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二卷長城內外 第二十七章 遼西風暴,爆!爆!爆!(六) 文 / 沈清平

    說起老百姓,一般都會想起《山坡羊·潼關懷古》。

    那句元代散曲家張養浩的絕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也許作者老張只不過是觸景感懷,吟誦出如此深邃的千古佳句。

    惹得後世理解與不理解,懂與不懂的文化人們,一旦扯上世道民生,總要來上一聲哼呀。

    儘管這些「文化人」,多半只是像網絡時代,那些成天見著什麼都哼哼唧唧、無病呻吟的無腦嘴炮族!

    但是,張養浩的吟唱,確實深邃與到位。

    絕不是無腦嘴炮族跟風賣騷,能賣得像、騷得出樣兒來!

    國家危亡之際,被賦予「警衛連」編製的那些個。

    說是軍人,過於勉強了!

    不論是老嫖、大饕餮,還是綁匪甲、酒鬼二,甚至是特地挑來「中和」的那十幾個學生兵,依舊是他們當百姓時的一身裝扮。

    愣要說不同,也就是手裡拿上武器而已!

    他們這些天奉命救出的不少人,倒是可以說是軍人。

    九一八之後的遼西,跟東北各地一樣,自發的抗日武裝風起雲湧。

    既有原瀋陽警察黃顯聲率部奮起抗戰,給鬼子漢奸以沉重打擊。

    也有原東北軍、普通百姓,毫無畏懼地拿起武器,抗擊侵略、浴血奮戰,捍衛國土完整、民族尊嚴。

    1932年,原東北軍少校鄭桂林不甘國土淪陷,拉起隊伍「抗日義勇軍第四十八路軍」。

    堅持在興城、綏中、葫蘆島一帶抗擊日寇。

    並聯合遼西群眾自發武裝,如鄧文風、劉明和等部。

    隊伍曾發展到二萬餘人,有力地打擊了鬼子漢奸囂張氣焰。

    遼西群眾中廣泛流傳「天狗咬,蜂子蜇,坐山雕打的惡,嚇得鬼子打哆嗦」的民謠。

    民謠裡的綽號,「天狗」指的是第四十八路義勇軍司令鄭桂林「鄭天狗」。

    「蜂子」則是是取第四十八路義勇軍副司令鄧文風名字的諧音,「坐山雕」指的是第三旅旅長劉明和(可不是《林海雪原》那「座山雕」,而是不少文獻中的劉祚三!)。

    可惜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不僅不予支持,甚至連張學良牽頭、東北軍自發的關外各類救亡機構都嚴令撤銷。

    各支自發抗戰的隊伍,只能在日偽的殘酷圍剿下自身自滅。

    第四十八路軍經年苦戰、犧牲慘重,卻後援無望,也只能且戰且向長城一線撤,

    於1933年接受國民政府改編,縮編為「暫編第一師」,並參加了長城抗戰。

    卻被咱們「可愛」的蔣委座模範帶頭之下,無論是嫡系「**」,還是那些雜牌「**」,均學習小鬼子,將這些不屈不撓的熱血同胞冠名以「匪」。

    不僅處處刁難、歧視、虐待,甚至有意消耗,以達到取消番號、無形消滅的目的。

    隨後又是進一步縮編直至解散,就連劉明和這樣的猛將,都流落北平街頭做點小生意謀生、了事。

    現如今,遼西山區這部分綹子,多半就是當年浴血奮戰後,被迫退回長城一線,隨後又解散流落回來的人員拉起。

    他們當年沒有悲觀、退縮,而是積極加入各路「**」,意圖以生命、熱血捍衛國土,捍衛中華民族尊嚴。

    換得的卻是什麼?算軍人?算百姓?算被「文化人們」唧唧歪歪詬病的土匪?

    甭管算啥,他們中的不少被小鬼子、漢奸合謀,給弄到礦場、工地、伐木場充當苦力了!

    幾天前,老嫖、綁匪甲、大饕餮、酒鬼二各帶一個四人小組,分別從四個方向摸進綏中深山的一個鬼子礦點。

    消滅日偽礦警二十餘人,解救出被擄作苦力的綹子成員、村民百餘人,並為木馬行動隊提供充足的z藥。

    就這麼些垃圾、瓜落兒跟學生兵組成的「警衛連」,真有這麼大的戰力?

