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37節 大辦海軍(第五卷終) 文 / 嵩山坳

    而在大海的另外一邊,從英國和法國分別定制的五艘山字甲艦在咸豐二十三年年底之前,抵達了天津大沽軍港。由英國伯明翰船廠製造的第一艘,後來命名為洞庭湖號是該序列的第一艘,具體參數是:標準排水量:噸,滿載排水量:31500噸,最大排水量:噸;總長:221米,型寬:33米,吃水:98米;定員:850人。鍋爐:8台65型燃煤鍋爐,主機:4台66型蒸汽輪機,功率:1軸馬力,推進器4軸4漿;航速:30節,續航力:1海里14節。

    艦上裝載了9門400毫米l50型艦炮(3x3);16門150毫米l52型艦炮(8x2);12門50型『毫米150型艦炮(6x2)。主裝甲帶:300-330毫米,裝甲甲板:130-150毫米,露天甲板:40毫米,防彈片甲板:20毫米,炮塔:200-400毫米,炮座:330-400毫米,司令塔:330-400毫米。如果僅僅從尺寸數據看,山字級比遠字級並不會勝強太多,但實際上防護能力卻提高了不少。

    首先,這種艦艇的主裝甲帶採用了傾角設計,這相當於變相提高了裝甲厚度。其次是更加重視水平裝甲防護,這在遠戰中非常關鍵。另外,採用的裝甲鋼比後者好得多,其實際防彈能力提高了至少一成。

    山字級鐵甲艦的到來,讓北洋海軍如虎添翼,而在一邊看得眼熱嘴饞的李鴻章、程學啟兩個分別從福建和海參崴給北京上奏折,要求將來山字級更多到來之後,能夠補充到海參崴軍港和福建省內正在興建的南洋海軍序列中去,而不要北洋海軍替換下來的遠字級。

    皇帝為之發笑:「剛剛來了幾艘新船,他們就亟不可待了?」

    「李鴻章、程學啟二員都是國之干城,所求者又是為國戍邊·朝廷宜乎准如所請才是的。」

    「朕知道,朕知道,朕也沒有說不給嘛!」皇帝說道,「一共只有五艘·北洋兩艘、南洋海軍一艘、旅順口和海參崴各一艘,正好分贓完畢。誰也不必搶,誰也不必爭,你們看怎麼樣?」

    眾人聽的好笑,「正如皇上所言,每家一艘,也省得他們總把這口舌官司打到京中來。

    「不過船是分出去了·如何管好,如何能夠在最快的時間裡形成戰力,卻是考校管帶、水手功夫的。這幾艘船,兵部報上來的管帶及其他成員名單,朕已經看過了——楊廷輝、奎昌、恩壽都是當年指揮過鐵甲艦和大型炮艦的人才,也還罷了,劉步蟾、方伯謙、林森森、鄧世昌等人,也隨同到船上任職·會不會年輕一點了?」

    「臣以為這幾個年輕人都是海軍學院多年培養,又在二十一年之後,到西洋各國受訓移時·不論戰法還是操船之術,都有獨到之處,用之於海上,正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也好不負他們胸中所學。日後為國報效,海上殺敵。而且,等這些人登船之後,上有管帶楊廷輝等人幫扶,下有水手弁員相互倚助,臣弟想來·於他們術業精進,更是大有裨益。」

    「那好,此事就這樣定下來吧。」皇帝說道,「如今日本也在開始大辦自己的海軍,朕想,日後中日兩國必有一戰——這種事既然不可避免·就要想辦法取得最後的勝利!從明年起,南北兩地的海軍及各行省綠營,都要加強訓練,以備戰事!到時候,有任何人因為任何事導致戰事失利,這數十年的情分,就全數化作流水了!到時候,你們可別說朕言之不預!」

    奕對他這樣預見性的說話很不以為然,「皇上,多年來,我大清軍力是四海各國有目共睹的,不提日本蕞爾之地,就是英法俄國,雄霸一方,不是也在大清綠營兵威震懾下,如數敗陣嗎?難道日本人還會比他們更強?敢挑釁的大清上國?」

    「戰爭這種事情,不是以國家大小為區分的。朕當年就和你們說過,日本是島國,能夠發展的空間有限,若是肯安於現狀,自然一切休提,但依你們所見,這數年之內,日本人又是興辦海軍,又是開始在全國徵兵,難道只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國嗎?」

    「即便他們是為保衛自己的家國,但在日本的國家利益和我大清的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開戰就唯一而必要的解決途徑了。這二十五年來,英、法、俄三國的殷鑒不遠,難道還不夠你我君臣謹凜的嗎?」

    奕唯唯諾諾的應承了幾句,不敢再說。「曾國藩的病,近來怎麼樣了?」

    「臣弟昨天到他府上去過,聽太醫說,曾大人年歲愈高,本源虧損……」

    「太醫院都是一群廢物!」皇帝突然發怒,「就會拿年歲增長,本源虧損來搪塞差事——人上了年紀,生了病,不就是要這些郎中醫治的嗎?自己無能,還把病情都推到病人身上,真是混賬!」

