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八十二節 不滿 上書 文 / 孤舟雪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另外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二十里地下來,所有人都是氣喘吁吁了。

    隨著喊的人一聲:「立定!」,跑步的所有人都向前跑三步半之後停下。

    朱厚照緩步走到人們前面。

    「稍息!」

    嘩啦一聲,眾人叉開兩腿,手也從兩側放鬆下來。

    朱厚照說道:「跑步,是鍛煉新兵很好的一種方法。而且,還可以加重量跑步,犯錯處罰,也可以用跑步。」

    「會跑步,是一個士兵基本的素質。你能夠跑的比別人快,堅持的比敵人長,就是優勢。這樣在作戰的時候,我方優勢敵人跑不掉,可以打殲滅戰。當我方打敗轉進的時候,可以讓敵人追不上,保存自身。當然了,我讓你們練習跑步可不是讓你們教給他們打仗的時候逃跑的。」

    眾人笑。

    朱厚照繼續說道:「下面,我們來說說一些鍛煉體能的鍛煉方式…………」

    —————————————————

    給事中安奎對皇帝的作為很不滿,相當不滿。

    他認為皇帝不理朝政,可以說是已經驚世駭俗了,而且又沉溺於武事,更加的大逆不道。

    於是,他和幾位同僚開始商量。

    御史劉彧說道:「陛下最近如此作為,真的讓人心痛啊。」

    同是御史的王時中說道:「如此,我等正直之人,當有匡扶朝政之責任。吾等必匡扶社稷,救天下人於水火之中。吾等須擔此重擔,上書直言相諫,使皇帝迷途知返。」

    安奎倒是歎道:「今上乃嫡長子,還是獨子,幾千年未有如此之景象了。本來還以為今上可以如先帝一樣,作一有為明君。雖然剛登基時,今上有些頑劣,但那畢竟是少年心性。從最近陛下做的幾件事情來看,先是定標點符號,然後是大舉建立圖書之館,前些日子又派王鏊王侍郎去整頓驛站建立郵政,這些都是善政。可惜最近,唉————」安奎長長的歎了口氣。

    其實,朱厚照童鞋實在應該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皇帝。首先他是嫡子,他的父親只有他的母親一個女人,這在幾千年裡還是很罕見的。同時他也是是長子,這樣已經避開了什麼立長立幼之爭。而且,隨著他的弟弟的犧牲,他又成了獨子,這可是幾千年就這麼一個的啊。不止如此,他的父親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在其治理下,大明朝井井有條蒸蒸日上,給他留下了一個偌大強盛的家業。而且,孝宗在中年的時候就去世了,也無形中免去了將來的猜忌。可以說,這是一個含著金勺子金飯碗出生的傢伙。

    據說,他出生之後,就特別愛笑,看見誰都笑。而且,他少年時天資聰穎,學習成績超群,這又是一點被群臣寄予厚望的原因。他登基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期盼著新的皇帝給大家帶來幸運。可惜,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最後這個願望變得有些遙遠了。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說起來,另一個時空的朱厚照,確實有可能是歷史上最為快樂的皇帝。誰敢說人家不快樂?人家行事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心胸寬廣待人和藹。

    幾人都是正七品的品級,不過這裡面隱隱以安奎為首。

    幾人又是一番商議,最終決定了,上書!!!!

    眾人揮筆,心中激昂之下,一篇華麗的文章如潑灑一般就被寫了出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抱著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懷揣著正義公理天下百姓,心中滿是莊重高昂的目標,手握著那洋洋千字的譴責書。幾人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

    不過,也可能在幾個人的內心最深處,只是為了賺一頓廷杖,以此天下聞名,誰知道呢?

    廷杖,就是在朝堂上打人。明代的廷杖始於明太祖鞭死開國元勳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父子作威作福,多為不法,罪有應得,但朱元璋卻開了廷杖大臣的先例。此後明成祖永樂時期廢此不行,但朱棣死後十幾年,明英宗就恢復了廷杖。

    這種東西最早始於隋朝,又一說是唐代,在金朝與元朝普遍實施,明代則實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廠衛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綿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猶臥床數月,而後得愈。

    大臣們被杖之後,立即以敢於廷爭面折而聲名天下,並且名垂「竹帛」。死是人人都懼怕的,但只是屁股上挨幾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因此,不管朝廷討論的事情是對是錯,純為反對而反對,而冒險騙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當然,我們的這幾位童鞋絕對不會去騙廷杖的。

    總而言之,他們如果用現在社會的劃分,應該屬於憤青那一類。於國有益無害,卻常常語出激憤。在他們心中,裝的是高尚的理想和目標,不會用哪種下作的手段騙取廷杖的。在內心深處,他們認為就算要挨打,也要正大光明的挨打。

    幾人正在一副赴死的神情向前走的過程中,一陣涼風吹來。劉彧被這冷風一激,忽然覺得自己這幾個人這種樣子有些傻。

    給事中劉繹也反映過來,心中尷尬之下,馬上說話緩解一下氣氛。他沉重的說道:「我等此去,須做好被廷杖的準備,也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安奎斬釘截鐵的道:「雖千萬人,吾等亦往矣。」

    「那好,我等便下次上朝之時,當面呈此文於今上。」

    眾人商議好,遂散去。

    可惜的是,某人按照他們的說法沉溺於兵事,大半個月一直沒上朝。這讓他們這群人等的心都差點兒燃燒掉。不少人的頭上又多了幾根憂國憂民的白髮。

    【請各位大大幫忙參與一下最新發佈的投票調查,主角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國時期的注音符號好,還是現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