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69 淮南劇變(下) 文 / 傅戍己

    第069淮南劇變(下)

    陳珪看輕韓暹、楊奉同時,也看輕呂布,以為三人毫無機會反敗為勝。

    誠然,呂布有勇無謀,易被人欺;韓暹、楊奉流寇出身,不懂戰略,可為州郡小患,難成國家興衰大敵。但是,呂布、韓暹、楊奉,能夠輾轉天下,乞食四方,雖敗不亡,又豈是庸才之輩?

    袁術七路合攻下邳,除韓暹、楊奉一路之外,其他六路,以袁術所置大將軍張勳一路為主力。

    欲解袁術合攻之危,必先破張勳中軍。

    於是,呂布聚集四千步騎,選取合適地形,佯裝正面對壘張勳,再使韓暹、楊奉恰巧趕赴戰場,化身張勳中軍側翼。待呂布、張勳雙方刺刀衝鋒時,韓暹、楊奉突然翻臉,變友軍為敵軍,直衝張勳主帳。天地可憐,張勳本指望韓暹、楊奉守護中軍側翼,哪想卻引狼入室。戰陣側翼友軍,突然化身殺氣騰騰的敵軍,直衝主帳,張勳又豈能不敗?

    借助破擊張勳之勢,呂布又發揮出其卓越騎將之才,在下邳郡縱橫穿插,一一擊潰其他五路來敵,徹底粉碎袁術兼併徐州幻想。隨後,呂布復又與韓暹、楊奉聯軍,沿淮河上溯,水陸並進,高高舉起反攻旗號:「先克壽春,再捉袁術。」

    遙聞下邳慘敗,袁術大驚失色,急率五千精銳步騎,增援鍾離,阻擊呂布、韓暹、楊奉。幸得鍾離不愧是淮河三大堅城,易守難攻,總算抱住袁術淮南家業。

    呂布、韓暹、楊奉合攻數次,皆奈何不得鍾離。久戰無果,呂布與韓暹、楊奉之間利益分配又起衝突。為恐被袁術所趁,呂布不得不放棄直攻壽春計劃,停止進軍,返回淮北。

    呂布雖然未能攻克鍾離,進逼淮南郡,威脅壽春,但是其四千步騎大破袁術數萬兵馬的奇跡,卻依舊令人深深震撼。

    震撼呂布輝煌戰績同時,無數大小軍閥亦聞到鮮血氣味:雄霸揚州的袁術,原來只是紙老虎,不堪一擊。

    虛弱!

    袁術原來是如此虛弱!

    數萬兵馬非但不能奈何呂布四千步騎,反被殺的落花流水。

    亂世軍閥,兼併劇烈,弱者只能等待吞併。袁術如此虛弱,又怎能服眾?

    穎川郡,曹操。

    確定袁術兵敗下邳消息,曹操毫不猶豫起草詔書,征拜孫策為騎都尉,領會稽太守,並允孫策繼承孫堅烏程縣縣侯爵位,命令其與呂布、吳郡太守陳瑀連橫,合擊袁術。卻是曹操見袁術君弱,孫策臣強,遂行離間之計,瓦解袁術江左根基。

    離間孫策同時,曹操又儲備糧草,集結兵馬,準備親征袁術,侵取袁術勢力範圍。袁術既然不堪一擊,豈非曹操南征良機?

    會稽郡,孫策。

    昔日孫堅戰死襄陽,屬下兵馬為袁術吞併。而後孫策依附袁術,艱難求存,屢立戰功,卻不受重用。為求建功,孫策遂與劉繇廝殺於長江下游,搶來江左三郡,未等袁術獎賞,孫策便自領會稽太守,闢土一方。雖然忿恨袁術許久,奈何袁術雄霸揚州、汝南,兵多勢強,孫策無能為力,只好暫時委曲求全,將幾乎到手的丹陽郡,乖乖交還袁術。

    將丹陽郡交還袁術,孫策其實另有考慮。昔日孫策雖敗劉繇,將之趕至豫章郡,但是卻另有太史慈一部,自稱丹陽太守,留守蕪湖,串聯丹陽郡涇縣以西諸宗族、山越,以此遮蔽豫章。袁術拜袁胤為丹陽太守,控制丹陽郡,卻還須首先破擊太史慈殘部。有此緩衝時間,孫策卻能慢慢盤活會稽郡,身處邊疆一角,坐觀袁術成敗。

    孫策與袁術離心離德,由此可見。

    也是孫策另有天命,無須他坐等許久,便傳來袁術下邳慘敗消息。

    數萬步騎不敵呂布四千人,這是呂布的輝煌戰績,也是袁術的恥辱戰績。縱然期間有韓暹、楊奉猝然反叛的因素,但是在孫策、曹操諸軍閥看來,輕信韓暹、楊奉,豈不是更加凸顯袁術愚蠢?

    孫策自領會稽太守,坐觀袁術成敗,等的便是此時良機。袁術勢衰,正是孫策擴展勢力之時!

    得知袁術兵敗下邳,孫策第一時間命令外甥徐琨,令其急速將兵前往丹陽郡,驅逐袁術所任丹陽刺史袁胤,重新納丹陽郡為己有。丹陽郡畢竟是孫策從周瑜、周尚手中繼承而來,若能留在手中,豈會讓給袁術?

