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二百二十六章 軍費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二百二十六章軍費

    「諸位愛卿,大家談談看法吧,看都有什麼補充的。」見大臣們啞口無言,朱由校一陣自得,就開口催促道。

    黃嘉善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他一心一意想壓倒熊廷弼,好獲得統兵攻打朝鮮的機會。可沒想到,自己的計劃還沒有正式遞上去,就有人搶了先,還是自己的一個下屬。

    冷哼了一下,黃嘉善出列奏道,「皇上,臣以為這個辦法不行。」

    朱由校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過了半晌才道,「說說理由。」

    「危險太大。仁川是朝鮮的重要港口,又是漢城的海上門戶,朝鮮國怎麼會不派重兵把守。再說了,」黃嘉善振振有詞,「朝鮮水師連年和扶桑作戰,實力並不弱。若是偷襲仁川的軍隊走漏了風聲,必定會招來朝鮮水師的攔截。若是調國朝水師護航,卻更是會打草驚蛇。

    總之,派兵偷襲風險太大,實在不宜取之。」

    朱由校盯著黃嘉善看了半晌,才垂下視線,「其他的呢?還有人奏事嗎?」

    「皇上,臣有本奏。」朱由校話音剛落,熊廷弼就站了出來。

    「講。」

    「皇上,兵法有雲,以正合以奇勝。盧象升的這個計劃雖看似瘋狂,但仔細想想,卻有可取之處。只不過,」熊廷弼笑吟吟的,完全是副兵法大家的做派,「盧象升見識太少,並沒有把問題考慮透徹,所作的計劃還需要進行修改。」

    朱由校不動聲色,「說來聽聽。」

    「皇上,朝鮮的使團已經被禮部趕了回去,想必李倧會很快得到朝廷出兵的消息。若是李倧想負隅頑抗,必定會集結軍隊,而漢城就將是其最主要的集結地。」熊廷弼笑了笑,「若是按照盧象升的計劃,立即偷襲漢城,那肯定會撞在朝鮮的軍隊主力上。朝廷軍隊雖然善戰,但既然是偷襲那就不可能有許多人馬。到那時,後果……」熊廷弼搖了搖頭,沒再接著說下去。

    這番話說的在場眾人連連點頭,朱由校也是嚇得出了聲冷汗。朝廷本就多事之秋,再折損了支軍隊在朝鮮,哪怕只是支微不足道的百人隊,也會讓有心人造謠生事。

    「那又如何補救呢?」

    「將偷襲漢城的時間延後一些。」熊廷弼道,「朝廷儘管在遼東集結兵馬,也不需要抽調太多,但必須將聲勢擴大出去。」熊廷弼的眼睛閃出了一絲寒光,「只要我們在遼東大張旗鼓,李倧就會迫不及待的將軍隊北調,以抵禦天朝大軍。到那時候,偷襲漢城的軍隊自然可以輕易取之。」

    「如此說來,在遼東的軍隊只是疑兵了,對嗎?」朱由校想了想,問道。

    「正是。」

    朱由校只覺得一陣好笑,原本是仁川登陸加斬首行動,現在卻演變成了諾曼底登陸。那麼,誰將是負責吸引敵軍注意的巴頓將軍呢?

    朱由校的目光就瞄上了熊廷弼。

    「若以熊愛卿所見,在遼東負責吸引朝鮮注意的軍隊就是這次計劃的重中之重了?」朱由校問。

    「遼東的軍隊造的聲勢越大,李倧就越容易上當,朝鮮軍隊北調的步伐就越快,」熊廷弼點點頭,「偷襲漢城的軍隊就越容易成功。」

    「如此說來,朝廷必須要選派一得力大臣前往遼東坐鎮,才能更好的吸引朝鮮的注意,對嗎?」

    「正是,」熊廷弼回答道,「只有以真當假,才更能使朝鮮上下堅信,朝廷將從鴨綠江開始進攻。」

    「那麼,熊愛卿是否願意為朕走一趟呢?」若是真的帶領軍隊出征,朱由校對熊廷弼難免會有些不放心。可若是只擺個樣子,朱由校卻願意借借熊廷弼的名聲,去堅定下朝鮮李倧的判斷。

    「這,」熊廷弼怔了怔,卻立即反應過來,「臣願往。」

    在熊廷弼的旁邊,黃嘉善的臉已經變得鐵青。

    黃嘉善極力反對從海上偷襲漢城,那是他知道海上風波大,任誰都不敢讓一個兵部尚書帶隊從海上出兵。可他卻根本沒想到,熊廷弼會劍走偏鋒,將盧象升的計劃修改後,輕輕鬆鬆奪去了統兵機會。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啊,黃嘉善心中不停的惋惜。可就在他在那裡惋惜的時候,事情卻又發生了變化。

