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之全球攻略

《》章 節目錄 【第二十二章 夔牛鼓,漢軍攻勢】 文 / 鄒久官

    看看他們,雖不著全甲,但卻絲毫無所畏懼的頂著月氏人的箭矢穩步向前,任何一個人中了箭,只要還有意識,還有呼吸,他們就會堅定地跟在袍澤的身邊,一步一步向前走。絕對沒有人為了躲避箭矢而閃開他的位置。

    月氏就這樣看著這支似乎弓箭都射不穿的團體,如移動的山體一樣向他們壓來,才離營門不過三十步而已,守衛營門的月氏叛軍就自動崩潰了,他們呼喊著丟掉手中的弓箭,腰刀,和鎧甲,瘋狂的向後跑去,嘴裡嘶吼著自己都不明白的音節。還有些叛軍,居然面目猙獰扭曲地舉著刀衝出營寨,向這支穩若磐石,如山行進的隊伍殺來,這些人的結局自然不美妙——陷陣衛還沒有正式開始攻擊,月氏叛軍的戰鬥意志已經徹底崩潰了!他們的唯一戰鬥神經被扯斷了!

    姚仲孝咬著嘴唇,看著已經走進營寨裡的陷陣衛,忽然有種衝動——我也要加入陷陣衛!那才是真正的軍人該去的地方!

    接下來,姚仲孝更加認定了自己的看法。

    只見已經進入月氏營寨的陷陣衛隨著一聲:「玄武沖天,殺!」所有陷陣衛士兵居然如孔雀涅槃一般整個炸開,無數陷陣衛士卒在忍受了方才幾乎讓人窒息的攻擊後,突然爆發出來,齊齊高吼著他們的口號,殺向四周。

    「向前!向前!!向前!!!」

    「陷陣之士,有死無生!殺!殺!!殺!!!」

    ……

    「咚咚咚」。陷陣衛的戰鼓這時才隆隆響起,每一下鼓聲。都會伴隨著陷陣之士們雄壯的怒吼,他們是陷陣之士,但不是真的陷入了癲狂,他們還有很有條理,五人成伍,十人成排,任何敢於反抗的月氏士兵都被徹底劈碎。

    「大漢威武!」不知道誰先喊了一聲,跟著進攻的姚平旅的所有大漢士卒也跟著喊了起來。

    「大漢威武!威武!」

    一直揪著心的姚平此刻也大喜過望。抽出腰間戰刀,高聲大吼:「破營!」

    「破營!」所有漢軍士卒跟著這一聲霸氣十足的口號,蜂擁衝向了月氏營盤。

    漢軍,已經如龍飛九天,似蛟龍入海,整個戰線都奔騰起來。

    ……

    站在輪台城城頭觀戰的益公半晌沒說話,反倒是伍川瞠目結舌了半天才感慨道:「陷陣之士。名不虛傳!」

    杜蔚卻是沒有做評論,而是掉頭就往堡牆下走,邊走邊大聲道:「快,通知司徒殿帥,立即調中師,不。把中師、後師一起調來,發動總攻!」

    「總攻!」一聲聲長長的命令聲沿著堡牆向四周傳遞。

    隨後,輪台城那面由百張夔牛皮製成的戰鼓也在十個壯漢鼓手的敲動下隆隆響起。

    漢軍的總攻,就在這一刻發起了!

    百張夔牛皮製成的戰鼓,是大漢皇帝御賜給元帥的。其聲十里可聞,其色狀若春雷。隆隆敲響的戰鼓如同一粒掉落湖面的石子,瞬間將輪台城周圍數十里的戰局都給攪動了。

    其他方向的漢軍士卒並不明白為何敲起了夔牛戰鼓,但信號無疑是明確的。這次都不用各級軍官下令,所有漢軍士卒都從工事裡站出來,排成各自的攻擊陣型,呼喊著「大漢威武」的口號,瘋狂衝向月氏人!

