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紀元1912

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102章 張三(拜大年!) 文 / 無語的命運

    第102章張三(拜大年!)

    與城中的「濠陽小築」只有一個穿布衣的花髮老農看門不同,張家的「城南別業」大門前,門警荷槍巡邏,閒人絕跡,不時有鄉人頭頂紙頭,口呼申冤。

    「呵呵今個巧了」

    來到張家「城南別業」的大門外,瞧見那邊有人頭頂狀紙喊冤,這只存在電影中的一幕這會竟然出現在自己眼前,倒是讓李子誠一樂。

    「好了,別喊了,張老爺在總商業協會審你的案子」

    「沒想到還能瞧上一出張老爺審案」

    嘴上這麼說著,李子誠卻知道南通的地方自治能持續多年,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張三衙門」的支撐,這個衙門是從張控制的「通崇海三屬總商業協會」演變來的。

    「走,咱們去瞧瞧……」

    說著,李子誠便朝這城南別業附近大聖橋旁的通崇海三屬總商業協會走去,走到總商業協會的時,忍不住打量這座「張三衙門」,這才看清是座廟改的,南面的正門封了,從東傍臨街新開一座廣亮門,正殿掛著「議事廳」白底黑字匾額。

    這會這的「議事廳」外已經擠滿了人。

    「不許說話」

    站在旁邊的警察立刻喝斷了眾人的嚷嚷聲。

    「三先生這就要升堂審案了」

    好不容擠過幾排人,好一陣李子誠清楚這議事廳,正堂「公案」後坐著一位五十幾許的老者,他偏身坐在公案後,沒有穿公服,只戴了頂**一統黑緞瓜皮帽,中間嵌著一塊白玉,想來這氣色紅潤的老者就是張謇了。

    這會卻看見張謇正低頭看著狀紙,全是一副審案的模樣,而瞧著這一幕,李子誠卻是微微皺下眉頭,再看周圍諸人,全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模樣,顯然對此他們早已習慣。

    這會卻聽著議事廳內傳來沉啞著嗓子的問聲。

    「李田臣,就是兄弟分家不和,有啥冤不冤的……」

    原本是家產糾紛,心下嘀咕一聲,李子誠卻是看著那坐在「公案」後的張謇,整個人便陷入沉思之中,準確的來說是思考自己與張謇之間的差距。

    他出身於一個「沒地位」的地主家庭,張家屬於「冷籍」,祖上幾代都是平民,既沒人做過官,也沒人中過秀才、舉人之類。就他而言,在中年以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場屋蹉跌、側身幕府和經營鄉里的普通鄉紳。轉折的契機,是後來他的狀元及第。狀元的尊榮,無疑奠立了張謇成為南通士紳領袖的堅實基礎,而他早年「經營鄉里」的活動,從多方面擴展了他的社會交往圈,聯繫了官紳之外的多種社會力量,奠定了自己在通海地方社區的良好形象。

    雖說張謇一生中真正任實缺官的時間雖不過三四年光景,但他一直與官場政界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本人雖未曾直接進入政治權力核心和捲入政治鬥爭漩渦的中心,但先後參預和介入過清末民初中國所發生的幾乎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而在他的頭上,也始終閃爍著來自官紳商學各界的各種耀眼的桂冠。

    那些大大小小的來自國家與社會各界的頭銜和職務,無疑大大地提高了他在全國官場士林的聲譽,也壯大了他在地方社會的聲威,自然為他的南通地方事業創造了極其有利的社會條件。而他又廣泛結交政、軍、商、學各界名流要人,上自中央大員,中而地方督撫,下至州縣長吏,旁及地方士紳和實力派人士,縱橫交織著一張由地緣、學緣、業緣、職緣、友緣等組成的龐大的社會關係網絡。

    正是這幾者相合構成了此時張謇的地方權力,而他身上還有著介官商之間,兼官商之任,通官商之郵的優勢。對官,他是商界領袖,利用商人群體的訴求和支持,可以一爭權益;對商,他有「奉旨總理通海商務」的頭銜,依恃官府的權威,可以平抑來自地方保守勢力的阻撓。

    「官商、官商……」

    心下嘀咕著,看著台上的一本正經審著案的張謇,李子誠總算是明白和自己相比,他的優勢在什麼地方,他的雙生身份、社會網絡,就是張謇最大的優勢,他正是利用這個優勢,才在南通建立了自己的「自治小王國」。

    而這個「南通自治」才是自己最好奇的、同樣也是最需要學習的地方,而對一個地方自治領袖而言,其事業的成功與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於如何處理好與國家政權之間的關係。