    「是。」奕嘴巴裡幹幹的,言不及義的答說,也不知道是不是鬧意皇帝的話。

    皇帝有心傳旨,到曾國藩府上去探望,但又一想,天子出行,驚擾太甚,對他的病情也沒有任何好處,不如找一個機會,自己帶幾個人微行出宮,還來得更加自如方便。當下把將欲出口的話又嚥了回去,「都跪安吧,朕有點累了。」

    打發眾人出去,皇帝隨之起身,站在暖閣的窗前看著外面灰濛濛的天色,已經是咸豐二十五年了,自己年過四旬,韶齡不再,雖然有自信,這二十餘年的皇帝做下來,於朝政國事有足夠的震懾,但若是對日作戰真的開始,怕就不是一年兩年可以結束的——海軍暫時不提,應該能夠贏得下來,陸軍呢?對日本作戰是一定要登陸本土的,而所遭遇到的抵抗·也是超乎想像的巨大,不知道綠營士兵,能不能拿得下來?

    胡亂的想了一會兒,自索無解·向外吩咐一聲,「傳肅順進來。」

    肅順是咸豐二十四年的年底交卸直隸總督的差事,調京內用的,皇帝猶豫了很久,終於還是沒有讓他進軍機處,但卻給了他更多的擔子,到心中·他擔著的差事有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兵部、工部、戶部尚書,和當年比較起來,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權傾朝野了!

    他雖然擔著這麼多的差事,但卻不像當年那樣忙碌,因為皇帝體恤他年歲越來越大,很多時候,都是讓他兼著一份名頭,平日是不大到部視事的·因此一傳即到。而今天也是剛好有事,肅順進到養心殿的時候,滿頭是汗·「主子,主子,不好了!」

    「叉怎麼了?慌裡慌張的!」

    「主子,奴才剛剛見到在曾國藩曾大人府上值守的太醫派來的下人來送信,說曾大人在府中昏倒了!」

    皇帝胸口一熱,「怎麼樣?結果怎麼樣?」

    「主子放心,聽來人說,曾大人只說手麻腳麻,倒沒有怎麼樣?」

    「呸!你個笨奴才,就是這樣才更可怕!快·準備車馬,朕親自到曾國藩府上去一次!」皇帝轉身吩咐,「來人,伺候朕更衣!你們都是死人啊!」

    肅順忽然想起,咸豐二年,皇帝駕臨熱河·康慈皇貴太妃就是早上起來,覺得手腳麻痺,延時不久,而一瞑不視的!這樣一想,心中更覺緊張,連腳步都變得顫抖起來。

    車馬在曾國藩府門前停穩,皇帝從車中一躍而下,對府門前站立的曾府下人看也不看一眼,直往裡闖,「哎!您這個人怎麼······」

    肅順在後面拉過下人,耳語幾句,不等後者反應過來,腳下加快,跟了上去。

    皇帝也不再顧忌,穿過堂屋,逕直奔向後面的主人房,房門不遠處的月亮門正對著府中的花園,園中放著一把太師椅,大約是給曾國藩用來病中賞景之用的。進到月亮門內,衝鼻的藥香味兒傳來,曾紀鴻、曾紀澤兄弟兩個,和紀琛等姐妹圍在一邊,看神情凝重的樣子,可知曾國藩的情況不是很好。秀慧公主也站在人叢邊上,和身邊的一個女子喁喁私語,在他身邊,是尚在髫齡的曾廣平,站在母親身邊,眼睛一個勁的往父親身上和母親臉上瞧。

    聽見外面的腳步聲,曾紀澤扭頭看過來,一愣之後,趕忙撩起長衣的下擺跪倒在地,「臣曾紀澤,叩見皇上!」

    「民女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他的眼睛在周圍掃視一周,卻沒有看見李德山和欒立的影子,「太醫呢?在那裡?」

    「回皇上話,李大人和欒大人正在房中,為家父診治。」

    「朕進去看看。」曾氏弟兄走到門前,挑起門簾,他向前走了幾步,又站住了,「藥香太重了。藥香也是藥,和主藥混起來,就沒有時辰火候了。而且還雜著檀香。於他的病體沒有任何好處,讓人撤了

    他顧盼著,一眼看見歐陽夫人由侍女攙扶著,正顫巍巍的在門內跪倒,料著檀香是她燃來敬佛禮拜用的,便不再說這件事,跨步進門,吁一口氣說道:「起來吧,一大家子的事情,都還要你來定奪。要是你也熬得病倒,他怎麼安心療治?去吧,去吧。」

    「多謝皇上,民婦告退。」

    進到曾國藩的臥房,李德山和欒立正跪在地上,碰頭不止,「奴才叩見皇上!」

    皇帝理也不理,向床上看去,曾國藩躺在床上,人事不知,若不是胸膛微微起伏,和死人無異。皇帝念及這二十餘年君臣相得,他為受自己知遇之恩,在外任、京中不知死活的勞累,心中一酸,忍不住落下淚來!

