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海魂

小說博覽 初戰功臣-「皇帝」級航母 文 / 閃爍

    《松江海軍軍備條約》還在談判階段的時候,日本開始動工建造第一艘試驗型航母--「鳳翔」號,並且在談判的最後階段下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正式」航母。同一時期,美國的「蘭利」號,英國的「百眼巨人」號等等航母紛紛出現。

    帝國海軍沒有立即加入到航母的建造行列中來,直到《松江條約》簽署之後,廖漢翔加入帝國海軍,成立帝國海軍航空兵之後,發展航母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安排。而當時,德意志帝國與波斯帝國都有自己的航母計劃,波斯帝國已經在著手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哈桑」號。唐帝國與波斯帝國達成協議,唐帝國海軍航空兵參加「哈桑」號的試驗與飛行訓練,雙方共享所獲得的經驗,而代價是,唐帝國每年向波斯帝國支付25萬的訓練使用費用。

    到06年(公園1924年)時,帝國海軍已經對航母產生了重視,而且當時帝國無一艘航母,而其他各列強都在爭先建造新的航母。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將兩艘戰列巡洋艦改造為航母,美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列剋星敦」級)。唐帝國海軍加快了在航母方面的投入。同年年底,海軍向四家可以承建航母的造船廠下達了招標書,要求四家造船廠必須在07年中期拿出設計方案來。

    首先退出的是廣州造船廠,當時廣州造船廠正在建造「尊嚴」級戰列艦,無力再承擔大型戰艦的建造工作。另外三家造船廠(大連,威海,江南)在07年5月份都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而當時負責航母的建造審議工作的正是廖漢翔將軍。

    大連方案首先被否決了。當時大連造船廠正在完成「快速」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帝國海軍在一戰後的第一種戰列巡洋艦,後來被放棄,用多餘的噸位建造了後兩艘「尊嚴」級戰列艦),因此提出的方案是在「快速」級的艦體上建造航母,排水量達到了33000噸(正好在限制範圍之內)。

    從總體上看,大連的設計方案是最強大的,可也是最無法滿足「航母」標準的。這一設計方案保留了戰列巡洋艦的裝甲防禦,甚至保留了主炮,在艦島前後安排了三座雙聯裝360毫米主炮。同樣,這也限制了航母的載機數量,33000噸的艦體裡,竟然只能裝下40架戰機,這顯然無法滿足廖漢翔的要求,也就第一個被淘汰出局了。

    當時,如果廖漢翔選擇了大連的方案的話,那麼帝國海軍就將擁有一級類似於「列剋星敦」的航母,與日本的「赤城」性能差不多的航母。只是,從一開始,廖漢翔就決定不用改造的航母,要用全新的航母。廖漢翔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除了改造航母難以完全滿足性能要求,經費昂貴之外,還可以避免與海軍艦隊爭奪主力艦的建造能力,也就繞過了海軍內部的阻撓。實際上,這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在當時,如果航母的建造影響到了主力艦的建造工作的話,那麼航母就有可能下馬!

    威海的方案第二個被否決,原因只有一點,威海提交的是類似於「鳳翔」這樣的小型航母,是帶有試驗性質,不具備強大實戰能力的航母。當時,帝國海軍的第一批航母軍官,飛行員(這批飛行員後來都成為了海航的教官)已經去波斯帝國,在「哈桑」號上完成了訓練,帝國海軍不需要試驗型航母,要的是真正的艦隊航母。

    最後,只有江南造船廠提出的方案獲得通過,而這就是「皇帝」級航母!

    「皇帝」級航母的設計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坎坷與波折。從06年立項,07年完成初步論證到18年正式下水服役,經歷了整整12年!相對而言,在當時,甚至在整個二戰期間,都沒有任何一型戰艦經歷了如此長的論證設計工作!