    待曹操所遣使者王誧自海路來訪,孫策又抓住機會,向曹操求官、求名、求正統,請求漢庭承認會稽太守之位,請求漢庭晉封他將軍之職。自立江左,本即是孫策計劃內事,若能因此再從曹操手裡獲得附加利益,何樂而不為?孫策遂與使者王誧虛與委蛇,討價還價:「江南無騎兵,騎都尉有失其名。願為將軍,替漢天子征討不恭。」

    孫策種種要求,王誧一一答諾,並果斷拜假孫策為明漢將軍。

    他將初附,為安其心,臨時授予其合乎權宜的臨時官職,謂之拜假。

    卻是王誧早有曹操手諭,若能離間孫策,剝離袁術江南基業,王誧一切皆可自主行事。

    得到心中所求,孫策立即表示接受曹操任命,自此順漢討袁。為表忠漢之心,孫策立即集結精兵良將,與吳郡太守陳瑀匯合,出會稽郡,水路並進,趕赴江表。

    廬江郡,劉勳。

    與此同時,劉勳也得到袁術下邳慘敗消息。數萬步騎,竟不敵徐州四千人,如此戰力,豈是人主之像?

    霎那間,劉勳亦起反客為主心思:我廬江兵馬雖少,卻不弱於呂布,何必屈節袁術?

    尤其,幾乎與袁術兵敗下邳同一時間,豫章郡也傳來消息:劉繇病重將死,其部下即將群龍無首。揚州部將與豫章部將,聯袂推舉新任豫章太守華歆為揚州刺史,奈何落花有情,流水無意,華歆竟閉門謝客,拒絕揚州刺史之位,拒絕劉繇臨終托付。

    與劉備貌似謙讓徐州牧,其實早將徐州牧視為囊中之物不同,華歆是真心不願做揚州刺史,闢土一方。無論誰來說情,華歆只是不允,閉門不見。

    聽聞豫章郡傳來消息,劉勳既羨慕又欣慰。羨慕是羨慕華歆機遇,只要華歆稍稍鬆口,劉繇舊時部曲就是華歆部曲;欣慰是欣慰華歆胸無大志,到手的揚州部曲,竟然還要推出去。

    劉勳自思:我亦是劉氏宗室,緣何不能繼任劉繇,權掌揚州?

    且劉勳初入仕途時,曾任職豫州沛郡建平縣縣長。因為建平縣與曹操本家譙縣毗鄰,劉勳與曹操頗有舊交,自認是曹操舊年好友,而且劉勳哥哥如今效命於曹操帳下,頗見受用。因此種種,劉勳不免覺得若是袁術衰敗不可避免,他何不通過曹操,求取揚州刺史之位?就任揚州刺史之位,卻是遠比效忠袁術前途光明。

    既有意於繼任揚州刺史,劉勳登時心生背離袁術之情。當然,劉勳也是一方名士,看重臉面、名聲,他雖有背叛袁術之心,卻也不敢把事做絕,發兵侵襲袁術。因是,繼孫策驅除丹陽太守袁胤之後,廬江太守劉勳,宣佈封鎖廬江與淮南交通,不允廬江所產再送壽春,不允廬江縣兵往助袁術,不允廬江各縣再受袁紹軍命。

    簡而言之,劉勳割據廬江,不問袁術成敗。

    孫策自立,劉勳割據,偌大揚州,短短一瞬間,竟然只餘淮南郡一郡,還留在袁術手中。

    廣陵郡,陳登。

    昔日,下邳相笮融,先害廣陵太守趙昱,後殺彭城相薛禮,殘破州郡,危害一方。

    笮融此人,崇信佛教,最喜殺戮,動輒殺人,搶掠地方,其在廣陵之日,廣陵百姓幾乎日日生活在地獄。

    案:佛教初傳中國,教義有惡無善,最為殘暴軍閥所愛。譬如笮融,譬如石勒,皆是生吃活人之輩,卻以崇信佛教顯名。論起危害,佛教在漢末之際,簡直有類邪教,專門殺人取樂。笮融,便是其中典型。

    笮融在廣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用森森白骨,建起一座座浮屠佛塔,時謂:廣陵興佛,百姓枉死。佛塔之基,白骨所鑄;佛塔之巔,冤魂繚繞。

    因笮融放縱擅殺,以活人之骨,鑄浮屠死塔,廣陵郡一片哀鴻遍野。呂布、袁術、劉繇、孫策,皆視廣陵郡為荒廢之地,不願在此花費心力,也是因此。

    恰在此時,曹操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令其私養部曲,以備將來合力擒殺呂布。

    陳登心無自立之意,自然不嫌棄廣陵郡荒廢。繼呂布大破袁術,陳登強勢登陸廣陵,火速收編東海海賊薛州萬餘部曲為己用。而後,陳登明賞罰,申律法,洗滌笮融留下殘暴痕跡,獵海為魚,燒濱為鹽,重還廣陵郡光明未來。

    復興廣陵郡政務同時,陳登又自流民募得精兵數千,南備孫策,西御袁術,北謀呂布。

    值此之際,劉勳割據於廬江,孫策兼併江南,陳登鎮守廣陵;太史慈藏身蕪湖,華歆自避豫章。前月還是袁術一統江淮之像,今日卻是各部獨守,視袁術為無物。

    諸侯軍勢強弱,風雲變幻如斯!

    值此淮揚大變局,華東、華南諸軍閥各自吞噬袁術屍骨,卻是無暇關心淮南郡內,另有巢湖小變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