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誑言

卷十一 羅摩衍那 18 辯才無礙 文 / 幽谷聽泉人

    18辯才無礙

    新鮮!

    首席闡法者居然一開口就否定了辯論,那這個無遮法會還有什麼意義?大小宗派的修行者你看我,我看你,老半天,才有一位僧人站了出來:「若法不付諸語言,不辯論清楚,又如何讓他人心服口服,信受奉行?我佛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廣長舌,便是為說法而生,才能輪轉十方,教衍千載……」

    張子初沒等他說完,就很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說:「《涅槃經》載,我佛在涅槃之時,曾說過他說法四十餘年,未曾說得一個字,又做何解?」

    「那……」那位僧人說:「那是我佛謙虛!」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又豈會說這種故做自謙的話?」張子初冷笑一聲:「昔日,佛祖在靈山法會上,妙手拈花,不發一語,唯獨迦葉尊者見狀微笑。事後,佛祖才說,我有妙法,教外別傳,不著一字,盡得其真,付諸摩訶迦葉。這事和尚該不會太陌生吧?」

    能參加無遮法會的,可沒一個是好欺負的主,那位僧人本來就是印度佛教上座部的高僧,聞言之下,立即反駁說:「所謂禪宗,所謂教外別傳,不過是大乘宗的逆法分子,假借我佛之名編造的一段謊言而已!以訛傳訛,恐怕弱了教主的名頭吧!」

    張子初哈哈大笑:「好!不提大乘宗的東西!我知道,你所謂的上座部,也就是大乘宗口中所稱的小乘宗裡,是不是有秘宗修行?」

    「有!秘宗修行乃我佛門正宗。」那位僧人低頭稱是!

    張子初說:「所謂秘宗,以灌頂開悟,身密、意密、語密三修,傳自釋迦牟尼之子羅候羅!說到這裡,我倒想知道,既然我佛釋迦牟尼講究眾生平等,自然不會有私,可為什麼羅候羅硬是秘行第一?如果語言有用的話,為什麼不廣為說法,難道釋迦牟尼也藏私不成!」

    「這……」那位僧人一陣語塞,張子初前前後後,引用的儘是佛門經典,一個字都不涉及乩谷教教義,卻硬是印證了自己的觀點,這個口口聲聲稱辯論無用的人,卻辯才無礙,逼得他只有對張子初一禮,默默地退到了一邊。

    在印度文化中,其實存在著兩種極端,一個極端認為法輪常轉,說法無礙,只有在所有辯論中取得勝利的人才是真正的真理掌握者,所以釋迦牟尼在創立佛教之前,是學透了印度最高級最全面的百科全書《四吠捨》,才能在以後的時間裡,面對婆羅門教的逼問,應對自如,讓不少婆羅門教的勢力改信佛教!另一個極端卻是神秘主義,以為真正的天地至理只存在於個人的體悟之中,無法言傳,頂多採用特殊的辦法,幫人開悟,最後加以印證而已。

    張子初提出來的至法無言,雖然否定了前一個極端,卻契合了後一個極端,弄得那一群宗派修行者不上不下,難受至極。他們在腦子裡紛紛將自己教派的教義過了一遍,還真像佛教那樣,能找出不少關於真理無言的說法,全都暗自搖頭,不知該從何解釋起。

    他們沒話說,張子初的話可多著呢:「其實說到底,所有的教義只是無限接近真理的方便法門而已,並不是真理的本身!教義流傳,只是以一種讓大眾能明白的說法,引起大眾的信奉,藉以引導他們走上正道,就像現在的大人為了讓小孩子發奮讀書,會跟他說,孩子,好好努力學習,學好本事有糖吃。但誰都知道,學好本事的好處絕不會只是有糖吃,真正的好處比糖不知要好多少倍!天地真理也是如此,體悟到天地真理的好處說也說不清,就算說得清,人家不是聽不懂,就是覺得太過不可思議,反而覺得懷疑,沒辦法之下,各宗派才用一些淺顯的說法,比如有糖吃之類的來引導世人,慢慢地讓他體會到比糖吃更多更好的好處,到最後,聽到有糖吃,就會覺得好笑,覺得幼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覺得學好本事是件好笑幼稚的事!和尚,佛祖在《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就曾說過,佛法如船,無船不足以到彼岸,但你上了船不下來,只怕這輩子也到不了彼岸,說得正是這個道理!」

    那名老僧一陣尷尬,沒想到張子初如此步步緊逼,其實他所說的東西,在很多佛經上都有,特別是佛祖也曾把這個世界比喻成失火的房子,而世人就是那些不知道失火,還在房子裡玩的孩子!他想把這些孩子引出門外,免遭火災,但跟他們說「房子失火了」,那些從未見過火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只好跟他們說房子外面有好玩的陀螺,有棉花糖,才將他們誘出來!那些說房子外面有棉花糖的說法流傳下來,就是種種經文。

