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終南啟示錄

第四卷 第一百零三章六聖的棋局 文 / 唐斬帶刀

    第一百零三章六聖的棋局

    新聖人的誕生不會改變仙道混元壓過佛界混元的大局面,卻又是仙道混元內部影響力重新洗牌的契機。這對現有格局和老聃一言九鼎的過往作風心懷不滿的玉清和上清聖人來說,反而是個爭奪講話權的好機會。老聃一家獨大在三清間埋下的裂痕,終於藉著此次楠越聖人誕生,發作了起來。

    通天教主基本上純是欣喜。談越的氣息在他神念中完全消失的那一刻,他正蹲在園圃裡侍弄花草。當感覺到神念再也無從捕捉到談越的蹤跡時,上清聖人立起身來,長時間的抬頭遙望天際,似是若有所思。

    元始天尊的心情則比較複雜。楠越真人晉陞混元,對他而言或許是好事。只是由此反映出來終南聖人獨門功法的強悍,卻又讓他有些心悸。這種心悸不是對楊易,也不是對談越,而是他那曾經器重卻又反目為仇的弟子黎晟真人。唯一讓他有些安慰的是,在談越和黎晟真人同時閉關的這二十萬年中,兩者之間道行進境的速度天差地別。

    在楊易將他損傷的規則鏈條修復以後,黎晟真人那超越凡俗的天資充分顯現了出來,道行修行一日千里。這些,都被五聖留在他身旁窺探的神念所密切關注。奈何,黎晟真人的道行修行是一日千里,比較而言,楠越真人的修行速度就是一日百萬里、數百萬里,相差極為懸殊。而這,就只有一個解釋,終南聖人對兩個入室弟子區別對待,黎晟未能得到自然觀的核心功法。

    『難道是因為考慮到黎晟同我之間的恩怨,終南方會對他留一手?』這二十萬年來,每每如此作想,元始天尊都心態複雜。

    楊易遵照鴻鈞的諭令,將對他深懷怨恨的黎晟真人從玉清門下強討至終南門下,頗為刮了元始天尊的面皮。這一點,無法不讓玉清聖人耿耿於懷。但是對比兩位自然觀入室弟子道行進境的懸殊差距,卻讓元始天尊在有些寬慰之外忍不住對楊易的體貼心意生出了些感激之情,禁不住常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從他腦海裡冒出頭來,『他當年也是執行鴻鈞的法旨,並非出自本心。』

    不論各位聖人心裡是何種感覺,面對新聖人的誕生,總要出言相賀。只是有一點頗令他們頭痛,就是如何稱呼這楠越聖人的問題。

    楊易以前在名義上雖然是老聃的弟子,可五聖都知道,他是鴻鈞道人內定的入室弟子。因而在楊易成聖的那一刻,不須明言,他同太清聖人之間的師徒關係就已完結,轉而自動成了鴻鈞的弟子、五聖的同門。可新聖人雖已成混元,卻沒有被鴻鈞收為弟子,名義上還是楊易的徒弟,五聖該稱呼其為『師弟』還是『師侄』?

    總算楊聖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楠越聖人誕生的第一刻時間,二十萬年未顯蹤跡的終南聖人首次露頭,同時傳聲五聖和談越,說道:「鴻鈞老師已知楠越真人晉級混元,甚是歡喜,諭令收其為記名弟子。因而,從此刻起,楠越同終南之間的師徒關係已斷,以後就是同門師兄弟。鴻鈞老師諭令,如若此後再有新晉混元大羅金仙,一律照此辦理。」然後,楊易當先道賀,「恭喜楠越師弟晉陞混元。」之後,再是反應過來的五聖出言恭賀。

    將談越培養成混元大羅金仙,楊易自覺已然盡到老師的責任,因而借此機會將他開出門下,正符合心意。對五聖來說,楠越同楊易脫離了師徒關係,表明此後新聖人的所作所為與令他們忌憚的終南聖人再無關係,也完全合乎他們的企盼。對談越來講,即證混元,自也不願在名分上被別的混元大羅金仙壓過一頭去。因此,楊聖的這一聲明,實則順了所有聖人的心意,正可謂是恰到好處。

    因而,在楊易隱居自然觀二十萬年後,隨著心氣十足的新聖人誕生,整個仙界、佛界在表面上的平和如故下,暗流湧動。頂級存在之間的權力博弈,不為普通仙人所知的一直在消消長長,始終未能穩定下來。而這形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卻是參與遊戲的六位聖人相互之間尚未形成一個固定的同盟關係,總是今天的盟友明天又改了立場,而昨天的對手今日卻在某事上有了相同的立場。除了都心有默契的不訴諸武力、表面上和諧共處之外,六聖之間的合縱連橫,仿若就是凡間古代的戰國時期。

