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二百一十九章 宗藩事了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二百一十九章宗藩事了

    「天下大定矣。」

    聽到福王朱常洵、信王朱由檢等近支宗室聯名上書,支持朝廷《宗藩改革方案》的消息,內閣首輔方從哲終於放下了心中的石頭,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也難怪方從哲高興。作為當朝首輔,能夠在秉政期間將困擾大明多時的宗藩問題徹底解決,這無疑是個巨大的***資本,是個可以青史留名的***資本。哪怕方從哲早就打定主意致仕,也由不得方從哲動心。

    至於方從哲為什麼看到福王、信王的奏章後就肯定改革將順利實施?卻是因為方從哲看得很清楚,這次的改革方案明顯是打擊宗室的中上層,扶持中下層宗室,帶著明顯的推恩令色彩。和那些新得到了爵位、得到了***入學機會、得到了參政議政機會等眾多好處的中下層宗室相比,那些削減了俸祿、還被勒令組建宗學、為同支宗室提供讀書費用的中上層宗室,才是反對朝廷改革的主力。

    只不過,這些親王、郡王們雖然地位尊崇,但在歷代皇帝的打擊下,對朝政卻並沒有太多的實際影響力。只要能夠直接對皇帝造成影響的福王、信王等人不出頭,這些王爺們就翻不起浪來。實在不行,朝廷也可以藉著汾州案來敲打敲打這些不仁不義的王爺。

    再說,各大王府的世子、王子們,還都在京城宗學裡讀書呢。

    想到這裡,方從哲就是一驚,朝廷怎麼還有這麼多後手在這裡?這一切都是巧合,還是早有預謀?方從哲想了半晌,卻始終沒有想出半點頭緒。到了最後,方從哲不由得啞然失笑。

    「我想這麼多做什麼?反正,我也該致仕了。」方從哲嘴中嘟嚕著,取來了文房四寶,趴在桌子上開始給皇帝寫辭職的奏章。

    這一次,朱由校並沒有繼續強留方從哲。而是在一番回顧後,朱由校熱情洋溢讚美了方從哲的高貴品質,並頒布旨意封方從哲為忠勤伯,准許這個三朝元老致仕。只不過,方從哲想清閒的美夢卻被皇帝打破了。朱由校以發揮餘熱、以備咨詢為名,點了方從哲為乾清宮資政,進入了資政會議。

    如此一來,方從哲並沒有完全退出***舞台,其身後的***勢力也並沒有因此完全土崩瓦解,朝廷的政局也沒有因此變得動盪不堪。只不過,方從哲畢竟不再是內閣首輔,朝廷的***格局肯定會因此分化組合,而方從哲留下的首輔位置鹿死誰手,誰就將是最後的贏家。

    但現在,朱由校卻並沒有考慮這一點,他還在為一件事情心中惱火。

    不管怎麼說,宗藩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作為上位者,朱由校就要犒賞有功人員。其他的人都很順利,可朱由校犒賞到魏忠賢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按理說,在這次改革中,魏忠賢的功勞是最大的。他不但在前期秘密組織了一個高效的情報、行動網絡,並在汾州為皇帝找到了動手的理由,更在隨後的***博弈中穿針引線,在幕後做了很大的工作。只不過,由於魏忠賢是太監出身深受外臣歧視,所使用的工作手法又偏於陰狠實在上不了檯面,朱由校最後拔拔算算,只能以魏忠賢成功遊說福王為由,為魏忠賢行賞。

    可哪成想,魏忠賢一到皇帝面前,就跪下來請罪,「奴才領旨後,實在沒有法子,才對公主殿下出言不遜,請萬歲爺懲罰。」

    朱由校怔了怔,才明白過來,感情這魏忠賢在遊說壽寧公主、遊說福王爺的時候,又用了不光彩的手法。朱由校對壽寧公主和福王並沒有太多好感,又豈會為他們而傷了親信手下之心?當然,面子上的活還是要做的。朱由校就想責備魏忠賢兩句,再勒令魏忠賢向壽寧公主、向福王爺賠禮道歉,好讓整個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料,朱由校尚未開口,侍立在一旁的曹化淳就幽幽的開了口,「魏公公執掌東廠,受命偵查孫二一案,本應精忠報效萬歲。可你卻狼子野心,拿著孫二一案去和壽寧公主做交易。」說著,曹化淳轉向皇帝施禮道,「還請萬歲爺問魏忠賢個明白,看他到底是何用心。」

    曹化淳當初本是想為難魏忠賢一下,打擊打擊魏忠賢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可誰知道魏忠賢卻輕而易舉的說服了壽寧公主,並通過壽寧公主遊說了福王上疏。這讓曹化淳又急又怒,對東廠偵查貴人**的能力心生恐懼。幸虧曹化淳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好,從駱養性那裡得知了魏忠賢和壽寧公主說話的部分內容。雖不是十分完整,可仔細揣摩後曹化淳還是推測出了大體內容。趁著當下的機會,曹化淳果斷的向魏忠賢發起了攻擊。