    「既然只是方便法門,就有種種缺陷!所以,千百年來,雖大道流傳,造就無數聖人,同樣也謬種流傳,使人走上邪道的更多!對那些無知的世人,我可以用棉花糖來引誘他們,但對已接近天地大道的修行者,我不忍心他們誤入了棉花糖堆裡!計較文字語言,即使贏得無遮法會的勝利,也不見得就是掌握了大道至理!昔日唐僧玄奘法師在曲女城無遮法會上完勝對手,被尊稱為『天』,但到了晚年時卻為了奪人經文而陷害印度僧人福生,如此前後對比,諸位還覺得這個首席闡法有意思嗎?」張子初仰天長歎,興意索然,一股略帶憂傷的氣息籠罩全場,那模樣有多鳥就有多鳥。若非五聖獸、招財進寶幾個早對他的底細知曉得很透,也幾乎迷失在他的語言文字中。

    張子初身為波光渺渺蟲之主,當初在溫州江心嶼所吸納的眾生願力又是經過嚴波轉化的,無形中帶了些魅惑氣息,他修煉的大自在心法又是修心中的極品,極強的精神力配合他刻意營造出來的語氣和環境,直接感染了四週一大批的修行者。

    李和心看看情況不對,照這麼下去,這無遮法會就不用開了,精心準備的闡法團隊也定然胎死腹中!她輕咳一聲,驚破了全場的默然:「甘曠奴教主果然辯才無礙,既然至法無言,那你說的這一大套好像就不是至法了!」

    這是一個語言陷阱,就像是「智者無言,言者無智」,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到底是智還是不智?如果是智,他就應該無言,可他說了!如果是不智,那麼這句話就是不智,又怎麼是正確的呢?

    張子初繞了半天,又豈會把自己給繞進去?他胸有成竹地說:「沒錯!至法無言是我說的,但我也沒說這句話就是至法啊!語言的靠不住,由此可見一斑!」

    行了,雙方可以打圈了!你抓我尾巴,我抓你尾巴,構成了一個死循環,再爭辯一萬年,只怕也沒個讓人信服的結果。難道無遮法會就這麼毀了?李和心不甘心地說:「既然辯論無用,甘曠奴教主為何還要參加無遮法會?既然辯論無用,又怎麼能證明我羅盤教才是天地正教?」

    張子初伸了個懶腰:「妖言惑眾,你羅盤教是天地正教那才叫見鬼了!沒錯,辯論無用,但能真正獲得天地至理的人,又豈只會口舌之利?李教主的祖國不是有句俗話,叫事實勝於雄辨嗎?如果不是需要鬥法,李教主在這十七峰間布下的無間結界豈不是毫無用處?」

    李和心暗自心驚,十七峰間的無間結界,她自認為已做得非常隱秘,沒想到還是被人一眼看破!無遮法會,羅盤教志在必得,萬一語言交鋒失利,動用武力將是最後、也是最逼不得已的手段!所謂的鬥法,無非是一些問題,在用舌頭解不開的情況下,改用拳頭來解開。張子初卻憑著一張巧舌非要將整個程序給倒過來,看樣子,只能先用武力收服,再用語言迷惑了!她嬌笑著說:「甘曠奴教主好眼力,不過,無間結界倒不是為了什麼鬥法用,而是防止某些別有用心的修行者來搗亂而已!既然甘曠奴教主有心將這裡變為鬥法場,但也算是派上了用場!」

    張子初嘟囔著說:「鬥法就鬥法吧!憑什麼說得自己好像委屈了一樣,相防止別人搗亂,至於用上這能封鎖四方空間,自成一體的無間結界嗎?」

    為了防止鬥法波及別人,弄個結界出來是很平常的事!但那些結界通常只限制鬥法引起的天地靈氣暴動,不會限制人員出入,可無間結界卻是隔絕天地的,在任十方生靈來去的無遮法會上,居然布下這麼一個結界。在張子初的嘟囔聲中,大家在心底不由地多打了個問號。

    再說下去,指不定還能鬧出什麼妖娥子來!李和心不得不快刀斬亂麻,盡力消除影響:「如果大家沒意見的話,羅盤教可以升起無間結界,並在東西南北各留一條通道,由諸位自行出入!只是,如何鬥法,還請甘曠奴教主提個方案,省得到時候千里眼對上順風耳,一個要比眼力,一個要比聽力,誰也服不了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