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302章 樓觀道下 文 / 張建邦

    第302章樓觀道

    被老道士一口叫破偷聽一事,董遵誨多少有些尷尬,但多的乃是詫異。自己明明穿得便裝,他怎麼知道自己乃是軍之人,位列將軍之位?

    尤其是剛剛老道士所說後週三代而亡,這和歷史上的記載一模一樣,簡直就是匪夷所思!而且老道士也說天機混亂、甚至大變,導致後周福祚延續。董遵誨心暗道:自己轉世古代之後,與趙匡胤多次衝突,後趙匡胤身死族滅。既然建立宋朝的趙匡胤都死了,後周肯定能繼續延續下去。

    董遵誨走到老道士的面前,衝他稽說道:「壯武將軍董遵誨,見過道長!」

    老道士輕輕點頭,隨即從座位上猛地跳了起來,心大驚:眼前這人怎麼會有這樣的面相,分明有高手為他逆天改命,不過這高手的水平實是太高太高,居然讓這老道士有一種不敢窺探的警覺。

    老道士也回了一禮:「樓觀道張志堅見過將軍!這是我師兄的一個小徒孫張逸,口沒遮攔,希望沒有打擾將軍的雅興。」

    董遵誨笑著說道:「分明是我打擾了道長的雅興,道山,你去向那店家買幾壇上好的美酒,今日我願與道長一醉方休!」

    老道士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下來,只有張毅苦著臉坐一旁:完了完了,師叔祖喝醉了又要開始嘮叨。

    果不出張毅的預料,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志堅便笑著對董遵誨問道:「將軍可知樓觀道的由來?」

    董遵誨哪裡知道這樓觀道是什麼,他倒是知道一個全真教,可那已經是許多年後的事情了,連忙搖頭。

    張志堅很是詫異,不過他接著加熱心地解說起來:「我樓觀道自古就有,開創人乃是周代函谷關令尹喜,因為他老人家此修道,結草為樓以觀星望氣,故名為樓觀。後來老子西行途徑樓觀,此特意為尹喜傳授《道德經》,從此之後,便開始終南山一代修行。自魏晉時期開始興盛,如今已有千餘年歷史!」

    千餘年歷史?董遵誨很是吃了一驚,這千年來戰亂不斷,他們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不過董遵誨接著又想起來轉世前看到的一篇報道,據說終南山附近,現仍有數千名隱士此修行。&*……快**他們能夠抵禦現代社會的誘惑,又有什麼理由不繼承古代的傳統呢?

    老道士繼續介紹樓觀道的歷史,估計他也很長時間沒當過這解說人,說的格外詳細。

    董遵誨這才知道,原來這樓觀道果然不簡單,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興盛,由嚴達、蘇道標、程法明等田谷十老將其揚光大。北魏末年,以梁諶得道處為心,至長安京城的廣大地區,都成為了樓觀道的布道區。而隋唐時期,樓觀道的道士是利用樓觀台聚集的糧草支援李淵起兵,成為了大唐背後的支撐者。唐朝建立以後,李淵特意賜地撥款,改建宮觀,並將其賜名為「宗聖宮」,予以大力扶持。從那時起,樓觀派便成為了全國道教的忠心,達到了極盛。直到安史之亂後,樓觀道才趨於衰弱。自那開始,樓觀道的歷任掌教,無不殫精竭慮,希望恢復樓觀道的昔日盛況,只可惜勞心費力、一無所得!

    董遵誨又問起樓觀道的典籍來,這可撓到了老道士的癢處,就見他得意洋洋地宣傳起《化胡經》和《西升經》來。

    董遵誨一邊勸酒,一邊仔細分析。現這兩部經書主要闡揚了老子之道,宣揚「老子西升,開道竺乾,化胡為佛」,並以老子之道解說煉形之術和長生之說,引申道教教理教義,內容涉及了道教的宇宙觀、人生觀以及政治思想等諸多方面。尤其是《西升經》,不但宣傳老子之道,還吸收了玄學貴「無」的思想,同時又融合和吸收了佛教「三業」、「根」等內容,使得樓觀道教義方面不斷得到完善和展。

    董遵誨越聽越有興趣,這麼一個道派後消失歷史的塵埃之,實是可惜了。不過他並不知道,樓觀北宋太宗年間也曾該被皇帝改名為「順天興國」,直到金哀宗天興年間,才因為遭了兵禍而焚燬殆。等到元代之後,全真教對其加以修復,許多樓觀道士便成為了全真道士。

