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九十五章 輿論忽變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九十五章輿論忽變

    「荒謬,無恥……」弘德殿內,朱由校大發雷霆,肆意的散發著自己的不滿。在房間的角落裡,曹化淳正帶著幾個隨侍的小黃門,一邊瑟瑟發抖,一邊目瞪口呆的看著皇帝在那裡盡情表演。

    朱由校肆意發洩了一通,覺得自己胸中的煩悶少了許多,這才站直了身子,冷冷的吩咐道:「去把魏忠賢給朕叫來。」不料,一轉眼卻看到曹化淳正躲在牆角瑟瑟發抖,不由得一陣反感,低聲啐罵道:「……一群沒用的東西。」

    曹化淳對皇上的唾罵置若罔聞,卻大聲應道:「奴才這就去喊魏公公。」說吧,便一溜煙的出了弘德殿。

    功夫不大,曹化淳便陪著王安和魏忠賢出現在弘德殿。原來,曹化淳還長了個心眼,派了個小黃門去找魏忠賢,自己卻去把王安搬了過來。

    見到王安,朱由校只覺臉上一陣赫然。扭頭看了看大殿內的擺設,卻發現那幾個小黃門早已經手腳麻利的把大殿收拾乾淨,這才放下心來。從座位上微微欠身,對著王安說道:「大伴,怎麼把你給驚動了。」說著,還不滿的看了曹化淳一眼。

    王安微微一笑,卻幫著曹化淳掩飾道:「奴才正要來給陛下請安,卻在路上遇到了曹化淳和魏忠賢,正好一起過來。」

    朱由校便不再追究,而是一聲長歎,對著王安說道:「大伴來得正好,也幫著朕端詳端詳。」說著,便從御案上翻出一本奏章遞給王安。

    王安接過一看,心中便是一陣惱怒,原來,這是一份彈劾皇上與民爭利的奏疏,由戶部給事中李攀所上。上面冠冕堂皇的寫著,「……天子無私財,方能安心治理天下。而陛下如今貪圖財貨,欲學神宗顯皇帝故事,派中官外出斂財,則天下禍亂不遠矣。」

    王安明白過來,這是有人看到內廷出資遼東、陝西兩大糧行,怕今後會有樣學樣,敲山震虎來著。便笑道:「此乃鳥呱犬吠而已,陛下又何必為此事動氣。」

    朱由校聞言一陣苦笑,自登基以來,他便百般討好外臣,甚至主動把內承運庫交給戶部處置,不就是想避免物議蜚然嘛。這下可好,只不過拿出了十三萬兩銀子,投資了一下遼東、陝西兩大糧行,便給自己惹來一身騷。

    見皇上莫不出聲,王安生怕皇上一時糊塗,下旨向外臣服軟,便進言道:「……陛下如果不嚴詞呵斥此人,使其明白君臣大義。必會有人得寸進尺,干涉御馬監各處皇店、皇莊。」

    朱由校板著臉,坐在那裡一言不發,可心中卻明白王安所說極有可能。要知道,御馬監不僅僅是宮中武職衙門,掌管著禁中兵馬;更是宮中的總賬房,掌管著各處皇莊、皇店,早已被宮外垂涎三尺。

    一想到御馬監財權會被外臣剝奪,朱由校便覺得一陣恐懼。內廷能和外朝相抗衡,一是司禮監的批紅權,可早被自己給廢除了。二是御馬監的兵權和財權,這如果再被外朝剝奪去,且不說宮內會不會因此起亂子。但說自己賞賜大臣,便不得不看戶部臉色……

    想到這,朱由校主意打定,一定要給這些試圖干涉宮中事務的外臣當頭一擊。才不讓他們得意忘形,忘記自己的本分。

    又想了想,朱由校便轉向魏忠賢,問道:「這個叫李攀的戶部給事中,是什麼來歷?他的背後,又是何人?」

    「戶部給事中李攀,」魏忠賢稍一沉吟,便回道:「如果奴才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李攀應當是前漕運總督李三才的長孫。」

    「李三才?」朱由校和王安齊聲驚道。

    原來,這李三才是通州人,東林大佬。此人詭計多端不說,還善於收買人心。在萬曆年間,東林黨力圖推選李三才從地方直接入閣,鬧得聲勢極大。只是因這李三才貪圖財貨,崇尚奢華,才被反對黨抓住把柄,攆下台去。即便如此,李三才在士林中名望還是極高,南方進京的士人通過通州時,都要到他府上拜會。朱由校第一次增補閣員時,還有人提議他入閣。

    「陛下,這李三才可不容輕視啊。」王安從震驚中反應過來,便急急忙忙的奏道:「這李三才雖為東林大佬,卻非良善之人。此人極善於發動輿論,又常以樂善好施、仗義疏財面目出現,在士林聲望極大。前些年,他被人彈劾之時,竟然有數千人營救……」

    朱由校擺擺手,示意王安不要再說。其實,朱由校對李三才印象頗深,也曾查過他的履歷,知道他便是以彈劾萬曆皇帝起家的,當初李三才的一封奏疏,把萬曆皇帝罵了狗血噴頭,卻給自己換來了剛正不阿的名聲,並借此一路青雲直上……

    『沒想到,當初爺爺藉著忙皇帝起家,罵了朕的皇爺爺。如今,孫子又想比葫蘆畫瓢,拿朕開刀。』朱由校心中一陣惱怒,對李三才家族更是不滿。『難道你們李家,就以為朕真的好欺負不成。』

    不成,一定要反擊,朱由校狠狠的想道。「魏忠賢,這李攀可曾有什麼過失在廠衛手中?如果有,就把那些過失都等到報紙上去,讓他們李家也嘗嘗千夫所指的滋味。」

    「奴才遵旨。」魏忠賢大聲應道,心中卻想著,李攀李小子,就是你沒有錯處,咱家也要好好幫你尋找一下。你們這些清流,不常說,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心中想到得意之處,卻對皇上開辦報房的主意愈加佩服起來。

    王安在一旁莫不出聲,他雖然和東林交好,可畢竟是中官的老祖宗,豈能在這關鍵時刻站不穩立場。可又不好對皇上的這個陰狠手段表示讚許,只好裝聾作啞、視作未見,任由魏忠賢在那裡暗自算計。

    曹化淳見自己又成了路人甲,被皇上、王安等人視作空氣,心中一陣傷感,忙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自以為的好主意,「陛下,魏公公宣揚李攀罪狀,難免會驚動李三才。要不,奴才帶人去通州查探一下,尋了李三才一個不妥,直接把他下獄,豈不省事?」

    這番話聽的朱由校、王安齊翻白眼,這李三才的錯處,豈是你一個未出宮門的中官能輕易查辦的?再說,堂堂一國天子,派親信宮人去尋找臣子過失,豈不惹人嘲笑?

    不料,曹化淳的這番話,卻提醒了魏忠賢,他遲疑道:「如果是李三才的錯處,奴才這裡倒是有一件,只是還拿不準是不是和李三才有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