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上青天 二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六十八章上青天二
「陛下,臣反對。」孫如游剛剛回列,尚未站穩,便又出列奏道,「臣反對在南方各省設置評議會。」稍頓了一下,孫如游又接著講道,「評議會本是監督地方糧行,哪有不設糧行,不推行糧食配給制,反而孤零零的設置評議會的道理。臣請陛下下旨,斥責南方各省官員。」
「孫大人,」周嘉謨一陣苦笑,「這南方士紳,也是為了幫朝廷教化百姓,才提議設立評議會。其所行雖不妥當,但也不用下旨斥責吧?更何況,陝西等地購糧,還需南方士紳配合……」
「啟奏陛下,」張問達卻沒有摻和孫、周兩人的爭執,而是直接奏道,「南方各省,雖比較富裕,可也有大量貧民,衣食沒有著落。臣請陛下下旨,准許南方各省推行糧食配給制。」
張問達覺得,南方各省請求設立評議會的奏章,根本就是瞎胡鬧,皇上是萬萬不會批准的。倒不如,借推行糧食配給制之機,推行評議會。
朱由校古怪一笑,這局勢,是越來越明朗了。
很明顯,這是南方各省地方勢力在做鬼。他們想通過評議會,來集合力量。當然,這裡面也少不了東林黨的參與。只不過,那些南方佬錯判了形勢,也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單單一個孫如游,便打他們了一個措手不及。
朱由校輕輕地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才緩緩說道:「張愛卿此言甚佳。這北方各省是朕的子民,這南方也是,朕不能厚此薄彼。方從哲……」朱由校突然抬高了聲音。
「臣在。」方從哲急忙站了出來。
「幫朕擬旨,」朱由校淡淡一笑,「除南直隸外,其餘各省,全面推行糧食配給制。各省官員,不得阻攔。此外,雲貴兩省,以及湖廣、兩廣等番民聚集之地,也要依律推行,不得有歧視之事。」
說完之後,朱由校心中直樂,你們東林黨不是給我找麻煩嘛?我就把你們的老巢空起來,故意不讓你們設立評議會,先噁心噁心你們再說。
「陛下,」張問達臉色古怪,「這南直隸,為何要除外?」
「南直隸乃富庶之地,」見東林黨吃噶,沈飀就有點幸災樂禍,「還需要賑災嗎?」
同樣作為浙黨的首領,方從哲便有大局觀多了。他搶在別人開口之前,向皇上奏道:「陛下,南直隸雖然富裕,可也有許多偏遠貧困之地。請陛下念其生活不易,准許南直隸推行糧食配給制。」
朱由校本也沒想把南直隸怎麼著,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而其他省都設,唯獨南直隸不設,也不是什麼好主意。見首輔已經開了口,便趁機下坡,不再難為東林黨了。
「是嗎?朕還以為,南直隸都是富庶之地呢。」朱由校自我解嘲了兩句,便點頭答應,讓南直隸也施行糧食配給制,設立糧行和評議會。
見皇上從諫如流,方從哲也放下心來。畢竟,全國均推行評議會,而唯獨南直隸不設,必定會引起南直隸士紳不滿,影響朝廷財賦之地的安穩。
稍微沉吟了一下,方從哲奏道:「陛下,這各省籌備糧行,設立評議會,都需要一段時日。可陝西、遼東卻不可一日無糧,容不得耽擱。臣請陛下開恩,准許陝西、遼東官倉向糧行借糧,以維護百姓平安。」
「准,」朱由校毫不含糊的應承下來,「如情況危急,准許官倉借糧給糧行,以緩燃眉之急。此外,」朱由校稍微考慮了一下,又道,「今日是三月十一,就以三個月為期,令各省分別籌備糧行、設立評議會。到七月初一,召集各省代表入京,商議糧食輸送方案。」
方從哲一怔,「陛下的意思是?」
「際時,各省可分別派出十名代表,在京師召開會議。」朱由校解釋道,「此事由戶部主持,令各省代表自行商議,決定各省糧食購進、以及輸出的份額。商定之後,由朝廷監督其執行。」
「陛下聖明。」方從哲尋思,這倒是個好主意,急忙應允下來。
君臣又談了幾件公事,朱由校便起身離開,留下一幫子大臣繼續商議。
剛回到後宮,大太監王安便開口講道:「……奴才以為,這評議會危害太大,日後必成大患。還請陛下三思,擇時機將其取締。」
朱由校一陣苦笑,這評議會本就是後世的議會,是所謂民主的產物。對於皇權所代表的**來說,怎麼不是心腹大患。君不見,南方的那些士紳,如東林黨什麼的,不都發現了其中的訣竅了嗎?