    「熊愛卿既然要去遼東坐鎮,那就不便在登萊為水師督戰。」朱由校沉吟了下,又道,「這樣吧,黃愛卿,你去登州辛苦一趟,幫朕坐鎮水師督戰。記住了,」朱由校眼睛精光一閃,「你二人一定要密切配合,卻不能為了意氣之爭,無故折損士卒。」

    「臣等遵旨。」見事情突然峰迴路轉,黃嘉善喜出望外,忙和熊廷弼一起,向皇帝領旨謝恩。

    定下了出兵方略和統兵人選,剩下的事情自然有專業人士去做,朱由校的目光就轉向了徐光啟。

    徐光啟現在的官職是戶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除了大學士的名頭不一樣外,完全做的是方從哲在內閣的時候負責的事務。而這,也正是內閣首輔遲遲難產的一個原因。

    按照資歷,自然應當是沈飀接任,而他也做好了接任的心理準備。可皇帝卻遲遲沒有明確沈飀的地位,就連職權也沒有進行調整。若按照實力,那就是解經邦佔優,解經邦長袖善舞,短短時間內就拉攏了大批官員,勢力急速膨脹。只不過解經邦現在負責的還是工部,連個禮部尚書也沒有撈到。

    而按照歷年慣例,內閣首輔應當兼任禮部尚書,這也是朝廷以禮治國的一個表現。當然,由於方從哲在位時,一直是擔任戶部尚書而不是禮部尚書。也有人因此認為,這是皇上注重實際的一個表現,連帶的也有人到徐光啟那裡去燒冷灶。

    至於正正經經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孫如游,卻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在內閣的***靠後,而被徹底的無視掉。

    閒話少說,書歸正傳。

    朱由校目光轉向徐光啟後,就開口問道,「徐愛卿,出征軍隊的糧餉準備的怎麼樣了?可有什麼困難之處?」對徐光啟,朱由校一向是有所優待的。

    「回皇上,」徐光啟苦笑了一聲,「兵部的計劃尚沒有作出,出兵的人數也沒有確定,所耗糧餉實在無法作出計算。」

    朱由校一陣無語,暗恨自己問的荒唐,卻又死鴨子嘴硬,接著說道,「愛卿誤會了,朕的意思是遼東冬季漫長,為了節省時間必須要盡快做好出征準備。為了節省時間,戶部可事先劃出一筆銀兩,供兵部作為軍費。」

    「若是這樣,」徐光啟低頭計算了下,回答道,「戶部可以提供十萬兩糧餉。」

    十萬兩?朱由校愣了,熊廷弼愣了,黃嘉善愣了,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了。

    十萬兩銀子,若是只供一隻精銳部隊偷襲漢城,這無疑是夠了,甚至有可能花不完。可若加上遼東,這根本就不夠。要知道,大明的軍隊開拔,是需要發開拔費的。如沒有開拔費來安家,軍心根本穩定不下來。

    「徐愛卿,難道就不能多一些嗎?」朱由校有些不死心。

    「徐大人,若是有五十萬兩在遼東,那就可以了。」熊廷弼插話道,在這一刻,熊廷弼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準備使出減兵增灶之法。反正,就是借給李倧一個膽子,他也不敢將軍隊跨過鴨綠江半步。

    「水師這裡也要二十萬兩。」黃嘉善冷冷的插了言。黃嘉善雖然做了多年兵部尚書,但帶兵出征還是頭一回,帶水師出征更是從不曾想像。為了不至於一世清名化為虛無,黃嘉善還是想手中寬裕一些的。

    「若是籌集出七十萬兩,那朝廷只能停下部分水利工程了。」徐光啟苦笑著回應,「這些年朝廷大力修建工程道路,以至於各地胃口越來越大,這工程也越開越多。其實,若是等海商商行競拍完畢,朝廷財政就會大為寬裕。至於現在,」徐光啟搖了搖頭,「只有先挪用工程的款項了。」

    海商商行競拍是朱由校想出來的新玩意,其根源還是各方勢力對朝廷準備成立那九大商行的爭奪。為了耳根消停一會,朱由校就推出了競拍會。讓有志於航海事業的勢力都彙集在京師,按出價多少來獲取商行的開辦資格。等獲得開辦資格後,商家才可以用商行的名義公開招股。當然,商家在競拍的之前,也可以秘密招股,然後以商團的名義來參與競爭。

    由於眾口難調,競拍會開始的時間也一再推遲,最後定在了七月份,而現在各地的大商賈大地主們已經帶著銀子彙集在京師了。

    「對於各地興建的工程,都察院要派人去核查,戶部也要多留些心。免得朕花了銀子,卻落入了貪官污吏的腰包。」朱由校淡淡的刺了一句,又問徐光啟,「既然現在各地的大商賈都已經到京師了,那可不可以向他們挪借一些銀子呢?等競拍會結束後,朝廷加利息償還給他們。」

    「這倒是個辦法,」徐光啟想了想,回答道,「等臣回去後好好想個章程,再來奏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