    ※※※※※※※※※※※※※※※※※※※

    漢軍沒想到總攻會在這個時候開始,月氏人也同樣沒想到。

    捐毐軍團大帳裡,一大堆人團團圍在沙盤前,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是捐毐軍團的參謀。

    月氏人效仿大漢軍制設立軍隊,連參謀部也一樣。不過他們的參謀水平顯然不能跟大漢正規軍隊相比。在沙盤前的這些人,說他們像參謀,還不如說像路邊為了一個銅幣而跟人爭吵的菜販。

    嗓門大成了爭奪話語權的唯一武器。而坐在帳中帥案後面的,是捐毐軍團的統帥,月氏三王子覃偲.阿巴斯。

    聽見沙盤邊上的爭吵聲越老越大,覃偲的臉上漸漸浮現出不耐煩的神情。與瘦弱蒼白的毐秣不同,覃偲的身體很壯實,坐在那裡就像一頭隨時可以撲起傷人的獵豹。

    「夠了,」年僅二十歲的覃偲突然從座位上跳了起來,伸手抓過武器架上的鎧甲,往身上一套,嘴裡吼道:「沒時間聽你們在這裡廢話,真搞不懂大哥要召集你們這幫廢物幹嘛,參謀參謀,等你們參謀出個屁來,我屎都拉完了……」

    一眾參謀齊齊低下頭,滿臉羞愧,不敢反駁。

    的確,這些參謀的水平是不夠的,能給出的作戰方案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特點。不能怪他們,這些人很多都是底層的軍官,有一些乾脆是退伍的老兵,之前指揮的最多也就是幾千人的小戰役,像這種動輒數萬人的大戰,他們還真沒接觸過,每日裡計算後勤補給,安排傷員和武器等問題就讓他們手忙腳亂了,想找出跟大漢正規參謀的人才,實在太難。

    就連這次的作戰計劃,其實都是大王子那邊做好以後送來,他們遵照執行就是了。

    而三王子覃偲對他這個大哥是言聽計從——沒辦法,誰讓他們是同一個媽生的呢。一般覃偲都不干涉捐毐軍團的管理,他喜歡的是親自披甲,衝鋒陷陣。覃偲的親衛師算是捐毐軍團中最善戰的隊伍了。

    有人會問了,參謀部不是有一票否決權嗎?照搬大漢軍制的月氏參謀部,應該也有這個規定吧?

    哈哈,是的,月氏軍團的參謀部的確有這個規定。可有意義嗎?一票否決權,是在參謀部有強力後台支撐的情況下。才能對統帥作出的否決。大漢帝國還沒散架,皇帝就是參謀部最大的後台。參謀部行駛一票否決權的時候,那些將領們誰都不敢視而不見。

    而月氏軍團呢?他們的最強力後台就是月氏王,以及月氏各個王子。在這些後台面前,誰敢拿一票否決權來否決他們的決定?

    大漢的皇帝還有內閣和文官系統來制約,月氏的王子殿下們呢,誰來制約他們?沒人!除了那個還在迪化城忙著收拾王宮的月氏王外,沒人了!

    所以現在的月氏參謀部,準確點應該改名。叫「後勤管理部」!

    月氏軍團,其實就是一個集權獨裁的權力模式。這種模式有好有壞,壞處是太考驗領導者的能力,一旦出現平庸的人,整個集體很容易快速崩潰,比如伊犁軍團。而好處時,如果這領導者能力還行。便能快速將所有力量集中起來,達到驚人的集體效果,比如覃偲現在的舉動。

    覃偲的粗魯和勇武,顯然用對了時候。而且他也沒有等參謀部給出個什麼所謂的防守方案,而是帶著他的親衛師,照著漢軍的進攻方向就猛衝了過去。

    他運氣不錯。正面的是漢軍甘州第一軍團的中師,本來這個師接到的命令是佯攻,所以只派出一部人馬試探攻擊,都沒有派騎兵策應兩翼。而等漢軍發動總攻時,已經開始佯攻的漢軍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該繼續沖,還是等到後續部隊趕到再上。就這麼一猶豫。月氏人已經撲了出來。而此時,率先發動佯攻的這一部漢軍,與後續的漢軍相隔太遠,已經不可能和友軍匯合了。

