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神雕變

第三卷 第135章 驚雷出,襄陽築城 文 / 碧海思雲

    第四日,天未亮,襄陽城人聲俱寂,人們兀自在夢裡,所以沒有人知道此刻千餘鐵騎正從城北而出。

    送走楊過了一行,黃藥師、一燈、郭靖、朱子柳、李浩然、呂文德回到城守府商議下一步的佈置。黃蓉、小龍女、段素素、程英、陸無雙等人則回往郭府。[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城守府,大家就坐。呂文德滿目嚮往道:「種子已經播出,不知何時方見成效?」

    李浩然笑道:「將軍但且放心,楊過幾人非是魯莽之徒,全身而退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獵殺行動已經開始,還望將軍安排好接應之事。」

    呂文德自然是答應不迭,他鎮守襄陽多年,玩政治不行,但確是一員良將,曾經連敗蒙古軍二十七戰,其軍事才華即可看出。之前,沒有騎兵,只能任由蒙古人囂張,現在雖然只有千人騎,但卻也讓他看到了反攻的曙光。

    李浩然的游擊戰術,讓知兵的呂文德歎為觀止,他善於聽意見,對於郭靖和李浩然提出的主動出擊,思索良久的他還是點首同意,此刻,望著神采飛揚的李浩然,讓他心中有種錯覺,直覺讓他知道此事行之有效。

    李浩然又道:「這次驚雷出擊,我信心十足;原因有二,第一、蒙古向來輕視我軍,認為我軍之所以守住不過是依仗襄陽之堅城,他們不會想像我們有主動出擊的時候;第二、襄陽地處前線,經過多年相持,襄陽的軍隊如何他們已經瞭若指掌,斷不會想到我們有騎兵,即使知道我們有了千餘戰馬,但卻也不會料到我們敢派出千人獨自作戰。單憑這兩點,我們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況且楊過此行是放大抓小,待他們明白過來,相信我們襄陽已經有了數千騎兵。」

    呂文德點點頭,他想了一下道:「郭大俠,李大俠。朝**下對蒙古畏之若虎,若知道我們先行開戰,恐怕襄陽城會受到唾罵,呂某也難逃那責任。」他生怕兩人誤會,又道:「呂某非是貪戀官職之徒,只是呂某怕朝庭派來的是不知兵之人。」

    李浩然輕輕點頭,知他所慮極是,於是緩緩道:「將軍但且放心,蒙古大軍每年秋天南下,已成慣例。只要將軍及時上報即可,畢竟蒙古大軍何時來攻,並非由我們來決定。我們南下之際,蒙古軍正往河南彙集,規模甚大,恐有大舉叩關之舉。將軍早日上報,不但躲過擅自出兵之罪,反而能夠得到朝庭的糧草、兵器的支持,這兩樣東西對於養兵練兵是不可即缺的。」

    呂文德哈哈大笑,道:「李大俠所言甚是,某就按你的說法來辦。」他沉思了一下,又道:「襄陽獲得連弩的圖紙,諸葛連弩乃守城利器,但襄陽工匠不足,這回倒是可以借用打造城防武器為借口,向朝庭要人。」

    李浩然眼神一亮,高聲道:「呂將這所言極是,我大宋最不缺少的就是能工巧匠。襄陽是大宋最後的天然屏障,即使朝庭大員再勾心鬥角,卻也明白襄陽的重要性,相信在此一事,他們斷然不會東扣西扣的。」

    呂文德不禁笑道:「李大俠倒是瞭解那些人的嘴臉,這些年來,襄陽所需物資朝庭從未少過。」

    李浩然又問道:「呂將軍,我初來乍到,不知襄陽除了呂將軍,尚有哪些將軍?」

    呂文德道:「襄陽除了某家,屬下有唐永堅、王肥山、田世英、曹彪、武榮、黑揚、范天順、王內、童明、吳信、吳旺,樊城由吾弟文煥鎮守,將有張漢英、韓撥發、蔡路鈐、牛富、王福、徐麟、王祀。兩城每城士卒四萬,共計八萬餘人。」

    李浩然想了想,於是走到地圖前,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兩城隔著漢水相望,只間之有三卒浮橋相連,而江北的襄樊則孤零零的獨立江北。看到此處,他不由皺眉道:「呂將軍,兩城相隔甚遠,襄樊孤立江畔,若戰事一起,蒙古大軍兵困樊城,且派人鎮守江畔,恐怕襄陽士兵也無法營救啊!兩城唇齒相依,互相守衛效果加倍。若失去一城,襄陽之天險將會再無。」

    始終沉默的郭靖亦道:「襄在江南,樊在江北,蒙古攻樊,則襄出舟師來救,終不可取,若蒙古截江道,斷援兵,水陸夾攻,則樊破而襄亦下矣!」

    呂文德沉默半晌,道:「兩位大俠似有辦法,但說無妨。」

    李浩然看郭靖沒有說話的意思,於是言道:「我建議在襄樊附近,據險要之地築控扼之城。」他在地圖上挑出兩個險要之處,續道:「利河口、嚴山地勢險要,應有此地修築城堡成控扼之地,平時作為運輸轉運站,戰時也可駐紮軍隊,使襄樊無後顧之憂。」