    當然,在整體上六聖相互之間尚未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框架,反而頗有些各自為戰的苗頭。但單個聖人話語份量的大小,卻還是維繫在他們各自的實力上。這一點,無須明言,卻同被六聖所承認,完全屬於聖人間的潛規則。因而,在談越加入遊戲後不久,六聖就曾去星宇外以演練抵擋未來可能的入侵者之名切磋過技藝,讓諸聖對自己和他人的實力對比有個清晰的概念。

    這一名為對敵演練,實則是確定各個聖人在遊戲中嘴巴大小的技藝切磋,無論諸聖願不願意,都得向終南聖人發出邀請。總算令他們齊齊放心的是,終南聖人以本體不在、分身實力微弱的托辭,婉拒了六聖的邀請。對於楊易這個借口,五聖將信將疑,卻同時長出了一口氣。楊聖滅殺異域混元的驚天一擊,對他們心理上的壓迫,實在是太大。無論楊易這借口是托辭還是確屬事實,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沒有加入遊戲中來的意願。

    談越未曾見過老師最威風的那一幕,甚至老師有滅殺混元大羅金仙的記錄,也因為楊易不願炫耀以及五聖不欲張揚而無從得以知曉。因此,現有聖人裡頭,對楊易實力最為低估的,竟是他這曾經的終南聖人入室弟子。雖然不知道楊易如若下場參與遊戲,將會力壓其餘六聖,但談越從**凡胎一直到晉級混元,都是源於楊易的指點,因而在他終於無所顧忌、放開手腳準備完全順心行事時,實是不希望因為舊日情面而受人掣肘。所以,楊易的婉拒,也甚合新聖人心意。

    一個楠越聖人等於一個半太清聖人等於三個其餘四聖,這是被六位聖人共同認可的最終演練結果。此後的十萬年,六聖就是根據這種實力對比所決定的單個聖人說話權的大小,合縱、連橫,爭取最終得到超過自身實力的影響力。

    雖然聖人間的權力洗牌正酣,結果尚不明顯,遠未到水落石出之際。但要說這十萬年來感覺最不爽的,還屬太清聖人老聃。從一言九鼎的一把手位置被趕下台,這只是他不爽的部分原因。有些懊悔昔日把權太牢,導致玉清和上清聖人在新形勢下不能與他完全一心、鼠首兩端,也讓老聃追悔莫及。『否則,三清聯手,足可壓下楠越的氣焰!』每逢形勢不如人意之時,太清聖人就會如此作想。

    十萬年間,六聖間暫時性的同盟變化過好幾次,有時是兩股勢力,有時是三股勢力,變幻莫定。在現下,六聖劃分為三個小集團,各自實力完全對等。一方是談越一人,一方是老聃加元始天尊,還有一方是佛界二聖加通天教主。三方實力均等,局面陷入僵持,諸聖只能在暗地裡各自拉攏其他方面的成員入伙,以求得本方立於上風。奈何,不僅各方對己方的影響力期待不同,就連同一股勢力之內,不同聖人個體間的影響力訴求也有差異。因而,博弈遊戲的最終結果,始終未能確定下來。

    一盤棋下了十萬年還未得出初步結果,六聖卻沒有多少不滿。將遊戲棋盤從仙人佛陀轉為聖人之間,也是一種新奇的感受。因此,這次聖人間的博弈始終未能塵埃落定,其中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而且就目前形勢來看,如果沒有特別的意外發生,這種情形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聖人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他們相互之間,普通仙人沒有什麼感覺,但那些一方諸侯卻還是可以從中嗅出些氣息的。譬如這十萬年來他們從不同聖人處接到的相互矛盾的法旨,以及這些法旨中所顯露出來聖人間盟友關係的不斷變化,都說明了頂級存在暗地裡的較勁。因此,要說聖人進行權力洗牌,最為誠惶誠恐的,還要算這些仙界佛界的高層存在了。佛界還好,菩提和接引通常都是同盟,少有自相矛盾的旨意出現。最為頭痛的,就是坐在仙界至尊位置上的天庭管理員了。名義上,他歸元始天尊管,自是要聽玉清聖人的法旨。可實際上,誰都知道人教的話事人是老聃,自然也不敢逆了太清清微觀傳出的旨意。當老聃和元始天尊同盟時,他的感覺還好些,不會令出兩門。可當兩位人教聖人分開時,天庭至尊就會被兩份截然相反的旨意刺激到頭大,不知如何處理,只能都不採納,維持原樣。他明白,對這種截然相反的法旨,若是都不遵循,可能還無事,若是表現出偏向性來,怕是立召殺身之禍。

    因此,這十萬年來的天庭至尊可以說是自主性最大的十屆天庭管理員了。不用奉聖人法旨不說,還沒有換過人選,一個人連任了十屆。雖然在此期間他總想借換屆退位,逃離風口浪尖之上,卻終因為人教聖人間難有一致意見而數次作罷。此時,他只能寄希望於聖人間的形勢永遠穩定不下來才好。不是為了這現在令他誠惶誠恐的天庭自主權,而是怕塵埃落定的那一天,就是勝利方聖人對他秋後算賬的時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