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50 廬江太守劉勳 文 / 傅戍己

    第050廬江太守劉勳

    蕭言後世在軍隊、社會,摸打滾爬多年,見慣人心險惡,早已學會謹慎做事,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真佛不燒香。

    任你說的再好聽,也不如看得見,摸得著的來的實惠!

    劉曄如此,曹操亦是如此。

    相比投依曹操那不可知的未來,顯然是劉曄提出的縣尉,更有吸引力。於是,蕭言絕口不提曹操,立即表示願意追隨劉曄,遠赴廬江。

    與此同時,劉曄高看蕭言,視蕭言為豪傑壯士,也願意善意交結蕭言。畢竟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比起事必躬親,諸事紛繁,劉曄更願意團結一批可以引為助力的力量,比如魯肅,比如蕭言。

    於是,兩人一拍即可,霎那間將未來行程定在巢湖。

    隨後,劉曄又花費一番口舌,勸動數千巢湖,拔營移向巢湖。

    不得不說,蕭言真心佩服劉曄嘴皮功夫。

    想當初,劉曄勸鄭寶前往壽春歸順袁術時,一句「劉勳是廬江之主,袁術是揚州之主,鄭將軍緣何捨本逐末,棄袁術而從劉勳」,貶低劉勳,將鄭寶引誘至成德。

    今日,劉曄勸巢湖賊兵改投廬江,卻又道:「袁術坐擁江淮,馬健兵強,敢死精銳,數以萬計。袁術強盛,不缺僕從,我若投之,其必不重視。勇武孫策尚不能立足壽春,況乎吾等?竊以為,列位將軍去壽春,不如去廬江!」

    捨廬江去壽春是劉曄;捨壽春去廬江又是劉曄:正反話怎麼說,都是他劉曄對。

    尤其,劉曄這些說辭,各有理論支持,聽起來都像那麼一回事,值得信服。

    念起歷史記載劉曄「可伐蜀漢、不可伐蜀漢」典故,蕭言不禁咧嘴苦笑:「傅玄[1]還真沒冤枉劉曄!」

    {注[1]:傅玄,字休奕,漢漢陽太守傅燮之孫,參編《魏書》,著有《傅子》。「蜀漢可伐、蜀漢不可伐」典故,由其所錄。}

    三日後,總人數合計五千四百步騎的巢湖賊兵,集結完畢,並與蕭言所統的一千六百名成德縣兵,一前一後,移軍向西。

    成德縣兵隸屬淮南郡,按制不可無令越過郡界,而且成德縣兵鄉土情節嚴重,紛紛表示不願西去。幸好軍中還有劉曄,借助成德劉氏平素積累威望,劉曄成功安撫軍心:「巢湖賊兵新降,尚未收心,若無縣兵隨行,恐有不測之危險。還望諸位同鄉,幫人幫到底,徹底解決巢湖隱患,劉曄將來一定感激不盡。」

    經由此事,蕭言也感慨自己明智,沒有強行統兵巢湖:若是沒有劉曄安撫縣兵,一時之間,他還真束手無策。縣兵尚且如此,遑論巢湖賊兵?

    ======

    建安二年五月十三日。

    劉曄、蕭言,總帥五千六百名巢湖兵、一千六百名成德縣兵,合計七千兩百人,出巢湖,浩浩蕩蕩趕至舒縣。

    舒縣是廬江郡郡太守治所。

    舒縣西北,是大別山山脈造就的連綿丘陵;舒縣西南,是煙波迷漫彭蠡澤;舒縣正南,是浩浩蕩蕩東去長江水;舒縣正西,則即是八百里巢湖。

    縱然地形不錯,但與壽春、合肥相比,舒縣其實並不算戰略要地。

    當然,舒縣、皖縣、尋陽縣,三縣串聯而成的近河平原,也自有他的優勝處。

    長江之北,桐柏山和大別山復合山脈,猶如一柄巨錘,將湖北平原與兩淮平原,生生撕裂兩半。

    漢世,淮西地區即是淮南郡,湖北平原則是荊州北部。

    因大別山山脈從中阻隔,舒、皖、尋陽三縣近河平原,便自然而然成為江東地區聯絡荊南、荊北地區重要通道。正所謂,長江水道,大別山之西有江夏郡,大別山之東有廬江郡。

    諸侯討董之際,孫堅率兵遠赴南陽,其長子孫策便遷家舒縣,與本同望族周瑜同游,坐等父親成敗。

    舒縣,亦是三國傳奇人傑周瑜家鄉所在。

    周瑜周公瑾,後世名望極高,傾慕者甚多,蕭言也不能免俗。遠來舒縣路上,蕭言回憶起歷史記載:「建安二年、建安三年,貌似正是周瑜徹底擯棄袁術,追隨孫策之時。卻不知,周瑜今日在舒縣,還是在壽春,亦或早已出任居巢縣長,假道遠走江東?」

    懷著如此念頭,舒縣縣城,漸行漸近。

    行至舒縣縣城十里外,前軍斥候突然來稟:「稟劉公子、蕭都尉,前路亭捨華表之外,停有百數鼓吏導從,自稱廬江太守麾下。」

    鼓吏、導從,皆是漢世官員出行儀仗,大概類似後世和諧年間,重要官員出行時,負責封鎖要道,以及前後一輛輛轎車開路的專業人員。

    突聞有人攔路,蕭言不明所以然,以為要盤問數千人遠來舒縣目的,遂吩咐斥候說道:「你且告訴他們,我軍來舒縣之事,早已飛馬傳訊,告知廬江太守……」

    孰料,蕭言話還未說完,劉曄已經「啊呀」一聲,翻身跳下馬,疾步向前。行走之餘,劉曄又察覺蕭言懵懂不明局勢,遂解釋道:「前面定是廬江太守劉勳,親自來迎接我們。」

    劉勳?

    親自迎接?

    前面亭捨,離舒縣縣城還有十里地啊?蕭言不解。

    不過,蕭言熟讀歷史典故,很快明白過神來:「劉勳莫不是在搞『出城十里,親迎某某』?」

    劉勳是廬江太守,官秩兩千石,不可能如此在乎成德縣兵。

    太守,其地位,相當於共和國地級市市委書記。

    縣兵,其地位,相當於共和國縣級武警中隊和縣級駐戍軍隊復合體。

    縱然由於適逢亂世,一千六百名縣兵外加五千餘巢湖兵,人數的確多了點,但這也值不得劉勳親迎十里外。

    能值得劉勳親迎十里外的,唯有名動淮南的劉曄劉子揚。

    霎那間,蕭言已經想通事情原委。

    果然,劉曄小碎步疾走,駐足亭捨華表外,高聲謙辭:「哎呀呀,勞煩太守出城親迎,小子受之有愧啊!」

    與此同時,劉勳跨步迎上劉曄:「子揚,你可讓我好等!為等你來,我已在亭捨住了兩日啦。」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劉曄又是連連謙辭。

    劉勳一邊向眾屬從介紹劉曄,一邊與劉曄暢談,好似他與劉曄是一對分別多年的好友。

    顯然,劉勳對劉曄,相當重視,不然他也不會親迎十里外。

    劉曄能得劉勳青睞,亦令蕭言感到十分欣慰,長吁一口氣。

    劉勳既然如此重視劉曄,縣尉還會遠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