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七十八章 戶部沒錢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七十八章戶部沒錢

    在心中感激了方從哲一陣後,朱由校便收回了目光。沉思一陣後,卻突然問道:「……正常年景下,遼東米價是多少?」

    「每石大約為一兩六七錢,」方從哲不加思索的回道:「每年青黃不接時,遼東的米價會上漲至此;如果是災年,會漲到二兩左右;可一旦用兵,糧價必定飛漲。」正說著,方從哲卻稍稍遲疑了,又道:「遼東孤懸關外,唯有山海關一地可與關內相通。豐年時,糧食難以外運,谷賤傷農;備荒之年,關內米粟也難以接濟,自然會糧價飛漲……」

    「那為什麼不海運呢?」朱由校有點奇怪。明明山東和遼東隔海相望,相距甚近,可這些明朝的精英們竟能置若罔聞,朱由校暗生悶氣之餘,卻又突然想到,前段時間自己準備在山東練兵,好跨海支援遼東,也是被大臣給否決了……

    「這…」方從哲一時語塞,想要給皇上作出合理解釋,卻又害怕身邊人多嘴雜,一時間便沉吟起來。

    「啟奏陛下,」見方從哲遲疑,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史繼偕便主動站了出來,大聲奏道:「……因海上風波太大,船隻沉沒時有發生,國朝海運便逐步荒廢,以至於如今無船可用。此種情弊,還請陛下明見。」

    「原來如此,」朱由校點點頭,表示認可。可又冷不丁問道:「史愛卿,你籍貫何處啊?」

    史繼偕一愣,卻不曾在意,隨口答道:「臣是福建泉州晉江縣人士。」

    「泉州」?朱由校氣的只想咬史繼偕兩口,沒見過這樣欺負人的,你一個泉州來的福建佬,難道還怕大海不成?你真的以為朕不知道泉州是什麼地方啊?……

    心中雖然惱怒,可朱由校卻也知道,如今正是大航海時代,那些海商本身就是海盜,燒殺搶掠本是家常飯。自己如果一時處置不當,得罪了這些人,怕是在海上寸步難行。於是,朱由校便按下怒火,暫時放了史繼偕一馬。

    「想必諸位愛卿都知道了,朕昨日剛剛委任了兩個日講官,分別是農業署侍郎徐光啟和農業署主事張衛。」朱由校見一計不成,便另生一計。「這兩個日講官都是精通農學之人,正好為朕講解農事。此外,」朱由校強裝笑顏,「兩位日講官還曾提出,要在遼東試種苞米、蕃薯等物。此兩種作物俱是產量極大,想必可緩解遼東糧食匱乏之危局。」

    「哦,原來是這樣。」大臣們這才明白過來,原來皇上是想用日講官這個名義來酬功啊?!這倒是個好主意,比起前番封伯爵實惠多了……

    可還有不樂意,認為張衛只有秀才功名,給皇上做日講官是不行的……。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朱國祚便站了出來,奏道:「啟奏陛下,日講官向來由翰林中學識德望最佳者擔任,張衛卻僅僅是個秀才,怕是於禮不合啊?!還請陛下明察。」

    見這些大臣如此迂腐,朱由校心頭閃過一陣厭惡,卻把目光看向了沈飀。

    沈飀會意,便站了出來反駁道:「朱大人此言差矣。農乃國之本也,歷代帝王無不重視。陛下如今主動學習農事,正是英明之舉,朱大人又怎能橫加阻攔?」說罷,便衝著皇上躬身施禮,「陛下此舉,可為天下表率,正是臣等之幸、蒼生之幸。」

    「你你你,」見沈飀狡辯,朱國祚頓時氣的火冒三丈,「你這個小人,竟然……」

    「夠了,」朱由校見狀,連忙喊住兩人,不讓他們衝突下去。「朱愛卿,朕只問你一句,」朱由校冷冷的問道:「你到底是反對朕學習農事?還是反對朕任命張衛為日講官?」

    「陛下,臣以為……」朱國祚剛想給皇上解釋,卻被朱由校打斷,「愛卿只需從中擇一即可,不必詳述。」

    「臣反對的是任命張衛為日講官。」朱國祚無奈之下,只好直言相告。

    「既如此,便撤回任命張衛為日講官的詔書,另命其為農學教授,如何?」朱由校知道朱國祚生性秉直,為人公正,也不想難為他,便自己找了個台階下。至於沈飀,朱由校還要大用,自然也捨不得他和朱國祚硬磕……

    見自己維護了翰林官的尊嚴,朱國祚也就不再多做追究,點頭應諾,「臣遵旨」。於是,朱由校便下了旨意,讓內閣副署了,才讓昨日的那兩道上諭有了法律效果,徐光啟和張衛也就成了農學教授。只不過,徐光啟的日講官名分,卻無意中保留了下來。

    經過了這樣一番議事,期間更是波折橫生,朱由校也有些倦了,便直接說道:「……在遼東試種苞米、蕃薯,都需要時間,更不知道結果如何。朕也不能在這裡傻等。」又提點道:「諸位愛卿都是老成持國之人,如有良策可緩解遼東危局,只管道來,不必有所忌諱。」

    「啟奏陛下,」沉吟了片刻後,何宗彥出列奏道:「遼東地廣人稀,本是屯田之地。只因軍將貪鄙,驅逐軍丁操勞不提,更是大肆侵佔屯田,導致屯田崩潰。臣請陛下下旨,選派得力之人赴遼東清點田地,從新屯田。」

    「陛下不可,」何宗彥話音剛落,劉一燝便出言反駁道:「遼東屯田被軍將所佔,早已承弊日久,又豈是一日清查之功。臣之怕,清查土地之人未去,遼東變故已生。還請陛下明察。」

    劉一燝話音剛落,便有其他幾位閣臣上前附和。

    朱由校便點點頭,言道:「大敵當前,這清查田地確為不妥。但是,遼東每多產一斤糧食,京師便可少往遼東運輸三四斤。諸位愛卿可推薦得力之人前去遼東處置庶務,主持屯田,也好使遼東能夠自給。」

    「臣等遵旨。」方從哲等人連忙應諾。

    「陛下,」韓爌想了想,卻又奏道,「前番遼東巡撫丁憂出缺,陛下卻一直不曾下令增補。卻不知如今是否增補?」

    「遼東巡撫必須要小心挑選,」朱由校一直擔心遼東經撫不合,影響遼東大局。便珍重囑咐道,「莫要引起遼東將帥不和……」

    「臣等遵旨。」

    見大臣們應諾下來,朱由校卻又說道:「……朕覺得,遼東還是要多備些糧食,以備戰時之用。」就吩咐方從哲道:「方愛卿可加緊督促運糧,莫要懈怠才是。」

    「陛下,」方從哲連哭的心都有了,「……戶部沒錢支付運費啊。」

    朱由校卻不動聲色,「戶部總是沒錢,這也不是個事兒,諸位愛卿就回去好好議一議,想好了擬個奏章呈來。」說罷,朱由校便揚長而去,只留下眾人目瞪口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