    別忘了咱們民族骨子裡,帶著類似狡黠的精明一面!

    這些個「垃圾」,是對各團直屬隊瞧不上眼,有意出糗以便賴定旅座。

    楊二等團長是否有意放水不好猜度,腹黑心知肚明卻是肯定的。

    先以老嫖、綁匪甲這對搭檔為例。

    四個小組聯手拿下那處鬼子礦點之後的當晚。

    他們帶上十多個解救出來的老綹子,拽上幾匹騾馬馱上z藥。

    找著白金明等人組成的接應小組,簡單交割完畢,立即開展行動。

    於天亮前趕到興城縣西北的下黑溝,趁此處鬼子林場崗哨交接班之機。

    老嫖揮動駁殼槍,三下五除二解決掉任何被他遇上的、清醒著的小鬼子。

    然後帶著會用機槍的老綹子們,迅速利用日偽機槍,警惕警戒。

    綁匪甲則發揮特長,帶著人機靈地閃進日偽居住的木房子。

    凡是鬼子,一律利斧伺候。

    但凡那些韓國監工,悉數推出房門,喝令就地抱頭、赤腳蹲著。

    十多個鬼子,二十幾個韓國監工,就這樣稀里糊塗或死,或被生俘。

    放出二百多被禁錮的苦力,依照他們自己的意願。

    急於回到之前綹子清理漢奸的,優先發給繳獲的武器。

    並囑咐他們提防鬼子漢奸報復清剿,尤其是提高防空意識,做好煙火管控。

    對於想回家的,一律按照每人100元(偽滿幣)標準,發放路費。

    兩相抵扣,只剩下三十多個樂於加入的。

    擴大了的隊伍,換上鬼子、偽軍行頭。

    席捲伐木場一切用得上的物資,押著那些韓國監工,奔錦(州)古(北口)南線公路邊上幾里地的白馬石。

    控制好小村出入,做出鬼子進山「討伐隊」架勢,唬過幾隊過路的偽軍、漢奸,安穩地休息了一個白天。

    入夜後,才向北穿過三角杖子,越過公路。

    再向東折向距離通裕線末端大窯溝不遠的楊家池子,與先期抵達此處的大饕餮、酒鬼二兩組匯合。

    就在郭家屯發生大爆炸,通裕線日偽聞風而動,急速增援的時候。

    僅十六人的四個小組,已成為百餘人規模的小隊伍。

    趁著大窯溝等處日偽守備空虛,以日偽巡聯合邏隊為名。

    老嫖癖好嫖東洋娘們,當然不是那般沒水準、言語不通地啞干。

    嫖盡家財並非一無所得,冒充鬼子軍官,用日語大呼小叫,唬得緊張戒備的日偽崗哨一愣一愣的。

    打的就是小鬼子,那些挑揀過來的學生兵,也不至於沒點日語會話能力。

    見機行事敲敲邊鼓,一道喝罵。

    不費一槍一彈便「撤換」下那些日偽,集中批量處理。

    剩下的,也就是依照旅座制定的政策,複製去留自願程序。

    逐一掃蕩沿線早已縝密偵察的鬼子工礦、伐木場、轉運站,解救苦力、奪取武器、物資。

    以滾雪球方式趕到通裕線邊上木匠溝時,隊伍已經擴大到五百餘人。

    其中近一半,是那些韓國監工。

    此時,「近籐伐木場」出發的那些個韓國監工,已在此隱蔽候著。

    兩名原張鐵七綹子老兄弟依照吩咐,發出一長一短兩聲約定的口哨信號。

    「他娘的!總算可以甩開這些累贅!」

    聽到信號,大饕餮砸吧著嘴,有些抱怨地輕聲嘟囔。

    偵知鬼子緊急調派不少韓國二鬼子的情況,腹黑臨時加了生俘二至三百名的任務。

    雖然就其作用做過些說明,但要說警衛連所有人全都明白,那是假的!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