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零五章 王佐 軸承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零五章王佐軸承一

    聽到傳旨的小黃門說,皇帝找自己入宮議事,王佐愣了半晌才回過神來。作為大明的工部尚書,王佐可謂是朝廷最頂點地幾個人物之一,被稱為是位高權重。

    可自家知道自家事,王佐心裡很明白,自己這個工部尚書,在皇帝那裡只是個擺設。在過去的一年裡,自己也不過是隨著大傢伙見過幾次皇帝。而皇帝的單獨召見,今天才是頭一回。

    王佐一邊收拾著朝服,一邊思付著皇上的用意。「難道是皇上想動工程不成?」一想到戶部充足的銀庫,王佐的心就猛烈地跳動起來。

    這倒不是王佐眼皮薄,沒見過世面。而是在過去的一年裡,王佐,還有工部上下都憋壞了。因為財政困難,朱由校是想著法省錢。宮殿破了,先破著吧。院子塌了,先塌著吧。就連自己的大婚,朱由校也只是讓司設監簡單修飾了一下**正殿。以至於大婚之後,皇后就住到了皇帝寢宮裡,壓根不敢回自己的寢宮居住。

    而偌大一個工部,卻只進行著一件工程,還是泰昌皇帝陵寢。這先帝陵寢,朝野上下盯著、自己操心費力不說,就連內廷也常派人來,看看自己的錢被亂花了沒有(給泰昌修陵墓,是朱由校自己掏的腰包,用的是宮內的銀子)。

    「王愛卿,」一見到王佐,朱由校便是一愣,這個人怎麼這麼面生啊?好像這工部沒有換人啊?心中納悶不一,朱由校口中卻說道:「王愛卿有些日子沒進宮了吧?這些日子,公務可曾繁忙?」

    王佐一陣苦笑,忙?工部都快閒出淡來了。卻不敢直說,而是順著皇帝的話音道:「啟稟陛下,臣帶著工部上下,一直在忙著先帝陵寢呢。為了保證先帝陵寢順利完工,其他工程都停下了。」

    「呃,」朱由校噎的半天也說不出話來,啥叫為了保證先帝陵寢順利完工,停了其他工程?這不是在打朕的臉嗎?

    「嗯,王愛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過了好半天,朱由校才緩過勁來,卻無法指責王佐做的不對,只好誇獎兩句,又問道:「先帝陵寢,何時可以完工?」

    「啟奏陛下,三月便可完工。」王佐連忙向皇帝表功道:「我工部上下,同心協力,最終使先帝陵寢提前半個月完工。而工程質量,卻更上層樓,費用更不曾超支。」

    「好,王愛卿用心了。」朱由校連連稱讚,「王愛卿可將有功之人一同報上,朕自有嘉獎。」

    「微臣代工部上下,叩謝陛下恩典。」王佐連忙跪倒在地,連連叩首。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陵宮快修完了,自己也總算熬到頭了。

    朱由校想起停在奉先殿長達十六個月之久的泰昌皇帝梓宮,心中不由得一陣唏噓。這古代的皇帝,連死,也死得這樣艱難啊?

    朱由校連忙告訴王佐,等先帝陵寢完工後,要立即前來匯報,也好擇期為先帝下葬。

    見王佐應允了,朱由校才一陣乾笑,「王愛卿,朕有個好東西,想讓愛卿看一看。」

    見皇帝一臉的神秘,卻又顯得無比的尷尬,王佐覺得好生奇怪。帶著幾分戒心,又帶著幾分期盼,王佐開口問道:「陛下,是什麼好東西啊?」

    朱由校卻不再多說,獻寶似的帶著王佐來到大殿之外。指著兩輛裝滿重物的車子,讓王佐觀看。

    「這不是大車嗎?」王佐一眼就認出了面前的車子,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運輸工具。就連官府向邊地運糧,也是用的這種車。

    「對,就是大車。」朱由校略帶興奮的應道。卻又問王佐,「王愛卿,你說說,這樣一個拉滿貨物的大車,需要多少人拉?」

    「十五個人吧,」王佐一臉的狐疑,卻一口答道:「這種車,滿載可以裝十二石糧食,也就是一千五百斤重。卻需要十五個人推拉。」王佐看了看面前的這個院子,又道:「不過,像宮裡這樣的地面,八個人便可以推動了。」

    聽王佐說完,朱由校便點點頭,「王愛卿請看,這車上裝的,就是十二石糧食,兩個車完全一樣。」又衝身後一揮手,「先來七個人,看能推動不?」

    一旁伺候著的曹化淳,連忙吆喝了七個小黃門過來。這七個小黃門,個個都是膘大腰圓、孔武有力。走到左側的車子旁後,也不用曹化淳再多說什麼。該拉韁繩的拉韁繩,該拉縴的拉縴,還有幾個站到車子的兩側和後面,幫著向前推。