    郭靖認真看了一下,沉聲道:「李兄弟之言,正是我想要說的。目前,暫無戰事,我認為趁此時機,讓將士們日夜輪翻築城,夯土成牆。此城建後,和襄樊相互配合,再向朝庭徵調四萬士兵,如此一來,襄陽一帶,共計十二萬士卒,堅守此地十年不成問題,目前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時間,一旦騎兵成形,大宋將會改變一味防守之地位,進可攻,退亦可守矣!」

    李浩然接道:「據我所知,蒙古大軍,在西北一帶,橫歸西域諸國。今年他們若是南下,兵力亦不會太多。如果他們在西域得手,舉全國之力南下,大宋恐有滅國之患。眼下,襄陽要做的除了修此堅城之外,還要練精兵,練騎兵,以備來日之需。」

    呂文德皺著眉頭,沉默不言,他似是顧慮重重,很難決斷。

    正在此時,只聽外邊一個清朗聲音道:「兄長,兩位大俠言之有理,此言正是我所要說的。」

    話音未落,一個三十有餘的俊朗武將踏門而入,他向郭靖和李浩然遙行一禮,道:「兄長,非是文煥多嘴。前些年,蒙古大軍圍困襄樊,由於孤立無援,導致數次失去外城,雖然最後奪回,但是也使我襄樊損失慘重,我們應當吸此教訓才是。正如李大俠所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此人正是呂文德胞弟,呂文煥,呂文煥在史上亦留下其名,史上記載呂文德死後,由他總管襄陽戰區,在無援的情況下苦守五年,最後,蒙古威脅他若不投降就屠殺襄陽,無奈之下的呂文煥為保一城百姓,痛哭著獻下襄陽。只可惜人為二臣,史上記載甚少,但其敏銳的軍事才華卻是其兄所比擬不上。多日相處,李浩然對這個頭腦冷靜、豪邁大氣的將軍心生好感。

    呂文德臉現痛苦之色,歎息道:「我又何償不知此事,但朝庭向來重文輕武,若我大興土木,唯恐朝中奸臣參上一本,如此一來,不但完成不了堅守襄陽的任務,恐怕還有滅族之禍啊!」

    呂文煥大聲道:「我們兄弟苦守多年,有識之士都看在眼裡,誰會如此大膽,敢冤枉有功之臣?我們是軍人,軍人是來保護百姓安危的,而不是去想那些勾心鬥角之事。」

    呂文德拍案道:「你以為我想這樣麼?我以為我不著急麼?丁大全把持朝政,我也是有氣無處發。」

    李浩然突然笑道:「這樣就好辦多了,我和丁大全淵源頗深,此事就由我出面去說服吧!如果將軍信任,且把襄陽一線的建議盡數寫明,相信他不會讓襄陽軍民失望的。」

    呂氏兄弟聞言一怔,異口同聲道:「李大俠,此言當真?」

    李浩然語含深意道:「不假。也許丁大全很好講話也說不定呢。」

    呂氏兄弟看著高深莫測的李浩然,不由得將信將疑起來,呂文德對郭靖道:「郭大俠,你看此事……」

    郭靖知道李浩然不做沒有把握的事,至於他和丁大全的恩怨,郭靖也心知肚明,雖然擔心李浩然的安危,但事關襄陽的全危,他還是道:「李兄弟做事謹慎,我相信他。」

    呂文德神情激動,大聲道:「事不宜遲,此事還請李大俠費心了。文煥,召集所有士兵,並命令他們,除了巡邏佈防的部隊外,全部投入到新城建設中來。襄樊、襄陽一帶,土木石材甚眾,務必在蒙古南下之際辟出一城。至於敵情偵察一事,就交給郭大俠了。」

    李浩然正色道:「築城一事,事關重大。務必建立成襄陽一般大小的城池,郭大俠的岳丈精通土木建設,不妨請他前來設計新城圖紙。」

    呂文德拍案叫道:「如此更好,現在我們就看郭大俠是否能說服黃老俠了。」

    郭靖慷慨道:「此事利國利民,家岳斷不會推托,呂將軍但請放心。」

    呂文德道:「甚好,甚好。至於朝庭之事就拜託李大俠了,我就給李大俠一個使節的名號吧!到時也方便行事一些。」

    李浩然道:「目前,楊過等人在破壞,雖然不足改變大局,但卻也讓蒙古焦頭爛額一段時間。對於拖住蒙古南下,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他們的成果越大,蒙古南下的機率就越小。事情商議至此,就按呂將軍說的去辦吧!我回郭府準備準備,明天一早即刻前往杭州。」

    呂文德也是厲行風雷之人,事情有了大至的方向,他也沒有強留兩人,待兩人走後,他自己回到書房,去書寫諫言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