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四十二節 太清宮 混元殿 文 / 孤舟雪

    【例行求點擊!!!!!求推薦!!!!!!求收藏!!!!!!求安慰!!!!!!】

    眾人又經過了半天的跋涉。體力差的人,比如運動量平時都很小,而且沒怎麼走過山路的劉瑾同學就累得快像一條死狗一樣,就差伸出舌頭來喘氣了。

    繞過了小半個嶗山,遠遠的看見了幾顆高大古老的銀杏樹。

    直起身子來,極目望去,已經能看到那一望無邊波浪疊疊的大海了。嶗山太清宮背靠七峰,前臨太清灣。由於夏季內陸低氣壓的影響,海風是從海面向陸地上吹來的。在他們和海面之間,只有幾絲微弱的雲(沒去過,也沒找到合適角度的照片,就按海拔挺高算吧。這句話是不是有些煞風景捏?扭頭奔走)。太陽已經西斜,天上只有幾隻飛禽,不知道是海鳥還是普通飛禽。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皇帝歷二五五八年、西元前一四零年)。太清宮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佔地三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兩千五百平方米,共有房舍一百五十餘間。

    那銀杏樹下,是太清宮的門,並不高大的門前和順真道觀之前一樣很整潔(廢話,道觀裡頭這麼多道童,不用白不用)。門口倒是常備一個迎接的道人,大概是隨時準備接受施主們的佈施香油錢之類的吧?

    見劉瑾一行人走到道觀前,在門前樹下椅子上乘涼的那個傢伙遠遠的就站了起來。待到一行人走到面前,這道人打了個稽首,說:「不知道諸位施主,」看到了凌松子幾人,「還有道友。到此有何貴幹啊?」

    劉瑾同學說道:「咱家是聽說此地有道長善於煉丹,特來拜訪的。這位道長是某家在濟南城外大豐山順真道觀上請到的。聽說我等到此拜訪,特意來拜訪同道的。」

    「歡迎歡迎,幾位裡面請。」

    然後將幾人帶到了一間屋子,吩咐小道童上好茶水,命令另外一個人陪著。然後道人道了聲告罪,去通報掌門。

    不一會兒,掌門急匆匆的趕來了。看來這些出家之人也不能免俗,聽迎賓的道人報告之後便雞凍了。劉瑾同學的身份不難才出來,「咱家」可是特定人群才能使用的稱謂,再結合劉瑾同學的聲音和光滑的面部皮膚一切都明顯了。

    幾人互相介紹、見禮之後就坐。劉瑾同學不待掌門道長說話就開口,詢問道觀之中有哪位道長善於煉丹。道長對劉瑾同學的急迫有點點驚訝,但還是壓抑住心情,裝作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說:「貧道師弟倒是喜好此道,然已故師尊並不喜,多有斥責,不過師弟他還是堅持。自師尊病故,貧道繼任掌門以來,也並未干涉師弟之喜好。平常師弟就在混元殿鑽研煉製丹藥之法。」

    劉瑾同學知道之後就坐不住了,馬上說道:「還請貴師弟,不,還是我等去拜見道長吧。」他突然想到假如這些道人得寵說不定以後還要仰仗他們呢,馬上調整了姿態。現在的劉瑾沒有後世那種坐到頂峰的經歷,所以心境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

    一群人移步,走向後山混元殿。

    在路上,心情平靜下來的劉瑾同學總算有心情聽道長介紹太清宮偉大光榮的歷史和建築了。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

    一行人走到正殿的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據掌門介紹,這兩棵樹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這兩棵耐冬,據說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到了三皇殿的院子裡頭,還是兩棵樹,不過這次是兩顆柏樹。此兩顆古柏乃漢代所植。

    聽道長所介紹,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太清宮周圍還偶爾有海市蜃樓的奇景。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的特色之一。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聽說剛才眾人所飲用的茶水,就是從山泉之中採集來的泉水泡的。

    劉瑾同學一行人眾人紛紛稱讚剛才的茶水清香宜人,不似人間所有,只有凌松子幾人保持緘默。幾人不知道,在宮裡所能喝到的茶都是舊茶。人們為了節省資源,就算是給宮裡送去的新茶也要放久了再拿出來用,防止人們尤其是皇帝喝到新茶之後不喜歡舊茶,折騰。一切都以穩定為第一要務,看來天啊朝的指導思想還是很有歷史淵源的。

    在道長那有如黃河之水一樣滔滔不絕的介紹尚未結束之時,人們就到了混元殿門前。掌門道長幽怨的停下了介紹,還意猶未盡的咂咂嘴,心說:很久沒有說這麼暢快了啊。

    劉瑾同學抬頭一看,心中一笑:怎麼這些煉丹道士住的屋子都是這個樣子啊。

    只見幾絲若有若無的青煙連綿不絕的從床分門角處向外飄。就和凌松子故居的情形差不多。

    掌門道長大聲喊道:「師弟,快些出來,有貴客!」

    只聽裡頭應道:「來了來了,這就到。」

    然後門裡頭奔出來一個頗似灶王爺之子的人(煙熏火燎,但是不厲害),邊跑邊整理著自己身上的道袍,還用手使勁抹著臉。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昨天看了幾章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感覺這個結尾挺棒,大大們說我用這句話不?)

    【提前請假,明日無更。週一總是課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