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海魂

小說博覽 坎坷戰鷹-「食雀鷹」戰鬥機 文 / 閃爍

    帝國海軍航空兵是在一戰之後才建立的,在海航初期,幾乎沒有一種合適的戰鬥機。在廖漢翔力主建造三艘「皇帝」級航母之後,海航面臨一個更為尷尬的境地,有航母,沒飛機!因此,也就在三艘航母的設計工作開始的時候,海航向沈飛下達了研製新型戰鬥機的任務,要求沈飛盡快拿出一種先進的,能夠與世界其他國家水平相當的戰鬥機出來。

    沈飛以無與倫比的速度,在08年底就拿出了第一套設計出來,結果被海軍立即就否決掉了,因為沈飛拿出的竟然是一套雙翼機的設計方案!多翼戰機是一戰的特點,可在戰後,大量新技術的出現,對航空學的深入瞭解,所有國家都拋棄了這種設計,單翼機的性能更優秀,也更能滿足軍隊的需要。

    直到09年底,沈飛拿出了第二套設計,海軍再次感到了失望,原因也很簡單,沈飛根本就沒有盡全力來研製海軍需要的戰鬥機,僅僅只是拿了一個將雙翼改成單翼,機體幾乎沒有做太多修改的戰鬥機,這離海航的要求太遠了。

    海軍不得不申請組建第二個飛機製造廠,這也就是哈飛的來歷。海軍的這一用意很簡單,通過兩個飛機廠的競爭來向飛機廠施加壓力,迫使飛機廠拿出更好的飛機出來。而這被證明是很有效的,而且這也在戰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僅哈飛在戰爭期間生產的數萬架戰機,就不可小看了。

    海航在10年初重新下達了設計標書,由沈飛與剛成立的哈飛競爭。結果,到10年七月的時候,沈飛與哈飛就拿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

    從根本上講,哈飛的設計要更好一些,更前衛一些,大概是因為哈飛的大部分設計師都是年輕人,想像力更好,創新能力更豐富的緣故吧。但最後,海航仍然選擇了沈飛,原因也很簡單,沈飛提交的設計更穩妥,而且在性能上已經達到了海航的要求。還有一點,沈飛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能夠保證海軍以最低的價格,順利的拿到戰鬥機。

    十月,海航就正式向沈飛發出了進入設計驗證階段的合同書。海航還同時向哈飛發去了另外一份合同,要求哈飛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設計。這給了哈飛一個寶貴的發展機會,實際上也為帝國海軍的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打下了基礎。

    新式戰鬥機也在這個時候被定名為「食雀鷹」,而沈飛的具體設計工作持續到了12年初,技術難題是戰鬥機所使用的發動機。發動機帶來的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結果幾乎毀了海軍的第一種現代化的戰鬥機。

    這時候,帝國海航與帝國飛機製造廠的問題暴露了出來,沈飛在獲得了競爭之後,其總設計師過度的追求性能上的優勢,提出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實戰證明,海航不需要渦輪增壓發動機),而當時,不僅僅是唐帝國,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掌握成熟的渦輪增壓技術。更嚴重的是,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將會導致戰鬥機的重量劇增,由此帶來的性能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提高的那點功率根本就不足以彌補!同樣的,新技術的使用導致研製時間過長,這更讓海軍差點就痛下決心,放棄這種戰鬥機的研製工作。

    第一批樣機的機體在13年的時候就已經製造出來了,結果是,發動機一直沒有搞出來,不得不用老式發動機暫時頂替,等到「風12」研製成功之後,再進行動力系統的試飛工作。這實際上就拖延了戰鬥機裝備部隊的時間!

    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一直拖到了14年底。第一批「風12」製造出來之後卻問題不斷,原因很簡單,渦輪增壓器的質量不過關,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甚至不到1500個小時,這與海軍要求的4500小時差得太遠了。另外,試車時的輸出功率僅僅850馬力,而設計指標是要達到1200馬力,顯然這個差距也非常的巨大。超重問題更不容忽視,如果使用這種發動機的話,「食雀鷹」的起飛重量將達到4200公斤。這就必須要修改飛機的氣動佈局,同時還將影響到飛機的航程,降低飛機的性能!

    這些缺陷都是無法接受的,海航也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求重新研製戰鬥機,啟用哈飛方案。只是,海軍方面不願意將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的戰鬥機就這麼放棄掉。另外,還有沈飛的緣故。沈飛一直是海航最重要的戰鬥機工廠,一直以來是海航最大的供貨商。當年沈飛由陸航轉到海航就得到了海航的巨大扶持。如果取消「食雀鷹」計劃的話,那麼沈飛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

    關於是否研製新戰鬥機,還是繼續進行「食雀鷹」計劃的問題爭吵到了16年初,此時戰爭已經露出了端倪,而且「太祖」級航母已經開始動工建造,如果再拿不出新的戰鬥機,那麼航母就不得不使用老式戰鬥機了。同時,日本,美國的新式戰鬥機也在加速發展之中,海航等不起,海軍也等不起。結果,海軍決定繼續發展「食雀鷹」,沈飛也做出了保證,在17年底之前讓新戰鬥機飛起來。

    沈飛的這個承諾並沒有完全兌現。「食雀鷹」確實在17年十二月上天了,可使用的卻只是輸出功率為1050馬力的「風12」發動機,結果「食雀鷹」的性能根本就無法達到海軍的要求。發動機超重的問題依然嚴重!

