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四十一節 火藥局 嶗山 文 / 孤舟雪

    【瘋狂倒地泣血求收藏推薦點擊!!!!!!!!!!!——&網——為什麼不同意簽約?看來我寫的很差,嗚嗚】

    在爐子建造好之後,開始煉焦之前,朱厚照同學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他將火藥局從京城裡頭的火藥局,轉移到了城外的山上合適的位置。

    朱厚照同學可不想在身邊隨時有幾千噸的火藥。雖然防火措施做得極好,但是假如有個疏忽呢?

    不要問假如京城被重兵長期圍困之後怎麼堅持,這個時代蒙古人沒有能力和大明正面對抗,野豬皮的創始人努爾哈赤還沒有出聲呢。而且,既然朱厚照同學作為一個穿越者來到了這個時代,那麼大明的勢力範圍之內都是比較安全的。而且,蒙古草原啊什麼的都會被劃入大明版圖的的。

    有明一朝,先後設立過六處火藥局。據《日下舊聞考》記載:火藥局,即兵仗局之軍器庫也。明時內府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兵仗局為八局之一。

    明代自永樂年起火器製造就有了很大發展,駐守京城的京軍所設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中神機營是明軍主力部隊,配備有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和最強的兵力,凡是京營火器所需的鉛子、火藥都是由火藥局預造,以備京營來領用,可見火藥局當時是作為工部製造、儲存火藥的火藥庫。

    據記載,火藥局日產量兩噸,並長期貯存著一千噸以上的火藥。朱厚照同學所見的火藥局,其火藥並非後世的配方,而是加了很多其他莫名其妙的東西。沒怎麼細看,某人就被身邊的一直在哆嗦的人們,以這兒太不安全為由弄走了。朱厚照同學決定以後將火藥配方從研究院弄出來。

    火藥局很危險並不是朱厚照同學的安全感強迫症。據後世人們研究,天啟六年的你那次大爆炸很可能就是火藥廠造的孽,有很大可能是韃子細作點燃的。

    在另外一個時空,黃帝歷四三二四年五月初六上午九點,位於北京城內城西南角的王恭廠火藥庫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這次爆炸留下了很多謎團,被那個時空的後世人稱為三大自然之謎之一(分別是天啟大爆炸、印度「死丘」、俄羅斯通古斯大爆炸)。

    據當時的報紙的一份報道《天變邸抄》記載: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啟丙寅即天啟六年),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西及平則門(今阜城門)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殭屍層疊、穢氣熏天……

    朱厚照同學對自己的小命還是十分在意的。歷史已經改變,滾滾的車輪不知道駛向何方,所以他也不確定天啟大爆炸會不會提前些年將自己炸的粉身碎骨。反正某人不願意冒這個險。

    火藥廠分了一小部分作坊在城內,大部分被運往城外的石頭山上。火藥儲備也只在城內留下了一些,其他的都被運到山上儲存起來。山腳下朱厚照同學命令了重兵把守,並且將山腳的草木都清理乾淨了,防止有人滲透進山。朱厚照同學這是準備將一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雖說作為一個皇帝,動動嘴就行,完全用不到事必躬親。但是或許是純潔而又美好的宅男生活時期留下的習慣,朱厚照同學還是喜歡親自指導。

    在朱厚照同學的親自指導下,大明的工匠們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好了朱厚照同學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這個時代誰會和他爭?棒子麼?鄙視……)煉焦爐。並且在朱厚照同學的指導下進行了第一次煤炭的裝填和點火,然後……

    然後朱厚照同學就解脫了。

    剩下的繁重的實驗和記錄總結過程就不是自己負責的了,朱厚照同學一推二五六,直接將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研究院一行人。

    什麼煉焦時間啊風量啊什麼的都要他們自己總結。技術這種東西,拔苗助長是不行的。既然朱厚照同學有十分充足的時間,就要把基礎打的牢固一些,再牢固一些。朱厚照同學對他們唯一的幫助就是指點了他們選擇煤炭的位置——沒有結焦性的煤可煉不出焦炭來。

    不出所料,第一次如此規模的煉焦失敗了。

    研究院緊急召集了一些有煉焦經驗的工匠,一起研究這些東西。朱厚照同學命令他們將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寫下來,然後由專門的人備份幾份分別保存起來——萬一研究院裡面的哪個人有些什麼閃失,技術失傳了可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啊。

    不過那個並聯風箱系統運行的比較穩定,朱厚照同學對此又高興了一次。

    一群人在不停的實驗,爭取找到最好的方式不提。

    卻說十幾天後,劉瑾一行人來到了嶗山。

    十幾天的跋涉並沒有給這群人帶來多少疲憊,一路上的風光各異,讓人目不暇接。而且,盛夏之時,在山上行走,路旁有松柏遮陰,有涼風拂面,也是十分消暑的。

    嶗山之上,古木參天,竹林幽靜,道路蜿蜒曲折,目之所及,不乏奇峰怪石,似鳥、似魚、似人、似獸。又有飛來石、魚鼓石、棋盤石,險、峻、奇、幽。

    一群人指指點點,興趣盎然。只聽那凌松子道長說:「我們從這面上的,貧道聽說,嶗山的另一面碧海連天,青松怪石別有一番意境。山海相連,山光海色,乃嶗山獨有之特色。縱觀大明之名山,唯有嶗山濱臨大海。」

    眾人連連附和。

    【我不對,我有罪。說上午發,結果超時了六分鐘。大家罵我吧,我忍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