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49 廬江縣尉 文 / 傅戍己

    第049廬江縣尉

    「你若想統兵,我送你!」劉曄一語道破蕭言心思。

    貴族不會理解平民的艱苦奮鬥,平民亦不會理解貴族的飄渺追求。

    平民所重視的,貴族不屑一顧;平民不屑一顧的,貴族反而重視。

    劉曄不理解蕭言為甚孜孜追求;蕭言也不理解劉曄為甚放棄機遇。身份差異,造就兩人不同的思維模式。

    蕭言出身卑賤,急需顯功,證明自己價值。

    劉曄少年成名,無須點綴,也能一樣矚目。

    在劉曄眼裡,巢湖賊兵是累贅,勾心鬥角不說,還玷污他士族清白之名。蕭言若有意接過「苦職」,劉曄不介意賣好,避位讓賢於蕭言——能甩掉巢湖賊兵麻煩,劉曄還要感謝蕭言呢。

    然而,明白劉曄心意之後,蕭言卻遲疑了。

    誠然,在蕭言眼中,巢湖賊兵是塊精礦,只須打磨一番,便能化腐朽為神奇,磨礪出一柄寶劍。

    蕭言相中巢湖賊兵的潛力,但問題是:蕭言有能力接管巢湖賊兵嗎?

    巢湖賊兵之所以接納劉曄,大半是因恐懼孫策、袁術發兵來剿,這才攀枝劉曄,欲以此免除禍患。若無劉曄在旁,蕭言如何取得巢湖賊兵信服?這群巢湖兵部將,連鄭寶都不服,可能服蕭言一個聲名不顯的外人?

    成德縣兵之所以配合蕭言,十有**是敬重本土望族成德劉氏,受製成德縣府朝廷官兵身份。若無劉曄在旁,成德縣兵諸隊正、屯長、軍侯、部尉怕將立即喧嘩,吵鬧著回家。區區市井遊俠,怎可能令千數縣兵臣服?

    哪怕是五十名淮北流民遊俠,也同樣是信任成德劉氏財力勢力,才肯捨命追隨蕭言。若無劉曄在旁,購買這群淮北流民的百萬錢欠賬,蕭言能不能還起,還是一回事呢!

    數來數去,若是蕭言和劉曄分家,蕭言身邊能夠信任的,僅有楚永、羅賁寥寥數名遊俠而已。

    巢湖賊兵總帥之位,縱然劉曄有心退讓,蕭言也接受不起!

    一時之間,蕭言淚流滿面,無語問蒼天:因緣際會,誤入寶庫,望見十噸重金磚,卻愕然發現自己搬不動,砸不碎,眼睜睜看著閃閃財富,卻不能據為己有!

    悲劇啊!痛苦啊!

    尤其,劉曄這句話,幾乎瞬間堵死蕭言規勸劉曄的路。

    配合曹操,瓦解淮河防線?好啊,兵權給你,你去幹吧!

    巢湖兵不可輕棄?好啊,兵權給你,你去創造輝煌吧!

    蕭言沒辦法再勸劉曄。

    蕭言難道還能說:兵權我要,你人我也要?

    現在可是蕭言為劉曄打工,而非劉曄為蕭言打工!

    想通此節,蕭言哀歎一聲,鬱悶說道:「劉公子說笑。似我才幹,借劉公子名望,統御千數縣兵,已是極限。主持收編巢湖賊兵之事,卻是無能為力,唯有寄希望於劉公子。」

    「蕭十一郎,你過謙了。不過,巢湖賊兵,諸部紛亂,收編起來,委實不容易!」見蕭言婉拒,劉曄也不勉強。

    話說到此時,氣氛已經有點冷場。

    蕭言心情鬱結,有口難言;劉曄心思殊遠,憂心未來。

    良久,劉曄突然說道:「既然蕭十一郎不願接管巢湖賊兵,那不如隨我前往廬江吧?」

    「自古以來,南北交兵,要在黃淮。淮河以南,爭在渡口,爭在堅城。」

    「淮河有堅城四,曰壽春,曰鍾離,曰淮陰,曰盱眙{xu.yi};長江之北,渡口有二,曰歷陽,曰廣陵,;長江之南,渡口亦有二,曰牛渚,曰丹徙。另,江淮之間,又有合肥要城,聯絡南北。」

