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70 替天行道,樹旗討袁(上) 文 / 傅戍己

    第070替天行道,樹旗討袁(上)

    漢世無廣播電台、千兆網絡,消息傳遞緩慢不說,更語焉不詳,難辨真偽。

    昔,蕭言預知袁術有下邳慘敗,提前安插間諜於壽春,密切關注袁術、呂布此番悔婚之戰。可惜,蕭言畢竟根基短淺,其所置間諜能力不足,待其傳來袁術慘敗下邳消息時,孫策、劉勳早已紛紛做出應對之策。

    如果說,消息傳遞遲緩不影響巢湖大局,還可容忍,那蕭言最不可原諒的是:他安插壽春間諜,竟然一問三不知,問其具體作戰細節,間諜搖頭;問其鍾離城軍情防備,間諜懵然;問其袁術各軍損失,間諜撓頭;問其袁術敗軍何在,間諜垂頭;問其淮北局勢如何,間諜喪氣。

    蕭言怒及,忍不住罵道:「我派你去壽春,你幹什麼吃的?」

    間諜強忍住懼意,小聲嘀咕道:「都尉派我去壽春,不就是等待袁術呂布誰敗誰勝消息嗎?各路兵馬防備、損失,都是軍情要密,我哪能知道?」

    「不是軍情要密,我還要你費心打探?」蕭言真想一腳踹死這名間諜。

    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蕭言帳下屬從,大致可分三類,一是成德遊俠、淮北遊俠;二是大量淮北流民;三是巢湖賊兵遺民。無論是遊俠,還是流民、賊兵遺民,皆出身於社會底層,從事下賤職業,其中識字人數便已屈指可數,何況各行英才?

    不是社會底層不能出產英才,但是人非聖賢,誰能生而知之?好比後世小山窩生活一輩子鄉民,你能指望他們造核彈、研究智能計算機、統帥軍團作戰?不可能,他們沒有那份見識,沒有那份視野,也沒有那份能力。

    若想巢湖出產英才,蕭言必須花費大量心力,進行各類培訓,讓其中優秀人才,在實踐中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總之,需要時間積累。

    至於現在,想從巢湖數萬漢民中挑選各行英才?做夢!

    哪怕是蕭言所任用的十位亭長、十位亭正,二十人之中,也有十八人不合格,只能勉強維持局面。好在亭長、亭正之職,多屬基層事務,無須專業技能,只要性格合適,熬上一段時間便可游刃有餘。

    「哎,創業維艱吶,創業維艱!」蕭言感慨道。

    巢湖糧草短缺、人才匱乏的艱難局面,更令蕭言堅信,唯有歸順曹操,才是未來最佳選擇。

    ======

    建安二年七月初九,立秋。

    劉勳割據廬江,孫策合兵吳郡太守陳瑀消息,相繼傳至巢湖。至此,袁術下邳慘敗之後,淮揚新局勢,已經完全明晰。

    這一日,蕭言立身鄭寶昔日練軍所在山谷,齊聚兩千四百名輔兵、七十名遊俠、二十名亭正亭長、一百九十二名裡正里長。

    山谷南側百米高山峰上,次第豎立十三桿高旗。

    當中一桿主旗,長兩丈零六寸,寬一丈三尺七寸,五色帶尾,上書隸書「袁」字。袁,指代袁術。

    主旗兩側又立兩桿旗幟,皆長七尺,寬五尺六寸,犛尾戎旗,上書隸書「劉」字。左旗劉,指代廬江太守劉勳;右旗劉,指代成德劉曄。

    劉字旗下,兩側又各立五桿旗幟,皆長六尺八寸,寬五尺五寸,五旗依次染黃色、赤色、黑色、青色、白色等五色,上書隸書「蕭」字,兩兩相對。旗幟所書蕭字,自然指代蕭言;五色旗幟,則指代全軍:黃旗喻指中央,為帥旗;赤旗喻指南方,黑旗喻指北方,青旗喻指東方,白旗喻指西方,囊括天南地北於一體。