    最初的設計方案類似於日本的「赤城」號航母(實際上,當時帝國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對帝國的海軍工程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航母採用了上下兩層飛行甲板,下層飛行甲板直接連接後面的機庫,供戰機起飛,而上面的飛行甲板則供戰機著陸。顯然,這種設計帶來的弊病遠比好處多得多。因此,在07年年底,整個設計方案被推翻,海航(當時負責航母的是海航,而不是海軍司令部)要求江南造船廠必須拿出新的方案來。

    第二套方案在08年10月份提交,航母採用了類似於「蘭利」號航母的平頂設計,艦橋位於飛行甲板的前端,無艦島,只在飛行甲板的左側有三根煙囪。這一設計方案也很快就被否決了,因為在「哈桑」號上總結出的經驗表明,艦島非常重要,而且煙囪的佈局將直接影響到航母飛行甲板的使用。

    09年年底,江南造船廠拿出了第三套方案。航母仍然採用了全直通飛行甲板,艦島位於飛行甲板的右前方(最初設計時位於左前方,原因竟然是要於美日航母有所區分,而後來證明,艦島位於右前方是最好的選擇),飛行甲板下方為機庫,機庫幾乎與艦體等長,由兩部分別位於飛行甲板後方與中部(略靠左側)的升降機與飛行甲板相連。另外,還設置了三部彈藥升降機(很先進的設計)。飛行甲板前端為兩部彈射器(彈射器的研製工作到12年才完成)。

    這一設計方案才真正滿足了廖漢翔的要求,隨即,江南造船廠開始了全面的設計工作。海航訂下的要求是在11年年底之前拿出詳細的設計方案來,並且在12年開始建造工作。實際上,設計工作一直拖延到了15年年底。

    「尊嚴」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最初計劃分三批建造十二艘,實際上只完工四艘),海軍龐大的恢復計劃(一戰後,海軍大量戰艦需要替換,特別是主力戰艦都已顯陳舊),而12年彈射器的設計完成之後,13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導致航母建造經費被擱置,甚至連設計經費都難以支出。直到14年,帝國實行新政(薛希岳首相上台後推行的經濟復甦政策),日本的嚴重刺激(日本在同期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皇帝」級的設計工作才開始全面加速,到15年年底,完善的設計方案完成。

    「太祖」號航母的第一根龍骨在16年3月鋪設,同年,另外兩艘(第一批計劃建造三艘,後來還有第二批建造計劃,可被擱置了)也分別在大連與威海造船廠鋪設龍骨(為了加快建造速度,趕上其他列強,帝國海軍讓三家造船廠分擔了建造任務)。「太祖」號於17年年底下水,18年4月完成棲裝,8月完成所有海試,隨即加入帝國海軍戰鬥序列。

    相對而言,「皇帝」級航母是二戰之前,各列強海軍中最先進的艦隊航母。同期,日本的「蒼龍」級,美國的「約克城」級在性能方面都無法與「皇帝」級相媲美。12年的設計建造週期實際上讓帝國海軍能夠隨時掌握航母發展的最新技術,並且將這些技術直接應用到航母的建造上去。因此,當「太祖」號正式服役的時候,帝國海軍擁有了戰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母。

    性能參數。排水量:標準排水量(二分之一燃料)18000噸,滿載排水量23000噸。尺寸:艦長235米,寬32米,吃水7米;飛行甲板長230米,寬28米。動力系統:八台高壓鍋爐,四軸推進,輸出功率115000馬力,最大航速33節,巡航航速18節,最大持續續航力12000海里。武備(初期,後多次改進加強):12門130毫米高平兩用炮,6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艦載機:90-108架(18-36架戰鬥機,36架俯衝轟炸機,36架魚雷轟炸機)。

    從整體設計上來看,「皇帝」級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排水量較小,而要在有限的排水量上安排足夠多的戰機,這就只能影響到航母本身的生存能力。因此,在「皇帝」級航母還在建造的時候,海軍在16取消了第二批建造計劃,同時下達了新航母的設計招標書。

    同期美國「約克城」級航母性能: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98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尺寸:艦長248米、寬33米、吃水7.9米;飛行甲板長245米、寬26米。動力輸出功率120000馬力,航速:34節,續航力:7900海里/20節。武備:8門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16門28毫米口徑高射炮。艦載機:80~90架(18~36架戰鬥機、36架俯衝轟炸機、18架魚雷轟炸機)。

    同期日本「蒼龍」號航母性能: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6000噸,滿載排水量20000噸。尺寸:寬21.34米,型深20.4米,吃水7.47米,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動力系統為4台蒸汽輪機,8台主鍋爐,輸出功率152000馬力,航速34.5節,最大續航力7680海里(18節)。武備:6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雙14座聯裝25毫米炮。艦載機:73架(16架戰鬥機,36架俯衝轟炸機,12架魚雷轟炸機,9架偵察機)。

    (另外,本人有所有手繪的實體版航母線性圖,可以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只是不知道該怎麼發到網上去。哎,小子是網絡白癡,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大家幫忙想想辦法啊!)

    |com|bsp;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