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 文 / 阿菩
張邁一席話,使得李沼歸心,本來反對徹查瞞糧事件的他轉換立場,又通過他讓河北本土派士人知道了張邁整治此事的決心。原本竭力牴觸此事的河北本土力量便分化了,相當一部分也跟著開始擁護張邁的決定這部分人要麼是良知未泯,覺得主君有這麼遠大的理想應該支持;要麼是較為明智,看出張邁是要動真格的了。
消息傳開後,河北政治嗅覺比較敏銳的一些士紳豪強知道再硬扛下去沒什麼好結果,數日之間便有七十九家自首,張邁依照之前的承諾,只是對他們進行罰糧而已對這些家族來說這點錢糧傷不了筋骨。
但仍然有相當部分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希望能瞞天過海。
這時張邁的第二波攻勢發動了,之前他已經讓薛復從軍中挑選出口齒靈便的一萬多人尤其是說話有河北口音者優先,然後對這一萬多人進行數日的集中訓練,跟著全部派往各州,平攤下來每個州都有幾百人。
這年頭變已成為一種流行化,天策軍中也總有從軍的說書人,常在戰鬥間隙表演作為軍中的娛樂排解,軍士們聽得多了,大多數「不會吟詩也會吟」了,再加上集中培訓之後,個個都能將這次的免稅政策說得極溜了,那一萬多軍士走鄉竄縣,將政府的免稅政策、部分士紳瞞稅之事、政府對隱瞞者的處罰措施滿世界宣揚,又鼓勵百姓告發不法鄉紳,平均每個州有幾百人上山下鄉,而各地士紳豪強又哪裡敢阻止這些軍漢?這樣的規模足以讓這道政令深入到每一個鄉,只短短數日之間便使得河北人盡皆知。
同時張邁又派出十幾個重臣、重將,武則楊信、折從適、郭漳、衛飛、高行周等人。則魏仁溥、李沼等人,分別率領本部人馬監臨數縣,以作威嚇。
這次免稅政策的推行之所以有三大困難,一是士紳豪強把持政令傳達的通道,使政令不出縣城、下民不知政府的政策,二是在本土豪強的積威之下。小民就算知情也不敢造次,三是河北士紳豪強彼此衛護,形成一張龐大的保護網。所以縱然有法官的存在一時間也無法讓大部分下層百姓敢於告發。
如今一部分士紳豪強已經倒向,保護網已經處處破漏,重將重臣監臨各州,使得各州縣的地頭蛇們不敢採取激烈的手段鎮壓底層小民,至於軟性欺瞞,在當前的形勢下自然也不可能實現了。
這三道攻勢來得好生猛烈,在短短時間內便造成了巨大的聲勢。大部分瞞稅的士紳見勢不妙,紛紛自首,只有少部分人冥頑不靈者也多被佃戶揭發。
這次「風潮」持續的時間其實不長,只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就進入**,但緊張的氣氛在進入**後又很快地緩和下來。
周邊的勢力如石重貴、劉知遠等本來是看笑話的姿態,想要看張邁搞得河北內亂,結果亂象未起,河北已經恢復了平靜為何如此?
