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八十九章 糧食配給制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八十九章糧食配給制

    到了巳時一刻(上午九點十五),沈飀終於姍姍來到,御前會議正式召開。

    「朕欲加恩遼東,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剛把遼東巡撫袁應泰的奏疏和東廠錦衣衛關於糧價的報告傳閱一遍,朱由校就冷不丁的開口道。

    「什麼?加恩?」王安一愣,這不是正在商量從遼東都司官員那裡摳糧嗎?怎麼又想起給遼東加恩了?老內相有點轉不過來彎兒……

    「遼東小民,俱吾皇赤子,吾皇欲加恩於其,正是皇恩浩蕩……」沈飀反應很快,立即明白了皇帝意思,諂媚道。

    「只怕遼東都司積重難返……」方從哲則是憂心忡忡的提出了加恩遼東軍民的困難。

    見三位重臣反應各異,朱由校也覺得好笑,暗自評價道,這也是他們性格、經歷的最好體現了……

    不過此時,朱由校無心評價大臣,他心事重重,只想把自己的一番算計拋出來,讓三人幫著完善一下。便重重的咳了一聲,清清嗓子道:「三位愛卿,朕是這樣想的……」

    王安三人連忙打起精神,看皇上如何加恩遼東。

    「……遼東軍民苦無糧久已,朕決不能坐視子民陷於饑寒而不顧。」朱由校開張名義,先給自己扯了張虎皮,「因此,朕想在遼東實施仁政,施行有戶籍者既有糧。」

    「啥?」王安三人都傻了眼,對於皇上給自己扯了一個仁政的外衣並不意外,可皇上說什麼?有戶籍者既有糧?可這糧食從哪裡來啊?……

    三人面面相覷,卻一時不好出言反駁皇上,只好靜靜等待皇上的下文。

    「朕做過測算,一丁每月可食糧三斗(37.5斤),婦女兒童亦有定量,但都需要食用油鹽,方能耐餓。」朱由校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對照著念道:「令遼東居民,不拘男女老弱,是否在(軍)籍,均可到巡撫衙門登記造冊,領取憑證。該憑證以一家一戶為單位,詳細記錄該戶人丁數目,並以鄰里做擔保。准許其按月平價定量購糧,購油鹽……」

    「朕把這個法子叫做『糧食配給制』,如何?」朱由校宣讀完畢,得意洋洋的問道。

    「陛下之意是先造黃冊,然後按照黃冊售糧。可對?」和前些時的設爵賣爵一樣,朱由校的這個法子也並沒有超出明朝人的認識,方從哲稍一思付,便開口問道。

    「對,先造黃冊。」朱由校暗罵自己,什麼腦子啊,直接說黃冊不就成了,還解釋了半天。可突然想起一事,忙道:「這個名冊,可不能叫黃冊。無論外邊怎麼說的,朝廷決不能承認。」

    「這是為何?」王安有些不解。

    「會讓人懷疑的,」朱由校簡潔的說道,「朕不想讓遼東都司的人起疑心。」

    王安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皇上早有改邊地為布政司的打算,忙應諾道:「陛下放心,老奴一定守口如瓶。」

    方從哲和沈飀見狀也連忙表示不會事先聲張。

    朱由校這才笑道:「三位愛卿也不必在意,朕只是不想多動手腳而已……」

    一語帶過後,朱由校這才轉回話題,「這施行糧食配給制,有兩個難題,讓朕斟酌再三,卻不敢輕易定論。還望三位愛卿幫著斟酌一下。」

    「陛下請講。」

    「一是,由誰來賣糧。」朱由校笑道:「按規矩,朕是不能與民爭利的,這賣糧也應當交給民間商戶。可是,大家也都看到了,那些遼東商人實在可惡,囤積居奇不說,還竟然大斗進小鬥出。朕又怎能忍心讓遼東子民方出狼窩,又入虎口,這一時就犯了難。」

    「陛下所言甚是,」方從哲連忙奏道:「商人重利,實在可惡,這麼重要的事情,決不能讓那些遼東商人掌管。」

    「朕也有心想成立一家商行,專司賣糧。可這主持之人,朕也做了難。」對方從哲的話,朱由校微微一笑,眼中卻閃過一絲嘲弄。「朕有心讓文官去管吧,又怕他們不上經營,也恥於做著下賤之事。讓內官去做吧,朕又想耳邊清淨。這也是左右為難。」

    「陛下,」王安見狀,坐不住了,連忙奏道:「這糧行是施恩於遼東臣民之舉,陛下千萬不可輕視啊。」

    「那依大伴之見呢?」朱由校問道。

    「自古有言道,恩自上出。」王安正色道:「還是由宮裡派人監管吧,也好向遼東臣民彰顯皇恩浩蕩……」

    「嗯,言之有理。」朱由校點點頭,卻沒有答應下來,而是問沈飀,「沈愛卿怎麼說呢?」

    沈飀一陣頭痛,按他本意,他是不願得罪宮中的,可當著當朝首輔的面,他也不敢得罪文官啊,他還想著有朝一日,做做首輔位置呢。便敷衍道:「微臣還沒有想好,還是讓首輔大人說罷。」

