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海魂

小說博覽 秘密同盟(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文 / 閃爍

    日本與美國到底有沒有秘密同盟條約,這是整個二戰中最大的謎團。

    堅持認為日美之間有秘密同盟條約的一方的理由是,在二戰初期,美國一直在向日本提供援助,直到日本戰敗的時候,美國一共向日本提供了至少二百五十億美元的戰爭援助,如果沒有這二百五十億美元的戰爭援助,那麼日本將會在一年之內戰敗。另外,在戰爭爆發之前,美國也一直在協助日本發展國內經濟,並且幫助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重工業體系,恢復了在一戰中被摧毀的工業基礎設施,而且還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在一戰後的停戰協議中,美國也一直偏袒日本,包括日本保留了特魯克基地,帝汶島等海外領地,這都是美國施加影響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日美之間有著同盟的基礎,因為他們都將唐帝國視為頭號威脅。

    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唐帝國就在攝制美國,阻止美國發展強大。到後來的兩次美墨戰爭,以及第一次全球戰爭,唐帝國都一直在提防著美國,並且想方設法的要限制美國。同樣的,美國要想取代唐帝國,就必須要擊敗唐帝國,而在美國與唐帝國之間隔著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為了困住唐帝國,美國有足夠的理由扶持日本,讓日本纏住唐帝國的步伐,從而為自己的崛起贏得機會。這一點,實際上早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如果當時不是日本牽制住了唐帝國的步伐的話,美國恐怕連獨立的機會都沒有!而在後來的美墨戰爭中,唐帝國更是無力支持由唐帝國後裔,以及唐印(印第安)混血族裔為主的墨西哥,被日本牽制在了太平洋的彼岸。再到後來澳洲的開發,美國捷足先登,唐帝國則無力南下,這都是日本的「功勞」。

    在此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為,在一戰後,甚至有可能在一戰之前,日美之間就已經形成了秘密同盟。美國利用日本纏住唐帝國,讓唐帝國無暇他顧,而日本則利用美國的力量抗衡唐帝國,妄圖獲取西太平洋上的霸權。

    反對的一方也有著充足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日美之間達成了秘密同盟,直到二戰結束後,都沒有在兩國找到相關的文件證明。而另外一個理由是來自實際的戰場上的,就是美國為什麼不在二戰初期立即參戰?在二戰爆發之後的一年中,唐帝國處於極為被動的境地,特別是在海戰戰場上,唐帝國一直沒有能夠獲得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陷入了與日本的苦戰之中,如果此時美國參戰的話,唐帝國很有可能會戰敗。那麼,為什麼美國不在這個時候參戰?如果日美之間真有秘密同盟的話,那麼美國就完全應該在這個時候參戰,一舉擊敗唐帝國,從而獲得二戰的勝利!

    美日之間到底有沒有秘密同盟,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與日本都以唐帝國為最大的對手(敵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的實際表現,已經具有了同盟性質。

    二戰爆發前夕,日本的軍國主義對世界和平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世界和平的安危,仍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工業機器設備,工業原料,甚至允許日本在美國控制的海外領地低價獲取極為重要的工業原料與戰爭資源。也正是美國的這一政策,讓日本在二戰前夕積聚起了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

    以日本海軍為例,在本退出《松江條約》前五年,日本就已經制定了一整套的秘密造艦計劃,從「大和」到「蒼龍」,「利根」等等戰艦的設計圖紙就已經拿了出來,並且在退出條約之前兩年,就已經秘密動工建造。而當時,日本如果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的話,恐怕連建造這些戰艦的鋼材都無法生產出來。

    而在一戰到二戰之間,日本一共從美國(美國控制的地區)獲得了上千萬噸的鐵礦石,數百萬噸石油,上百萬噸的橡膠,上千萬噸的煤炭,以及其他大量的戰略資源,而這些正是日本在停戰期間擴充軍備,走上軍國主義發展道路的基礎。

    另外,美國也在這期間向日本輸出了十五萬台工業機器,其中包括了五萬多台極為重要的車床。美國協助日本建立起了八座大型煉鋼廠,六家大型化工企業,還有大量的工業基礎設施。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日本也許在戰爭爆發之前都無法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根本就無法恢復一戰留下的創傷。

    即使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戰敗之前,美國仍然在向日本輸出大量的戰略物資,讓日本能夠堅持下去。特別是在唐帝國的潛艇部隊展開了無限制潛艇戰之後,美國加強了對日本的戰爭輸出。在這期間,日本一共從美國手裡獲得了三百五十萬噸原油,一千兩百萬噸煤,二十五萬噸鋁才(製造戰機的重要原料),一千五百萬噸鐵礦石,五十五萬噸橡膠,以及其他數千萬噸的戰略資源。為了保證這些物資成功輸送到日本,美國甚至派遣了戰艦為船隊護航。

    在日本戰敗之前,也就是唐帝國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戰略轟炸,開始摧毀日本的工業基地時,美國開始向日本大規模輸出軍火。到日本投降的時候,美國向日本提供了兩千五百架作戰飛機,一千五百輛坦克,二十多億發炮彈與子彈,以及其他大量的軍火。如果不是因為美國也正在全速擴張海軍,以及後來被拖入了戰爭的話,也許美國連自己的航母,戰列艦都會送給日本。

    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美國與日本之間實際上就是同盟關係,不然美國也不會向日本提供如此巨大的戰爭支持。當然,這個同盟關係從來沒有得到過承認。至於這中間產生的疑問,特別是美國為什麼不在戰爭初期參戰,而要在日本露出了敗績的時候才參戰,恐怕原因就更複雜了。

    以當時美國的情況來看,1313年的經濟危機之後,美國國內出現了兩大情況。一是政府採取的休克療法,讓美國經濟難以迅速復甦,結果導致在戰爭爆發之前,美國所做的戰爭準備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落後,而且美國海軍的停滯發展,更是讓美國難以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發揮出強大的戰爭實力。如果戰爭晚兩年爆發的話,也許美國就會在第一時間參戰了,而這兩年的時間,恐怕也足夠唐帝國恢復元氣,在戰爭初期就將日本徹底打倒吧。因此,日本在挑選開戰時間方面的錯誤決定,實際上讓美國難以在1323年,甚至1324年之前參戰。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美國的保守主義思想。一戰期間,美國沒有參戰,卻獲得了最多的好處,這讓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他們不需要直接參戰,只需要發揮美國的強大影響力,到了戰爭後期來改變戰場上的平衡,再次迫使唐帝國停戰,就能夠獲得巨大的好處,因此,美國沒有必要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參戰。這確實是幾乎所有美國人的想法,認為可以在不流血的情況下獲得巨大的好處。當然,美國的政治體制也決定了,美國總統沒有辦法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將過的戰爭潛力動員起來,只能夠通過向日本輸出戰爭物資等辦法來鼓勵與支持日本作戰,而不需要自己派兵參戰。

    這些,都是限制美國在戰爭初期參戰的原因。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日本晚兩年發動戰爭的話,也許美國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向唐帝國宣戰。可晚兩年的話,唐帝國也將做好戰爭準備,而且還有可能首先對日本宣戰,那麼美國就算在第一時間參戰的話,二戰的結果也不大可能出現太大的變化。

    至於日美秘密同盟的問題,也許並不值得討論,因為美國在實際的行動中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com|bsp;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