只因這時候的河北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一支正面對抗天策的力量。而張邁許士紳豪強們自首,又為他們留下了轉圜的空間。加上自首的成本也不是他們所不能承受,所以當張邁大刀高高舉起,人人知道硬扛將有大難時,大部分便選擇了順勢屈服。
而風氣已成之後,張邁反而收斂原本的高姿態,要求各州法官認真審案。不能冤枉了無辜的士紳豪強,所以事件便在達到**之後很快又平伏了下來。只有五十餘家不肯自首、最後被揭發,案件審定之後則受到了重處,不止罰糧十倍,而且家中嫡長子流放西域。其中有七八家態度極其惡劣者,或者公然對抗,或者暗殺調查人員,則全部被依法判處,首惡誅除,家產充公,全家流放西域。
此事既定,張邁名聲大噪,這一次的名聲可不只是在士紳豪強中的名聲,而是深入到整個河北的最底層,人人都知道河北來了個好元帥,不止給自己免稅,還能為自己做主,同時通過這次的事件也樹立了各州新法院的威權,新的司法審判體繫在河北開始扎根。
李沼范質等所擔心的動盪、石重貴劉知遠等所期待的內亂,通通沒有發生。
這次事件的餘威到處,山東的士紳豪強唯恐被波及,紛紛解囊開倉,退回多收的田稅。免稅令在山東地區便不推自行了。
時間進入到天策七年的九月下旬,魏仁溥即將出發前往鄴都,臨行前對這次的事件無比感慨,深深服膺張邁的手段,他對范質道:「元帥有這份為天下、為萬姓的心胸固然了不起,但更了不起的是有能耐將這份志向貫徹下去變成現實,你我何其幸也!這樣的聖主,百世難逢!」
他覺得張邁這樣發動群眾的手法自古未有,便要將這次的方法總結一下,將來遇事好施用,臨走前來向張邁請教,張邁卻說道:「這種運動式的辦法,只適合在特殊的情況下使用,為我們扎根河北開個頭而已。兵者出其不意,第一次才能這麼有效,以後要是搞得多了,下面的人就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不是靈丹妙藥,更不可能作為常規手段,還是得通過新體制新秩序的建立,這才是長遠之道。」
他說是這樣說,但魏仁溥還是覺得這套手段十分好用,磨著張邁將這套辦法傾囊相授,然後才肯南下。
當魏仁溥南下鄴都的同時,各部兵馬也都回流幽州,初冬了,北方大地的秋收及其餘波都已經結束,天策武人翹首企盼的閱兵終於要開始了。
如今張邁將東樞控制下的區域,分為六大軍區:長城以外的原遼國上京、中京地區,定為漠南軍區,駐兵核心為定遼城;晉北連同敕勒川地區為雲中軍區,駐軍中心為雲州;東至榆關、西至太行、北至長城、南至易縣的燕薊之地為燕京軍區。駐軍中心為幽州;燕京以南、黃河以北為河北軍區,駐軍中心在鄴都;黃河以南、濮州以東為山東軍區,駐軍中心暫時在曲阜;黃河以南、濮州以西為中原軍區,駐軍中心在開封。
各大軍區之下,又在各州劃出一片軍事領地,稱
為軍鎮。軍鎮以下,在各縣又劃出一片地區駐軍,稱為軍府。各地守軍除非領到任務,否則不得擅離軍鎮軍府,駐軍守將也不得干預民政,以後兵權歸守將,治權在州官縣官,司法權歸法官,另有一套與糾評台相配套的監察系統則正在籌建當中。
免稅令事件之後。河北的政局漸趨平穩,天下人焦點,便轉向各大軍區的設定。
其中最大的焦點,便在於六大軍區、六位都督的角逐。
武清城內,范延光也正在與他的商議著此事。那次執法隊事件之後,法曹雖然繼續在武清縣進行調查,但張奇跡左遮右攔,讓調查者無功而返。似乎從此沒了下,范延光也就漸漸安了心。
如今東樞下轄的行政區域也在張邁的調整下。除了幽州、鄴都與開封等幾個特殊地區外,都規範為州縣兩級體制,縣的長官稱知縣,州的長官稱知州,也算是配合歷史慣性了。州縣官員都由東樞直接委派官員,在天策唐軍的清掃下。各地小軍閥與盜賊團伙歸順者已被整編,不歸順者已被剿滅這是與免稅令事件同時進行的軍事行動,動作迅猛而持續時間甚短以天策唐軍如今的戰鬥力,對付這些支離破碎的小股部隊簡直就是狂風掃落葉,中唐以降那種武人割據一地、掌控軍政大權的局面。在河北已被徹底打破。