    一邊袁世凱對自己的警惕和抑制,另一邊,袁世凱卻對張謇和南通極盡讚美之詞,兩者一較,便顯出自己的不足來,如何能放鬆袁世凱的警惕,從而為自己的發展贏得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才是自己最需要學習的,也是自己此行的目的所在。

    至於眼前這「三先生審案」不看也罷,雖說南通人皆贊張謇,可是這幾天沒少聽旁人抱怨這「三先生審案武斷鄉曲」的話。

    「走,文政,」

    透出總商業協會前看熱鬧的人群,李子誠又看一眼這總商業協會。

    「下午,你去張府送拜貼」

    無論張謇是否願意,自己都得從他這掏出一些東西來,或許張謇這裡有些地方自己不能學,但他辦這片小天地的經驗,無論如何都要學學,至少學學他怎麼和政府打交道。

    佔地十數畝的張家「城南別業」是一所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園內建築古樸凝重、曲徑深幽,儘是一副小橋流水之意,這位依著小湖畔的書房內卻不時的傳出陣陣笑聲來。

    「**造好一個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造」

    接連感歎數聲,張謇望著側椅坐著的李子誠目中儘是欣賞之意,早在李子誠歸國前,從報紙上看到他之後,心下對這年青人儘是好感,然後解囊政府、紡機,只讓張謇對面前這年青人好感更甚,而這會一見面,兩人一聊開,心底便盡只剩下了好感了。

    「伯父,將來**造遍佈全球之時,世人必銘記伯父傾助之功」

    李子誠再次道了個謝,這伯父叫的是理所當然,在自己內心深入,對那些所謂的政客、名將或許談不上恭敬,可是對這個時代如張謇、周學熙這樣的實業家,卻是發自肺腑的尊敬,單就是他們身上那種足以讓後世諸人汗顏的社會責任之心,便足以讓自己從內心深處尊敬他們。

    「子誠」

    點點頭算是應了這個情的張謇,笑望著李子誠。

    「多年前,夫曾言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的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你眼光遠高於我,今日之就亦遠高於我,他日成就,更不可限量」

    一番誇獎,李子誠連忙謙道。

    「伯父謬讚子誠了,時也、運也,子誠只是沾著點運氣」

    或許發生在自己身的事情,只能用運氣來形容,自己絕屬走運,有時候運氣這東西誰也說不清,若是在那個孤島上沒有那艘潛艇,或許,自己現在頂多也就是唐人街的一打工仔罷了,頂多,頂多也就是混個衣食無憂罷了。

    「唉,子誠,切莫自謙,老夫經營實業十數年,雖小有成就,然,夫所倡「棉鐵主義」,棉,小有功成,或卻羞於言鐵」

    吐出這番話時,張謇的面上不無遺憾之意,望著李子誠時眼中的親近之意更濃了,這種親近更多的是「補憾」的親近,在某種程度上,李子誠的**現在的成績彌補了他個人在事業上的一些遺憾。

    「可恰是事實業十數年,夫才更特別深刻地感受到用機器而不自制,是欲終古受成於人,而今日,你,子誠,還有你的**,卻彌補夫之憾事」

    直視著李子誠,張謇的目中流露出些許欣慰之意,雖不是自己所成,但中國總算是有人做此事。

    「今日我國處於列強競爭之時代,無論何種政策、事於何業,皆須有觀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當之手段,然後得與於競爭之會,而子誠你有這個眼光,也有這個骨氣」

    一聲褒贊之餘,望著這不過只不這二十二歲的年青人,第一次生出人已老矣的感覺。

    「伯父實在是高抬子誠了,我只不過是運氣比別人好點,像這機器,即便是子誠造了出來,若是沒有像伯父這樣的大實業家辦廠,造出的機器怕也難以賣出,若論功勞,還是伯父這樣的大國商們篳路藍縷之功於先,子誠不過是蔭下納涼於後而已」

    接著,李子誠又輕拍起張謇的馬屁。

    「此番子誠來此,一是拜見伯父這樣我國商前輩,二則是為考察南通地方,這南通市集之繁不遜上海,可堪稱「小上海」,這具是伯父所倡地方自治之功,……」

    雖說李子誠這恭維的讓張謇頗為受用,可他這麼一說,張謇卻是一笑,端起茶杯,作出一個請茶的手勢,喝一口茶,潤下嗓子。

    「子誠,你這次來,怕是為連雲港而來吧」

    (明天起,恢復正常更新,每天兩更,這兩天,無語偷個懶,希望大大們多多理解呵呵)。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