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87節 負荊請罪(1) 文 / 嵩山坳

    第187節負荊請罪(1)

    載瀅怎麼也沒有想到因為李鴻章的一番奏答,自己無端為皇上所厭恨,幾次請安的時候想在父親面前說話,都被他冷冰冰的擋了回去,這更讓他心中發涼,反而是載澦、載沚兄弟兩個嘴上不說,眼角帶笑的樣子,更是讓人胸口發堵,精神萎靡。直到此刻,他才第一次感覺到帝皇之威的森嚴,原來沒有了皇帝的重視,自己什麼都不是!但眼下自索無解,父親正在氣頭上,說什麼也是沒有用的,只能稍待來日了。

    李鴻章深感二阿哥為自己所累,招帖上門,欲行賠罪,護衛先到轎前請安聲明:「貝子爺病了兩天了,這會兒剛服了藥睡下。是不是能見中堂,還不知道。中堂先請裡面坐,我馬上去回。」

    「病了?不要緊吧?」

    「只是受了點兒寒。」

    「那更得瞧瞧了。」李鴻章說:「你跟貝子爺回,請他不必起床,更不用換衣服,我到上房見好了。」

    不一會,護衛傳話:「我家爺說:彼此至好,恭敬不如從命。請中堂換了便衣,到上房裡坐。」

    於是李鴻章就在祥貝子府的大廳上換上『福色』套一件玄色貢緞寧綢襯絨袍的馬褂,由護衛領著上樓。載瀅在樓梯口相迎,拉住他的手不讓他行大禮,「少荃,不必多禮,請到樓上說話。」

    延請到樓上,讓李鴻章坐在炕床上首。大理石面的炕几上,擺上四干四濕八個高腳果盤,另有一個長身玉立,辮子垂到腰際的丫頭,獻上金托蓋碗茶,然後就捧著水煙袋,侍立在旁,預備裝煙。「三原城中一別,匆匆數月,爺的精神倒還好。比上一次見的時候清減了些。」

    李鴻章說道,「爺……」

    「少荃,你也不必多想,雷霆雨露莫非君恩,我很能想得開的。」載瀅是無可奈何的口吻,「說起來,這十餘年來,我也該到了休息一會兒的時候了。」

    話中透著濃重的牢騷意味,李鴻章很不以為然,哪有受這樣一點蹉跌就灰心冷意的?但眼下不宜直言,「貝子爺,鴻章想來,此事不妨求求宮內?」

    「你是說,我母妃?」載瀅笑著搖搖頭,「你當我沒有想過嗎?上一次去給額娘請早安的時候……哎!」他歎了口氣,「不說也罷!」

    於是李鴻章知道,這母子二人也有所不愉,但又很覺得奇怪,兒子無端被責,做人母親的如何放心得下?佳貴妃據自己知道,是皇上寵妃之一,除了皇后就要數到她,怎麼會袖手不管呢?

    就這微一僵持之際,善伺人意的那名青衣侍兒,將水煙袋伸了過來:「中堂請抽煙!」

    等他「呼嚕嚕」吸完一袋水煙,載瀅換了個話題:「幼樵的傷病怎麼樣了?」

    「已見大好,皇上專門降旨,把黃寬從天津徵調而來,說來也是難為了他,不久前剛剛為成祥之事奔波過一次,回津不久,又受了一番雨雪載途之苦。」

    「若是論外科,還是西醫好。」載瀅說道,「幼樵難得;張香濤雜,陳伯潛庸,吳清卿輕,清流當中,論才氣還要數幼樵。」

    李鴻章有些意外,原來以為他在皇上面前受重視,只是為愛屋及烏,現在看來,確實極有才氣!從對張之洞、陳寶琛、吳大澂、張佩綸所下的一字之評十分貼切,就可見一斑!「二爺的知人之明,實在佩服。如今皇上預備大辦海軍,原是幼樵的創議,鴻章忝為大臣,有為國家育才舉賢之責,當初有個私底下的打算,如果海軍辦起來,保薦幼樵經紀其事,成效一定卓然可觀。經此磋跌,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李鴻章的實話只說了一半。他對張佩綸的期望,不僅在於辦海軍,而是打算以衣缽相傳,接管南洋。南洋的局面已經扯得甚大,而他認為他『老師』曾國藩的話:「辦大事以尋替手為第一!」實在是至理名言。自己位極人臣,將逾五十,在外省怕是也也沒有幾年了——這一次雖然橫遭天威,但任何人都知道,以皇帝的脾氣,留他在京養病,又免去一切官職,只是想收小懲大誡之效,用不到多久,再經起用,就一定是朝堂重臣!而一旦交出了關防,論公,承先啟後;論私,遮掩彌縫,都非得預先安排一個人在那裡不可。

    這個人很不容易物色,資格不夠、才具不行、見解不同、關係不深,都難與其選。看來看去只有張佩綸最好,才具、見解、關係,樣樣合適,最難得的是翰苑班頭,清流領袖,這個資格是自己的嫡系人物中沒有一個夠得上的。而不是翰林出身,想當南洋大臣就很難了。像張佩綸,以張之洞為例,積資升到二品的內閣學士,外放巡撫或者內轉侍郎,立刻就可以大用。那時候奏調他會辦軍務,歷練個兩三年,順理成章地接了自己的關防,豈不是為公為私最順心愜意的打算?