    董遵誨打探樓觀道由來的時候,老道士也沒有閒著,不斷為董遵誨推演命數。推演的結果就是他胸口煩悶,猛嗆了一口氣,不由得吐出酒來。

    一旁的張毅笑著說道:「師叔祖,今日俺總算是見識了您的酒量了,還千杯不醉呢,剛剛這一小杯你就差點吐了!」

    被張毅這麼一打岔,老道士張志堅狠狠地給了他一指頭,敲了他的額頭。小道士漲紅了臉,不時摸摸那紅腫的額頭,準備心裡畫個圈圈詛咒他。

    董遵誨與那老道士說了許多許多,後問道:「末將此次前來,為的就是平息那野雞族的叛亂。樓觀道此傳教多年,有沒有野雞族的詳細駐地分佈圖?如果能選派嚮導為我們指路,我一定會上書朝廷,為樓觀道申請封賞!」

    老道士眼一亮,他笑著說道:「野雞族的詳細駐地我雖然不清楚,可我倒是去過他們幾個過冬的營地,對那路徑倒還算清楚。如果我能夠指引將軍迅速鎮壓野雞族的叛亂,朝廷是否可以公開扶持我們樓觀道?」

    董遵誨沒有立即點頭,而是對老道士誠摯地說道:「朝廷方面目前並沒有扶持道教的計劃,陛下也對鬼神宗教之事敬而遠之。不過我倒是可以為樓觀道引薦一二,畢竟你也曾說過,太原郡侯有滅佛之意,他也許會接納你們。」

    老道士深深稽,如果董遵誨很是乾脆地答應下來,老道士倒也打算混弄一二,引著他們去野雞族廢棄的幾個營地轉悠一下。可董遵誨說得這般實,他張志堅卻也不願意放棄這機會,畢竟到現為止,樓觀道已經邊緣化,再不想機會奮起就會湮滅歷史長河之!

    老道士微微一笑:「貧道倒是知道野雞族的一個過冬的營地,可以領著大軍前去探查一番。另外野雞族與殺牛族不合,將軍可以夷制夷,借刀殺人!」

    董遵誨與老道士相談甚歡,不久就喝了不少酒,兩個酒罈子變得空空如也。於是馬德海背著董遵誨,張毅攙著老道士,踉踉蹌蹌回到了營。正好曹銓前段時間從張逸嘴裡套取了一個解酒的秘方,連忙命人做了醒酒湯,給董遵誨、老道士兩人灌上。

    董遵誨喝了醒酒湯後,很快恢復了神智,召集大家匯報情況。正如董遵誨所料,折從阮果然曾經喬裝來探,被斥候們覺後很是尷尬,狼狽撤離。而王政忠趁著邠州的物價低於京師,很是採購了一番,足以保證部隊的軍需。

    董遵誨便說起老道士的交代來,說那野雞族與殺牛族素有矛盾,很是不合。

    張逸連連點頭稱是,他也從別的渠道得知了這一消息,而且張逸還說野雞族也分為兩派,一派知道原朝廷的力量,害怕被朝廷報復,主張立即投降朝廷,接受招安;還有一派從郭彥欽那裡搶了不少錢財,正是眼紅的時候,甚至主張進攻邠州。只不過折從阮也不是好惹的,昨天親自領軍將野雞族的試探部隊全數擊潰,並築京觀震懾黨項各族。

    董遵誨心一動,對大家說道:「我來之前,陛下曾經親口對我說道:野雞族如有能改過者,可拜官並賜金帛,否則大軍將進兵討之!我可以通過老道士的關係向野雞族傳播這消息,也可以通過這老道士與殺牛族取得聯繫,共同討伐野雞族。來人啊,有請那老道士張志堅!」

    不久,老道士便來到了大帳之,對董遵誨的構思很是讚許。老道士還提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是青白鹽稅的劃定和郭彥欽的處置問題。

    董遵誨皺著眉頭說道:「這兩件事我都不能當場做主,必須向開封府請示。道長可以先與野雞族、殺牛族聯繫,等到朝廷的處置方案到了,咱們再出不遲!」

    老道長連連點頭,於是董遵誨便匆匆寫下奏章,派遣士兵立即前往開封府。不到半個月,開封府方面就傳來消息,將那罪魁禍郭彥欽黜廢,並加以看管;同時派遣專人前來與各族審定鹽稅,並禁絕私自抽稅。

    得到這個消息後,眾人心大安。此時老道士也傳來了喜訊:殺牛族與那野雞族素有矛盾,聽說後周要征討野雞族,殺牛族主動準備了嚮導、肉食,特意將他們獻給後周大軍。

    殺牛族的幫助下,野雞族內部分人的配合之下,董遵誨率領本部兩千人馬突襲包山,並此打敗野雞族叛軍。

    剩下的野雞族殘兵眼見著四面楚歌,只能獻出自己的領、並主動投降,董遵誨也不過於壓搾他們,只是將那倡議叛亂的十餘名部落貴人全數斬殺,並將他們的頭顱硝制後傳四方。於是黨項各族全都消停下來,不久之後,又立功的董遵誨,便樂滋滋地率部返回開封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