    蕭言自稱巢湖都尉,言為劉曄所薦,為劉勳所辟,自然要以袁術臣子自居,高樹袁氏大旗,贏得眾流民信任。若非假借袁術之威,劉勳之權,劉曄之名,蕭言無論如何也不能在短短數日之內,收攏巢湖數萬民眾為己有。

    然而,假人之名,空手套白狼,可騙一時,不能騙一世。

    前數日,又是蝗災,又是袁術兵敗,無論是合肥縣令還是劉勳,都無暇顧忌巢湖。甚至,蕭言冒領巢湖都尉一節,恐怕他們現在還毫不知情,更無從談起如何揭破謊言。

    但是,巢湖串聯江淮,地理卓越,若能兼併,誰也不會放手,合肥縣令、劉勳的目光,早晚將會轉移至巢湖。蕭言若想切實控制巢湖,那就必須在劉勳關注巢湖之前,完成巢湖私有化,在巢湖之巔真正豎起蕭字大旗,而非供奉劉勳、袁術。

    當然,蕭言昔日既敢冒領巢湖都尉,就不虞劉勳揭破自己謊言,策反巢湖民眾。

    蕭言的信心,來自於淮南變局,來自於袁術慘敗下邳。

    山峰,蕭言忽然舉起斧頭,砍斷中央袁字主旗,引起兩千餘輔兵、亭正亭長、裡正里長一片驚呼聲。

    「為什麼砍斷主旗?」

    「為什麼砍斷主旗?」

    ……

    眾人喧嘩不止,猜測紛紛,卻終是看不透蕭言心意。

    「諸位!」蕭言立身上峰高台,前舉右手,示意眾人肅靜。

    先與蕭言同吃同住,捕捉半月蝗蟲;後與蕭言同吃同住,練兵打漁,眾兵將心中,已經漸漸奉蕭言為主官,雖然還不曾令行禁止,卻已不敢隨意忽視蕭言軍令。遙聞山腰間傳令官,次第複述蕭言話語,眾兵將漸漸平息喧嘩,恢復平靜。

    蕭言高聲發問:「南方傳來軍情,言江左孫策,受封明漢將軍,與前揚州刺史,今吳郡太守陳瑀,合兵共伐袁術。諸位可知事情原委?」

    才平靜片刻,山底下眾兵又因蕭言此語,再度喧嘩起來。卻是袁術兵敗消息,現今還在軍閥高層之間流通,普通民眾消息閉塞,還不知淮南天空已經劇變。巢湖賊兵忽聽孫策、陳瑀合伐袁術,面色陡然慘白:難道即便鄭寶死去,孫策還要攻來?

    雖是發問,蕭言卻不等眾人回答,便已自說自話:「前月,袁術七路合攻下邳呂布,卻被呂布四千步騎擊潰,數萬大軍十不存一不說,更險些丟失壽春。」

    「軍陣對壘,勝敗人之常情,但是袁術此次兵敗,卻將其野心暴露世人。諸位可知袁氏野心為甚?今年三月,袁術廢九江郡,新置的不是淮南郡,而是淮南尹。」

    「尹者,以尹天下。」

    「袁術是要稱帝!」

    「袁術他是要代漢!」

    「原來早在今年三月,袁術便已私自郊祀天地,置公卿百官,自建仲氏,欲以仲家取代漢家,欲以袁氏取代劉氏。」

    「我也知,桓、靈兩帝無道,天下民怨此起彼伏,常常有人謂:天厭劉家子,將出黃帝子以代之。十數前黃巾賊叛亂,亦是因此而起!」

    「天厭劉氏,所以反之;天厭劉氏,所以代之。」

    「然則,黃巾蟻賊叛亂,距今十三年矣!如今世道,比於十三年前,是好是壞?」

    「十三年前,時事雖艱,然則天若有災,官必有救;今世,袁氏自謂商湯周武,行事卻有類夏桀商紂,恍若饕餮巨口,吞噬萬千流民性命。漢靈雖昏,草民猶能安然活命;袁氏若興,諸位誰能活命?」

    「若無八百里巢湖魚蝦救濟,諸位自以為,能否活過今年蝗災?」

    「漢家雖苦,不聞白骨纍纍;袁氏稱賢,卻見流民遍野。」

    「我若能早生二十年,必殺袁氏以謝天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