可以想見,這套體制既能在河北順利建立,以後在山東也勢必照例推行。范延光雖然還掛著節度使的名號,卻也自知以後不可能在某個地方繼續過土霸王的生活了。
「以後是沒法插手民政了。」范延光的幕僚張奇跡說道:「但六大軍區雖然設立,六個都督的位置卻都還空著,按晚生推測,這六個位置,令公應該有機會廁身其中。」
孫銳道:「那我們就要爭一爭了!」
如今東樞下轄的新軍制,一縣有守軍,謂之軍府,守將為都尉,一州之守軍,謂之軍鎮,守將為鎮守,一軍區,主將則是都督。以范延光的地位,軍鎮自然不在他眼皮底下,他要爭的就是都督。
張奇跡道:「若能爭到都督,以後就是實權將領,若爭不到都督,那就是掛個節度使頭銜的閒人了。」
六大軍區雖然劃定,但駐守大將卻都還沒分封下去。比如折德扆作為前鋒突至開封,暫時掌管著開封這座大城,陳州、穎昌也都受其節制,但以他的資歷、地位顯然不可能主掌整個戰區;楊光遠駐兵曲阜,只是暫時,假以時日肯定要南移;雲中軍區兵馬虛中守外,兵力都安排在雁門關外呈圍攏之勢,反而是雲州兵力不多;漠南的兵馬也大部分南下,目前都聚集於幽州;只有鄴都,在平幽倉的糧食超過一大半運往河津鎮後,那裡便失去了戰略意義,高行周便奉命南下,兵駐鄴都在未來他很有可能會成為這裡的常駐大將,這是大家都看好的。
范延光道:「高行周是河北人,又已得到了元帥的信任,白馬銀槍團機動力強,鄴都是四通八達之地,他駐守在那裡,不但可以威懾整個河北,隨時鎮壓可能產生的叛亂,同時如果南方有事,白馬銀槍團也能迅速馳援山東,所以他在鄴都,應該是不會變的了。」
不得不說范延光作為將領,眼光還是頗為精準的,諸將都服其論。
范延光又道:「幽州既然被元帥定為北京,那以後他就算不是以此為國都,至少也將是諸京之一,不是親信大將掛不上名。不是楊易,就是薛復,這個地方,我們是爭不來的了。中原、山東兩地,折德扆黃口小兒,不過暫攝其事。往後肯定還要安排方面大將的,但開封是進軍洛陽的跳板,圍攻洛陽那是滅國之戰,元帥到時候就算不親臨,也一定會派遣親信大將。總之,元帥多半不會將這樣一場大功勞送給我們。」
「那麼漠南呢?」
「漠南北接漠北。東臨契丹。一來那個地方太過苦寒,咱們去了那是受罪,二來那個地方太過重要,我看我們也是排不上的。將來多半是由曾經遠征的某個重將鎮守。」
「那就只剩下雲中、山東了。」
「所以,我們能爭的,就是雲中、山東兩地。雲中如今其實是沒有守將,只由曹元忠掛個號,咱們有機會爭一爭。而山東那邊,楊光遠也是新降將。而且他的威望遠不如我,如果我能爭到這個位置,將來下淮南、平江東,將有大用!功勞富貴在此一役!」
現在張邁威震天下,海內步戰之強莫過於石晉,騎戰之強莫過於契丹,契丹已破、石晉將亡,在天下人看來天下哪裡還有天策唐軍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便成為武將們眼中的一塊「肥肉」沒有人考慮到勝敗的問題。都覺得贏肯定能贏,只是誰去摘取果實罷了。
「可是。這六位都督會由誰掌領呢?」張奇跡道:「我看,這次元帥召集各路兵馬到燕京閱兵,到時候多半就會就勢分定座位。」
「正是!」范延光道:「所以這次幽州閱兵,正是我們的最後機會!」
當范延光正在為未來六都督之位考慮,準備進行角逐的時候,登州海外。符彥琳在蓬萊島作客也已經超過了一個月。
符彥琳沒想到自己會在這裡耽擱這麼久,他原本以為經過那一次「推心置腹」之後,至少能夠推動趙贊歸順的決心,沒想到趙贊卻還猶豫了這麼長的時間,但他要回去時。卻總是被趙讚好言留住。
趙贊不跟他說具體的計劃,僅僅總是說:「放心,到時候趙贊一定會給舅舅一個滿意的答案。」
趙贊並沒有撒謊,他的確是在為一份厚禮做準備既然已有心歸附,那麼就得把事情做得漂亮!這樣才能在新主心目中留下好印象,為自己家族奠定一個高起點。
不過,趙贊也並不是沒有繼續觀察的意思他還要看看張邁接下來的施政措施,還要看看最後這段時間還有沒有變化。
/>
如果在這段時間張邁暴露出致命缺陷,那麼自己就懸崖勒馬,但如果張邁的實力更上層樓,那麼自己的獻禮就要加大籌碼。
當河北、山東發生的事情傳到蓬萊,趙贊最後一絲猶豫也徹底打消了!