    18年,沈飛進行重組,廠長,總工程師全部換人。同時,沈飛派遣一批工程師出國,招收了一批有經驗的發動機工程師。到這年中期,「風12」的幾個主要技術問題才逐漸被解決。年底,基本上達到了海軍要求的「風12」發動機開始試車。

    19年初,使用了輸出功率到達1200馬力,且重量已經控制下來的「食雀鷹」製造了出來。這次,沈飛先進行了地面測試試驗,而試飛工作被安排到了年底。從07年底立項,到19年底開始試飛,「食雀鷹」的研製工作整整持續了12年之久,耗費了海軍大筆經費。

    從整體設計上來看,「食雀鷹」並不落後,至少在當初開始設計的時候,很多技術與設計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採用的鷗型翼,可收方式起落架,全金屬骨架,半硬殼式機身,金屬蒙皮等等。這些技術實際上都是比較超前的,日本甚至到戰敗時都沒有完全用上,而美國也是在戰爭期間才研製出完全採用了這些技術的戰鬥機的。可問題是,太超前的技術並不見得會帶來更好的性能。戰鬥機的核心是發動機,而「食雀鷹」的問題正好就出現在了發動機上。

    「風12」發動機的設計指標並不低,以一戰後十年內的技術水平來看,如果「風12」能夠按照計劃設計成功的話,毫無疑問的,帝國海軍將拿到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可問題是,「風12」並沒有能夠順利完成設計。問題的焦點就在渦輪增壓器上。

    實際上,渦輪增壓器的大規模使用是在二戰之後。二戰之前,乃至二戰期間,渦輪增壓器的技術都不過關。唐帝國的工程師首先認識到了渦輪增壓器的價值,卻因為受到了技術能力的限制,沒有能夠將這種可以大幅度提高發動機能力的設備應用起來。結果,戰爭期間,唐帝國也就只有「風12甲」這一種發動機採用了渦輪增壓技術,隨後在戰爭期間研製的所有供戰術飛機使用的發動機都採用的機械增壓技術,而不是渦輪增壓技術!

    當然,「風12」也並不是一無事處,渦輪增壓技術也不是不先進。「風12」的設計實際上為帝國後來研製重型轟炸機奠定了基礎。當唐帝國準備製造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型轟炸機的時候,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成為了最好的動力系統。因此,「風12」上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實際上就是在為後來的功率更大的發動機進行技術儲備。

    使用了「風12甲」的「食雀鷹」在性能上是不俗的。直到日本的「零戰」出現,「食雀鷹」都是帝國海軍的驕傲,可這個驕傲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實戰證明了,這種戰鬥機有太多的缺陷,而且是致命的缺陷。

    「食雀鷹」最大的技術缺陷是其糟糕的敏捷性。這也是帝國海航迅速淘汰「食雀鷹」的主要原因。海軍與陸軍不一樣,陸軍需要截擊機,以攔截敵人的轟炸機。同時,陸軍還可以單獨裝備敏捷好的制空戰鬥機,反正陸軍是不需要為機場發愁的。相反,海軍卻必須要在航母有限的空間內塞進有限的戰鬥機,因此就不能強調戰鬥機的任何一種性能,要求的是性能全面,平衡的戰鬥機,而不是一架可以高速飛行,可以平穩俯衝的截擊機,而是能夠與敵人的戰鬥機交戰的制空戰鬥機!這正是「食雀鷹」所不具備的能力,而這也是帝國海航在戰爭初期損失大量戰鬥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某種角度來看,「食雀鷹」提供給陸軍更合適(實際上,帝國海航淘汰下來的「食雀鷹」有很大一部分提供給了波斯帝國等同盟國的陸軍航空兵或者是空軍使用,不過,到了戰爭中後期,「食雀鷹」執行的不是空戰任務,而是對地打擊任務),而不是提供給海軍!

    性能參數:機長8.9米,翼展10.2米,高3.8米。最大起飛重量3800公斤,5000米高度最大平飛速度260節,最大飛行高度9500米,作戰半徑250海里(帶一具副油箱時為300海里)。裝備四門20毫米機關炮,共備彈650發。另外,機腹處可攜帶一枚100公斤炸彈。

    「食雀鷹」一共生產了500架,其中海軍航空兵接受了350架,100架提供給了波斯帝國,另外還有50架被送往了德意志帝國。從這個產量來看,「食雀鷹」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失敗的戰鬥機了

    |com|bsp;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