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48 昔,光武兆基於綠林 文 / 傅戍己

    第048昔,光武兆基於綠林

    話說到這裡,劉曄已經明白蕭言心意:蕭言欲追隨曹操,卻受限於自身條件;蕭言種種舉止,是想與劉曄捆綁一起,打包歸順曹操。

    「嘿!我以門客待蕭十一郎,沒想到蕭十一郎亦視我為攀牆梯。」劉曄心道。

    劉曄並沒有因此反感蕭言,蕭言所為,本就是人之常情: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蕭言若沒有一顆進取心,劉曄反而瞧不起他。

    倘若蕭言無慾無求,宛似懸崖頑石,劉曄也不敢請他協助刺殺鄭寶。

    尚義者,以義結之;愛財者,以錢贈之;好色者,以女困之;貪權者,以祿誘之。

    早在劉曄親自前往方井村,初次會見蕭言時,他已看出蕭言人性缺點:蕭言不尚義,不愛財,不好色,唯貪戀權勢,立志宦途。

    插播一句,蕭言貪戀權勢,其實並不算人性缺點,而是一種類似「缺少什麼,追求什麼」的情愫。

    後世和諧年間:

    社會風習,重金錢輕道德,沒有誰在乎掃進垃圾堆裡的忠義。蕭言除非傻缺,才會尚義!

    漢世物質匱乏,任你家財萬貫,生活質量也不如和諧年間一名年薪二十萬人民幣的中產階級。縱然蕭言富可敵國,也沒甚意思!

    漢世與後世,相隔兩千年,審美觀念差異,猶如天上地下。成德縣無數讚譽頗佳的美女,十之**,有違蕭言審美觀,好色心思難生!

    唯有後世,蕭言常懷怨念,恨自己沒能晉陞尉官。後世未能成為人上人,今生那便就銳意仕途,彌補前世遺憾!

    亭長、貪功,皆是緣由蕭言這一絲執念所生。

    閒話暫且不提。

    正是劉曄洞察力敏銳,當時一眼看穿蕭言追求,這才拋出縣尉、亭長官職,引誘蕭言上鉤。蕭言收編巢湖賊兵,歸順曹操的心思,雖在劉曄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

    當然,蕭言的追求是蕭言的追求,劉曄的追求是劉曄的追求。如果,劉曄的追求與蕭言的追求,彼此衝突,劉曄必然優先考慮自己。

    「劉公子襲殺鄭寶一事,不也凶險至極嗎?」蕭言反問道。

    劉曄搖搖頭:「襲殺鄭寶一事,是刀架在脖頸上,不得不凶險。若能有其他選擇,我怎會冒刃殺敵?今日之事卻不然,哪怕未來袁術衰敗,我們也有很多選擇,犯不著冒險行事。」

    見劉曄斷然拒絕提議,蕭言相當失望:「其他選擇,難道是廬江太守劉勳?」

    卻是蕭言熟讀歷史典冊,曉得劉曄歸順曹操之前,曾效力於廬江太守劉勳,心下嘀咕:「難道歷史還要走上老路?」

    其實,蕭言選定曹魏勢力時,他準備多種方案。裡應外合,配合曹操,瓦解淮河防線,只是其中之一。

    當然,瓦解淮河防線這條方案,無疑最簡單粗暴,直截了當,能助蕭言快速融入三國豪傑圈內。但是,這顯然需要劉曄的配合,沒有劉曄的配合,蕭言在淮南寸步難行,一切設想,都是空中樓閣,水中望月。

    乍聞蕭言提及廬江劉勳,劉曄目露精光:「哦,蕭十一郎以為,我可暫避廬江?」

    蕭言以結果前推原因,隨口答道:「孫策地遠;丹陽事繁,廣陵戰亂,皆不是好去處。袁術即將敗亡,壽春不可去;巢湖有反賊之名,又不可久留。劉公子若不從義曹操,除了廬江郡,我實在想不起還有其他好去處!」

    「蕭十一郎所說,甚有道理,廬江的確是個好去處。」劉曄點點頭,又說道:「嗯,就依蕭十一郎所說,咱們去廬江!」

    嗯?

    「什麼是『就依我說』?我什麼時候提議去廬江啦?」蕭言頓時囧然,對劉曄這種套話行為,相當鄙視。

    不顧有可能引起劉曄不滿,蕭言立即表示反對:「竊以為,劉公子還是不去廬江好!」

    「哦?」劉曄示意蕭言繼續說下去。

    蕭言整理一番言語,緩聲說道:「前些日,劉公子曾說:麻煩靠躲,是躲不過去的,若想亂世活命,唯有挺起胸膛,面對亂世。」

    「而若想亂世不為鄭寶賊類所侵,首要在於有兵!孫策之所以橫行江東三郡,是因其有強健兵馬;鄭寶之所以橫行無忌,亦是因為其有數千巢湖兵;劉公子之所以能滅殺鄭寶;也是因為家有數百精兵。亂世紛爭,兵馬是一種實力,也是一種安全保證。」