就連他的母親興平公主,在聽說河北發生的事情之後,也對張邁生出了無比的敬畏:「怪不得他能平定西域,怪不得他能打平漠北!怪不得他能攻破契丹!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手段,不要說當世群雄,就是你的外祖父(李嗣源)也是望塵莫及!孩子,這位天策上將,我們鬥不過他的!絕對鬥不過!這是漢高、唐宗一流的人物啊!和這樣的人同時代,是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最大的不幸!」
「母親的意見,正與孩兒略同。」趙讚道:「幸好孩兒早有準備,這次閱兵,孩兒準備前去參加。」
「閱兵?」興平公主愕然道:「可是你的兵馬……」
趙讚的兵馬,在海上縱橫難有敵手,但這時代的水兵水將,無論外表行頭還是作戰手法,都和海賊也沒什麼不同,一旦洗腳上岸,在中原的驕兵悍將一比,那就是一群泥腿子,別說在威風凜凜的騎兵面前,就算和普通的步兵相比也實在有些上不得檯面。
「我們的人馬,當然是不上岸的,但張元帥既在天津開港,我想,這裡頭就有我們表現的餘裕。」趙讚道:「兵船北上,加上一份厚禮,再加上我的誠意,希望因此能買來我們趙家的世代公卿。」
「誠意?」
「我會將兵船都留在天津,然後隻身入幽州。」趙讚道:「我要給天下人立一個正面的榜樣,范延光不會當馬骨,白白丟了一個好機會,這個機會就是留給我們的。我相信以張龍驤的眼光,必然不吝為此而付出千金的。」
符彥琳終於等來了趙讚的回復,趙贊將他帶到海邊。符彥琳舉目一望不由得大吃一驚!蓬萊島的海面上,大小船隻密密麻麻,足足有八艘三層高的巨艦,六十餘艘闊肚大海船,三十餘艘狹身車槳戰船,加上其它各類子船、走舸、遊艇、漁船、三板。全部揚帆待發。
符彥琳知道趙贊有這麼多船,卻不知道他準備帶上去,這簡直是傾國北上,這是要去朝見,還是要去打仗?要知道這麼多的大船隻,如果全部用來運兵的話,足以運送數萬大軍的。他嘴角微微一呡,說道:「這支船隊,準備全部出發?」
趙贊笑道:「小漁船走不了那麼遠。現在就是幫忙運運東西。三板帶一些,其它大船,都要出發。裡頭有我為元帥帶的禮物。」
「禮物?」
「禮單我已備好,到時候我會親自呈獻。」
「親自?」符彥琳道:「元輔打算親入幽州麼?」
「這個自然。」趙讚道:「非如此,如何現出我的誠意。」
這個時代的海運,大多數是近海航行,五代的造船技術,在一些局部比唐朝有所發展。但大體上是退步了。
趙贊佔據登、萊,基本控制了大半個北方的海船製造。但他麾下能遠航到日本的船隻也不多,而且出事的幾率不小。但沿海航行就沒什麼問題了。所謂沿海航行,就是海船離岸不遠,半靠風帆半靠洋流地北上,華夏航海家在很早的時候就運用了船帆分力的技術,使得船隻順風可行。斜風可行,甚至逆風也可以之字形行船,幾艘大海船又設立了畜力槳,如此緩緩北上,就行走速度來說慢極了。從山東半島前往天津也不算遠,因為錯過了季風,所以行駛速度甚慢,船隊還沒走五分之一的海路,輕騎早已將消息傳入幽州。
又因為是近海航行,所以沿海各縣都不斷有消息北傳,高行周等將領知道趙贊大舉北上之後都頗為緊張,范延光聽說後也馬上上書張邁,建議嚴防天津港,又請纓願意前往設防。
張邁卻對諸將笑道:「天津現在也就是個小漁港,得失對我們有個屁影響。至於幽州這邊,我不信趙贊會愚蠢到上岸來襲,他若敢來攻幽州,我可以退避三舍讓他登岸,就算他糾結了契丹日本高麗吳越閩漢運個三五十萬大軍過來,我也一併接著。」
無論劉黑虎還是石堅,無罵信還是折從適,所有將領聽了之後都放聲大笑。
沒錯,如果是海面作戰,趙贊或許還有優勢,但一旦登岸,天策鐵騎如今怕誰來?