    應該說,任何集體裡都有優秀者和平庸者,而大漢軍隊的教育,就是希望將平庸者訓練成一個合格的命令執行者。在漢軍教條裡,面對這種情況是有專門的應對方案的。

    漢軍中師這一部的部帥顯然不算優秀者,不過他卻能忠實的執行命令,他按照教條上的內容,立即將一部漢軍整合起來,就地固守,同時將兩營士兵派出去,伸展兩翼,形成一個活動空間。

    要知道,一部人馬可有三四千人,這在戰場平面上,所佔據的寬度可不小。這一拉伸,月氏人就必須進行突破,而不是迂迴到他們的後方,從而保證了自己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而在這一帶,正好也有幾個小山包,雖不足以死守,但借助地勢抵擋一下還是可以的。

    於是,月氏捐毐軍團與漢軍甘州第一軍團中師的碰撞在這裡開始上演。月氏人的攻勢很猛,因為他們有一個身先士卒的統帥,漢軍的抵禦也很頑強,因為他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禦教條。每一步該怎麼做,他們都心知肚明。兩下裡碰撞在一起,喊殺聲震耳欲聾。

    在廝殺了半個時辰後,中師的主力也終於趕到,可這時這一部漢軍僅存一千多人了。

    接下來,中師與捐毐軍團展開了大規模的衝殺。這次雙方都沒有所謂的留手,漢軍的弓弩箭矢,甚至是拋石機不斷進行遠程打擊,中師僅有的一個騎兵旅也不斷在側翼突殺,想要找機會直插中路。

    而捐毐軍團也發揮了全部實力,他們同樣也有騎兵和遠程打擊武器。雙方的士兵你來我往,陣線接觸面寬達數里,從天空往下看,就像兩股對沖的浪花,你來我往,戰況慘烈!每一點浪花的退卻,都代表這至少百十人條人命的消失!仗打到這份上,已經不是拼智慧和謀略,而是在拼士氣和兵力多寡!

    這,應該是漢軍要極力避免的情況。

    ※※※※※※※※※※※※※※※※※※※

    益公坐鎮輪台城,這次他沒有再錯愕猶豫,雖然他現在很後悔,可他更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這場突如其來的總攻讓益公很突然,但身為元帥,再突然的事情他都經歷過,也不差這一樁。

    「元帥,中師與捐毐軍團兩個師陷入膠著。」

    「啟稟元帥,陷陣衛突入伊犁軍團五里,伊犁軍團已潰散。」

    「元帥,後師已加入前師,現已靠近塔里木河淺灘,隨時可渡河攻擊捐毐軍團。」

    ……

    一條條軍報流水一樣通過參謀和傳令兵傳到益公這裡。此時的他沒有舉著「千里眼」觀察戰場,他沒時間看。事實上他也看不見什麼——甘州第一軍團四萬餘人已經全部出動,同時攻擊月氏兩個軍團。雙方總參戰人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數過萬就已經是鋪天蓋地,而十萬人的戰場規模,豈是一個望遠鏡就能看遍的?他就算拿著現代的望遠鏡,估計也看不到戰場的盡頭。而且這麼多人的大戰場上,他一個人也看不過來。

    正確的指揮方式是,將參謀們撒出去,每個參謀關注一個點,因為漢軍都會通過旗幟來向後方傳遞消息。參謀們通過旗幟旗語,將情報匯總,然後告訴益公。這個時候,是參謀最繁忙的時候,也是最考驗參謀能力的時候。他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得到的消息歸納清楚,然後以最快最簡潔的措辭將元帥的指令傳達下去,如果在這麼繁忙的情況下。他們還能給出建議,那就更好了。

    總之,參謀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而是一場大戰的紐帶——戰場指揮官與元帥直接的紐帶,也是每一個參戰士兵與元帥的紐帶。他們從這裡傳出去的每一個聲音,每一個字。也許就關係著成百上千人的命運!他們不能有所疏忽,一旦疏忽,失去的也許不僅僅是這成百上千人的生命,還有整場戰役的勝負!乃至於他們自己的生命!