    「無論袁術,還是孫策、劉繇,其連綿征戰,多集中於以上諸地。」

    「反觀廬江郡,西北有大別山、數條長河屏蔽;西南有長江、彭蠡澤相隔,南北皆不易攻擊。若欲定廬江,必先取淮南。淮南若定,天下局勢,立時分明。」

    「我等在廬江,坐觀淮南之爭,南若勝,從南;北若勝,從北,豈不是保身活命萬全之策?」

    可惜,熟讀歷史典冊,曉得未來成敗的蕭言,對劉曄推論不感興趣,心思:「萬全之策?過兩年,孫策就將劉勳碾成灰灰!看來,再優秀的謀士,也不是預言大師,不可能與我的歷史記憶相比!」

    見蕭言默然無語,劉曄又道:「大丈夫立功,何必急在一時!蕭十一郎,你尚未加冠,何必如此急心功名?縱然你助曹操撕破淮河防線,曹操怕是也很難徵用十八歲少年,任用要職吧?」

    說著,劉曄呵呵笑起來:「呵呵,說起來,我比你年長四歲,還是一介白身呢!」

    若論當世年齡,蕭言的確有點幼,虛歲才不過十八歲,不是銳意功名的年紀。但誰要蕭言幼苗軀體內,藏的是一位歷經滄桑歲月的大叔靈魂?

    蕭言呵呵笑著,引用後世張愛玲名言,應付說道:「出名要趁早嘛。」

    話雖是如此說,蕭言卻也因劉曄話語,有些感觸:「是啊,我這軀體,才十七週歲呢!未來三國鏖戰,還要持續好多年,只要歷史不偏轉,機遇有的是!」

    覺察蕭言有些意動,劉曄乘勝追擊:「巢湖兵畢竟是湖匪,出身不乾淨,有礙未來宦途,蕭十一郎你不要也罷!」

    「前月初,在方井村,我曾勸過你,說,憑你蕭十一郎的才能,最不濟也能做一縣縣尉,哪能屈身小吏亭長?可惜,當時郡縣不靖,又有鄭寶在旁威脅,我不敢輕易推舉你做縣尉,若非你心思迫切,我也不必行折中之法,令你暫領西城門亭長。」

    「如今鄭寶梟首,萬事了結,西城門亭長之位,可以休矣!」

    「你若隨我遠赴廬江,我卻可正好向廬江太守劉勳,推薦你做一縣縣尉。甚至,若是幸運,不定還能借收編巢湖賊兵之威,一舉取得郡司馬之位。」

    縣尉!

    郡司馬!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劉曄一句話,忽又勾起蕭言心思。

    劉曄當初的確說過這話,只是蕭言以為劉曄只是口上說說,敷衍他而已,沒想到劉曄今日竟再度提起此事。

    前面說過,漢世縣級政府屬官編製,大概可分為四個階層,其中「有秩」「斗食」「佐吏」屬於吏,「長吏」屬於官。亭長是小吏中小吏,縣尉卻是僅次於縣令、縣丞的三把手,兩者地位,差天錯地。

    又:

    漢世制度,縣、邑{公主封地}、道{蠻夷所在}、國{縣侯侯國}四者,除侯國置國相外,縣、邑、道,大者置縣令,官秩一千石;中者置縣長,官秩四百石;小者亦置縣長,官秩三百石。而縣尉所食,參比縣令(長)。

    譬如成德縣,成德是大縣,縣令的官秩,是一千石;而縣尉的官秩,便是四百石。

    廬江郡也是富郡,郡內基本上都是大縣,若能任職縣尉,那便是四百石的官兒!

    是做廬江郡的縣尉,還是等待時機,策應曹操?

    思來思去,蕭言覺得:曹操那裡,素無熟人,前途相對比較虛幻,不如且去廬江郡,做一縣縣尉實際。有做縣尉積累起的資歷,熬到虛歲二十一歲,再在孫策破擊廬江之時,投機一把,顯現聲名,再追隨劉勳、劉曄,歸順曹操,也未嘗不可……

    此種進取之路,比起冒險接應曹操,卻是穩妥的多。

    「那就去廬江!」因縣尉一職赤果果的誘惑,蕭言果斷選擇順從劉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