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九十三章釜底抽薪

    不得不說,袁應泰還是頗有能力的。在與熊廷弼等人商議過後,袁應泰便發出公告,召集遼東大小糧商到瀋陽聚會。

    在等待糧商到來的同時,袁應泰還派出心腹之人,四處打探,把各個糧商的底細盤查的一乾二淨。

    目前,遼東最大的糧商有三家,鐵嶺李氏、通州李氏、以及佟氏。這三家掌控了遼東糧食買賣的六成以上,每年都要從關內運進大批糧食。因為家大業大,這三家賣起糧食來,還顧點顏面,盤剝不太嚴重。

    至於剩下的其他三十多家糧行,就和這三家不一樣了,這些糧行都是衛所的軍將所開,為的是盤剝士卒,賣的自然是本地糧。大斗進、小鬥出什麼的,更是家常便飯。

    面對這種情景,袁應泰有點作難。

    三家大糧商中,鐵嶺李氏是前任遼東總兵李成梁家族,李家曾一度把持遼東所有的掙錢買賣,如毛皮、木材、馬匹等等。現在李成梁雖然死了,其子李如柏也『自殺』了,鐵嶺更是被建虜攻破,造成李家聲勢遠不如從前,可百足之蛇死而不僵,這曾經的遼東第一豪門,也不是自己想動就動的。

    通州李氏,袁應泰並不知道通州李氏的底細,可一個關內糧商,竟然能千里迢迢的把糧行開到遼東,而且是從李成梁時代延續下來,這裡面的水該有多深?!

    至於剩下的佟氏,佟氏是本地人,倒也好拿捏。可佟姓是遼東大姓,子弟為官、從軍者甚重,這萬一……

    袁應泰思前想後,只得把目光轉向那三十多家小糧商上,準備從他們身上打開缺口。反正,皇上圖的是在遼東推行糧食供給制,也沒想著把這些糧商怎麼著。而三大糧商家大業大,顧忌也多,料他們也不敢和皇上擰著來。

    主意打定,袁應泰就開始收集那三十多家小糧商的罪狀,什麼打架鬥毆,什麼打死婢女,什麼盤剝鄉里,各種各樣的罪名都有。如果是官身,還有貪污公帑什麼的在等著。反正有句古話,叫什麼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刺史,袁大巡撫就和這些人對上了。

    可就在袁應泰忙得不可開交,想趕在與糧商見面之前,拿到糧商足夠的把柄的時候,那些糧商卻出人意料的屈服了。在三大糧商的掌櫃帶領下,遼東近四十家糧商一起向袁應泰輸誠,願意無條件的配合官府,在遼東推行糧食配給制。

    袁應泰有些納悶,可一打聽才知道,糧商輸誠並非有詐,也不是這些糧商覺悟多高,而是不得已為之……

    原來,在袁應泰收集糧商罪證的時候,那些糧商已經察覺不對,想要反抗,可又聽見一個消息,讓他們坐立不安。經略府發出公告,要選派精幹人員分赴遼東各地,宣揚糧食配給制,使遼東軍民共沐皇恩。

    那些糧商背後的家族,都是遼東都司的官員,他們對下盤剝,憑借的是官府名義;而與上峰對抗,憑借的卻是衛所世襲下了的軍戶。如今,經略府使出釜底抽薪之計,怎不讓他們心慌?無奈之下,只有向袁應泰輸誠,保住自身官位再說。

    袁應泰高興極了,連忙跑到經略府感謝熊廷弼援手之功。

    「……袁大人有所不知,這佈告不是我發的。」熊大人一臉苦笑,對袁巡撫的感激愧不敢當。

    「啊?」袁應泰傻了,那上面可明明是經略府的大印啊?難道是說?袁應泰上下打量熊廷弼,難道遼東經略換人了不成?

    見袁應泰不解,熊廷弼一陣苦笑,「袁大人就沒有看看佈告上的官印,有何不同之處?」

    袁應泰一愣,連忙要來一份佈告,仔細一看,才發現官印印鑒上明明白白寫著大明遼東經略府政治署。

    「政治署?」袁應泰一愣,才明白過來,參謀署、政治署、後勤署是經略府下屬的三大機構,也各有印鑒。只是機構初設,外界並不熟悉其印鑒,便誤以為是遼東經略關防。

    明白自己以訛傳訛,鬧了烏龍後,袁應泰老臉一紅,卻又問道:「政治署有主官了?怎麼沒看到邸報啊?」

    「沒有,」熊廷弼搖了搖頭,卻道:「這枚政治署的官印,一直是李澤掌管的,這佈告也是他發出的。」

    「李澤?」聽到這個名字,袁應泰也是一愣,卻不好置評,只好呵呵一笑,掩飾過去。

    原來,李澤表字子淵,乃是豐城候李環幼子,深受李環寵愛。前些時,皇上下旨,詔令勳貴子弟到遼東軍前效力時,李澤便自告奮勇,首先響應,從而受到皇上嘉獎,親命為政治署幕僚。而政治署一直沒有主官,這李澤便以皇上親封名義而執掌官印。

    見袁應泰不接自己的話頭,熊廷弼便明白過來,對方這是不願開罪一個簡在帝心的勳貴子弟,便苦笑道:「這李澤,雖然做事莽撞點,卻也頗有才幹。本帥正想上疏為其請功,袁大人要不要附署一下。」

    袁應泰一愣,卻道:「……如今遼東大局已定,糧食配給制正當推行,我等不如聯名上書,奏明此事始末,也好讓皇上得知此事。如何?」

    熊廷弼點頭應諾。

    「這個李澤,倒也有著幾分聰明,竟然能想出這釜底抽薪之計來。」朱由校看了看遼東送來的奏章,點頭稱讚道。

    「嗯,有功就要賞。」朱由校想了想,便提筆寫到:「李澤獻策有功,賞勳爵,進遼東經略府政治署主事。」又想了想,覺得李澤做事不顧上司體面,擅自行事,殊為不當,又寫道:「令豐城候李環寫信,告誡李澤,不得恣意妄為,與上司、同僚生隙結緣。」

    書寫完畢後,朱由校又看了看,便讓小太監把批紅給內閣送去,讓內閣擬成旨意後下發。自己卻靠在椅子上想心事。

    根據這些天的鼓動,朝野已經達成共識,在遼東推行糧食供給制,更有甚者,如陝西等地的輿論,還要求在關內一省之地推行此制度。這讓朱由校暗自自豪的同時,卻又感到陣陣擔憂。畢竟,這糧食供給制在大明還是個新事物,稍有不當,便會殘民以逞。這讓朱由校不得不慎重對待。

    『可是,』朱由校惱怒的想道,「這麼多官員、這麼多士人,竟然沒有想出一個好的監督糧行的辦法,能夠讓糧行能夠按照自己所想的辦下去。真是可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