想想那些請求設立評議會的奏章,朱由校便氣的直咬牙。自己下了多大決心,要在大明推行民主。可那些士人怎麼就不明白,這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呢?不想著履行義務,幫本鄉本土的百姓出力,卻只想著設立評議會,和皇帝爭權。這樣的民主,要他何用?
見皇上沉吟不語,王安勇氣大增,便接著進諫道:「如陛下覺得完全取締可惜,也可將其限制在縣級。天朝自古便有鄉老設置,這縣評議會,也符合前賢之意。而又不必擔心地方宗族勢力太大,影響地方官員施政。」
朱由校微微頷首,「大伴所言倒也在理,如只允許縣裡設置評議會,倒可避免其危害。可是,大伴可曾想過一個道理?」
「陛下請講。」
「那些士紳已經嘗到了其中的甜頭,又怎會服服貼貼的解散省、府兩級議會?」朱由校語氣輕淡,卻帶著絲絲血腥,「如果他們違背旨意,將評議會轉入地下。或者,以維護評議會之名起兵作亂。那又如何?」
王安頓時便愣在當場。
是啊,那些士紳們,好不容易才有了這個機會,能名正言順的影響地方事務,又怎會甘心退讓?
見王安發呆,朱由校苦笑一聲,「大伴,朕當日疏忽大意,沒有考慮周詳。現如今,這評議會已經勢成難治。大伴就不要多想了。」
「那陛下的意思,」王安有點遲疑,「就容忍這大權旁落嗎?」
「大權旁落?」朱由校嗤之以鼻,「這倒未必。大伴,這評議會裡面的水,深著呢。」
見王安一臉不解,朱由校暗自得意,便笑道:「這評議會,看似權力極大,卻限制頗多。只要朕應對妥當,這議會便是朕掌中之物。」
「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校扭頭看看,見四周都是自己親信之人,才向王安解釋道:「這評議會裡面,現有兩種人,一為讀書人,其不管是致仕的官員,還是未曾做官的秀才舉人,這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二為新貴族,不管其原本是做什麼的,只要是買了爵位,便可以納入其中。而朕今天又下了旨意,准許各土司、各番族的代表入評議會。這樣,評議會中就有了三股勢力。
但不管勢力有多少種,入了評議會,就要守著評議會的規矩……」
「什麼規矩?」王安脫口問道。
王安有些不解,他仔細回想,也想不起評議會有什麼規矩來。可皇上卻笑得古怪,這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規矩只有一條,」朱由校淡淡一笑,「那就是要為本鄉百姓辦事。」
王安頓時哭笑不得,這為本鄉百姓辦事,又算什麼規矩?遲疑了一下,王安向皇上抱怨道:「陛下,以前沒有評議會,那些人為了維護本鄉利益,都爭得不可開交。現如今,陛下……」
稍微停頓了一下,王安跺腳道:「陛下這不是火上澆油嘛。」
「火上澆油?」朱由校一怔,卻笑了,「這倒也貼切。不過,以前那些人爭了便爭了,誰也不必為大局負責,可現在卻不同了。
如今這評議會,其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如有人吃相難看,損害了別人利益,那就要被逐出評議會。大伴說,那些人會收斂嗎?」
王安點點頭,卻又搖搖頭,「陛下雖是好意,可有些地方,宗族勢力太大,完全可以一手遮天。到那時,豈不是一縣庶政均被其控制?」
朱由校微微頷首,這地方上的豪門大戶,倒也麻煩。可是,沒有這評議會,當地官府不也要仰人鼻息嗎?
沉吟了片刻,朱由校才喃喃說道:「看起來,這評議會的各項制度,也必須要盡快整理出來才是。這樣吧,」朱由校突然眼前一亮,「等七月裡,各省議員商討糧食方案之後,再讓他們制定出一份評議會公約,作為評議會施行依據。」
「評議會公約?」王安有些不解,他遲疑道,「這公約讓民間制定嗎?」
「對,」朱由校點點頭,見王安一臉猶豫,便笑道:「大伴怕什麼,這公約,最後還不是要讓朕過目嗎?如有不妥,朕自然不會同意的。」
王安頓時啞然失笑,「這倒也是,老奴一時想岔了。只是,」王安主動請纓,「這評議會公約事關重大,陛下不可不防。不如,由老奴出面,也好督促一二。」
朱由校稍一沉吟,便答應下來,「既如此,大伴就要多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