    「傳令司徒功親自統帶後師渡河,務必在半個時辰後對捐毐軍團側翼發動攻勢。」

    「傳令中師。不惜一切代價,纏住當面的兩個師叛軍。」

    「傳令陷陣衛繼續突破。以東北角為突破點,爭取迂迴到捐毐軍團側後。」

    「傳令甘州第二軍團杜善,命其派不少於兩個旅的兵力進駐輪台城西側。」

    「傳令肅州第一軍團英奇,命其派不少於一師的兵力攻擊捐毐軍團的右翼,參與總攻。」

    「傳令甘州第一軍團前師,派出斥候,擴大搜索面,務必防止月氏王都軍團的參戰。」

    ……

    此刻的益公沉著而又冷靜。他明白,既然決戰以伊犁軍團的潰敗而打響,那就不能再猶豫,之前的計劃必須作出修改。可隱隱的,他又覺得似乎有什麼危險在逼近。他仔細地端詳著面前的沙盤,最後又補充了一條命令:「傳令還未撤回墨山的陷陣衛,停止後撤,集結到焉耆。」

    這個命令顯然讓傳令參謀有點疑惑,他忍不住道:「元帥,陷陣衛三天前開始撤離,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全走光了吧?」

    益公皺了皺眉,道:「應該還沒有,程知節那個老瘋子這麼想打仗,來輪台都帶來一部人馬,本帥估計他肯定磨磨蹭蹭不肯撤兵,鄯善城必定還有陷陣衛人馬,去傳令吧。」

    「喏。」參謀不再發問,立即執行。

    不多久,杜蔚緊急趕來,行禮後立即道:「元帥,聽說您下令讓肅州第一軍團派兵支援了?」

    益公正在看著沙盤思索,聽後「嗯」了一聲,沒有再說話。

    「元帥,我反對。」

    益公這才抬起頭,杜蔚挺胸抬頭,目光直視益公,沉聲再次重複:「元帥,我反對從英奇那邊調兵。」

    益公並沒有出言訓斥緩緩道:「說說你的理由。」

    杜蔚快步走到沙盤前,指著肅州第一軍團的駐地焉耆道:「元帥,理由還是我之前就跟元帥說過的,焉耆這個位置正好頂在北海州往大月州的南下通道上,北海州的月氏軍隊在飛雲堡吃了大虧,這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了,而這些南撤的月氏軍隊到現在不見蹤跡,我們必須留夠人手應變。」

    這時伍川也走了過來,反駁杜蔚道:「元帥已經派陷陣衛前去協助固守了。」

    「可是陷陣衛的程將軍不在焉耆。」杜蔚毫不客氣地頂回去,「元帥,總攻突然開始,誰也想不到會這樣。如果早知道月氏伊犁軍團如此不堪一擊,我們當初就應該把陷陣衛直接調上來打甘州第一軍團前師的位置,這樣或許還能連捐毐軍團一起吃掉……

    可現在我們只有一部的陷陣衛,再突進一個時辰,就是陷陣衛士卒體力的極限,他們無力再繼續突進下去。這個時候再擴大攻勢是不可取的。更關鍵的是,程將軍才是陷陣衛的兵膽,他不在,焉耆的陷陣衛會不會聽從英奇的調遣還兩說,萬一焉耆有事,僅靠肅州第一軍團的兩個師是擋不住的。

    所以我反對將焉耆的一個師調來加入戰局。」

    益公皺眉聽完,不得不承認,杜蔚的說法很有道理。

    可就在這時,又有參謀進來:「元帥,前師斥候回報,月氏王都軍團動了,直奔伊犁軍團而來,其前鋒一部已經與姚平旅碰上,正在激戰。」

    杜蔚一聽頓時愣了。

    伍川趕緊道:「元帥,月氏王都軍團動了,這是最後的決戰,必須擴大攻擊兵力,請再增調軍馬。」

    伍川的話沒有說錯。一旦月氏的王都軍團加入進來,這就是十五萬人規模的戰役,說是決戰毫不過分。可王都軍團此刻參戰,難道他們準備亮底牌了嗎?

    益公猶豫了。他實在無法作出決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