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八十一節 血槽問題 跑步 文 / 孤舟雪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另外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朱厚照打出手裡最後一枚彈丸,在遠處的靶子上又留下了一個孔。然後他直起身來,舒爽的出了一口氣。

    朱厚照大大誇了這槍幾句,沒看到工匠們臉上的臉色都越來越差。

    朱厚照放下槍,準備離開。

    這時候,後面的那群工匠有了騷動,互相看了幾眼,然後互相低語幾句。

    最後,打頭的一個匠人,抱著誓死如歸的神情,在同伴們的默哀的注視下,上前兩步躬身喊道:「陛下請留步!」

    朱厚照馬上停住了,轉過身來,用一雙發亮的眼睛盯著他說道:「有什麼事?」(汗,發亮的眼睛……)

    那工匠說道:「陛下,我們經過商量,認為這槍有所不妥。」

    朱厚照一下來了興趣,說道:「不妥?何處不妥?且大膽講來,不用顧忌什麼。」

    聽到皇帝這句明顯是不計較的話,後面的人和這個人集體鬆了口氣。雖然,所有人都在傳說當今聖上是一個隨和的人,而且短暫的接觸也表明了這一點。可那畢竟是皇帝啊,掌握著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啊,說不緊張,是不可能滴。尤其是,眾人小時候聽多了皇帝一句話,誰誰被推出去殺頭之類的故事,總是有心理陰影的。當然,由此可以看出,童年的生活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扯遠了,且說那工匠說道:「陛下,我等認為,這槍刺應該取消血槽。」

    「為什麼?」

    「血槽太費時費力了。如果是兩面的刀劍之類,還好說。但是三稜的槍刺本來就十分費時費力,再在上面刻血槽,難度太大,成本太高。」

    朱厚照一奇,問道:「既然知道如此,為什麼那支槍上的槍刺還弄血槽?」

    工匠沉默了,沒有答話,不停的微顫。

    朱厚照看到這個樣子,一下明白了,皇帝要的東西,當然是要盡心盡力給弄好的。於是他說道:「你叫什麼名字?」

    這工匠說道:「小人……小人吳銘。」

    朱厚照無語。無名,還殘劍呢,怎麼穿越之後總是遇到這種讓人忍不住吐槽的名字。要不是周圍強烈的時代氛圍,還以為穿越——&網——世界了呢。

    朱厚照接著說道:「沒事兒不用緊張,朕不怪你們的。相反,朕還要獎賞你們。」

    眾人的耳朵豎了起來。

    「你們能勇於進諫,指出不足來,朕很高興。而且,你們給朕的士兵做出了這麼好的步槍,也應該賞。」朱厚照豪邁的一揮手。

    「劉喜啊,記住告訴吳院長,回去在賬上給每位師傅支五十兩的銀子,作為這些日子辛苦的獎金。」

    眾人大喜,馬上跪下道謝。這時候朱厚照一皺眉頭,說道:「剛才不是說了不許跪了麼?怎麼都忘了?!馬上起來,不然扣你們獎金。」

    就像腿上安裝了彈簧一樣,眾人飛快的從地上彈了起來。

    朱厚照忽然問道:「那麼,單單鍛造三稜的,有壓力麼?」

    「沒有,這個倒是沒有」打頭的工匠說道,「就是多費一些時間而已。故宋之時,已經有了專破甲冑的破甲錐,也是三稜或者四稜的。」

    破甲錐是冷兵器中將刺殺發揮到及至的武器,從古至今都普遍用於破甲,它們比較堅固,不會像普通槍和矛那樣碰到高速硬物就發生彎折;而且三稜錐四稜錐造成的傷口在當時也相當可怕,比較難處理,總的來說它的優缺點都相當的明顯。

    尤其是,破甲錐對付現在的遊牧民族慣用的札甲,鎖子甲之類很好用。札甲甲片薄,而且縫隙多。是十分有效的一種兵器。

    「哦?那好。」朱厚照說道,「那就先這樣吧,先不要製作刀身了,多做一些和步槍配套的刀柄零件。回去朕在找找古籍,想想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眾人諾,朱厚照轉身回家。

    ————————————

    巍峨,古樸。

    歷經滄桑的北京城,沐浴在朝陽灑下的金光下,就像披上了一身霞衣,顯得厚重莊嚴。長長高高的城牆,優美的城門角樓,顯示著它的堅固強壯的身軀。巨大的城池俯臥在這群山之間的一方平原之中,好像一隻收起爪牙,沉睡的遠古巨獸一般。

    迎著朝陽的方向,有一支隊伍在奔跑,整齊的奔跑。

    鍛煉士兵最常用的手段是什麼?幾乎所有穿越者都會回答跑步。

    跑步的同時,還會訓練士兵們的隊列、耐力、體力。增強團結性和凝聚力。

    朱厚照則站在家門口,在一群下人們的圍觀下,在理性鍛煉身體。

    打了一趟洪拳,看了看遠方的隊伍,然後繼續活動了一下身體,開始練太極。

    太極拳興起以來,傳統的說法都是由武當道士張三豐創太極拳。南嶽國師文進之編著的《太極拳劍推手各勢詳解》一書,在談到太極拳的起源時有記:「張三豐生於遼東懿州,身高七尺,能日行千里,洪武初,至蜀大和山修道,二十七年入湖北武當山誦經。一日,有鵲雀急呼於院中,張氏聞之,由窗中窺見樹上有雀,其目下視,地下幡有長蛇,其目仰視,二物相鬥,歷久不止,每當雀上下飛擊長蛇時,蛇乃蜿蜒輕身搖首閃避,未被擊中,張氏由此悟通太極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之理。」

    太極拳與我國古代道家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太極拳形架之源,與道教科儀踏罡步斗極其相似,其間"禹步"之術是我國古老的養生術,道教法術中的禹步,即為今天的八卦步、太極圓環步的雛形。太極拳理論,直接來源於道教思想,道教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思想,在重生貴生、尊道貴德宗旨指導下,有一系列養生修身煉己、以求長生久視的鍛煉功法,集中且精當地體現在太極拳功法拳理上,"柔弱勝剛強"。在太極拳中,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都來源於老莊哲學。

    不過,朱厚照可不會什麼技擊之法,他只是前世在晨練的時候,和幾個老頭太太學了一些而已。用來強身健體倒是不錯,用來打架就是個杯具。

    【請各位大大幫忙參與一下最新發佈的投票調查,主角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國時期的注音符號好,還是現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