    所以『經此磋跌,一切無從談起』,根本是違心之論。他的本心不但想設法將張佩綸弄回來,而且還想保他起復。不過眼前還『無從談起『而已。

    恭王當然猜不到李鴻章的心思。他這時由張佩綸的遭遇,聯想到另一個人,「唐鄂生也可惜。」載瀅說道:「相形之下,張幼樵還算是運氣的。」

    鄂生是唐炯的號,中法之戰,越南戰事先敗後勝,論喪師之罪,唐炯實在算不得有多重,然而革職拿問,竟判了斬監候的罪。「是!」李鴻章忍不住說了句:「薛雲階未免過分,聽說是有私怨在內。」

    薛雲階就是刑部左侍郎薛允升,載瀅很注意地問:「喔,是何私怨?」

    李鴻章頗悔失言,無端道人長短,傳到薛允升耳中,自然會記恨,豈非平白得罪了一位有實權的京朝大員?就這沉吟未答之際,載瀅卻又好奇地催促了:「只當閒談。不妨事!」

    不但催促,而且已看出他心中的為難,李鴻章不能不談了,「原是誤會,也是丁稚璜處事,稍欠周詳。」他說,「傳聞得之,不知其詳,約略給您說一說吧!」

    李鴻章是得自四川來客的傳聞。唐薛結怨在七八年以前,那時的唐炯,在四川由捐班知縣,升到道員,丁寶楨一見,大為賞識,許為『國士』,更因為同鄉的關係,益加信任。說實在的,唐炯受命整理四川鹽務,亦確有勞績,無怪乎丁寶楨言聽計從,成為四川官場中的紅人。

    就在這時候,薛允升由江西饒州知府,調升為四川成綿龍茂道,興沖沖攜眷到任,見過總督,談得亦很融洽,那知第二天『掛牌』出來,薛允升變了調署建昌上南道。

    這兩個道缺,肥瘠大不相同。成綿龍茂道下轄成都、龍安兩府,綿州、茂州兩直隸州,衙門在成都,不但是四川的首道,而且因為兼管水利的緣故,入息甚厚。

    建昌上南道下轄雅州、寧遠、嘉定三府,邛州一個直隸州,衙門在雅州,地當川藏交界之處,專責是撫治土司。地方又苦,差使又麻煩,這還罷了,最令人不平的是,各省駐防將軍都不管民政,與地方官只有體制上的尊卑,並無管轄上的統屬關係,惟有成都將軍可以管建昌道,這自是因為建昌道管土司,職掌特殊的緣故。

    由於這一管,建昌道憑空多出來一個頂頭上司,每趟進省公幹,對將軍衙門要另有一番打點。將軍的『三節兩壽』,其他地方官的賀儀,不過點到為止,建昌道卻須比照孝敬總督的數目致送。因此薛允升萬分不悅,認定是唐炯搗的鬼。

    談到這裡,載瀅插嘴問道:「我記得唐鄂生那時候是建昌道,是不是對調了呢?唐鄂生似乎沒有當過成綿道啊!」

    「是!您的記性好。那時候唐鄂生是建昌道,可也沒有當過成綿道。成綿道後來掛牌由丁價藩署理,不過丁價藩是由建昌道調過來的。」

    「慢慢!少荃,你這筆帳沒有算錯吧?」

    「王爺是說唐鄂生既是建昌道,何以丁價藩又從建昌調過來?這裡面有筆纏夾工的帳,我算給王爺聽……。」

    原來唐炯的本職是建昌道,但因督辦鹽務的緣故,經常駐在省城,因而又得另外派人署理建昌道。此人就是李鴻章所說的丁價藩,名叫丁士彬,河南人,生得瘦小閃爍,以才能自負,而實在是儇薄小人,不知怎麼亦為丁寶楨所賞識?「照此說來,唐鄂生無非佔個實缺而已,誰來署理他的缺,與他根本不生關係。」

    「正是這話。」李鴻章答道:「是丁價藩想改署成綿道,稚璜也要他在身邊,所以硬作主張來了個對調。薛雲階不明內幕,張冠李戴,拿這筆帳記在唐鄂生頭上,一直耿耿於懷,如今是遇到了以直報怨的機會了。」

    「恩怨難言!」載瀅感歎著。接下來又問:「稚璜清風亮節,亦以能識人知名,這丁價藩必是能幹的?」

    「能幹不能幹不說,稚璜受他的累是真的。川人拿他跟稚璜並稱,號為『眼中雙丁』。又有『四大天地』之說,詆毀稚璜,十分刻薄,當然也是丁價藩替他招的怨。」

    「喔,」載瀅問道:「何謂『四大天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