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35 功業(上) 文 / 傅戍己

    第035功業(上)

    「生死只在一線,爾等休要冥頑不靈!」劉曄登高台,拂袖喝道。

    真實歷史上,由於魯肅遠赴吳郡,追隨周瑜,投誠孫策,直至袁術衰敗之後,劉曄才有機會襲殺鄭寶,收編巢湖兵。

    然而此時空,魯肅雖遠去,卻有蕭言及時替補。

    真實歷史上,鑒於袁術已經衰敗,劉曄收編巢湖兵時,借助的是曹操的威望。

    然而此時空,呂布、曹操還未相繼清剿袁術淮北基業。袁術此時還是揚州霸主,劉曄今日收編巢湖兵時,遂一反歷史,高高舉起袁術的旗幟。

    蕭言這只蝴蝶的翅膀煽動下,歷史悄然改變前進的軌跡。當然,這一絲改變,對漢末三國歷史而言,影響微乎其微,尚且不值一提。

    閒話暫且不提。

    前面說過,今日今時,孫策破擊揚州刺史劉繇,橫掃江左三郡;劉勳扼守廬江,連勢汝南。孫策是袁術部下,劉勳亦是袁術部下,外人眼裡,等同袁術完全掌控揚州。

    揚州之外,汝南郡是袁術本家所在;淮北沛郡,早被袁術控制大半;廣陵太守陳登素來孱弱;徐北呂布,兵馬又不足四千;南陽張繡,年初降而又叛,復與荊州牧劉表合勢,共抗曹操。

    南中國大勢,可謂盡在袁術一側。

    眼下,也就是熟讀歷史的蕭言,能夠一雙銳眼,看穿混亂時局,曉得袁術此時再強盛,卻也猶如唐萬、秦舞陽,不過是外強中乾而已。

    蕭言是蕭言,漢末三國土著是漢末三國土著。

    哪怕是胸懷經緯之才的劉曄,此時也看好袁術,以為袁術即將整合徐、揚、豫三州,雄霸南中國,再次與河北梟雄袁紹對壘。

    劉曄尚且如此,況乎巢湖賊兵?

    在巢湖賊兵眼裡,江東孫策已是恐怖至極,那統領孫策的袁術,豈不更加恐怖?

    再者,隨著孫策破擊劉繇,揚州時局漸安,巢湖賊兵戰心漸退。似,得聞孫策來伐,鄭寶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擊退孫策,而是果斷綁架劉曄,借助劉曄聲望提高價碼,將自己賣給廬江太守劉勳、荊州刺史劉表。

    前時,鄭寶之所以猶猶豫豫,不是猶豫降不降,而是猶豫他能不能賣個好價錢,投降後他能不能繼續統兵,投降後他能不能做大官。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跟著劉曄,遠來成德——鄭寶以及數百巢湖兵,前來成德,本就是抱著歸順袁術的念頭。

    劉曄與鄭寶的根本衝突,在於鄭寶開價高,劉曄出價低,且劉曄不可能說服袁術,真的聘請鄭寶做丹陽太守。

    因為此間種種因素,度過最初驚愕後,大多數巢湖兵都知趣放下武器,選擇投降:追隨鄭寶是降,追隨劉曄也是降,現在鄭寶已死,他們即便不降劉曄,又能怎樣?

    當然,也有許多鄭寶親信,對鄭寶忠心耿耿,勸說大夥兒死戰到底,無論如何,決不投降。不過,他們既然斗膽抗逆大勢,結局就注定悲慘,不是被弓箭手攢射而死,就是被歸義的巢湖兵當作投名狀,就地斬殺。

    最後統計人數,三百餘巢湖兵,選擇投降的,或者說活到選擇投降的,總共有一百八十七人:其中醉酒者92人;無傷者42人,輕傷者53人。

    劉曄向左右問道:「鄭寶留在外面的騎兵,走了幾人?」

    鄭寶來成德做客時,雖然信任劉曄,卻不可能完全信任成德縣官兵。

    三百餘名巢湖兵,湧入前院飲酒時,鄭寶曾外派二十名騎兵斥候,警戒左右。一旦局勢有變,斥候便可立即在遠方發出警訊,方便鄭寶棄軍單騎向北遠竄。

    斥候外派偵查時,分佈零散,或彼此相距數十米,或彼此相隔千數米,劉曄能伏擊三百餘名巢湖兵,卻不可能盡數捕捉二十名斥候。

    一位弓箭手,赧然回復道:「二十名斥候騎兵,屬下只捉住六人。」

    「逃了十四騎?他們都逃向哪個方向?」劉曄道。

    弓箭手答道:「三人向東,三人向北,八人向南。其中,向東向北的,不知他們目的;向南者,卻是兵分三路,返回巢湖——屬下雖然謹遵公子吩咐,派出精騎半路劫殺,但恐歧路亡羊,追趕不易,辜負公子厚望。」