    方從哲氣的狠狠地瞪了沈飀一眼,卻無從逃避,便道:「這個糧行,是陛下惠民之舉,切莫辦成一個衙門,這倒有傷皇上本意。至於如何開辦,讓何人出面辦理,還請陛下容臣稍思。」

    朱由校聽得暗自佩服,回過頭來,卻又看到曹化淳在那裡躍躍試試,心中一陣氣餒,看人家人臣,一個個說起話來四平八穩,太極打得多好。而你們這些內臣,一個個見了好處便上,一點含蓄都沒有……

    實在覺得氣惱,朱由校便一指曹化淳,「小曹,你是司禮監秉筆,你來說兩句……」

    「這……」猛然間,被推倒大家面前,曹化淳有點不適應。站在那裡愣了半天,才開口奏道:「陛下,咱宮裡過的苦啊,自從內承運庫給了戶部不說,皇上想花點錢都不容易,都要受戶部苛責,奴才這心裡,難受啊……」

    「你這奴才,」朱由校哭笑不得,沒見過你這樣栽贓的啊,我什麼時候錢不夠花了?便斥責道:「你有話說話,提朕幹嘛?」

    一旁的王安聽了皇上這話,心中猛地翻起白眼,「咱宮中的爺們,如不靠皇上,不隨時把皇上擺在嘴邊,外臣有誰理咱啊……」

    王安是這樣想,曹化淳則是這樣做。他受了皇上斥責,不再提皇上錢不夠花了,而是提起御馬監來,「……陛下,咱宮中的御馬監不是管著皇莊、糧店的嗎?幹嘛還要新開糧店啊,讓御馬監把糧店開過去,不就成了?」

    方從哲被曹化淳的無恥給氣壞了,他起身呵道:「……陛下欲行先帝(萬曆)舊事嗎?」

    大殿內的人都驚呆了,朱由校萬萬沒想到,一向以老好人面貌出現的方從哲竟然也有雷霆大怒之時。隨即,他又覺得一陣羞怒,『是我想讓內廷掌管糧行嗎』?對方從哲也不免有些怨懟……

    深吸了一口氣,朱由校笑道:「……這個糧行事關重大,朕需要一個萬全之策,來制約糧行不成害民之舉。沈愛卿,」朱由校轉向沈飀,「你把設立糧行這個消息,放在《真理報》上,讓大家議論一下。集思廣益,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來。」

    「陛下,」沈飀驚道:「這國家大事,豈能任小民恣意評論。」

    「無妨,」朱由校淡淡一笑,「士林不是有種說法,『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既然讀書人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覺悟,那朕怎能逆了民意呢。」

    「陛下,臣等……」見皇上冷不丁提起東林學院大門的這幅對聯,方從哲、沈飀兩人都懵了,不約而同的跪拜到底,卻不知如何向皇上解釋。

    「兩位愛卿做什麼?」朱由校佯作驚訝,忙讓曹化淳扶起兩人,「士人熱心國事,欲為朕效力,這不是好事嗎?」

    方從哲和沈飀相顧無言,皇上這是真傻啊,還是裝愣啊。一時間,摸不清皇上意圖……

    到了最後,百思不得其解的沈飀索性拉下臉來,問道:「陛下,這期《真理報》如何出版,還請陛下示下。」

    方從哲也摸不清頭腦,只好裝傻裝楞,在一旁莫不出聲……

    把開辦遼東糧行、施行糧食配給制的消息放在《真理報》上,只是朱由校靈機一動的想法。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和幾個重臣商議之後,派重臣去遼東宣召,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強行推廣,打遼東都司世襲軍將一個措手不及。

    可方從哲、沈飀兩人和王安等內廷勢力的爭奪,讓他明白了,這是一塊肥肉,是人都想啃一口。而且,自己原先的想法也有很大弊端,如果朝廷不能達成共識,勢必彈壓不住遼東軍將的反彈。到時候,遼東必將糜爛……

    眼看自己絞盡腦汁的救民良策化為一場泡影,朱由校便心一橫,索性要大鬧一場。反正,主意是朕出的,也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主意,誰也不能說朕壞話……

    想到這裡,朱由校便笑道:「這件事情,有兩個難點,一個就是誰來開這個糧行;另外一個是,糧行所銷售的糧食從何而來。」說著,朱由校詭異一笑,「反正,朕怎麼做都會有人不滿意,就讓大家議一議,集思廣益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