    推了半晌,車子卻稍微向前滾動了一下,又停了下來。朱由校見狀,便大聲喊道:「如果你們七個能拉的動,朕重重有賞。」

    那七個壯漢連忙鼓足力氣,用力向前,大車緩緩向前滾動了有數十步,卻再也不能向前半步。哪怕朱由校再次鼓勁,那七個力士也無能為力。

    王佐見狀,連忙勸道:「……看來,即便是這樣平整的路面上,七個人也難以拉動這滿載的重車。陛下還是算了吧。」

    朱由校點點頭,卻讓這幾個力士稍事休息後,再來拉另一輛大車。

    這回,朱由校卻不是一次派七個人,而是從七個人裡面隨手指了一個,便讓他一個人先拉。

    那個小黃門苦著臉,用盡全身力氣,才把車子的扶把壓了下來,用肩膀拉著韁繩,用力前行。可此時,奇跡竟然出現了,在小黃門一個人的力量下,這輛大車竟然緩緩的向前滾動起來。

    王佐睜大了眼睛,也顧不得君前失儀,而是緊跟著車子,仔細觀察。雖然這小黃門的步履闌珊,可車子卻明顯的向前走動,而且是越走越快,小黃門也越來越輕鬆。

    「陛下,這是何故?」王佐再也顧不得許多,大步流星的竄到皇帝面前,大聲的喊道,「這裡面,到底裝了什麼機關?」

    王佐太清楚這車子的價值了,戶部年年向邊地運糧,可苦於道路難行,蓄力不足,只好派出大量的丁夫拉車。每個大車拉十二石糧食,卻要用十五個丁夫挽運,還要派出大量的兵丁護送。沿途之上,人吃馬喂,每向邊地運輸一石糧食,就要吃點一石甚至更多的糧食。朝廷早已苦不堪言,而自己這個主管器物製造的工部尚書便成了萬夫所指的罪人……

    「哦,你說裡面的機關?」朱由校得意的笑了笑,「只是一個小小的軸承而已。」

    「軸承?」王佐瞪大了眼睛,「這是何物?是何方巧匠製造?」

    朱由校笑吟吟的一揮手,曹化淳連忙走向前來,雙手捧著的盒子裡,用白棉布襯著,上面放著一對圓環狀的物件。

    「愛卿請看,」朱由校拿起一隻,又示意王佐拿起另一隻。「這是一個圓環,內面這個可以箍在車軸上,而外面這個,就要套在車輪上。而這個圓環中間,則按有十餘根小圓柱。車子前行時,小圓柱可以有效地減少車輪和車軸的摩擦力,這大車,自然就好拉了。」

    「摩擦力?」王佐一愣。

    「哦,這物體和物體相互接觸時,就會相互產生一種力。物體擠壓的越緊,這種力就越大,朕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做摩擦力。」朱由校微微一笑,給王佐掃盲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除了相互擠壓的力度外,還有物體接觸的面積,以及物體的材質等等……」

    「臣明白了,」王佐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說,大車難以前行,是摩擦力在作怪?」

    「對。」

    「我們以前給車軸上加油潤滑,是在人為地改變車軸和車輪的材質?」

    「對。」

    「陛下想出的這個軸承,是人為地改變了車軸和車輪間的受力面積?」

    「對。」朱由校的嘴巴越長越大,這個王佐是什麼人啊?怎麼這樣……,『一點就透』?『孺子可教』?朱由校壞壞的笑著。

    王佐痛苦的閉上眼睛,卻想重重的扇自己一記耳光。自己怎麼那麼笨?皇上做木匠活就做吧,設計軸承就設計吧,自己點出來做什麼?……

    早在當今登基之初,輔政的幾位大臣達成共識,要想方設法,阻攔當今做木匠活。這一年多過去了,皇帝也好像忘記了自己的一身好手藝,每天只想著如何處理政務,而朝臣們也漸漸地把這茬給忘了。可今天,皇帝又親手做起了木活,而自己卻一時嘴快,給當眾揭穿了,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一時間,王佐後悔莫及。

    朱由校卻不知道王佐心中所想,他還處於一種興奮當中。

    過年期間,朱由校閒極無聊,便想著親手給自己未出世的寶寶做個嬰兒車。可一搜刮自己的記憶,才驚愕地發現,這時候的車輛上,不但沒有彈簧之類的減震裝置;就連後世車輛必備的軸承也沒有。一輛輛車子,都是木車軸壓著木車輪,木頭對著木頭,相互硬擰。有些聰明些的,便加些潤滑油。而提起潤滑油,朱由校就是一陣心痛,這時候的潤滑油,可是純正的芝麻油,也就是後世極為昂貴的香油。

    朱由校氣急不過,便讓曹化淳找了戶部運糧的大車來看。這一看不要緊,朱由校鼻子都差點氣歪了,這不是後世的架子車嗎?

    朱由校再一細想,卻啞然失笑。這架子車,在後世又被稱為『噸車』,意思是能拉一噸多重量。而架子車正常的負重量,是一噸半,這正好是十二石糧食的重量。只是,後世的架子車通常是一個人拉的,最多,再讓自己的老婆拉個纖,又何須那十五人至多。

    朱由校有心求證,便親手做了兩對簡易的軸承出來,找了一輛大車換上……

    而今天,就是朱由校的獻寶日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