    「爹,爹,皇上來看您來了!」曾紀澤在父親耳邊呼喚數聲,卻絲毫沒有效果。回身向皇帝跪倒,碰頭請罪,「皇上·臣父已至彌留,未能在君前行禮,請皇上恕罪!」

    「你啊,現在說這些幹什麼?」皇帝歎息一聲·問李德山,「曾大人的病,到底怎麼樣了?」『曾大人年紀衰邁,更加以突患中風之疾,已經是天年將近肄人力所能挽回!」李德山說道,「皇上·還請皇上看開一些吧。」

    皇帝沉默良久,黯然抹了一把流了滿臉的淚水,「李德山,朕不管你用什麼法子,總之讓曾國藩醒過來,哪怕是只有一兩個時辰呢,朕還有幾句話要和他說。」

    「是!」李德山心中打著盤算,又碰了個頭·「請皇上容奴才退下,精心擬定藥方。」

    「有藥方就行。你快想辦法吧!」

    於是李德山退下去,和欒太商量片刻·又開了藥方,並且親自到御藥房去檢了藥,親手放入藥罐,濃濃地煎了一小碗,由李德山親自捧到床前,讓曾氏兄弟幫襯著,曾國藩的嘴巴,把藥灌了進去。

    果然,這付藥極有效驗,萎靡僵臥的曾國藩·腹中一陣響動,微微睜開眼睛,在旁人看來,他的一雙眸子中居然又煥發出了光采,但在曾氏弟兄,卻更添悲痛!知道老父已經到了迴光返照的時候了。「皇上?」

    曾國藩目光游移·終於停在皇帝臉上,神情很是不敢相信似的,「皇上?」

    「朕聽說你病了,來···…看看你。」皇帝對放在床頭的秀墩視而不見,側身坐在床頭,握住曾國藩的手,觸手所及,一片涼意,強自擠出一副笑容,「別擔心,朕問過李德山,你的病······」他歎了口氣,把安慰的話又盡數吞了回去,「曾國藩,你和朕君臣一場,如今只怕永訣就在眼前,你可有什麼話,要對朕說的嗎?」

    「皇上,臣知道,您一定會來的。」曾國藩的聲調出乎人意料的洪亮,對著皇帝的目光,老人一笑,「老臣自道光三十年,蒙皇上啟用至今,已二十六年,皇上待老臣的恩典,亙古未有,也只有等到來生,再圖補報了。」

    「別這樣說話,朕……」

    「皇上,老臣有一句心裡話,請皇上先恕妄言之罪,臣才敢出口。」

    「你說,你說。」

    「皇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謹慎小心啊!我大清不論海防、陸上,經皇上數十年調教,早已成不敗之師,守衛家國,萬無一失。但若用之於征戰異域,臣恐還有未盡之意啊。」

    「你的話,朕明白的。但有一件事,是你不知道的。」他停頓了一下,不經意的擺擺手,「你們都下去吧,朕和曾國藩有幾句話要說。」

    於是,眾人識趣的跪倒碰頭,魚貫而出,「肅順,你怎麼還在這裡?」皇帝瞪了一眼兀自留在房中的肅順,「你也出去!」

    把肅順也哄到外面,他還有點不放心,又到窗前來看看,確認不會有人聽見兩個人的談話,這才又轉了回來,「曾國藩,你還記得咸豐十二年的時候嗎?朕曾經和你說過,有朝一日,朕會把心頭一個永遠埋藏的隱秘向你袒露?」

    曾國藩泛起追憶的神色,「是!此事,臣還記得。」

    「如今,就是到了這樣的時候了。」

    曾國藩忘情的坐直了身體,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他,他知道,能夠知道這位主子心中最隱秘部分的人,大清朝只有自己一個,即便是聽完他的話立刻就死,也是值得的了。

    半率時辰之後,皇帝從房中走出來,臉上帶著倦色,「皇阿瑪?」

    他勉強一笑,向秀慧公主點點頭,「今天朕和曾國藩說了很多話,他也累了,朕也累了。讓他休息……吧。朕也起駕了。」

    「是。」曾紀鴻、曾紀澤第一個跪倒,恭送著皇帝離府而去,這才起身入內。

    皇帝坐在來回搖動的車中,眼睛閉著,忽然說道,「肅順,你大約也想知道,朕和曾國藩說了什麼吧?」

    「這等軍國大政,奴才不敢與聞,奴才只想伺候好主子,為主子分勞。看主子神色倦怠,奴才真是打心眼兒裡疼得慌。

    「好奴才!」他依舊閉著雙眼,慢悠悠的說道,「不是朕不相信你,若論及情分,朕對你猶勝過對曾國藩;只是和他說的話,關係太大!若說此事朝廷中有可與聞者,也只有你們區區兩個——再等上幾年吧,再等上幾年,朕看看時候到了,會告訴你的。」

    肅順心頭狐疑,含糊的答應下來。

    他沉默片刻,睜開眼睛,明亮的眸子中波光閃動,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可是啊,你知道嗎?肅順,朕寧可這件事永遠不對人提起,也絕對不願意看到他就只有離朕而去啊!」一語未畢,淚水流了滿面!

    咸豐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日戌時一刻,曾國藩在北京府中病勢,壽享六十四歲。謚號文正。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