    孰料,劉曄卻輕笑道:「毋須多慮。些許斥候,不過疥癬之患,豈能影響大局!我之所以吩咐你派兵劫殺,本意在於打草驚蛇,驚走這些短時間內較難追剿的斥候騎兵,而非真要一網打盡,絕不放走一人。」

    說罷,劉曄回頭招呼蕭言,說道:「蕭十一郎,我還要麻煩你一事。」

    「劉公子請講。」蕭言道。

    劉曄道:「鄭寶雖死,尚有餘孽盤踞巢湖,一日不除,終是心腹之患。」

    「今,鄭寶新死,巢湖賊兵群龍無首,正是招安納降良機。我欲率突騎數十,急赴巢湖,敲山震虎,一舉收編巢湖賊兵,清剿鄭寶餘孽。我南去巢湖期間,還要麻煩蕭十一郎總帥西城門亭亭卒,鎮守我家,一則監管俘虜,勿使其逃散;二則守護我家,預防逃散斥候殺回馬槍;三則溝通縣衙,回稟何縣令事情前後原委!」

    蕭言有些猶豫:「巢湖賊穴,鄭寶經營數年,想來餘孽甚多。劉公子若只率數十突騎招安,出其不意是出其不意,卻危險至極。若是沒有人在一旁護衛,稍有不慎,劉公子卻隨時可能有性命之憂。劉公子若是堅持親自前往巢湖,還請允卑職與你一起。」

    蕭言這話,說的有些假。

    鄭寶雖然驍勇悍鬥,卻終究有勇無謀,難為御眾之帥。

    巢湖賊兵軍民數萬,實力原本相當強橫。可惜,這股強橫力量,內部卻山頭林立,彼此誰也不服誰,內耗嚴重。一軍總帥的鄭寶,缺乏御眾統軍經驗,能管理兩三千人,卻不能管理數萬軍民,始終未能有效控制快速擴張的巢湖兵,將之整合、揉捏為一體。

    劉曄之所以能在巢湖賊兵內部,輕鬆安插間諜、策反部將,亦有此中因素。

    觀乎劉曄層層佈局,以及他收編三百餘巢湖兵的種種手段,蕭言幾乎可以斷定:比起鄭寶帶至成德縣的三百餘親信,劉曄在巢湖留守部隊中安插的棋子,恐怕將會更多。考慮種種因素,再加上鄭寶已死,巢湖賊兵早有歸順袁術之意,劉曄南去巢湖招降一事,成功率最少估計,也有百分之八十。

    簡而言之,蕭言並不是真擔心劉曄安危,而是想爭功,想爭名。

    有鑒於劉曄「高才無行」性格,蕭言如今已經不願再把賭注,盡數押在劉曄身上,輸贏全看劉曄心情。

    蕭言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蕭言所謂的後路,不是指活命自保,而是擁有一份資歷,一份將來若是離開劉曄,蕭言也可向其他當世豪傑證明自己實力、價值的資歷——「協助劉曄,收編巢湖兵」的功績。

    舉一個例子來說。

    蕭言現在若是前往江東投靠孫策,卑賤遊俠出身的他,莫說得不到覲見孫策的機會,即便孫策帳下小小縣令、區區校尉,恐怕也懶得多看蕭言一眼:想追隨孫策,好,那你就先當小兵,在戰場慢慢廝殺,熬資歷去吧!

    好似益州巴郡人,甘寧甘興霸。

    甘寧年少時,也曾做過遊俠。當然,甘寧屬於遊俠業界的成功人士,比起蕭十一這種蝸居成德縣城小打小鬧的遊俠,強橫不知數倍。

    另外,甘寧的出身,更遠非蕭十一所能相比。甘寧,祖籍豫州南陽郡,而後遷家益州巴郡,甘家雖非土生土長的益州豪強,卻也算知名一方的望族。

    甘寧少年時,也攀官場路,起家征拜郡吏,繼而舉計掾,拜蜀郡郡丞。

    郡丞,官秩六百石,為一郡副貳。

    漢世制度,每郡,置太守一人,兩千石,掌一郡事務;置丞一人,官秩六百石,主佐輔。

    若以共和國和諧年間參照對比,郡太守是地級市市委書記,那郡丞便有點類似於地級市市長。

    甘寧的出身,可想而知。

    甘寧補缺蜀郡郡丞不久,見漢末時局動亂,遂棄官歸家,聚集一幫少年,做州郡大遊俠。嘖嘖,正廳級正職幹部郡丞出身的大遊俠,比起蕭言這種副科級正職幹部亭長出身的遊俠,其中差距,單單比較正廳級與副科級區別,便可推測一二!

    甘寧出身,夠牛.逼不?

    正廳級正職幹部出身的大遊俠,夠威猛不?

    但是,漢末三國諸梟雄眼裡,甘寧他什麼都不是!

    三國誌如是記載:「(甘寧)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後轉托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若非甘寧後來有周瑜、呂蒙聯袂推薦,便是孫權,恐怕也懶得理會甘寧。

    正廳級正職幹部出身的大遊俠甘寧,晉職之路尚且如此艱難,況乎蕭言這種副科級正職幹部亭長出身的市井遊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