既然紛紛記載袁術刺殺陳王劉寵、駱俊,想來肯定發掘到有力佐證,才敢如此言之鑿鑿。是以,蕭言雖然覺得陳洛兒懷疑曹操貌似有理,心中卻仍舊認為是袁術刺殺陳王劉寵、駱俊。

    不意蕭言又將話題扯到駱俊之死,陳洛兒不禁竇疑重重:「這位蕭校尉,怎比我還關心陳王劉寵之死?」

    等不到陳洛兒回話,蕭言只好主動道出心意:「我之所以在巢湖樹旗,是為袁術;殺駱國相者,與夫人有殺夫之仇者,亦是袁術也。你我二人,目標一致,皆欲殺袁術而後快。」

    「我有巢湖兵,夫人有陳國名,如能合盟一體,必將猶如雙劍合璧,完敗袁術。」

    「懇請夫人暫緩歸家情,留足巢湖,與我合殺袁術!」

    孰料,聞聽蕭言這番話,陳洛兒神情不變,竟然果斷婉拒道:「妾身只是小女子,不懂家國事,更不懂兵事,無助於蕭校尉大事。」

    「再者,論語有曰: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

    「夫家任職國相,昔日也曾成千上萬斬殺黃巾蟻賊。倘若一一復仇,夫家亦可死千萬次也!」

    「賊子刺殺夫家,是因為夫家是陳國國相,非是因為他是陳洛兒之夫。」

    「夫家是死於國事!」

    「夫家既然死於國事,那便縱然與袁術有仇,也該由國家來報。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妾身豈敢因傢俬以報國仇?」

    蕭言意外怔住:陳洛兒究竟是冷血,還是推脫言辭,抑或與駱俊感情淡薄?陳洛兒非但沒有報仇心思,反而一通國事家事辯論。

    一計不成,蕭言再生二計。

    想了想,蕭言說道:「實話與夫人說,我不會送你南歸。」

    不等陳洛兒變色,蕭言又解釋道:「不是我不想送,而是我不敢送。」

    「或許夫人不知,自孫策破擊劉繇以來,劉繇部將太史慈餘部與祖郎,盤踞在西丹陽郡,聚集無數山越族群,抵禦新任丹陽太守。山越族兵,個個猶如匪類,殺人越貨,無惡不作。」

    「蕪湖之側,濡須河口,皆散居無數山越劫匪,見人就搶,見船就燒,見官兵則四散,見客船則一湧而出,令人十分頭痛。」

    「莫說夫人四艘遊艇,便是有五十餘艘戰船護衛,也不一定百分之百躲過河賊搶劫。」

    「為夫人安全著想,還請夫人靜待我巢湖水軍與孫策長江水軍匯合,共同剿滅山越河盜之後,再啟程南去。」

    「啊!還有這等事?」陳洛兒又驚又疑。沒有想到臨近家門口時,才是一路最危險之時。

    蕭言笑道:「夫人若是不信,可自遣人裝滿一船貨,走一趟濡須河口,便知我所言非虛。」

    {

    PS:女主、女配,還是要有的,雖然來的有點晚。

    有意選陳洛兒做女配(別誤會,是女配不是女主)。

    要充分考慮大傢伙感受,大家有意見只管提。

    有錯就改啊啊啊……

    大家有建議可留在書評區。雖然最近忙的一塌糊塗,但是總還要見縫插針,瀏覽瀏覽書評區反饋意見的。

    最後,慣例,喊一嗓子,求票啦、求收藏啦。

    大家支持支持啊!!!

    數據好差,都沒臉見,勸俺開書碼字的編輯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