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一十二章 怒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一十二章怒

    隨口指點了李順兩句,見他思維敏捷,又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工匠,朱由校便委以重任。放心的把改進機床、組織生產軸承的任務交給了他。

    畢竟,像李順這樣讀過一些書的工匠並不多。就連西方那大名鼎鼎的瓦特,也不過是工匠出身。朱由校很有自信,在他的光輝照耀下,李順必將成功的研製出能加工金屬的車床,成為一代宗師,被後人敬仰……

    擺平了李順,朱由校便把他打發了出去,獨獨留下王佐在這裡談話。

    「王愛卿,海河河工準備的怎麼樣了?」朱由校看著王佐,平淡卻又帶著一絲期盼的問道。

    聽皇帝問起海河河工,王佐急忙提起精神,小心應對。畢竟,作為一個工部尚書,能在自己任上興辦一件大工程,可是名利雙收的大好事。

    「王愛卿,」靜靜地聽王佐講完海河河工籌備的最新進展,朱由校卻狀似不經意的說起了閒話,「……朕聽說,你這幾天家裡很熱鬧啊?」

    啊?皇上都知道了些什麼?王佐心中一凜,忙從容應道:「啟奏陛下,確有此事。」

    偷眼看了一眼,見皇上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王佐一咬牙,決定將最近幾日的糾結與為難之處和盤托出。方正,那些到自己家裡遊說的人,自己一個也開罪不起。

    「陛下,救命啊。」王佐將袍子一提,便順勢跪在了地上,低頭求道:「陛下,你可一定要為老臣做主啊……」

    「哦,」朱由校來了興致,身子向前一靠,雙臂支在了御案上。饒有興趣的問道:「……王愛卿難道惹了什麼仇家不成?不會是招惹了那位良家女子吧?」

    「咳,咳,」王佐好懸沒被嗆死,他一臉無辜的看著皇帝,我都六十多的人了,又是熟讀經書,尊崇禮教之人,怎麼會做出那種丟人現眼的事呢?……

    「陛下說笑了,」王佐雖然尷尬,卻對皇帝的刻意親近心中暗喜。他怕皇上再說出什麼不葷不素的話來。便不敢再賣關子,而是平抒直述,把自己最近遇到的困擾一一道來。

    「陛下應當知道,」王佐一臉苦笑,「這北直隸的田地多在勳貴、內臣、官員名下。」

    朱由校微微頷首,北直隸的田賦一向不高,便是因為免稅的人太多,土地兼併太厲害。而這次修繕海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收買人心之舉。可是,這和王佐的困擾有關係嗎?

    「……修繕海河,一是要毀壞一些田地,二是要徵用一些勞役,這本是應有之事。」見皇帝頷首,王佐急忙倒苦水,「可那些田主一怕土地受損,二怕征發勞役後田地無人耕種。竟然互相推諉,把這大善之政,當成了燙手之物。」

    見皇上面無表情,王佐連忙舉例證明,「陛下有所不知,這些日到臣家中的那些人,都是在遊說臣,想讓臣更改修繕計劃,莫要衝了他們的地,征了他們的人……」

    朱由校臉色微微的沉了下來,對那些勳貴、官員的貪得無厭心生厭惡。卻覺得還有一個關節不清楚,便出聲問道:「這些田主,就不知道海河修繕之後,直隸再無旱澇之災嗎?」

    「他們當然知道,」王佐有些忿忿不平,「正因為他們知道,才會以鄰為壑,壓著工部修改修河方案。而不是反對修繕海河。」

    「荒謬,」朱由校用力的一拍桌子,「他們把我大明的工部衙門當成什麼了?把朕的旨意當成什麼了?」抬頭看到王佐正在發呆,朱由校便大發雷霆道:「王佐,朕告訴你,這修河方案怎麼對大局有利,怎麼省錢省工,那就怎麼修。朕要的是一個百年大計,而不是一個豆腐渣。」

    「如果是因為工部擅改方案,造成河工無效、國帑虛耗,朕就把你工部上下集體撤職查辦……」朱由校狠狠地威脅道。

    「是,是,臣遵旨。」王佐臉色一陣通紅,忙迭聲應允下來。

    「告訴那些不知好歹的東西,」朱由校餘怒未消,「這海河,要麼不修,要麼就按照原計劃修。該毀地毀地,該征役征役,誰也不能說個不字。」

    「臣遵旨,臣一定照辦。」王佐連忙抱頭鼠竄……

    王佐早已走了多時,朱由校卻還是餘怒未消。

    自金元以來,北地原有的水利設施便被破壞殆盡,農業生產技術也嚴重後退,致使北方農業再次回到靠天吃飯的地步。有明一朝,南北經濟、文化差異極大。就連京師用糧,也完全靠南方供給。千里漕運,便成了大明的生命線。

    作為一個外來者,朱由校明白其中的危險所在。如不乘著國庫有錢,先把北方的水利修繕一下,那漫長的小冰河期便是大明的噩夢。便是聖賢再世,也難以挽救大明滅亡的命運。

    至於海河,原名直沽河。它和灤河合稱海河水系,亦稱海灤河水系,是中國華北地區流入渤海諸河的總稱。海河和其上游的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五大河流及300多條支流組成海河水系,以衛河為源,全長1090公里。海河流域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黃河,北接蒙古高原,地跨後世的京、津、冀、晉、魯、豫、遼、內蒙古八省區,所涉及的區域均為大明腹心之地。

    因海河上游支流繁多分散,而下游集中,河道容洩能力上大下小,尾閭不暢。每到夏季雨期,海河便會形成洪峰,或造成決口,或倒灌運河,嚴重威脅到京畿安危。可以說,海河的修繕,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

    而按照工部提出的計劃,海河治理要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的方針,根治海河,杜絕海河「洪、澇、旱、鹼」四大頑症。因工程規模巨大,故分兩步完成。

    首先,是在上游地帶藉著山谷地勢,修建大的蓄水庫,以便在豐水期存水,而在中游河道,則要截彎取直,避免水流不暢,產生洪澇;至於下游沿海地帶,則要開挖七條河道洩洪。同時,還要整修河堤。據戶部和工部預計,在這一時期,需要動用民工勞役達百萬之眾,耗費白銀二百萬兩以上,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

    其次,才是各府各縣根據自身需要,在沿途開挖渠溝,引水灌溉。

    投資雖然巨大,可朱由校卻一點都不在乎。

    因為他知道,在海河修繕完工之後,不但能使大運河北段暢通無阻,還能在北直隸杜絕大規模的旱澇災害,使原有的旱地變為水澆地,新增良田達百萬畝。使京師對南方糧食的需求,也將大大減少。

    可是,這一美好願望,卻被那些勳貴大臣們來了當頭一擊。

    朱由校的好心情全被毀了,對於那些貪得無厭、鼠目寸光的狗東西,朱由校感到陣陣無能為力。畢竟,那些勳貴也好,士紳也好,都是大明賴以立國的根本。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內臣,朱由校也只能對其中的個體進行處罰,而不能將他們集體逼得無路可退。

    更何況,這修繕海河,原本就是為了拉攏、扶持這些北方佬,以便和江南的那些大地主、大商人進行抗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