張邁當即下令:天津全面開港,放趙贊進來!趙贊不是說要入幽州來朝見我嗎?如果他的船能入內河,放開河防,讓他進來!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實在讓張邁很無語,又等了七八天,才聽說了船隊入港的消息。
趙贊進港之後,巨艦大船都留在了天津,他本人只乘坐五艘車槳船進入內河,這次來得可就快了,一日功夫便抵達河津鎮,然後在河津登岸,只帶了幾個隨從,算得上是隻身入燕。
符彥卿到這時才算鬆了一口氣,對張邁道:「趙元輔的兵馬船隻全部留在天津,一個條件都沒提就只身前來,可見這次歸附大有誠意。」
張邁笑道:「不錯,他有眼光,也真夠狠!換了我有那麼大的家業,可未必肯輕易拱手的。」
符彥卿微微一笑說:「以末將對趙元輔的瞭解,他這個人野心不大,和元帥不同。」
應該說,符彥卿雖然為人中庸,但擅長察言觀色,這段時日相處下來他已經有些摸到張邁的脾氣了,如今竟也敢跟張邁說說玩笑了。
張邁果然不以為忤,笑道:「那是。」又說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趙元輔遠來,我不能太沒禮貌,符將軍代我出城一迎如何?」
符彥卿行禮:「願意效命。」
張邁又道:「以中郎將前往迎接,有點上不了場面。就升符將軍一級吧,從今往後,便是將軍銜了。」
符彥卿大喜。
天策唐軍如今軍銜貴重,漠北征戰中有一大幫有功將士都還沒進位呢,原因在於有楊易薛復和石拔頂在那裡,上將軍已是目前天策臣子中最高的級別,楊易薛復等不升,下面的人就不好意思升上來,而楊易他們再往上就是元帥,范質魏仁溥等一干臣不肯讓任何人與張邁並列,在這個問題上拚死不肯退讓一步。他們已經放出話來,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調整軍銜,二是張邁登基只要張邁當了皇帝,君臣之位一定,那時候多幾個元帥就不要緊了。
幸好漠北立功的諸將,功勳最著者大多數也都是張邁的親信,在這件事情上並不著急,不過那些降將來說,要想得到天策固有體系下的高階軍銜就相當難了,以高行周的威望、資歷,也是連取兩倉、為天策解決燃眉之急而後得升將軍,現在符彥卿也得以陞遷,那是因為張邁對海上力量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眾人的預料。
趙贊身穿一身儒衣冠,在符彥卿的迎接下進入了幽州城,進入黃金大帳時,諸將第一眼看去還以為來的是一個臣。但他眼神間不經意流露出的威懾力,才提醒了眾人這是一個執掌權柄、定人身死的人物。
張邁笑道:「趙東海辛苦了。」
趙贊一愕,不知道趙東海是誰。
張邁道:「如今海上力量,以君為強,趙兄足以當東海之號。」
趙贊一聽大喜,躬身道:「謝元帥賜號!」
張邁又笑道:「你只身前來,不帶一兵一卒,不怕我在這裡把你殺了麼?」
趙贊一路上已經從符彥卿那裡聽說了一些張邁的性情,見張邁見面就跟自己開玩笑,心情反而放鬆了,也笑道:「元帥若要殺我,我就算躲到天涯海角也躲不過去。隻身在燕與兵船環衛的蓬萊,其實在元帥眼中沒什麼區別。」
張邁哈哈大笑:「設宴,設宴!今日宴席,趙東海是主賓,其他人都是陪客。」
其他人,自然連薛復等親信大將都包括了,趙贊忙道:「不敢!」
張邁道:「不要推辭。現在我熱情些你接著了,那是咱們一見如故情真意切,要等你把禮物拿上來我再示好你,別人就要說我張邁市儈了。」
趙讚道:「元帥知道我要送什麼禮?」
張邁笑道:「你既然大張旗鼓地北上又隻身入燕,那麼那支龐大的船隊自然就不是運兵的,不是運兵,那多半就是運物。那麼大一直船隊,運的就算是沙子,也夠堆起一座山了。不過東海兄,我向來是崇尚等價交換的,不管你拿什麼來,我總不會讓你吃虧,只是最近太窮,你忽然運這麼多貨來,也不怕撐死我!」
趙贊微微一笑,道:「我運的東西,不甚值錢。或者說,入貨的時候,不甚值錢,乃是極其常見之物。」
「哦?你這麼一說,倒挑逗得我有點好奇了,不知道是什麼。」
「糧食。」趙讚道:「來自南方的糧食,以及一條可以源源不絕的……糧道!」
這兩個字說出來,帳內諸將無不動容,就連薛復也打起了精神。
張邁雙眼一睜,眼珠子都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