    「數千巢湖兵以及一千六百名成德縣兵,正可佐助我們建功淮南。待袁術兵敗,淮南大亂,焉知劉公子數千軍馬,不能鑄就一番驚世偉業?」

    「若是攜軍投依廬江,寄人籬下,數千兵馬必將被劉勳侵奪,如此,劉公子何異於在成德之時?」

    「劉公子,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數千巢湖兵,不可輕棄啊!」

    劉曄卻搖搖頭:「不然。人貴有自知之明,我或許可以參謀軍事,卻非千軍之帥,戰陣之才。我若統兵與人相爭,徒取其辱爾!」

    「倘若劉公子有心統兵,蕭某雖不才,願憑驅使!」蕭言再勸劉曄。

    見劉曄似乎有點猶豫,蕭言心中突然閃現一個念頭,低聲說道:「劉公子昔日曾言,亂世紛爭,劉氏宗室尤其艱難,或如劉表、劉焉、劉璋,自保本州;或如劉虞、劉寵,為人逼殺;或如劉勳,耦合軍閥;或如諸藩王,閉門謝客。但劉公子卻忘記,劉氏宗室其實還有第五類選擇!」

    「第五類?」劉曄面露疑惑。

    「昔,高祖取彭越於鉅野,光武創基於綠林,遂能龍飛中興,以成帝業!今日巢湖賊兵,何嘗不是彭越、綠林之徒?適逢亂世,帝室闇弱,為外臣所侵,正是劉家子,受命於天,撥亂反正之時!」蕭言忽出驚人之語,竟勸劉曄勒兵自立,效仿漢光武帝劉秀,再建帝國。

    劉曄愣住。

    蕭言話語急促,又繼續說道:「人非聖賢,孰能全才,劉公子即便不善勒兵野戰,亦非不能成就帝業!高祖皇帝有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高祖皇帝,不如張良,不如蕭何,不如韓信,卻終能橫掃天下,建漢稱朔。」

    「劉公子名傳淮南,英傑甚於高祖皇帝;少年殺人,勇武甚於光武皇帝。如此,何不效仿先帝偉業,重鑄漢家江山?」

    蕭言一席話,震的劉曄一愣一愣。

    一介白身的劉曄,哪曾考慮過這等大事?

    不錯,劉曄的確智謀出眾。然而,正因為智謀出眾,劉曄更懂爭霸天下的艱難。

    劉曄的思維,根本不曾朝那個方向發散過!

    從震驚中恢復,劉曄苦笑道:「蕭十一郎,你莫胡思亂想啦!我還能不曉得自己幾斤幾兩?況且漢天子尚在,身為劉氏宗室,焉能忽起悖逆之心?」

    蕭言一席話,盡被劉曄視作無傷大雅的玩笑,卻是根本沒往心裡去!

    蕭言不甘心,又勸道:「當世雖無王莽,卻有袁術、袁紹!袁紹不敬天子之心,天下皆知;袁術更是建號仲氏,妄圖稱帝於壽春。天子雖在,闇弱類似昔日孺子皇帝,光武之事,未必不可行?」

    「行啦,行啦!」劉曄打斷蕭言囉嗦,無奈說道:「蕭十一郎,我知你心中所求!你是相中巢湖數千兵權,不願白白送給劉勳,是吧?」

    「正好,我無統軍之能,又無統軍之心,而且我若西去,寄居廬江,有兵不若無兵。」

    「你既然相中巢湖數千兵權,我送給你便是!你甭再繞圈子啦!」

    「呃!」蕭言差點被劉曄這句話嗆死。

    「劉公子你說……」蕭言不敢置信,試探性詢問一句。

    劉曄點點頭,輕笑道:「我是說啊,你若想統兵,我便將巢湖兵權移交給你!反正,這些巢湖兵,對我來說,其實是種累贅。若非顧忌他們為害,我真不願勞心勞力,收編他們!」

    幸福來的是那樣突然!

    蕭言忽然有點明白:為甚他厭煩劉曄視他人為棋子行徑,卻始終未曾恨過劉曄。

    劉曄雖然利用蕭言,但每次都給予蕭言一定回報,或許這份回報不合蕭言心意,但這份回報的價值卻始終可以匹配蕭言付出。

    劉曄與人合作,是一種利益交換,或許有些事瞞著你,但是絕不勉強你,有類後世商業合作。劉曄雖然視蕭言為棋子,但卻終不曾心懷否測,暗害過蕭言。

    這也是蕭言,在無其他前途情況下,下意識繼續追隨劉曄的緣由。

    雖然當棋子不爽,但是卻不必擔心劉曄讓他故意送死。

    又如今日,劉曄看穿蕭言心意,非但沒有因此責怪蕭言暗藏小心思,反而笑著說:你想統兵,好啊,我送給你!

    高才無行,是劉曄品性;不拘一格,卻亦是劉曄品性。

    前些日,之所以拒絕蕭言前來巢湖,亦是劉曄另有算計,而非侵奪蕭言功勞——這一點功勞,劉曄何嘗看在眼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