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密的目的 文 / 猛子

    第一百六十五章李密的目的

    柴紹始終默默陪伴著李密,看著他在鄴城和安陽之間極力遊說,而通過一連串的會面和一句句隱晦的交談,柴紹對當前局勢的理解更為深刻,思路也更為清晰,由此他不得不承認楊玄感和李密在政治上的天賦遠遠超過了他。

    這場風暴,其本質就是用暴力手段重新分配帝國的權力和財富,而之前再分配的手段則是先帝、今上和兩代激進派大臣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策略,所以這場風暴實際上直接表現為中土持保守立場的貴族集團對帝國整個改革的否定和對二十多年改革成果的全盤清算,是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治中土近四百年之久的門閥士族政治的一次巔峰對決。

    把本質看清楚了,再研讀當前局勢,不難看到,無論是關隴貴族集團,還是山東、江左貴族集團,也不管是關隴本土貴族集團,還是關隴武川系貴族集團,更不論是漢姓世家貴族,還是虜姓世家貴族,其根本目標都是在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門閥士族政治,反對高度中央集權制,換句話說,他們喜歡分裂的中土,而不喜歡一個統一的中土。

    門閥士族政治所帶來的是中土的分裂,是生靈的塗炭,這對中土、對中土的普羅大眾,對中土大小王國和王國的君主來說,利益極度受損,但對門閥、對世家望族來說,卻能從中攫取最大利益,並把這種利益代代傳承下去。

    楊玄感為什麼敢於做出此等大謀劃,為什麼會得到眾多貴族的支持,為什麼對兵變的成功有極大的自信,就是源自對當前帝國政局本質的清晰認識。皇帝和改革大計不但觸犯到了整個貴族集團的利益,也深深傷害到了普羅大眾的利益,帝國的貴族階層和平民階層都未能從改革中受益,必然齊心協力反對改革,反對皇帝和改革派大臣,結果可想而知。

    楊玄感根本不怕遼東戰場上的遠征軍,只要他拿下東都,聯合支持他的貴族重建一個皇帝,然後詔告天下,否定改革,給貴族階層和平民階層以足夠利益,贏得天下之心,那麼遠征軍必然倒戈。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歷經眾多王朝更替後得出來的一個充滿了鮮血和殺戮的真理。

    然而,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大得讓人哭泣。在未來的可期待的巨大利益面前,掌控著帝國權力和財富的貴族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強烈的貪慾。他們就像一群窮凶極惡的狼,面對肥美的獵物,無視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的牧羊人,率先展開了慘烈的自相殘殺。這是一群狼和一頭狼的區別。獵物是有限的,一群狼為了填飽肚子,必然爭搶有限的獵物,而一頭狼勢單力孤,即便獵物就在眼前,它也要先行趕走牧羊人,以清除最大的威脅。

    所以,李密要北上,要圖長久之計,要行分裂之事,而楊玄感則搖擺不定,患得患失,難以取捨。歸咎起原因,不得不說皇帝和裴世矩等人手段高明,關鍵時刻從西北拔出一把快刀,一刀剁進河北。一石激起千層浪,河北局勢大亂,一群環伺四周、虎視眈眈的惡狼們,被一隻更凶更惡的大漠金狼震懾住了,膽怯了。本來楊玄感還有自信聯合各方貴族,聯手對抗皇帝和改革派大臣,雖然免不了有愚蠢狂妄之徒自相殘殺,但最起碼還有聯合大多數的希望,如今這點希望卻在迅速消散。皇帝和裴世矩等人亮出了自己犀利的武器,向蠢蠢欲動的貴族們發出了明確的警告,膽怯者因此退縮了,山東世家忐忑觀望,河北義軍掉頭而去,就連最有可能成為同盟者的關隴武川系都猶豫不決了。

    這時候,楊玄感和李密祭出了最強悍的武器,那就是皇統。只要在皇統上取得一致,在利益上達成一致,給各方貴族以最大期待,滿足他們的貪婪,那麼楊玄感和李密還有希望把貴族們拉到一條船上。與此同時,以雷霆之力,滅絕禁軍龍衛,斬斷皇帝砍向河北的刀,把皇帝拿來威懾山東貴族的武器徹底剷除。

    這是舉旗之前的最後舉措,這個舉措完成了,楊玄感和李密就能瞬間逆轉局勢,一切皆有可能。

    柴紹從獨孤震的態度上讀懂了很多,為了未來的這個「可能」,他必須有所動作。

    離開安陽城後,柴紹向李密說了兩件事,一是劉炫投身於伽藍帳下,並竭盡全力為其爭取到了河北賊的幫助,二是薛德音也在伽藍的帳下,而薛德音之所以能安全離開西域並重返中土,正是得益於西北狼的全力保護,不過薛德音到目前為止用的還是化名,還在蓄意隱藏自己的身份,其用意難以猜度。

    劉炫已經淪落到「落草為寇」,死去之前抓住西北人這棵最後的救命稻草,拚死留下最後一絲尊嚴,情有可原。李密對此不以為意,反倒是薛德音的消息讓他大為震驚,因為他接到的消息是薛德音「死了」,死在龍勒府。為了求證消息的真假,他延遲了離開長安的時間,派人疾馳隴右,從栗特人的商隊中尋找薛家老弱,最終證實,薛德音的確死在了龍勒府,而從弘化留守府傳來的消息也證實,薛德音很不幸地死在了西北佛道兩教的仇殺中,應該屬於意外死亡。