    「啪,」朱由校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

    果不出曹化淳所料,朱由校一聽到『孫二』,就臉色大變,「魏忠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回萬歲爺,奴才確實偵查到了些蛛絲馬跡,認定了壽寧公主身邊的趙嬤嬤的侄子就是孫二口中所說的趙爺。可奴才查訪時候卻發現,趙嬤嬤姑侄早就被公主滅口,已經是死無對證。」魏忠賢跪在地上,頭在地板上磕的咚咚作響,「奴才又得了旨意,要去遊說福王爺。當時奴才就想,是不是趁這個機會敲打一下壽寧公主,看看她適合反應。」魏忠賢抬起頭來,可憐巴巴的看著皇帝,「也是萬歲爺洪福齊天,奴才一提到趙嬤嬤,公主就臉色大變,雖百般狡辯,卻還是默認了此事。而壽寧公主答應遊說福王,怕也是因為此事……」

    朱由校的臉緩和了許多,「這麼說,你在其中並無過錯了?」

    「奴才自然有錯,奴才錯在沒有及時向皇上匯報此事,還沒有請旨就自作主張去公主府。」聽得皇帝語氣變化,魏忠賢更是心中大定,「這也是奴才爭功心切,想把事情弄明白了才來匯報給萬歲爺。」魏忠賢又磕了個頭,「奴才就這點小心思,請萬歲爺懲罰。」

    「萬歲爺,魏忠賢這是在狡辯。」見魏忠賢就要涉險過關,曹化淳就有些急了,他自覺已經把魏忠賢得罪了,就不想再讓魏忠賢反身。「福王***居心叵測,竟敢污蔑中宮,動搖國本,這是何等大的陰謀。可魏忠賢卻含糊不清,和福王***暗通款曲……」

    「萬歲爺明察,奴才就是再膽大,也不敢和福藩勾結,這都是曹化淳血口噴人……」魏忠賢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向皇帝分辨自己的清白。

    「夠了,」朱由校氣的又用力拍了下桌子,房間內頓時就靜了下來。

    朱由校凝神看向魏忠賢,只見魏忠賢一臉的驚恐慌張,心中就是一動。

    說實在的,朱由校對魏忠賢並沒有太多好感,只是愛惜魏忠賢的才幹,想用魏忠賢做些陰暗之事。而魏忠賢也真不愧歷史上的「九千歲」之名,辦起差來又快又好,還十分契合朱由校的心意。別的不說,單就孫二一案,王安查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查清楚,而魏忠賢短短時間就抓到了壽寧公主的把柄。至於宗藩改革,魏忠賢更是跑前跑後,在裡面立下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到宗藩改革,朱由校的眼中就不由得浮起一絲殺機。

    這個魏忠賢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還都是自己做的那些陰狠之事。若是趁機將他除去,那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就不會有人知道?朱由校不由有些意動。

    可一轉眼,朱由校卻又看到了曹化淳,只見曹化淳正面無表情的看著魏忠賢。雖說面無表情,可朱由校和曹化淳朝夕相處,自然能看出些蛛絲馬跡,能夠看出曹化淳正在得意洋洋。

    又想了想,朱由校輕輕地歎了口氣,決定放過魏忠賢。畢竟,曹化淳和駱養性內外勾結、互為奧援,已經成了內廷的一大勢力。而王安日益年老,能夠抗衡曹化淳的也只有魏忠賢了。

    至於魏忠賢和福王是否有所勾結?福王策劃出孫二一案是何目的?朱由校卻只能放在心上,慢慢查證。

    「你起來吧,」朱由校看向魏忠賢,「你目無君上,自作主張。這次的功勞就一筆勾銷,再罰你十記廷杖,你可服氣?」

    「奴才謝主隆恩。」魏忠賢心中一喜,連忙磕頭謝恩。

    「等會自己去領責罰,」朱由校點點頭,又轉向曹化淳,「你挑些東西去福王和壽寧公主那裡,告訴他們,朕對他們很滿意。」說著,朱由校遲疑了一下,「若是福王有意,可以上份奏章,迎鄭太妃去洛陽贍養……」

    朱由校既然對福王起了防範之心,就不願鄭太妃留在宮中做內應,想藉著成全福王孝心為幌子,將鄭貴妃逐出宮去。當然,若是福王不願意迎生母出宮,朱由校也願意為福王爺宣傳宣傳。

    見魏忠賢也好、福王也好,一個個都逃避了懲罰,曹化淳就有些傻眼,「萬歲,孫二這事情就算了?」

    朱由校深知八卦是人的天性,更知道像這樣的事情是八卦最愛,又怎肯讓早已經平息的話題重新出現世人面前?稍一遲疑,朱由校就下了死命令,「傳令下去,宮中不許再談論此事,更不許傳到皇后的耳朵裡。至於福王和壽寧公主那裡,」朱由校高深莫測的笑了笑,「你也提點一下,不准他們接著宣揚……」

    曹化淳怔了怔,才低聲應道,「奴才遵旨。」

    等到曹化淳離開,朱由校才轉向魏忠賢,「你剛才說,你是奉旨去遊說福王?」

    「是。」

    「那傳旨的是誰?怎麼傳的旨意?」朱由校連聲問道。至於曹化淳當時趴在朱由校耳邊問話的事情,由於朱由校當時困的難受,卻早就忘了個乾乾淨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