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八十三節 質量監管 不安全感 文 / 孤舟雪

    [[[cp|/chapters/20113/22/]]]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另外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諾,朕這幾天查找了一些古籍,已經想好了刺刀到底怎麼做了。」

    在一天的傍晚,朱厚照對幾個工匠們如是說。

    這時候,一大群工匠們在幾個最初的工匠的指導下,正在製作已經定型的步槍。

    除了刺刀缺少之外,步槍已經很完好了。

    托最一開始那幾支步槍的福,工匠們已經獲得了一些粗糙但是很管用的實驗數據。當然,這個托福的過程,是依托在那幾支步槍報廢的基礎上的。

    即使廢品率很高,朱厚照依然堅持了流水作業方式。

    當然,這真的不能說是流水線作業方式,只能說是最粗糙的流水作業方式。不然,技術帝們會罵朱厚照的老大的。

    工匠們雖然能看出這樣確實很好,但是製作出來與規格的誤差,還是讓他們有些受不了。工匠們不傻,相反,他們還都是很聰明的人。在古時候,收徒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聰明伶俐與否。而且不聰明,也不會學會手藝,即使學會,也不能學精。

    而現在,這兒是大明朝的中央,而且是中興的大明的中央。經過某人那便宜老爹一生(沒錯,是一生,已經可以蓋棺定論了。作者)的辛勤努力,大明的盛世氣像已經很濃了。所以,這兒聚集了天底下最好的工匠,至少目前朱厚照手底下的這些人是。

    所以,他們在朱厚照提出這個方法來不久,就發現了這個的好處。

    打仗的時候,如果槍支之上,哪個零件壞了,直接換下來就是。不用報廢掉,或者發回去給專門的人甚至是製造它的人來修。

    可是,這個誤差實在是太厲害了。幾位工匠頭頭都忍受不住了。

    對於工匠們的疑問,朱厚照是這樣說的:「受不住也要堅持做下去,總會好起來的。現在的問題也就是這一陣,等到他們都熟悉了自然就好了。而且」

    朱厚照話音的音量提高了兩分:「這可是先秦古法。當年秦之兵器,多用此法製成,可是大大節省了各種成本。可惜的是,六國未用此法,不然以暴秦之不得人心,何以橫掃天下?」

    而且,朱厚照還不辭勞苦的建立了幾乎是最重要的一個東西,一套比較不錯的質量監管體系。

    每個工匠製作出來的零件,都要分類放好。然後,由專門的人負責再次檢驗一編看是否合格。檢驗完畢無誤後,送到最後組裝的地方。

    從上一批開始,每枝步槍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編號包括一串六位的阿拉伯數字,直接記在槍身上。這兒要註明一點,其實,這個編號的方法,以前明朝就在實行。不過,到了朱厚照這兒,準備將以前的全部廢掉,直接換到新的序列號,畢竟槍支更新換代了,有了革命性的變化。

    每支步槍都要登記在冊子上,一式三份的記錄下來。一份保留在製造的地方,一份上交備案,還有一份發到使用地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這樣,如果有人為的質量問題,可以直接追責到具體的人。這樣,經過朱厚照的說明後,無形中就給工匠們加上了一道防止亂來的鎖鏈。

    朱厚照今天來的時候,裡面的半成品槍支已經很多了。雖然還都是零件狀態,但是一次做好的配件已經十分多了,不得不讓人感歎人多好辦事。

    現在,製作步槍有個瓶頸,那就是槍管。現在這個工坊裡頭的步槍之所以還被稱為半成品,就是因為槍管這個槍中最重要的零件還沒有完成。

    現在工匠們的製造槍管的方式是鑽。鑽通之後,用一個螺栓擰上即可。

    因為這個瓶頸問題,所有的工匠在製造出來一定的合格零件之後,就全部改做槍管了。

    朱厚照對於瓶頸相當的不舒服。

    在他看來,所有有瓶頸的地方,就意味著沒有解決的問題。

    某人的心裡已經開始盤算機床神馬的來了,同時看到這個情況,他也在仔細回憶自己帶來的資料,他隱約記著好像後期有種卷槍管的方法。朱厚照決定回去之後找找看。

    現在,得虧最近要訓練這群教官,朱厚照有了一個正當的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有了這個理由,朱厚照可以說服自己正當入睡了。以往可沒有這樣的閒適日子,夜深每人的時候,朱厚照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頭抄抄寫寫。

    穿越之後,因為那種或許是所有穿越人士的悲哀——與生俱來的孤獨感,朱厚照心裡充滿了不安全感。他總是怕自己的電腦忽然有天崩潰了,或者主板燒掉,或者硬盤報廢,或者中病毒了,好吧,這個很無稽,這時候他想感染也感染不了。可是電腦總是很不可靠的不是麼,說不定哪天,「嘎崩」一下,電腦不理他了,那樣某人只能抓瞎。

    看這一大堆可以讓自己活的更充實的資料就那樣消失在在自己面前,不,是就在自己面前而自己永遠都看不到,那種情形朱厚照一想都感覺到可怕。

    於是,這種不安全感驅使著我們的豬腳(這是指人),不停地抄寫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和資料,然後仔仔細細的保存下來。而且,他還要集中精力,免得出現錯別字或者寫錯幾個小數點什麼的事情,那樣假如以後用的時候,出現一個小數點的差別…………會出人命的。

    朱厚照開始說刺刀的問題,而幾個當頭的工匠在專心致志的聽。

    「你們應該知道宋代的破甲錐罷。」

    【請各位大大幫忙參與一下最新發佈的投票調查,主角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國時期的注音符號好,還是現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謝謝】

    (圖為宋代破甲錐。在此向百度輕兵器吧的技術帝們致敬!我在問三稜刺刀刺入人體或者有盔甲的人體後是否需要擰一下的時候,和他們討論了起來,最後得出結論,像五六式八一式上面的三稜刺,在明朝是絕對早不出來的。就算是三稜的,那血槽也絕對的費人工。於是我挑了個自己滿意的,做了一下修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