    薛德音竟然還活著,竟然與西北人在一起,竟然用化名隱藏在禁軍龍衛裡,其原因不言自明,他背叛了當年的誓言,他賣身求榮投靠了裴世矩,他向皇帝和裴世矩洩露了以楊玄感為首的保守派貴族決心要摧毀帝國改革大業的政治策略。由此不難猜測到,聚集在楊玄感周圍的一些權貴諸如元弘嗣、李子雄、斛斯政、趙元淑、胡師耽,包括他李密,都暴露了,都成了皇帝和裴世矩要誅殺的對象。

    或許是過於震驚,或許是心神大亂,或許是形勢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李密打馬衝出了泥濘的大道,衝上了路邊的一座小山崗,在烈日之下,在散發著泥土和綠草氣息的草地上,一邊來回踱步,一邊陷入了沉思。

    柴紹沒想到自己的一番話給李密帶來了如此大的衝擊,他不免有些懊悔,意識到自己失言了,給局勢的發展可能會帶來某些意料不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或許不利於己方。忐忑之中,柴紹試探著問道,「劉老先生?或者,河東鸑鷟(yuezhuo)?」

    李密抬頭看了他一眼,目露躊躇之色,似乎懷疑柴紹試探的用意。旋即想到他是河北柴氏子弟,雖然是唐國公李淵的女婿,但隴西李氏與趙郡李氏還是有相當的距離,而柴氏與趙郡李氏世代聯姻,關係親密,所以此刻隴西李氏與柴氏聯姻,某種程度上不是加強本系的牢固度,而是要通過柴氏這個中間人與趙郡李氏建立更為密切的聯繫。由此推斷,唐國公李淵對柴紹的信任度有限,很多機密不會告訴柴紹。

    如果柴紹知道很多機密,自己也就聽不到薛德音的最新消息了。

    柴紹的父親柴慎曾是廢太子楊勇的東宮府右內率,是太子黨悍將之一,自己也是太子黨成員。柴紹與自己親近,甚至在目前形勢下主動向自己透漏諸如薛德音這等絕對機密,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銘刻在自己身上的「太子黨」身份。柴紹對太子黨顯然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也就是說,在此刻,柴紹值得信任,並可以利用。

    「河東鸑鷟。」李密停頓了片刻,問道,「你可曾親眼看到他?」

    柴紹搖頭。薛德音在禁軍龍衛的帳中藏得很深,知道他存在的人寥寥無幾,而洩露這一消息的正是傅端毅。傅端毅為了求得鄴城傅氏的幫助,曾向傅奕等族中長者透漏了很多機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機密就是伽藍的出身秘密,而要證明這個秘密的存在,就必須搬出薛德音和劉炫,缺一不可。

    「伽藍的出身?」李密頗感驚訝,「伽藍是什麼出身?」

    柴紹並不想隱瞞,因為這件事關係重大,不論對獨孤震還是楊玄感,都很重要,這兩者的決策都會左右甚至影響到未來政局,而未來政局關係到河北世家包括河北柴氏的命運,這個機密必須告訴李密。

    「據劉老先生推測,據傅氏推衍,伽藍應該出自河內司馬氏,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是司馬氏的嫡裔。」

    李密難以置信。河內司馬氏?家族姻親?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叔父李丹的夫人是前朝皇后司馬令姬,而司馬令姬便是出自河內司馬氏。伽藍竟然是司馬氏的嫡裔,這怎麼可能?怎麼會出現這種事?如此秘密,怎麼可能隱瞞至今?

    柴紹當然知道這個消息會對李密造成衝擊,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衝擊之強烈,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料。

    李密之所以肯定薛德音死了,正是因為得到了司馬令姬的幫助,而司馬令姬正是在他的懇求下給自己的妹妹,也就是薛道衡的七夫人寫了一封信,然後又在李丹的親自過問下,在最短時間內拿到了回信。

    假如伽藍是司馬氏的嫡裔,那麼一切疑問都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比如薛德音的被救,薛德音的背叛,而更嚴重的是,像這種關係到司馬氏興亡的大事,司馬令姬的妹妹怎麼可能隱瞞不說?假如司馬令姬知道了真相,又怎麼可能不告訴李丹?李丹又怎麼可能不告訴李長雅?這對兄弟從中不難推測出許多事情,而以他們的政治立場來推衍,可以預見,關西那道門,非常非常難進。

    事實上,這對兄弟和獨孤震同派同系,在這場風暴中所採取的策略應該基本一致。如今北上困難,西進也困難,只剩下逐鹿中原一條路了,而這條路不是楊玄感和自己選擇的,是被逼的,能否成功,最終就要看皇統的選擇,如果皇統的選擇符合整個關隴貴族集團的利益,那麼兵變必然成功,反之必然失敗。

    李密有一種絕望之感。楊玄感屬意越王楊侗,李長雅和李丹兄弟當然力保代王楊侑,而山東人則看中了秦王楊浩,至於獨孤震,那頭狡猾的老狐狸已經看到了慘淡的未來,所以他選擇了沉默,冷眼旁觀。

    李密迅速調整了心態。兵變已經開始了,兵變不論成敗與否,都將改變中土的命運。如果贏了,中土是不是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充滿希望的新時代?答案是否定的,在皇權衰落,門閥士族再度崛起的情況下,帝國的分崩離析不過是時間問題。如果敗了,中土能不能維持和平?帝國的改革大業能否繼續?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皇權遭此重創之後必然急驟衰落,世家望族們會乘勢而起,帝國將迅速走向崩潰的深淵。

    所以,兵變的真正主旨就是一個,重創皇權,摧毀二十多年的改革成果,摧毀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從這個主旨出發,對於李密來說,兵變的成敗其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兵變最大程度地實現最終的目的。

    李密暗自歎息,此趟收穫重大,不虛此行。

    「某要拜會伽藍將軍。」李密突然說道。

    柴紹已經想到了李密必有此舉,所以不以為奇,鄭重說道,「某保證你安全返回黎陽。」

    =

    =

    =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